廣州將為殘疾人開拓數字經濟崗位,助高質量就業

2020-12-23 廣州日報

殘疾人在成長的每個環節都困難重重。困難不止於出行,他們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都會遭遇更大挫折。正因如此,殘疾人極少出現在大眾視野。

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民生實事協商平臺2020年第九期將殘疾人朋友請上協商平臺,與政協委員、社會組織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一起協商如何更好地提高針對殘疾人群體的保障水平與服務水平。殘障人士和家庭深度參與了前期的調研和協商,提出了大量建議,深圳市政協同樣安排委員參與了協商,實現了雙城聯動。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協商首次使用同步手語翻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為了實現殘疾人的高質量就業,廣州正籌劃開辦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項目,未來在數據採集、輸入、管理、標籤、數字的可視化、建築信息模型等方面會有更多適合殘疾人的崗位。

焦點1:殘疾人出門障礙多

目前廣州已安裝人行天橋、過街隧道電梯共115部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市殘疾人比率為5.26%,殘疾總人口為521200人。所以殘疾人處在「隱形人」的狀態,並非數量少,而是因為有障礙的環境。

自2003年起,廣州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新建的商場等公共場所基本配有無障礙設施。但一些已有建築、過街天橋等仍未加裝無障礙設施,存在一定短板。

東風路與陵園西路人行天橋 「你們出行預留半個小時,我們預留5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坐著輪椅的張健說道。他常需要到五羊邨地鐵站C出口附近辦事,但只有A口有無障礙電梯,而A口恰恰在C口的馬路對面。過馬路的天橋雖近,但同樣沒有無障礙電梯。張健只能繞道500米去過斑馬線,但是一路上的臺階讓行程異常艱險。

市政協委員、廣東獅子會第一副會長鄭子殷曾和張健一起體驗了「過馬路」,並感到「他們出門實在太難了」。他認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涉及兩個層面,第一是要有,第二是有了之後,殘疾人要能夠找得到和用得上。

張健告訴記者,廣州有無障礙公交車,車上的後板可翻下來方便輪椅乘客,但部分司機卻不知道這個功能。

另一個「有了卻用不上」的案例集中在盲道。視障人士靜睿說,廣州部分盲道沒有考慮到便利性,會接到電線桿或者石柱上,共享單車或者汽車、雜物會平時也會佔據盲道。

五羊邨地鐵A出口無障礙電梯 市政協委員,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執行合伙人胡育新認為,無障礙設施應該完好且普及,設計不合理之處也應及時整改,所以應暢通社會監督的渠道。

11月17日,廣深當地政協籤訂了《廣深兩地政協攜手助力「雙城聯動」工作備忘錄》,兩地政協正加強工作聯動,推動廣州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在打造無障礙環境上,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也參與了協商。

侯伊莎介紹說,深圳陸續出臺了《深圳市無障礙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深圳市無障礙城市標準》和《深圳市信息無障礙標準》。目前,深圳市人大正在為深圳市無障礙城市進行立法,各區、各專門的部門都出臺了專項的規劃和行動計劃。

目前深圳一方面對城區進行大規模無障礙改造,另一方面出臺輔助器具的產業政策。同時深圳每一年也都舉辦大型的無障礙宣傳活動,讓市民都參與無障礙的建設。「我們主要是從理念文化、制度規則、器物環境三個視角進行無障礙城市的改造和建設。」她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也於今年5月1日實施,該規定明確了政府職能部門無障礙環境建設職責分工。

按照規定要求,目前廣州市已安裝人行天橋、過街隧道電梯共115部。但不可否認的是,既有天橋上加裝電梯還存在一定困難。

「這涉及橋梁結構、用地、管線、綜合管養成本等多個問題。需要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地有序推進。」市交通局總工程師鄒小江說,廣大市民若發現無障礙設施的問題,可通過12345政府熱線進行反映,一套閉環的管理機制會及時督促政府部門去整改。

焦點2:殘疾人託養資源少

廣州正在建設新殘疾人託養中心

家庭如果擁有一名殘疾孩子,父母在「孩子正年幼」和「自己已老邁」這兩個時間節點最為憂慮。

因為孩子早期就表現出殘疾症狀,家長難免心急如焚。若得不到科學指導,他們容易病急亂投醫。結果是延誤了最佳康復治療時機,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市政協常委,廣州大學教授楊松才建議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關於殘疾報告制度的規定。「應該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依託現有的婦幼保健網絡、社區服務中心等對0~6歲的兒童進行殘疾的篩查診斷和早期幹預,及時將確診的信息報送市殘聯。」他說。

市政協法制工作顧問陳舒說,落實殘疾報告制度的意義重大,這能促進市殘聯、市衛健委等部門的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的協同。「0~6歲的康復工作做好,未來重症殘疾人就會減少。」陳舒表示。

2004年兒童節後,廣州曾經實行過0—14歲殘疾兒童首報制度,以及時掌握殘疾兒童的康復、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專職人員會及時向家長提供幫助。但是這個制度試點後並未延續。

「從前年開始,我們在殘疾預防方面正在補上這一方面工作,希望得到衛健部門和廣州地區各級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持。」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學軍表示。

市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處處長解素春表示,該委已經與市殘聯建立了相關的陽性病例報告制度,未來將不斷完善擴大報告範圍。

與孩子殘疾初期的「不知所措」相比,年邁的家長往往陷入「有心無力」的焦慮。他們的收入、身體不再如前,殘疾孩子的安置問題顯得沉重。

兩年前,白雲區關灼明和區德潔兩老夫妻搬進了廣州明禧養老院。他們還帶上了30多歲的女兒阿寶。阿寶思維遲鈍,只能腳外側著地,走路搖搖晃晃。正因放心不下女兒,二老才決定攜女入院。在尋找養老院的過程中,他們屢遭拒絕,最終才在明禧養老院落腳。院方出於愛心,還對他們的費用進行了優惠。

關灼明、區德潔兩口子和阿寶在養老院的合影 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做過關於雙老家庭的調研,結果顯示有1/4的進入老年狀態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不能自己獨立生活。揚愛理事長戴榕說,家長很希望進入老年後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但很多養老機構只能接受60歲以上老人,孩子不能同住。

市政協委員、廣東沁森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惠萍認為,目前針對殘疾人的託養資源存在供求不平衡。「要解決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大公辦託養機構建設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可通過政府採購、獎勵機制等,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民辦託養機構。」她表示。

作為全國第一個成立大型殘疾人託養機構的城市,廣州在殘疾人託養資源上布局早。市殘聯2007年就租場開辦康園工療站系統,為近5000名殘疾人提供日託服務。2017年,市殘聯也出臺《廣州市民辦殘疾人社會服務機構資助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民辦寄宿託養機構按照1500元/每人每月的標準給予資助。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學軍也表示,目前殘疾人託養成本高,即便政府有資助,參與民辦機構也不多。而公辦託養機構則面臨床位緊張,輪候隊伍長的現實問題。

據陳學軍透露,將落戶於增城的廣州市殘疾人託養中心(星安居)項目剛剛完成徵拆工作。該項目是市重點建設項目,其設置的1300張床位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廣州市殘疾人的託養難問題。

焦點3:殘疾人就業難?

廣州正籌劃開辦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項目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殘疾人群體有強烈的就業需求,這也是他們自立自強的一種渠道。根據市政協的網絡問卷調查顯示, 58.68%處在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目前沒有工作,而重度殘疾人及精神殘疾、智力殘疾群體就業尤為困難。

事實充分證明,殘疾人的就業崗位並不限於「按摩師」、「清潔工」等職業,中山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富明慧同樣是位盲人,他的故事激勵了很多殘疾人。

深圳市殘友集團是一家專為殘障人士提供高科技就業機會的社會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其中5000多名員工幾乎都是殘疾人。在「滑鼠+鍵盤」的勞動形式下,殘疾人可以克服身體的不便,從事腦力勞動。

深圳殘友集團和甲骨文公司展開了合作,為更多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創造了條件。 深圳市政協常委,殘友集團董事長鄭衛寧告訴記者,三年前美國甲骨文公司為殘友軟體員工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區塊鏈技術培訓,但殘疾員工三個月就完成了。如今殘友集團和甲骨文公司在深圳合建了甲骨文全球區塊鏈研發中心。「我們支持了深圳很多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自個兒也接到了高達幾千萬的工程費用。」鄭衛寧說。

據廣州市殘聯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殘疾人就業率達到41%,每年新增就業人數維持在1500人左右。這些背後依靠大量的就業服務和就業培訓,其中每年新增培訓人數就有1800人左右。

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明華介紹,廣州已經把殘疾人群體納入了廣州市「實施十項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工程」。目前人社部門正在發動廣大職業培訓機構,為殘疾人開發特色課程開發。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學軍說,在廣州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背景下,廣州正在考慮在數據的採集、輸入、管理、標籤、數字的可視化、建築信息模型等方面,開發出更多適合殘疾人的崗位。

「廣州市殘聯也在積極尋找合作夥伴,籌劃開辦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項目。」陳學軍表示,目前市殘聯所做的就業培訓不止於殘疾人,也會對企業僱主進行培訓,這樣才能為殘疾人創造長期上班、崗位穩定的環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龍錕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數字經濟促就業 廣東新就業多項指標全國領先
    支付寶數據顯示,疫情暴發以來,廣東省周均新增店鋪數量為全國第一,5月收入超過去年同期,實現V字反彈。其中,逆勢增長的小店數量全國排名第一。專家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數字經濟成為穩就業、促就業的重要手段。行業數位化智能化升級,也間接地帶動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 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全職招聘崗位比例為90.34%(可下載)
    獲取《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新形態、新模式、新趨勢》完整版,請關注綠信公號:vrsina,後臺回復「數字貨幣」,該報告編號為20bg0027。伴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態勢,數字經濟就業呈現新的特徵:一是崗位需求多元化,就業吸納能力不斷增強。在中高端就業中,本科以上學歷崗位佔全部崗位的 37.8%,專科佔比 27.8%,高中及中專佔比為 5.5%。
  • 錦屏縣三措施促殘疾人就業
    為進一步鼓勵有一定勞動力的殘疾人通過就業謀取幸福生活,錦屏縣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公益性崗位重點傾斜三舉措施促進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一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促進高質量就業。
  • 河南將實施「藍騎士養成計劃」 20000騎手就業崗位送青年
    據介紹,阿里本地生活將聯合河南省5398名第一團支部書記實施「藍騎士養成計劃」,把20000個河南至全國的騎手就業崗位送到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待業青年群體手中。據了解,此次合作旨在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求,合作助力青年創業就業。
  • 甘肅助殘疾人多徑靈活就業:線上學技藝 居家手工增收
    28歲的殘疾人安雪茹經過培訓後,實現了居家就業,每月可以收入1500元,她還計劃著多學習幾項手藝,如此增收的的渠道也更豐富了。圖為潘小紅做直播培訓。 宋坤 攝潘小紅稱,童年的兩次意外讓她的左手嚴重傷殘,還險些喪失了語言能力,所以她十分理解殘疾人渴望融入社會的心情,創辦扶貧車間後,現已有23名殘疾人實現了就業,200多人通過線上手工技能培訓班,掌握了一技之長。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全國圍觀: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無錫樣板...
    夯基礎:為高質量就業把好學歷和培訓關 家住春潮花園的張平今年46歲,從10月26日開始,每周一到周五,他就端坐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電子商務班上課。11月19日是他畢業的日子。他的筆記一筆一畫,記得特別認真。「18歲時工傷,左手四個手指齊刷刷地沒了」,張平說,肢體殘疾的他一度無比痛苦。
  • 每年為港澳青年提供上千就業實習崗位
    峰會上,「同心撐青年」——支持港澳青年來深實習就業計劃及「問策助發展」——深港澳企業政策諮詢服務計劃正式啟動。深晚記者了解到,這兩項計劃的啟動預計每年為港澳青年提供最多上千個就業、實習崗位及各類創業就業政策信息諮詢服務。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杜玲出席活動並致辭。
  • 高科技、雲服務……廣州琶洲加快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高科技、雲服務……廣州琶洲加快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04-22 廣州琶洲通過高科技和雲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 國際殘疾人日| 四川將成立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
    記者從省殘聯當天召開的籌備成立四川省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省殘疾人服務中心、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10個單位將共同發起,邀約一批在全省範圍內有廣泛影響力、有助殘意願的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等,聯合籌備成立「四川省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合力促進殘疾人較為充分、較高質量就業。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全國圍觀: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無錫樣板...
    夯基礎:為高質量就業把好學歷和培訓關家住春潮花園的張平今年46歲,從10月26日開始,每周一到周五,他就端坐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電子商務班上課。11月19日是他畢業的日子。他的筆記一筆一畫,記得特別認真。「18歲時工傷,左手四個手指齊刷刷地沒了」,張平說,肢體殘疾的他一度無比痛苦。
  • 「文創助殘」駛入快車道 為殘疾人搭建藝術夢與就業的橋梁
    2019年,中國殘聯選取了30個省市的70家殘疾人文創就業機構,認定為首批全國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今年中國殘聯將繼續認定130個全國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帶動更多殘疾人實現文化創業就業。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表示,文化藝術是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參與並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也是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殘疾人就業崗位發布
    人數:5崗位要求:40歲以下    文化程度:不限殘疾類別:肢體  薪資待遇:4000-6000元聯繫人:張路琪聯繫電話:029-28982996單位地址:西安市雁塔區天谷七路996號數字出版基地B座19層二、
  • 2020「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行動」大學生招聘廣東專場活動廣州...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導 7月22日,「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行動」大學生招聘廣東專場活動在廣州市天河區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涵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科研院所、大學科技園等1.2萬餘家招聘單位,將面向大學畢業生為主的就業群體提供6萬多個高質量就業崗位。其中,40餘個招聘單位現場「擺攤設點」,提供一千多個崗位供應聘大學生挑選。
  • 市南夢園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與青島中民好意超市管理有限公司...
    這是市南區夢園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與青島中民好意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籤約儀式圓滿成功後,夢園愛心生活超市作為好意慈超落戶青島的第一家慈善超市。在這裡,16名輔助性就業職工進入愛心超市工作。在這裡,這些身有殘疾的職工可以每月拿工資、繳社保;在這裡,他們能夠在工作崗位上體現人生自我價值、融入社會。「讓每個殘疾職工的家庭真正的精神脫貧、經濟脫貧,從而減輕殘疾人家庭的負擔。」
  • 2020淄博市殘疾人網絡就業專場招聘會舉行 24家企業助力殘疾人就業
    為解決淄博市殘疾人集中就業問題及各社會企業招聘殘疾人員工的需求,精準幫助就業困難及失業殘疾人,12月11日上午,2020淄博市殘疾人網絡就業專場招聘會在淄博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舉辦,來自全市的100餘名殘疾人參加招聘會。
  • 全方位推進殘疾人事業,廣州探索未來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12月18日,廣州市殘聯第七屆主席團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廣州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2019年,廣州累計向35.37萬人次和122.15萬人次按高於省標準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困難殘疾人基本生活水平。
  • 動畫電影成就殘疾人高端就業之路 百名殘疾人原創《花千谷之花魂...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近年來,我國殘疾人的就業率、就業規模和就業服務均取得顯著成效。如今,隨著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保障力度的加大和殘疾人職業技能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就業層次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就業轉向「含金量」較高的高端崗位。
  • 這個城市平安守護者中,有一群殘疾人——殘疾人就業的文山實踐
    那種成就感真的很難表達出來,當初我真沒想到自己能為城市治安作出貢獻。」與陳文、吳虹、林佳一樣的殘疾人文職,目前在文山市有30人。其中有10人在110指揮中心圖偵崗位任職,20人在城區4個派出所的視頻監控崗位任職。他們有一個專屬的團隊名稱——海笛聯勤。經過3年的訓練和實踐,隊員們在圖偵工作方面已具備一定的能力,成為當地打擊犯罪的一支重要力量。
  • 2020年宜生無憂杯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在深圳閉幕
    11月26日,2020年 "宜生無憂杯" 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暨2020年全國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職業指導競賽在深圳圓滿結束。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競賽組委會主任、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主任賴偉,廣東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張永安,深圳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北京宜生無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孫金政等出席並頒獎。
  • 2020年宜生無憂杯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將於深圳舉行
    本文轉自【中國網】;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共同主辦,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具體承辦,北京宜生無憂科技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的2020年「宜生無憂杯」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暨2020年全國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職業指導競賽即將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