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滅亡的三種「徵兆」,千古未變,西晉是最好的例子

2020-12-23 扒扒史界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也是如此,歷史上無論什麼王朝都不能一直昌盛下去。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西晉之後又有東晉,但統一稱為晉朝。

西晉歷經群雄並起而後終於同意,但國祚卻只有51年。西晉是典型的盛極而衰的王朝,從沒有哪個王朝像西晉一樣落寞的這樣快,而西晉滅亡之前出現的三種社會徵召,嚴重腐蝕了當時的文化傳統,也是日後王朝覆滅的普遍徵兆。

一、窮奢極欲

晉武帝登基後,國運昌盛,司馬炎貪圖享樂令部下在民間大肆搜羅美女送入宮中,將幾千名美女充作後宮佳麗。即便如此司馬炎仍未滿足,解決掉吳國之後,他又將吳國後宮中的美人押送到洛陽,精挑細選後送入後宮。

司馬炎後宮中人數太多,連自己也記不得名字,於是他每天小羊車,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那個美女的宮中過夜。皇帝淫逸無度,大臣們也爭相效仿。漸漸形成了舉國窮奢極欲的風氣。傅玄就曾上表抨擊過這種現象,指出:「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二、拜金

在西晉王朝中,人們對於錢的渴望達到了頂峰。錢的地位被神話,在這一時期,人們毫不避諱地愛錢、貪錢,一切「向錢看」,孟子云:「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三、虛浮

皇帝之所以需要臣子言官為的就是臣子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進言。但當時西晉很少有人站出來主動批評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因為當時西晉的文人士子都愛「談玄」,官場上,每個大員們都侃侃而談,說的是國家大事,天鬥星宿。但這些虛浮之詞脫離實際,在加上司馬炎居功自傲,也不喜歡聽到反對的聲音。因此朝中上下都上行下效,漸漸功業毀於一旦。

以後的王朝覆滅大多也是這三個原因,國家高層貪圖享樂,崇尚金錢至上,談論不切實際,流於表面。而且文人士子不敢進言,有識之人得不到重用,王朝就會滅亡。

而在晉朝,曾有詩人左思作詩《詠史》諷刺西晉那些一心希望高官厚祿的官僚們。

是曰:吾希段幹木,息藩魏君。襲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臨組不肯緤,對珪寧肯分?連璽耀前庭,比之猶浮雲。

相關焦點

  • 王朝滅亡前的10大徵兆
    一旦國家出現這種現象很普片,這個王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一旦王朝出現要滅亡徵兆,這些大權在握的統治者為了繼續享有所得一切,就必須要加強社會的管理和控制,不敢再進行放鬆的管理了。主要防止社會人員的大規模聚集,加強各種能夠反抗統治工具的管理,例如兵器,監聽社會輿論等等,這也可以說是統治者的心虛吧!
  • 西晉滅亡的時候,司馬家族有多慘?劉聰絲毫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劉淵的崛起,為他兒子劉聰滅亡西晉奠定了基礎。一、西晉壓根就不是劉淵的對手。趁著八王之亂,劉淵立刻也在自己的地盤上開始創業。他被眾人推舉為大單于,此後吸引來了5萬士卒的投靠。這還沒有引起西晉王朝的警戒,等到劉淵尊奉漢昭烈帝劉備為祖先,追封劉禪為孝懷皇帝的時候,情況就變了,因為劉淵以漢家外甥的名義,打算再造漢朝,自稱為漢王。
  • 司馬氏的西晉王朝如此短暫,真的是司馬懿把子孫的運氣都用盡了嗎
    文:歐洋洋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師至於建鄴之石頭,孫皓大懼,面縛輿櫬,降於軍門。——《晉書•帝紀第三》01公元279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發動了對東吳最後的進攻,20萬晉軍勢如破竹的攻入了東吳首都建康,東吳君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至此,晉朝統一了天下,結束了三國以來八十多年的亂世局面。
  • 歷代王朝滅亡原因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 三國末期吳國實力最弱,為何蜀國滅亡後,西晉滅吳卻用了十幾年?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直抵成都,劉禪被迫出降,至此蜀漢滅亡。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西晉滅東吳卻一直拖延到公元280年,才統一全國。在公元263年滅亡蜀漢之後,司馬昭篡位之心更是昭然若揭,肆無忌憚。司馬昭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距離篡位稱帝只剩一步之遙。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公元265年6月司馬昭突然暴斃身亡。接替司馬昭位置繼續掌控曹魏政權的就是晉武帝司馬炎!也是在這一年的12月,剛剛掌權半年的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王朝。
  • 西晉滅亡時,場景有多慘烈?
    答:作為一個國祚只有半世紀,統一後僅47年就快速覆亡的短命王朝,西晉王朝的覆滅,雖說是以荼毒中國北方的「永嘉之亂」為標誌。但其實在此之前,這號稱「白衣飄飄年代」,「一線城市」看上去無比優雅繁華的「大晉王朝」,已經亂了好久。表面繁榮之下,到處是不忍直視的慘像。
  • 開局一片大好,中途花樣「作死」,51年短命王朝西晉的敗亡之路
    在古代的中原大一統王朝中,有一個是例外,那就是西晉。西晉剛剛開局,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太康之治」,富足,安定,和諧,這是幾百年來少有的盛世。然而,這種盛世最後卻急轉直下,僅僅51年後,西晉就滅亡了,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之一。
  • 西晉滅亡的場景有多慘?連續兩個都城被攻破,連續兩位皇帝被俘虜
    任何王朝的覆滅場面都會非常慘,這是普遍規律;但西晉仍舊開創了特殊的個例: 它的慘,是雙份的——短短幾年內,西晉兩大都城先後被同一個敵人攻破,連續兩任皇帝被同一個敵人俘虜,亡國慘案等於是連續發生了兩次。 如此暴打司馬氏的,是匈奴人劉氏。
  • 司馬氏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暫?這是中國古代最腐敗的時候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發現有三個短命的大一統的王朝,分別是秦朝(前221—前206),西晉(266年—316年),隋朝(581—618)。
  • 蜀漢滅亡後東吳過分依賴長江天險對西晉進攻的準備不足
    到了孫皓時代,蜀漢雖然已經滅亡,但是東吳依然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分布在長江上中下遊的各個要地,還收復了交州之地。因此,西晉要滅東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東吳長江防務的關鍵,歷來就是荊州的上遊地區,因為東吳一旦受到攻擊,從上遊水路東下馳援最迅捷。反之,敵軍佔據荊州,再順流而下也是一樣。所以,朱然父子、陸遜家族三代都在荊州鎮守。
  • 中國歷代王朝滅亡原因,寫字也要懂歷史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戰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魏、韓、趙、秦)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
  • 中國古代都是明君的王朝,為何還是不到300年就走向滅亡?
    這句話也是精要概括了中國封建王朝幾千年的歷史,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封建王朝就有一個難以逃脫的「魔咒」,那就是難破三百年,雖然漢朝一共享國407年,但中間有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東西兩漢不能當做一個完整的王朝。
  • 司馬氏的西晉王朝有多窩囊?看看洛陽城被匈奴人攻破的過程與慘狀
    當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面臨新興勢力的窮追猛打時,場面會有多麼恐怖?看看西晉末年洛陽城被匈奴漢國攻破時的過程,我們就能深刻體會到那種慘烈、絕望與無助。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西漢時嚴禁邊民內遷的規定被打破;從那時開始,一直到魏晉時期,陸續有大量歸附的遊牧民族遷入內地。按照部族區分,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等大的群體。
  • 為什麼大家都說漢朝因為強大而滅亡的?
    題目中的漢朝其實指的是漢朝、三國及西晉初期這一段時間,曹魏國祚46年,西晉的國祚51年,因為太短所以都劃歸在這一時間段內。而漢朝、三國時期、西晉初期為什麼會因為強大而滅亡呢?這要從漢朝的對外政策說起。可以好景不長,到了漢武帝上臺,漢朝的對外政策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強硬起來,「寇可往,吾亦可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王朝的霸氣可見一斑!從漢武帝一直到三國末期,我華夏民族的軍事實力極其強大,關起門來諸侯紛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整個華夏版圖亂成一窩粥,外敵卻不敢過來趁火打劫,連正眼都不敢看一看。
  • 西晉:一個註定短命的王朝,揭開了五胡亂華的慘痛開局!
    鹹寧六年(公元280年),晉朝又滅亡東吳,使得九州大地歷經漢末三國混戰後再度歸於一統。統一全國而春風得意的晉武帝司馬炎和那些被大肆封賞的功勳貴族們所想不到的是,西晉朝廷的統一不過是曇花一現,他們眼中的繁華盛世在接下來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便煙消雲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西晉的統一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呢?
  • 中國各朝都是怎麼滅亡的,附歷代王朝四字歌
    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因此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 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強臣林立,內外交困的西晉亡於「八王之亂」
    小冰期的到來成為遊牧民族進駐中原,滅亡西晉的重要環境因素眾所周知,近代西方不斷流行的"地理環境決定論",實際上對於悠久古代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作用,雖然這種用環境變化,來衡量古代社會變化和發展、王朝政權更替現象的說法過於絕對。
  • 西晉為何是最沒存在感的王朝?文人:羞於提起
    三國亂世終於司馬氏,西晉乃是繼東漢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可耐人尋味的是西晉王朝卻讓後世之人不願提及,這是為什麼呢?當然,西晉一朝歷史貢獻也不能不提,首先,西晉接受了曹魏時期創立的九品中正制,並且加以完善,為後來的三省六部制打下根基。三國亂世民不聊生,西晉一統之後,百姓生活相對穩定了一些,所以在經濟方面也有一定的發展。西晉時期打破了獨尊儒術的文化格局,各種文化領域都有了發展革新,有些漸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簡析|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因此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 揭秘明朝滅亡真實原因,歷史學家:朝代的更替,並不是毫無徵兆!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大統一的王朝,一共相傳16人皇帝,並且在明朝時期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是非常強盛的一個時代,但是熟知明朝歷史的人都會在心中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如此強大的明朝,國破卻如此突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