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也是如此,歷史上無論什麼王朝都不能一直昌盛下去。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西晉之後又有東晉,但統一稱為晉朝。
西晉歷經群雄並起而後終於同意,但國祚卻只有51年。西晉是典型的盛極而衰的王朝,從沒有哪個王朝像西晉一樣落寞的這樣快,而西晉滅亡之前出現的三種社會徵召,嚴重腐蝕了當時的文化傳統,也是日後王朝覆滅的普遍徵兆。
一、窮奢極欲
晉武帝登基後,國運昌盛,司馬炎貪圖享樂令部下在民間大肆搜羅美女送入宮中,將幾千名美女充作後宮佳麗。即便如此司馬炎仍未滿足,解決掉吳國之後,他又將吳國後宮中的美人押送到洛陽,精挑細選後送入後宮。
司馬炎後宮中人數太多,連自己也記不得名字,於是他每天小羊車,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那個美女的宮中過夜。皇帝淫逸無度,大臣們也爭相效仿。漸漸形成了舉國窮奢極欲的風氣。傅玄就曾上表抨擊過這種現象,指出:「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二、拜金
在西晉王朝中,人們對於錢的渴望達到了頂峰。錢的地位被神話,在這一時期,人們毫不避諱地愛錢、貪錢,一切「向錢看」,孟子云:「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三、虛浮
皇帝之所以需要臣子言官為的就是臣子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進言。但當時西晉很少有人站出來主動批評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因為當時西晉的文人士子都愛「談玄」,官場上,每個大員們都侃侃而談,說的是國家大事,天鬥星宿。但這些虛浮之詞脫離實際,在加上司馬炎居功自傲,也不喜歡聽到反對的聲音。因此朝中上下都上行下效,漸漸功業毀於一旦。
以後的王朝覆滅大多也是這三個原因,國家高層貪圖享樂,崇尚金錢至上,談論不切實際,流於表面。而且文人士子不敢進言,有識之人得不到重用,王朝就會滅亡。
而在晉朝,曾有詩人左思作詩《詠史》諷刺西晉那些一心希望高官厚祿的官僚們。
是曰:吾希段幹木,息藩魏君。襲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臨組不肯緤,對珪寧肯分?連璽耀前庭,比之猶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