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蔚來李斌視作頭號對手,蘋果汽車註定要一鳴驚人?

2021-01-13 雷科技

蘋果終於開始造車了。

近日,討論七年之久的「蘋果汽車」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1月8日,韓國現代汽車發表聲明稱,蘋果正與現代就造車事項進行初期談判,消息一出,現代汽車股價隨即上漲近20%。事情發酵後,現代在聲明中去掉蘋果字樣,並補充道,現代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造車請求,但目前尚未決定。

在之後,另一家媒體披露了蘋果汽車的詳細情況。根據路透社援引韓國媒體IT News的報導,「蘋果汽車」預計將於2024年在美國生產10萬輛,後續年產能則會增加至40萬輛,此篇報導發出後不久,IT NEWS也隱去了關於蘋果造車的詳細信息,包括產地、時間和產能。

現代和IT NEWS的匆忙改口,反而讓不少投資人興趣大增。近幾年蘋果的保密程度雖然有所下降,但對於即將推出的核心設備(Apple Watch、Mac Pro、M1處理器)消息洩露依然嚴防死守,Apple Car若真實存在,那麼蘋果對相關消息的嚴加封鎖也就不難理解。這至少證明一件事,時隔七年,蘋果依然沒有放下造車夢。

顛沛流離的Apple Car

蘋果對於造車的興趣始於賈伯斯時代。2013年,美國零售業大亨、時任蘋果董事會成員Mickey Drexler就曾表示,在2011年賈伯斯去世前夕,蘋果就已經在考慮造車事項,賈伯斯對汽車的濃厚興趣甚至可以追溯到2008年。

自2014年蘋果發布車載軟體CarPlay開始,蘋果就在汽車領域開始了大規模擴張。同年九月,梅塞德斯奔馳北美研發中心CEO Johann Jungwirth跳槽至蘋果,前福特高管、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Steve Zadesky擔任汽車項目負責人。短短半年,蘋果的造車項目「TiTan Project」已經有了上千人的規模。

概念圖來自Droom

為了造車大業,蘋果不惜動用龐大資源。克萊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動力測試和混合電動系統工程師都被挖走,馬斯克在2015年公開嘲諷蘋果為「特斯拉回收廠」,甚至還有企業和蘋果打了挖角官司。根據傳言,這些跳槽到蘋果的汽車工程師,不僅可以額外享受25萬美元的獎金,同時還有60%的加薪。

不僅競爭對手如此,蘋果對於汽車的過分重視也在公司內部產生分歧。根據El Reg的報導,由於蘋果向來強調員工的跨領域合作,公司抽調了不少人手去了汽車項目,引起了不少高管的不滿。巧合的是,2014-2016年,也恰好是蘋果軟硬體產品Bug頻出的年份。

iOS 8,蘋果BugOS稱號的始作俑者

2015年開始,關於蘋果汽車的報導開始從團隊轉移到了硬體,這也意味著蘋果正式開啟了汽車的研發:蘋果不僅開始大規模租賃辦公樓和測試場地,在美國多地都發現了搭載蘋果無人駕駛系統的測試車,庫克也開始在公開場合談論對汽車領域的興趣。

2016年,蘋果多以道奇Caravan為測試車,後續加入其他車型,但頂部攝像頭辨識度極高。

蘋果的努力,並沒有迎來一個好結局。2015年11月,履職僅一年的Johann Jungwirth跳槽,Tintan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也提出離職,項目由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接手。關於蘋果汽車的消息也驟減。根據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在硬體研發領域遇到困難,蘋果最終考慮僅研發無人駕駛系統。

不過蘋果並沒有死心,從2015年至今,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一直沒停過。在2018年的一則訴訟文件中顯示,蘋果在自動駕駛上投入的員工數量已經達到5000人。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的數據也顯示,蘋果在加州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超過自動駕駛新秀Waymo。郭明錤也在8月份表示,蘋果汽車將在2023年上市。而到了2020年末,蘋果汽車的消息開始不斷從供應鏈傳出,大多把正式上市時間放到了2024年,郭明錤將Apple Car的上市日期調整到了2026年。

圖片來自:車東西

雖然蘋果汽車項目顛沛流離,但蘋果汽車依舊引起了不少車企的高度重視。前福特CEO Mark Fields表示,蘋果和谷歌將是最大的競爭者;馬斯克雖然嘲諷過蘋果挖角,但他也認為蘋果是其最大競爭對手;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也在近期表示,由於發展思路相同,蘋果將是長期競爭對手。

作為一家消費數碼公司,為何蘋果的造車舉動會吸引如此多業內人士的注意力?

蘋果的造車長處

拋開M1晶片,近兩年蘋果在硬體領域上的創新甚少。但若將目光拓展到軟體,就會發現蘋果在出行服務上的巨大投入。從CarPlay誕生開始,蘋果就一直在WWDC上給了它足夠的曝光度,根據艾瑞諮詢和ITX的數據,CarPlay在中美兩國的駕駛者中都有著很好的口碑,蘋果在汽車上的交互初步獲得認可。

無人駕駛最需要的視覺算法,蘋果也有一些優勢。在2017年,蘋果就推出了僅靠單攝像頭就能流暢運行的手持AR系統,雷射雷達的加入,讓蘋果的AR技術更上一層樓。藉助超寬頻處理器,蘋果理論上能將當下的輕應用和AR發揮到極致,這也是不少分析師推測的Apple Glass軟體基礎。

如果蘋果在未來真的能藉助Apple Glass和Apple Map成功實現生活信息的數據化,那麼作為交通載體的Apple Car就是獨一無二的消費入口。汽車的路線制定、購物選擇、車內環境都可以根據用戶的乘車習慣量身定製,蘋果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汽車和設備的無縫協同,在蘋果申請的專利中,用戶甚至可以在擋風玻璃上進行視頻通話、導航和路牌翻譯。

圖片來自:Patently Apple

不過硬體方面我們也並非一無所知,Apple Car極有可能採用雷射雷達策略,蘋果已經和四家雷射雷達供應商洽談,其目標就是打造出更小、更便宜的車載雷達,考慮到華為剛發布了成本僅數百美元的雷射雷達,蘋果很可能走在對的方向。

從目前的專利看,對於汽車蘋果也有著不少想法,在車門鉸鏈、安全帶等傳統部件設計中,蘋果加入了全新思路,改善乘車體驗。滑動車門、彈性保險槓、主動懸架系統、Magsafe式充電樁……蘋果的機械設計一直以「無縫運動(Smooth)」為最高標準,這在Apple Car的相關專利中展現的一覽無餘。

例如在安全帶上,蘋果為其配備了額外的安全氣囊,一旦發生撞擊,安全帶的氣囊可以限制顧客的撞擊運動;在行駛過程中,乘客也可以通過安全帶上的按鍵和麥克風實現接聽電話、控制娛樂系統;安全帶甚至還可以通過傳感器,對駕駛員提供酒精檢測和冬天加熱等服務。

造車所需的資金反而蘋果最不需要擔心的,根據蘋果披露的財報,扣除負債,蘋果依然有千億美元級別的現金/等價物儲備,足以支持汽車項目百億美元的研發規模。考慮到蘋果已經在汽車領域耕耘五年,研發支出雖然逐年增長,但比例依然控制在有限區間,蘋果汽車就算燒錢,也不會危及蘋果根本。

圖片來自:fiscal quarter

對於蘋果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行程積累。2019年,蘋果和Google、Waymo的路測總裡程差距相差上百倍,僅有200公裡不到,不過奇怪的是,這是蘋果有意降低測試量的結果,蘋果可能希望藉由AI來彌補裡程差距。現在,蘋果汽車項目脫離蘋果硬體團隊,附屬於蘋果的AI部門下,負責人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庫克進行匯報,顯示了蘋果對於自動駕駛的進一步重視。

圖片來自:中信證券

在造車吃過虧的蘋果,短時間內並不奢求親身涉足汽車製造,不過隨著電動車市場的擴大,蘋果遲早會參與其中。小雷曾在一個月前參與了百度Apollo的閉門會議,那時百度的宣傳基調還是開源開放和量產,但最終百度也在近期公布了與吉利合作的造車計劃。既然百度如此,那麼一直篤信「軟硬合作」的蘋果,最終也走上這一條路。

如果你真的在意軟體,那麼你必須製造自己的硬體

蘋果汽車,將不只是汽車。

相關焦點

  • 分享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創業經歷
    #蔚來李斌創業史 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李斌打過50多份工,第一份工作是推銷辦公用品,拿提成。李斌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第一份推銷員工作:「當時新世紀飯店那一面都是我的地盤,當時那是北京西邊最牛的地兒,蘋果公司就在那兒。寫字樓的大門沒有預約根本進不了。不過,我知道有一個後門,然後可以從飯店大堂二樓繞過去,躲開門衛。
  • 蔚來汽車李斌的換電哲學
    在近期《財富》雜誌發布的2020年改變世界的100家公司榜單中,蔚來因推出基於車電分離的BaaS(Battery as aService)電池租用服務而成功入選,成為榜單中唯一的汽車企業。《財富》雜誌評價稱:「購買電動汽車卻不帶電池是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蔚來的創新商業模式。這一模式正在改變這個被高價、裡程焦慮和充電設施不足制約的行業。
  • ET7祭出三板斧 招招出「奇蹟」:蔚來的對手是特斯拉還是蘋果?
    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強的崛起,尤其是蔚來的表現,想必特斯拉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也是為何在最近一次美國媒體訪談中,馬斯克說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很可能來自中國公司」的心裡話。而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對此的表態卻富含深意,直言「「蔚來和特斯拉不存在那麼大的競爭,蔚來短期的的競爭對手是BBA(奔馳、寶馬、奧迪),長期的對手是蘋果。」
  • 7點見|蔚來發新車,李斌稱競爭對手是蘋果;長沙員工跳樓,拼多多發聲回應
    對話李斌:蔚來ET7銷量將超Model S 長期競爭對手是蘋果1月9日晚間,蔚來汽車在成都舉辦2020 NIO Day,在活動現場,蔚來創始人李斌發布了正式發布旗下首款轎車et7、150kWh固態電池和第二代換電站、自動駕駛平臺NT2.0。
  • 蔚來汽車李斌:沒技沒品,活下去有什麼意思?
    李斌帶著蔚來中心(NIO House)來了。 在本次車展上,蔚來的創始人李斌再次將蔚來中心搬進車展現場,參展車型有純電動超跑EP9、智能電動旗艦SUV ES8、智能電動全能SUV ES6、智能電動轎跑SUV EC6,還邀請了超過210位的蔚來車主來到北京車展現場,並宣布了Power Up Plan。
  • 一線丨對話李斌:蔚來ET7銷量將超Model S 長期競爭對手是蘋果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與騰訊新聞《一線》等對話時表示,蔚來的短期競爭對手是奔馳寶馬奧迪,長期競爭對手可能是蘋果,如果真的和特斯拉競爭,也是和Model S競爭。 李斌認為,Model S的銷量肯定幹不過蔚來ET7,如果和寶馬5系對比,ET7幾乎在各個方面都比它強,沒有地方比他們差,不含電池(採用BaaS電租方案)比他們便宜多了,而且你開寶馬5系也需要油費,比租用電池更貴。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認為,短期內能夠跟ET7打的產品會比較少,畢竟蔚來標配都是別人的最高配置,有點不講武德。
  • 蔚來汽車巨虧114億,李斌還有17年前的好運氣嗎?
    2020年2月18日又傳出吉利汽車入股蔚來汽車的計劃,從雙方回應為不否認、不承認,判斷吉利入股蔚來或已成定局。吉利的入股蔚來,可以讓蔚來在沉重的資金缺口面前得以喘息的機會。2月25日,蔚來與合肥市籤署合作框架協議,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合肥,項目融資金額為100億。
  • 告別「理想國」李斌和蔚來走進現實
    「中國的大型美元基金都有TMT後遺症,在網際網路領域賺多了快錢,在汽車行業也要找中國的特斯拉。」一位理想汽車投資人也告訴36氪,「蔚來、小鵬是最符合他們預期的標的,理想汽車一開始做低速小車、後來做增程電動,去找哪家美元大基金,都不受待見。」而蔚來的豪華創始陣容裡則站著馬化騰、劉強東、雷軍、張磊等網際網路和資本界大佬。
  • NIODay 2020 媒體採訪 李斌回應了關於蔚來的部分問題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1月10日,在NIODay 2020之後,蔚來舉行了簡短的溝通會,蔚來創始人李斌部分回應了大家的問題。1.關於蔚來的自動駕駛:目前蔚來發布的自動駕駛 NAD ,是有別於當前 NIO Pilot,而蔚來對於自動駕駛的規劃,是將其比喻成一個具備服務、能力的「司機」,所以蔚來關於 NAD 將採用訂閱制,硬體標配。李斌認為,自動駕駛因為它已經把軟體、雲端的這種迭代,整個數據完成了閉環,所以它其實用一個更多的像Cloud,訂閱模式更合理,它的維護也是需要很多的數據中心的支持。
  •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鄭顯聰退休,當年與李斌搭建公司核心團隊
    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在當天的郵件中表示,鄭顯聰退休後,將繼續擔任他的個人顧問,在供應鏈和合作夥伴關係方面支持公司,並將繼續擔任蔚來驅動科技的董事長一職,從戰略層面繼續指導蔚來驅動科技的發展。與此同時,李斌宣布,供應鏈副總裁鍾萬裡將直接向其本人匯報,曾樹湘即日起出任蔚來驅動科技CEO,全面負責蔚來驅動科技的工作。
  • 李斌直言蔚來汽車最被吐槽的是中控屏黑邊:比太平洋還寬
    作為國內造車品牌的頭部,蔚來汽車成立僅有7年時間,就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佼佼者之一。目前,蔚來汽車旗下有蔚來ES6、ES8、EC6三款款車型在售,其中蔚來ES8作為最新交付的產品,在外觀造型和駕駛體驗上還是有不錯的市場口碑的。作為三款定位高端的汽車產品,ES6、ES8、EC6擁有一定的顏值和駕駛體驗。
  • 蔚來汽車上市CEO李斌發布感謝信:將用行動回報大家
    蔚來汽車上市CEO李斌發布感謝信:將用行動回報大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 9月13日 消息:北京時間 9 月 13 日凌晨 5 點,中國電動車公司蔚來汽車在紐交所正式上市
  • 蔚來李斌:2019年最慘,2020年最飄
    不過當李斌第四次創業創辦蔚來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坎。要承認的是,早期的蔚來的確輝煌,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也不為過,用了不到4年時間登陸美股,成為首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無奈的是,新造車是個燒錢且短期看不到未來的賽道,蔚來當時量產少得可憐,月銷不過一兩千臺,2019年虧損超110億元,多到投資人不願意堵窟窿,3月份股票解禁,大量投資人拋售離場,自燃、趴窩等負面滿天飛,一起創業經歷過風雨的兄弟們也有撐不住中途跑路的。蔚來一度要改姓,而李斌要離場。
  • 蘋果造車,註定要一鳴驚人
    文|鋒科技蘋果終於開始造車了。近日,討論七年之久的「蘋果汽車」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1月8日,韓國現代汽車發表聲明稱,蘋果正與現代就造車事項進行初期談判,消息一出,現代汽車股價隨即上漲近20%。事情發酵後,現代在聲明中去掉蘋果字樣,並補充道,現代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造車請求,但目前尚未決定。在之後,另一家媒體披露了蘋果汽車的詳細情況。
  • 蔚來飄了:特斯拉已不入李斌法眼 奧迪奔馳寶馬才是對手?
    但蔚來此次井噴,不是因為汽車銷量大增,也不是因為發布了一份漂亮的財報,只在於投資者找到了又一次炒作市場的理由。對標奧迪奔馳寶馬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深諳大營銷之道。從2016年起,蔚來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NIO Day」(蔚來日),主要用於發布品牌或新品,哪怕顆粒無收也要刷刷存在感。
  • 蔚來的未來,還未來
    而在特斯拉連續揮舞「降價屠刀」之後,李斌卻淡定地回應:「它本來就只值這麼多。蔚來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汽油車,聚焦於『BBA』這些主流高端市場。」在旗幟鮮明地唱出反調之後,不知道蔚來的股價還能否一如既往地跟隨特斯拉再攀高峰。畢竟,被定義為對手的寶馬,蔚來的市值已接近其兩倍的規模。
  • 蔚來超過特斯拉完全沒難度?蔚來創始人李斌:總有一天會的
    原標題:蔚來超過特斯拉完全沒難度?蔚來創始人李斌:總有一天會的   近年來,不少新興車企加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但是能夠最終留下的卻僅有蔚來、理想、小鵬三大造車新勢力。
  • 李斌:蔚來賣的太好了 特斯拉Model Y才降價
    面對這樣的售價,有網友表示,國產造車新勢力中的蔚來,將會最先受到衝擊,因為與Model Y同級的蔚來EC6、ES6二者的定價高度重合。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在汽車之家的蔚來EC6論壇中,整個場面可以說是「悽慘」,出現了大量轉讓蔚來ES6、EC6大定的帖子。元旦Model Y上線之後,發布的帖子中近乎一半都是轉讓蔚來大定的帖子。
  • 蔚來活在生死場:李斌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
    2019年4月,李斌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時曾有過這樣的反思。總之,因為前期戰略規劃問題以及資金消耗過大,蔚來的產品計劃不得不調整。蔚來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提到計劃「每年推出一款新車」,當時確定2020年要推出的是公司的第一款純電動轎車ET7。
  • 李斌:誰也不欠蔚來一個理解
    在諸多新能源汽車中,蔚來無疑是標誌性的。經歷了去年的艱難時刻,蔚來不但在行業中站穩了腳跟,在造車新勢力企業中穩居頭部,而且在技術和服務模式創新領域,成為了同行研究和效仿的對象。蔚來對行業的變局如何思考,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媒體日當天,《車說新語》欄目來到蔚來展臺,對蔚來的當家人李斌進行了專訪。即使是短短訪談,也可以看出,蔚來的堅持並非偶然。李斌造車的出發點,就和其他企業有本質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