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的網絡流行語,它們真的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嗎?我覺得並沒有

2021-01-19 浩然文史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北京時間11點11分,吳為民從北京向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西歐核子中心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封電子郵件,也是中國擁抱網際網路的開始。8年後,中國正式宣布加入國際網際網路,網絡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

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從1994年開始算的話,中國接入網際網路有25年了。這25年來,網際網路可以說極大地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從早期的工具,到今天網絡已經變成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今90後、00後的年輕人,甚至被人們稱作是「網生代」。在這樣一個網絡時代裡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自然也有了獨屬於自己的網絡文化。這其中層出不窮的網絡流行語,就是這種文化的重要表現了。

一、20年來的網絡流行語

文化的形成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和沉澱。雖然從1994年中國就已經接入了網際網路,在95年張樹新就創立首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瀛海威,但真正有比較明確的網絡文化,大約還是新世紀前後的事,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也是如此。有學者統計了近20年來歷年的網絡流行語,除了「遠古時代」(指網際網路早期)不可考的內容之外,雖然紛繁複雜但也大概體現出了這樣幾點趨勢:

1、方便網絡交流

最早的網絡流行語其實主要是出於交流簡便而創作出來的一些話語的簡稱。比如筆者2000年左右上高中時,網上開始流行的「就醬」「醬紫」(就這樣,這樣子)等說法。在今天看來,這樣的詞語可能有賣萌的意思,但當時其實只是為了打字方便,裝可愛的意思或許有,但其實並不顯著。

2、對現實文化的娛樂化惡搞

對相對嚴肅的現實文化的惡搞,這可能是網絡文化裡經久不衰的一塊內容。從最早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2005),到現在被蔡徐坤粉絲們反覆撕扯的B站鬼畜區,可謂是一脈相承。這其中也誕生了大量的網絡流行詞彙,並從單純的詞彙衍生出了大量多種形式的作品。比如「某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系列(2005)、「頂你個肺」(2006)、「杜甫很忙」系列(2012)、「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2015)以及去年的「真香」。

王境澤的「真香」

3、網民對社會生活的關注

隨著網絡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以及「網生代」逐漸步入社會,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也在逐漸交融。網民們自覺不自覺的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投射到網絡上,也產生了大量體現社會生活的流行詞語。

比如「農婦、山泉、有點田」(2006),這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反映了大學畢業生在嚴峻就業壓力下的自嘲。再比如「女漢子」(2013),傳統男性主導的審美裡,女性應該是溫婉的可愛的,但女漢子一詞的流行,體現了現代女性對傳統的女性「標準形象」的反抗。當然,這種反抗有女性自主的覺醒,另外恐怕也跟男性越來越「食草」有一定關係。

《真愛公式·女漢子》劇照

此外,包括「高富帥」、「白富美」、「矮窮矬」等一系列身份化的標籤詞彙,其實也是網民對自我身份的一種認知,同時也體現了對現在社會貧富不均的一種憤懣。

4、對一些社會事件話語權的訴求

新浪微博曾經有個Slogan,叫「圍觀改變中國」。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從傳統媒體的中心化傳播,變為了新媒體的去中心化傳播。我們每一個網民,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發布者和傳播者。在這樣的傳播模式下,針對社會熱點事件,每一個網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聚沙成塔的網絡民意,也確實改變著中國。這些年來的很多流行詞,比如「伏地挺身」(2008)、「蒜你狠」系列(2010),還有最近「預定」2019年度流行詞的「996」,都體現了網民對話語權的訴求。當然,這種表達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也是衍生出來的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

996,年度流行詞預定

5、中西詞彙的交融

網際網路不僅連接了你我,更連接了世界。網絡帶來的跨文化交流,自然也會帶來詞語上的交融。這些年的網絡流行語中,越來越多的出現了一些中外混合、外文音譯的詞彙。比如「up主」、「打call」、「C位出道」,或者「大丈夫」(日語漢字假名,沒關係的意思)、「因吹斯汀」(interesting,有趣的),甚至還有單純的外語詞,比如「SKR」(2018)。

C位出道的楊超越

二、網絡流行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嗎?

大約從網絡流行語出現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專家們的一種聲音,那就是這些流行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網絡流行語真的有這等「威力」嗎?

首先,說說這種說法出現的原因。其實我們人類的語言,不管是咱們的漢語還是別的國家的語言,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和今天就有很多不同。對漢語來說,大家如果把最早的《爾雅》和後來的《說文解字》以及更晚的《康熙字典》對比一下就能發現,古人的漢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這樣的變化,是在漫長的幾千年裡逐漸實現的,這個過程漫長到某個時點的人可能自己都體會不到。但網絡時代才短短二十多年,信息傳遞速度的加快,導致新的詞彙層出不窮。同時,咱們中國的網民的主體,還是20-39歲這個年齡階段,年齡更大的人沒有經歷過網絡從開始到興盛的完整過程。對他們來說,這些新詞好像是突然有一天就蹦出來一樣,自然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

不同年齡段中國網民規模(by企鵝智庫)

其次,網絡流行詞真的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嗎?我看未必。其實我一直不太理解專家們所謂的「語言的純潔」是指什麼。我們的漢語,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成熟語言,我們的民族,有著更為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漢語發展的歷史上,我們其實一直都在不斷地吸納外族、外邦的語言詞彙,這些外來元素在今天都已經成為了漢語的組成部分。

德先生與賽先生,也是外來詞

其實對母語的自信,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開放的,不斷有新鮮血液輸入的語言,才是更有活力的吧?如果區區每年幾十個流行詞就把漢語的「純潔」破壞了,那這語言也太過脆弱了。

文史君說

回顧二十多年來網絡流行詞的發展,與我們現在很多網絡流行文化一樣,網絡流行詞也經歷了一場從亞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擴張,並且時至今日,這場擴張依然是進行時。借用二次元圈子的一個詞,這場擴張可以說是一次「破壁」之旅。

從二十多年前主流輿論對網絡流行詞的一片鄙夷,到後來如「破壞純潔」一類的恐慌言論,到今天,如「SKR」這種全部由拉丁字母組成的詞彙都能夠入選官方頒布的「2018十大網絡流行詞」,正是這場破壁之旅的階段性成果。

吳亦凡和他的SKR

誠然,在這些年出現的網絡流行語中,也有一些可能格調並不太高,有一些從表達的人生態度來說或許也不是太積極正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方面,這種看起來不太「高尚」的詞彙,其實是網絡時代的年輕人應對壓力的一種自我消解;另一方面,我想更多的網絡流行詞體現出的,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以及對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現實的一種責任感。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百年紀念。百年前的今天,北京高校的年輕人們走上街頭,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發出了那個時代新青年的聲音。而百年後的今天,在一個個網絡流行詞的背後,響徹的也是這個網絡時代的新青年們的聲音。從「愛國,自救,進步,科學,民主」,到「積極樂觀、努力奮鬥、社會責任」,或許今天的網絡文化,正是又一場「新文化運動」呢。

參考文獻:

何禕金:《意義世界與文化結晶:青少年流行語的社會學考察》,《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8期。

駱昌日、何婷婷:《近十年來我國網絡流行語的演變及傳播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2019十大流行語、網絡用語怎麼用,來造句試試!
    2019十大流行語、網絡用語怎麼用,來造句試試!「漢語盤點2019」近日揭曉(央視新聞:2019漢語盤點宣傳片)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 十大新詞陸續發布這些流行語、網絡用語你Get了嗎?2019年度十大新詞語夜經濟、5G元年、極限施壓、止暴制亂、接訴即辦、誇誇群、基層減負年、冰墩墩/雪容融、殺豬盤、鄉字號/土字號。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我和我的祖國、金色十年、學習強國、中美經貿磋商、最美奮鬥者、硬核、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基層減負年、我太南了。
  • 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根據黃廖本《現代漢語》所做的統計,現代漢語70%的詞彙為雙音節詞,雙音化是現代漢語詞彙的主流,網絡流行語縮略也不例外,如「尬聊」則精簡自「尷尬地聊天」。但網絡流行語縮略不止於原有詞組字詞的刪減,而是充分運用已有的語言材料來創造新詞,如三字格縮略。通常來講,三字格縮略多為詞彙層面的緊縮,如「高大上」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縮略形式。
  • 2019年都結束了,這些網絡流行語你「盤」明白了嗎
    2020年已經來臨,但回望2019年,這些網絡流行語你上手了嗎?是不是有時候跟年輕人對話,冷不丁的「一臉無辜」,感覺自己已經out了,不敢承認自己變老了?為了緊跟時代步伐,跟緊年輕人腳步,讓80後、90後的自己,永遠保持青年人的心態,請跟隨小編的小碎步,一起總結去年的網絡流行語吧,在新年第一天補上「時代之鈣」。
  • 2020年十大流行語的背後,是網絡十年的浮躁,還是人性的誤讀?
    每年這些裝備實怪的方言文化在網絡肆無忌憚的流行,我就想不想聽,也不得不接受它們的王八念經。除了逆行者值得致敬,我覺得咱們還是幹點要臉的事情,畢竟2020年大家都過的虛無,加油吧2021。有人給我們總結了今年網絡十大流行語,其實除了逆行者,其他我都毫無存在感。只是年底總要網絡強行植入,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 2019年網絡流行語盤點
    總是通過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優越感,覺得別人都比不上自己,這種通常形容為檸檬精。檸檬精是指嫉妒心很強,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又自視清高的那種人。而對於這種人,我們通常都會用一句話來概括: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 2020漢語盤點: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新鮮出爐!(十年流行語大...
    《咬文嚼字》編輯部也同時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語,分別是文明互鑑、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我太難/南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你最常用哪一個?
  • 2019年度流行語出爐 201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 2019年抖音最火流行語
    一轉眼,2019年又要過去了,在這一年中也產生了很多的網絡流行語,這些網絡流行語都是從不同的平臺火起來的,包括現在很火爆的抖音。下面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度流行語出爐,201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2019年抖音最火流行語,一起來看看吧。
  • 2019年網絡流行語大盤點,你的口頭禪上榜了嗎?
    2019年已經過去7天了但它的話題熱度似乎還沒有褪去今天小編打算來盤點一下跟大家聊聊2019年最火的六條網絡流行語不知道這其中會不會有你的口頭禪呢?我太難了經常玩快手的的小夥伴們一定聽過這句話。它出自網絡紅人giao哥之口,同時流傳的另一個諧音版本是「我太南了」。在去年的12月份,這句話還入選了「2019年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就連央視主持人都曾在節目中說過,可見其流行程度真不是蓋的。
  • 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原標題: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用英文讓表達更便利   李明波:漢語中使用某些英語詞彙或縮寫,是否影響漢語的純潔性?我個人認為不會,這只是幫助人們語言表達更便利。
  • 十年網絡流行語大賞,哈哈哈哈太好笑了!你還記得哪些網絡流行語呢?
    2020年這個開頭還真的是非常魔幻,全世界各地,各種天災人禍接連上演。就算如此,小編也相信只是萬事開頭難,馬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些年的網絡流行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搞一個十年流行語大賞,帶大家來回顧一下,看看這些網絡流行語,你還記得嗎?
  • 又出來一個網絡流行語榜單
    在《咬文嚼字》編輯部、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發布2019十大流行語後,又一份年度流行語榜單「新鮮出爐」。12月3日,由《語言文字周報》主辦的「201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新知識教育書店教師書房舉行。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2-10 20:29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狗碗是什麼梗呢?
  • 那些網絡流行語你知道多少,今天來科普一下漲漲知識
    最近刷微博、朋友圈、抖音、b站彈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使用一個網絡流行語「奧利給」這個詞。當時就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呀?是某國語言轉化成中文的說法嗎?根據他們在視頻裡的內容來看,覺得大概是給力一類的意思吧。
  • 【中日雙語】2017年度中國網絡流行語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陳思)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7」揭曉儀式在京舉行,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分別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 淺談″奧利給」"提桶跑路」等網絡流行語
    我看了很疑惑,也有些生氣。心裡想:「奧利給」這三個字到底啥意思,能莫名其妙地用在作文寫作裡嗎?直到前幾天,看了某臺的一檔明星真人秀節目。節目中,賈乃亮、雷佳音、鄧倫給自己組合取名為「奧利給組合」。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奧利給」是當下很流行的一個網絡名詞,大致意為加油哦,給力打氣等意思,已經從線上火到線下了。正當我感嘆自己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時,又一個網絡流行詞頻頻登上熱搜-提桶跑路。在各短視頻平臺上,年輕人提著各種顏色的桶準備辭職,去尋找新的出路。
  • 網絡流行語串起片片情
    作為年度「漢語盤點」專門關注網絡語言生活的板塊,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
  • 網絡流行語的面具背後
    這期以我的親身體驗去給大家分析網絡流行語的背後,以及我們作為95後,怎樣在流行語的世界裡不迷失。02網絡流行語大賞大家都是短視頻的積極參與者與粉絲,只要有一個網絡流行語或者又一個梗爆了起來肯定不會錯過,這也是短視頻的魅力所在,因為它總會持續不斷的向受眾輸入一些新的流行梗來達到一波又一波的熱度。
  • 996的「我太南了」!2019年十大流行語出爐,「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
    996、「我太難/南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黃曉明「明學」意外上榜「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出自2019年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之口。對於2019年十大流行語的選擇,《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稱,今年堪稱流行語的「小年」,評選標準表現在反映時代特徵、弘揚正能量和引導語文生活三個方面。「打卡」一詞最初在榜單上,最後落選就是因為它「太舊」了,沒有今年年度特點。「快閃」「逆生長」「脫粉」等也是這種情況。
  • 人民日報: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
    網絡流行語是指在網絡中產生、在網民中流傳、反映網民態度的語言。不少網絡流行語詼諧有趣、簡潔獨特,既反映社情民意,又為語言發展增添了新鮮元素。但也要看到,部分網絡流行語含有消極、非理性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辯證認識網絡流行語,重視網絡流行語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努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流行語是最直接最鮮活的語料庫。
  • 「逆行者」稱雄2020年網絡流行語榜單,「不講武德」「耗子尾汁...
    12月16日,《語言文字周報》編輯部公布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逆行者」、「打工人」、「後浪」等網絡熱詞入選。獲提名的「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一起去爬山嗎?」等因缺少正能量,沒有入選;「網抑雲」等諧音梗也因語文智慧不足,未能入選。  據悉,本次發布十大網絡流行語,經過了讀者推薦、網絡海選、專家評議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