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盔在戰爭中屬於士兵的基本防護品,用於彈片的防禦,對士兵的頭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且根據科學計算,鋼盔外形一般都設計為弧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弧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非正中來向的子彈滑過,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士兵傷亡。鋼盔的外形至今改變不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材質有了很大的進步,防護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一戰時期,法國人為例減少對士兵的致命傷亡最早發明了「鋼盔」,這個時期的鋼盔屬於合金材質,重量大,士兵佩戴笨重,且防禦能力差,據說只能防禦彈片的碎片。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冷戰時期美國的M1鋼盔防護性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二戰到海灣戰爭一直被美國士兵所使用。
此外,這一時期蘇聯的SSH-6086鋼盔成為蘇聯士兵戰鬥時的標準裝備。東德的M56鋼盔成為合金時代的「佼佼者」,其防禦值與現代複合材料所製作的頭盔防禦能力不差上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步槍子彈,是當時制式鋼盔中防禦效果最好的,當然也是最難看的,這也反映出德國在冶煉技術上的超前性。
我國的軍用鋼盔雖然起步交較晚,但是其製作材質和防禦功能等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遜色。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蘊藏著豐富的稀土資源有關,現已退出軍事裝備舞臺的GK80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鋼盔,其採用的是232防彈鋼,這款使用稀土合金製作的鋼盔可以與蘇聯的SSH68相媲美。在當時我國經濟發展並不發達的條件下,這一鋼盔的成功研發在我國防護裝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目前,上世紀老式合金頭盔已然退出世界各國的軍事裝備界,複合材料的頭盔因其超高的防禦性能,佩戴輕便等優點成為士兵們新的「寵兒」。但是,合金頭盔在冶煉技術及軍事防禦裝備歷史上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不容我們忘記和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