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想對中國核打擊:中國如何抵禦核訛詐?美國拯救了中國?

2020-12-14 科羅廖夫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蘇聯在中蘇邊境不斷策劃製造事端,挑起各種邊境衝突事件4000多起。1967年以後,蘇軍開始入侵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1969年3月2日,中國為保衛珍寶島不受蘇聯侵犯,爆發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蘇聯感覺受到了嚴重挑戰,很丟面子,吃了大虧的蘇軍自然不甘心,在戰後對中國發出來戰爭叫囂。緊急向遠東增調大量兵力,在1969年的夏天,蘇聯還一度停止了西伯利亞鐵路的客運列車,專門供軍用運輸調動部隊和作戰物資。

蘇聯《真理報》,塔斯社和蘇聯軍隊的《紅星報》等媒體發出威脅,強調蘇聯準備以強大核力量給「現代冒險家」中國以毀滅性打擊,將對中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威脅要對中國採取斷然措施。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系,在中國生活工作過17年的中國通,國防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對中國更加強硬,曾主張「一勞永逸地清除來自中國的威脅」。

在上世紀60年代,國家之間利益關係,以及國際戰爭形勢,跟現在完全不同,那是個一言不和就毫無顧慮的大打出手的年代,友誼的小破船說翻就翻。

在60年代末,蘇聯已經擁有4千枚核彈頭,光是可運載核彈頭的洲際飛彈就超過1000枚。而中國剛剛在五年前的1964年10月首次試驗原子彈成功,1966年才進行原子彈和彈道飛彈的兩彈結合試驗,1967年6月使用轟炸機空投氫彈,到1969年珍寶島衝突的時候,中國還沒有能打到莫斯科的遠程飛彈,核彈頭的數量只有蘇聯的零頭。到了1969年8月,新疆鐵列克堤邊防站的巡邏分隊還遭到蘇軍突然襲擊,造成我方30多人犧牲。這一切,引發了中國內部的高度緊張,我們實施了緊急戰備,所有部隊進行一等待命,中國做了最壞準備,即蘇聯對華發動核戰爭。

也有傳聞說蘇聯當時有兩個裝甲師入侵中國,被中國當成了核打擊目標,對蘇聯入侵中國核試驗基地的蘇軍扔了原子彈,蘇聯人吃了啞巴虧。其實都是以訛傳訛。中國馬蘭基地紅山氫彈試驗場,距離蒙古邊境有600公裡,距離蘇聯邊境則有1000公裡,絕不可能有什麼蘇聯裝甲師入侵。

國內有一些歷史學者和媒體,還傳說過當年美國曾庇護中國,使中國免遭蘇聯核打擊。在1969年的夏天,蘇聯外交官曾向美國官員試探:「蘇聯可能會對中國的重要軍事設施發動核打擊,尤其是中國西北的核試驗基地。美國會作何反應?」有傳說美國立即作出了堅決反對的大幅,並聲稱如果蘇聯對華核打擊,那麼美國將對蘇聯作出必要的反擊。

事後所有解密的文件都證明,所謂美國堅決制止了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計劃,是無稽之談,根本沒有這回事兒,美國人對中國別沒有那麼大的善心。

美國唯一的行動,是在8月28日,由一個地方小報《華盛頓明星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至於有傳說中美國要求立即與中國接觸並支持中國,導致美國駐波蘭大使沃爾特·斯託塞爾尾追中國駐波蘭大使傳遞消息的戲劇性事件,也並非是因為蘇聯的核訛詐,大使追逐事件發生在1969年12月份,此時中蘇兩國已經緩和了。

那麼,中國如何抵禦了蘇聯的核訛詐呢?實際上,是中國自主發展的核力量,有效的遏制了蘇聯的核戰爭威脅和核訛詐。1969年9月23日,中國在新疆馬蘭基地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緊接著在6天以後,在9月29日,中國空軍的一架轟-6轟炸機在馬蘭基地上空投下一枚300萬噸級的實戰化氫彈。這兩次密集實施的核試驗,都對蘇聯產生了有效的核威懾,遏制了蘇聯發動核戰爭的企圖。1969年10月,中國和蘇聯開始舉行外交談判,兩國的緊張關係得到緩和,由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引發的核危機得以解除。中蘇兩國一度接近戰爭的狀態,最後能比較圓滿的收場,是由於中國對蘇聯非常硬氣的態度,歸根結底是我們力量的加強。

相關焦點

  • 揭秘:1969年,蘇聯欲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飛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但實施這麼大的作戰計劃,蘇聯方面需要徵求美國方面的意見。
  • 中國原子彈爆炸56周年!為何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對方先用也不怕
    56年前的10月16日,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後,全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核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大國地位。而就在同一天,中方首次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論述。時至今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依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核政策。
  • 美國讓蘇聯分崩離析後,為什麼沒有針對中國,對中國下手?
    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蘇聯都 保持著高度的集中的態勢 ,這三個方面都沒能得到發展。尤其是文化上,蘇聯的水平甚至都沒能超過早年間的沙俄。雖然蘇聯也曾有過"修正主義",努力的融入西方。 但是史達林模式仍然牢牢的把控著蘇聯的各個方面。
  • 蘇聯與美國的抗衡將中國裹挾其中,毛主席如何帶領中國走出困境?
    從正面對抗改為利用臺灣以及東南亞的一眾小國來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面對日趨緊張的兩極格局,蘇聯與美國的抗衡將中國裹挾其中。那麼中國究竟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呢?    另外一方面還得思考一個問題,從土地革命時期就一再幹預我國革命事業的蘇聯到了新新中國成立之後還在幹預我國的經濟建設。  所謂的共同建設長波電臺以及共建海軍艦隊也是想將我國捲入其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一旦當時的中國作出妥協,同意讓蘇聯在我國建設長波電臺以及共建海軍艦隊。
  • 中蘇曾有三次直接軍事衝突,第二次中國險遭核武器攻擊!
    按照毛子的一貫秉性,在看到美國在日本投的兩顆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以後,他是很有可能冒這個險的,對中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因為中國已經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了。至於核反擊,那個時候中國運載核武器的手段還很弱,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根本就談不上,所以這方面蘇聯是有點肆無忌憚的,根本不擔心中國的核反擊。
  • 正是許多無名英雄,讓中國不懼核訛詐
    擁有核武器就不怕他國的核訛詐沒有原子彈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核武器是國之重器,是國家非常規武力震懾的必備條件,擁有核武器就不怕他國的核訛詐毛主席說:「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別人。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禦,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禦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 珍寶島戰役後,蘇聯企圖用原子彈打擊中國,為何最後偃旗息鼓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蘇聯意識到中國可以成為其在遠東地區的有力屏障,便開始幫助中國發展,其中就包括了援華的156項目,大大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蘇兩國關係也進入了蜜月期。但好景不長,在赫魯雪夫上臺後,蘇聯便對中國進行了錯誤的定位,多次試圖對中國推行霸權政策,破壞我國主權的獨立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中蘇關係也因此走向破裂。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為何寧可戰敗也不用原子彈?毛主席一語道破
    1964年,美國計劃聯合蘇聯對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基地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算起來,僅僅美國一個國家,就對中國發出了5次核威脅。另外兩次核威脅,則來自英國和蘇聯。英國1952年擁有了核武器,1956年時,英國就有計劃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之後,又多次討論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可能性。
  • 美國飛機用58年沒退役,蘇聯飛機能用63年,中國飛機能用多久?
    但是蘇聯標準的並非如此,本著以人命作為最高考量的標準,蘇系戰鬥機雖說在製造時傻大黑粗,但是其壽命標註所取用的是使用的最低下限,也就是說,至少能使用這麼長的時間。 圖95轟炸機至今仍是俄聯邦的核打擊主力 相對於美國來說,一向以可靠皮實作為賣點的蘇式武器,在其飛機上也一貫沿襲了這個作風。
  • 1969年, 面對中國的全面備戰, 蘇聯的118萬軍隊會有何動作
    面對蘇聯兵力和裝備優勢,中國軍隊誓死捍衛國家的主權。在此次戰鬥中,蘇聯的傷亡明顯高於中國,蘇聯還賠進去一輛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T62坦克。在此之後,蘇聯在中國北部部署了100多萬軍隊,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攻中國。 一、蘇聯大軍壓境,中國方面全面備戰 珍寶島之戰最大的收穫就是那輛T62坦克,這種坦克屬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在性能上遠遠優於中國自己生產的坦克。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提供給蘇聯的B25轟炸機性能比蘇聯轟炸機要好太多史達林曾要求美國提供B-17和B-24這樣的重型轟炸機,但鑑於蘇德戰場的特點,以及不願意轉讓先進航空技術的原因,戰爭中,美國和英國沒有向蘇聯提供任何重型轟炸機,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無法獲得美國重型轟炸機。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件讓你覺得「天佑中華」?
    中國積極備戰的態度也讓蘇聯高層覺得如果真的發生核對抗,那將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況且還有個美國在一旁虎視眈眈。最終蘇聯勃列日涅夫一邊憤怒的喊道「美國人出賣了我們」,一邊被迫中止核打擊方案。 中國大地在偉人高瞻遠矚的大局觀下,避免了核災難,真的是「天佑中華」。
  • 陳啟宗:中國無意稱霸,但美國知道如何與第二大國相處嗎?
    但是我想說,問題的根源實際在於,美國不能接受任何國家與它「同等地位」。陳啟宗線上論壇發言 視頻截圖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身材並不矮小,中國是姚明,不管你喜不喜歡,他都是那麼高大。格雷厄姆(Graham),你曾支持美國在1996年向臺灣海峽地區派遣兩艘航空母艦,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 2020年的中國,實力與上世紀的蘇聯相比如何?
    那時候的中國,可以說和美國以及蘇聯這兩個國家是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在他們面前也是毫無還手之力。好在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和進步,我國逐漸強大了起來,實力得到了壯大,經濟水平也越來越高,人民逐漸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軍事實力也位居世界前列。到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忽視中國發出的聲音,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挑釁我國,面對別國的污衊和職責,我們也能直接還擊回去。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 為什麼說《租借法案》拯救了蘇聯、中國和英國,也拯救了世界?
    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波蘭的軍車所以為了應對如何將軍事物資出口給盟國從而抵擋軸心國的侵略,而也不會受到軸心國的指責,美國在灰色地帶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加以對應。英國學生正吃著由美國租借法案提供的食物而由於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啟了東線戰場,正式對蘇聯宣戰,蘇聯在後勤補給和物資生產皆處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愈發難以抵擋德國的大舉進攻。
  • 蘇聯曾堅決反對中國「入常」,為何只有美國力挺?自身利益的考量
    而當時的國民政府,跟美國的關係堪稱鐵得不能再鐵,雖然當時羅斯福總統已經逝世,但是在聯合國框架的醞釀階段,對華態度比較友好的羅斯福仍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認定中國「入常」等同於美國從此多了一張永久性支持票。
  • 8月份美國計劃阻止中國造原子彈,11月份總統被槍擊
    雖然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人才也非常稀少,但好在有老大哥蘇聯的支持,核武器的研究才能進行下去。可是隨著赫魯雪夫的上臺,中蘇關係開始變得緊張。終於在1959年,蘇聯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團隊。此後,中國的核工業只能靠自己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相信中國能獨立自主地造出原子彈,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
  • 美國絕密檔案披露觸目驚心內幕:甘迺迪政府曾試圖摧毀中國核計劃
    甘迺迪和詹森兩屆政府的最高決策班子,在六十年代相當多的時日裡,就如何對中國核計劃作出反應的問題,以及動用軍事抑或外交手段來遏制中國的核計劃;中國核計劃對東南亞和世界局勢會產生怎樣的所謂影響;以及如何同蘇聯協調對付中國的核計劃等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評估和辯論。在這其中,使用武力打擊中國核計劃的方案,不僅被提出,甚至已經有了雛形。當然,這些辯論及計劃的制定,都是在極其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沒有美國原子彈,沒有蘇聯進攻,中國能打贏日本嗎?
    與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對日參戰國相比,中國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最早、勝利最晚的國家,還是付出人員和財產損失最多的勝利國。在這種最大犧牲的後面,是中國對於這場世界性戰爭的最大的貢獻:中國拯救了世界。中國在亞洲戰場的貢獻不應該被他人磨滅,更不應該被我們忘記。1是美蘇救了中國,還是中國救了美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