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19時33分,臨客3270次列車滿載2148名旅客離開東莞東站,看著車廂內旅客有序的接打開水,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客運段麻城臨客車隊的供水員梁釗笑了笑,轉身回到茶爐間帶上麻布手套,掏了掏爐灰,將幾塊煤放進茶爐爐膛內。
隨著高鐵時代來臨,「綠皮車」退出人們的視線,但春運期間,還能看到少許綠皮車的身影。麻城往返東莞東的臨客3269/3270次列車就是其中一趟「綠皮車」,由於車上沒有電茶爐,車廂裡的開水只能通過鍋爐燒好後,由供水員灌到保溫桶內並抬到各個車廂,為旅客供應開水。
「我們這趟車從麻城開往東莞東是空車開行,到東莞東接老區人民返回麻城。」為了讓旅客一上車就喝到開水,梁釗和另一名供水員劉謙提前2個小時做準備,茶爐分布在4、5、11、14車,他對4個茶爐的水箱、水閥、爐膛逐一進行檢查,準備煤塊和點爐的柴火,對茶爐逐一試燒。看著爐膛內的火越燒越旺,梁釗笑著說,這趟臨客的旅客,大部分都是外出務工人員,他們在外辛苦一年,回家過年團聚,我們必須保證讓他們在旅途中能喝上一杯熱水。
梁釗明白,在「綠皮車」上端給旅客一杯開水的價值。列車上除有茶爐的車廂外,還安排了8個保溫桶,燒好一爐開水,梁釗就和同事劉謙灌到保溫桶內,齊心協力抬到相應的車廂。梁釗介紹,車上一爐水重約150斤,從上滿水到燒開需1小時以上,一個爐子內的水可以灌3個保溫桶。
「每年春運我都會被抽調當供水員,已經連續9年了,供水員是個髒活累活,還是個技術活,現在空調列車多了,會燒茶爐的乘務員越來越少了。」春運跑臨客前,51歲的梁釗是荊門至上海南K254次空調車上的乘務員,空調車上採用的是自動茶水爐為旅客供應開水,不需要過多為旅客喝水而操心。
新手劉謙是梁釗的搭檔,在守爐子的過程中遇到過爐火熄滅,煤煙外竄,還得靠老師傅梁釗來解急,手把手教操作要領,讓爐子重新燃著。一路上他們不斷穿梭在各車廂,不間斷向爐膛加煤、搖擺爐條、清理水垢、保溫桶補水……一路汗流浹背,只為旅客能不間斷喝上開水。
「我每次到車廂巡視時問老梁爐子怎麼樣,老梁的回答都是請放心,我會讓開水不間斷的有。」列車長吳國輝介紹梁釗是一個不愛言語的人,在崗位上是個踏踏實實不讓別人操心的人,再苦再累,他都默默放在心裡。
「東莞東至麻城單程運行超過28小時,供水員至少需要燒 24爐、3600斤水才能保證旅客的開水供應。」武漢客運段麻城臨客車隊主任王振宇介紹,在大客流面前,車上飲水需求量增加,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列車上會對保溫桶進行二次補水,如果客流太大,為避免發生燙傷,乘務員會引導旅客到茶爐處由乘務員幫助接水。
溫暖就在一杯熱水裡。在武漢客運段麻城臨客車間還有16名像梁釗一樣工作積極、責任心強的供水員,不分晝夜的服務在旅客身邊,只為旅客在列車上能夠喝上一杯熱水。(武漢客運段 何俊 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