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晚9點47分,聯合國大會會場的電子計票顯示屏上,打出了59、55和15三個數字。整個大廳瞬間沸騰了起來。第二天,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導這樣一條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這一幕,被公認為是聯合國自創立以來少見的歡樂場面,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一次偉大勝利。正如偉人所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那麼,在這場漫長的外交鬥爭中,鏖戰雙方的力量對比是如何發生逆轉的?非洲兄弟在聯合國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幫助呢?
對非洲的無私援助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領導的外交戰線一直致力於為非洲獨立運動提供幫助。1958年10月2日,非洲國家幾內亞宣布獨立,這讓當時的宗主國法國大為惱怒,其先後在國際上大搞輿論戰,企圖破壞幾內亞人民的獨立運動。
這時,新中國站了出來,以堅決的行動支持非洲人民的正義鬥爭。當時法國已經表示,如果新中國停止對非洲解放戰線的支持,法國願意與新中國建交。但偉人、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寧可捨棄西方陣營拋過來的橄欖枝,也要支援非洲人民的正義鬥爭。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進一步加深了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為應對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威脅,在周總理的組織下,中國開始全面展開對非工作。
在新政策的指導下,原來的「量力而行」方針被「適當照顧」政策取代。例如,1960年4月,中方邀請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訪華,期間給予阿方全面的支持,涉及軍事和經濟援助總額達5060萬。1961年,中國政府決定克服國內的經濟困難,對加納進行援助,並派出農業專家助力當地農業發展。
席捲亞歐的中國風暴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外交部從1963年開始,對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加納、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非洲國家在內的亞歐非14個國家,展開一輪歷時55天的「首腦外交」。
作為一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外交家,周總理以彬彬有禮的態度,抓住了非洲人民的內心。在這場外交盛宴中,周總理有效利用自己與這些領導人的傳統友誼,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這次偉大的訪問,讓向來吹毛求疵的英國記者都不得不承認,周總理的外交魅力是無法阻擋的。
到了60年代末,又有一大批非洲國家先後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當時的西方學者認為,1963年非洲颳起的「周氏外交」風,成功將中國送進了聯大。
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升起
面對中國朋友無私的幫助,非洲兄弟也做出了積極回應。
從1952年的第七屆聯大開始,美國每年都向聯合國大會提交議案,企圖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反對美國不合法提案的呼聲也在不斷增強。
到1960年第15屆聯大,美國判斷未來局勢已經不可控制,於是在1961年拋出所謂的「重要問題」議案,希望繼續阻撓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64年,新中國與法國建交,這是中國外交戰線的一次偉大勝利。隨後到來的第25屆聯大,更是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大失所望。在這次會議上,贊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票數已達到51票,超過了美國及其跟班投出的49票。
1971年9月21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全世界都關注著這一偉大時刻。當時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議案,要求立即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後在「兩阿」等友好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代表問題終於提上了日程。
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大圍繞「中國代表問題」進行的辯論宣告結束。當表決時刻來臨時,廣大亞非拉國家緊緊地站在中國一邊。最終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的結果否決了美日提出的議案。整個會場霎時成了歡樂的海洋,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的喬冠華在會場上開懷大笑,激動的非洲兄弟們甚至跳起了舞蹈。
1971年11月15日,中國代表團抵達聯合國總部,57個聯合國成員在大會上致歡迎詞。經歷了20多年的艱苦鬥爭,五星紅旗終於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前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