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中非外交帶來的中國旋風

2020-12-18 歷史小博主

1971年10月25日晚9點47分,聯合國大會會場的電子計票顯示屏上,打出了59、55和15三個數字。整個大廳瞬間沸騰了起來。第二天,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導這樣一條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這一幕,被公認為是聯合國自創立以來少見的歡樂場面,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一次偉大勝利。正如偉人所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那麼,在這場漫長的外交鬥爭中,鏖戰雙方的力量對比是如何發生逆轉的?非洲兄弟在聯合國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幫助呢?

對非洲的無私援助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領導的外交戰線一直致力於為非洲獨立運動提供幫助。1958年10月2日,非洲國家幾內亞宣布獨立,這讓當時的宗主國法國大為惱怒,其先後在國際上大搞輿論戰,企圖破壞幾內亞人民的獨立運動。

這時,新中國站了出來,以堅決的行動支持非洲人民的正義鬥爭。當時法國已經表示,如果新中國停止對非洲解放戰線的支持,法國願意與新中國建交。但偉人、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寧可捨棄西方陣營拋過來的橄欖枝,也要支援非洲人民的正義鬥爭。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進一步加深了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為應對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威脅,在周總理的組織下,中國開始全面展開對非工作。

在新政策的指導下,原來的「量力而行」方針被「適當照顧」政策取代。例如,1960年4月,中方邀請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訪華,期間給予阿方全面的支持,涉及軍事和經濟援助總額達5060萬。1961年,中國政府決定克服國內的經濟困難,對加納進行援助,並派出農業專家助力當地農業發展。

席捲亞歐的中國風暴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外交部從1963年開始,對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加納、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非洲國家在內的亞歐非14個國家,展開一輪歷時55天的「首腦外交」。

作為一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外交家,周總理以彬彬有禮的態度,抓住了非洲人民的內心。在這場外交盛宴中,周總理有效利用自己與這些領導人的傳統友誼,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這次偉大的訪問,讓向來吹毛求疵的英國記者都不得不承認,周總理的外交魅力是無法阻擋的。

到了60年代末,又有一大批非洲國家先後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當時的西方學者認為,1963年非洲颳起的「周氏外交」風,成功將中國送進了聯大。

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升起

面對中國朋友無私的幫助,非洲兄弟也做出了積極回應。

從1952年的第七屆聯大開始,美國每年都向聯合國大會提交議案,企圖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反對美國不合法提案的呼聲也在不斷增強。

到1960年第15屆聯大,美國判斷未來局勢已經不可控制,於是在1961年拋出所謂的「重要問題」議案,希望繼續阻撓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64年,新中國與法國建交,這是中國外交戰線的一次偉大勝利。隨後到來的第25屆聯大,更是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大失所望。在這次會議上,贊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票數已達到51票,超過了美國及其跟班投出的49票。

1971年9月21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全世界都關注著這一偉大時刻。當時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議案,要求立即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後在「兩阿」等友好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代表問題終於提上了日程。

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大圍繞「中國代表問題」進行的辯論宣告結束。當表決時刻來臨時,廣大亞非拉國家緊緊地站在中國一邊。最終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的結果否決了美日提出的議案。整個會場霎時成了歡樂的海洋,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的喬冠華在會場上開懷大笑,激動的非洲兄弟們甚至跳起了舞蹈。

1971年11月15日,中國代表團抵達聯合國總部,57個聯合國成員在大會上致歡迎詞。經歷了20多年的艱苦鬥爭,五星紅旗終於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前冉冉升起。

相關焦點

  • 【中國外交譜華章】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彰顯中非合作光明未來...
    面對亟待完成民族復興大業,中國和非洲同為發展中國家,中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進一步表明中非友誼牢不可破,中非關係的基本屬性從未改變,基礎始終牢固。中非關係持續發展,也反映出中國外交持續不變的追求。西方國家的對非戰略往往以利為先,奉行單邊主義、機會主義、強權政治,相反,中國對非外交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
  • 中國「重返」聯合國,15個非洲國家投反對票,一國仍未與中國建交
    現在很多人習慣將非洲國家稱為「非洲兄弟」,非洲人會稱呼我們為「中國老大哥」,聽上去濃濃的兄弟情。然而,也並不是所有的非洲國家都是我們的兄弟,而這些兄弟情可能也不像我們理解的那樣濃厚。從一次投票就能看出原因,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國民政府成為聯合國合法成員的時候(即中國「重返」聯合國),當時非洲有15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有將近四成的非洲國家投的是反對票。這和我們想像中的「非洲皆兄弟」相去甚遠。
  • 非洲觀察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 彰顯中非兄弟情誼
    本次特別峰會由中方和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同倡議,將以視頻方式舉行。非盟峰會主席團成員國、非洲重要次區域組織輪值主席國等非洲國家領導人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將應邀出席。聯合國秘書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作為特邀嘉賓與會。
  • 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彰顯中非合作光明未來
    雙邊發展不僅蘊含著過去70年來中國外交自身的傳統特色,而且表現出中國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根據時代和國際局勢變化,不斷調整和積極向前推進中非合作的決心與擔當。一方面,中非雙邊情誼源遠流長,歷史悠久。過去70年間,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幻,作為中國外交最具特色、最具基礎性作用以及最穩定的一部分,中非關係始終不變。
  • 非洲輿論積極評價中國推進抗疫合作:中非團結抗疫展現兄弟情誼
    近日,非洲多國主流媒體持續大篇幅報導中國推進援非抗疫舉措,並發表社評或刊發學者評論文章。非洲輿論普遍認為,中非團結抗疫展現了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必將為非洲各國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為攜手抗擊疫情,中國和非洲遠隔萬裡,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這在中非關係史上前所未有。」蒲隆地官方報《新生報》記者姆博尼漢庫耶刊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給世界各國特別是非洲帶來了嚴重衝擊。此次峰會成功舉行再次彰顯了中非「患難見真情」的兄弟情誼,向世界傳遞了中非團結一致攜手抗疫的正能量,意義重大。
  • 邁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在祥和日麗的秋色中,中國今年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拉開了帷幕。50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受邀國際和地區組織的領導人齊聚一堂,出席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與中國領導人共商中非合作的大計,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踐行「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峰會主題。
  • ...擘畫了中非關係未來發展的方向——兄弟情誼在守望相助中歷久彌堅
    以此次訪問交流為窗口,中國向非洲國家展示新冠疫苗科技研發、臨床試驗和生產情況,以實際行動踐行「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這一莊嚴承諾,詮釋了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也是中非攜手發展的新起點。中非團結抗疫及一系列務實合作,展現出雙方的深情厚誼,也擘畫了中非關係未來發展的方向。
  • 外交部:舉行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再次彰顯中非患難與共的兄弟情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時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6月17日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舉行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再次彰顯了中非患難與共的兄弟情義。
  • 中非合作論壇二十年見證中非關係跨越式發展
    中非安全合作日益深化,提升了非洲自主安全能力。中國是非洲和平與安全事務的重要參與方,並作出巨大貢獻。中國有2000多名維和人員部署在非洲,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並且是聯合國維和經費的第二大捐助國。
  • 非洲專家:全球經濟向中國轉移 非洲各國應抓住中非經貿發展機遇
    鮑爾說,非洲需要繼續與中國保持密切聯繫,不僅因為非洲大陸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環節,而且符合雙方的長遠願景。近年來,中國在非洲持續投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雙方可以更好地達成共識,建立更加平衡的關係。
  • 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 彰顯中非兄弟情誼
    本次特別峰會由中方和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同倡議,將以視頻方式舉行。非盟峰會主席團成員國、非洲重要次區域組織輪值主席國等非洲國家領導人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將應邀出席。聯合國秘書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作為特邀嘉賓與會。中方一貫重視發展中非友好合作關係,致力於同非洲國家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 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凸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特殊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2020年6月17日,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此次峰會由中國和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同發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以及非洲多國政要參會發言。
  • 王毅談非洲五國行:中非友誼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訪非一路走來,感受最深的就是,無論面臨什麼樣國際形勢,無論遭遇什麼樣艱難險阻,無論受到什麼樣幹擾破壞,中非友誼都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剛剛結束非洲五國行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 王毅談疫情下的中非關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5月24日15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埃及中東通訊社記者提問:非洲國家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向中國提供支援。
  • 王毅:中非是休戚與共命運共同體 是兄弟間互幫互助
    外交部部長王毅向記者問好(中國網 高聰/攝影)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 雷瀅)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8日在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中國網現場直播會上,有記者提問,「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已經過去一年多了,請問峰會成果的落實情況怎麼樣?新的一年,中非合作會面臨怎樣的問題?會有哪些新的進展?」王毅說,「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之間的合作是兄弟之間的互幫互助。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不管世界經濟如何冷暖,中國支持非洲的力度都不會減弱。」
  • 愚君看天下|中非關係——接受時代檢驗,共謀友好未來
    也正是由於這一切,非洲國家一直將中國視為真誠朋友和兄弟。位於北非的阿爾及利亞與位於東歐的阿爾巴尼亞堅持多年,聯手向聯合國大會提議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1972年,時任聯合國大會主席的坦尚尼亞外長強力推動,「兩阿提案」得獲通過。當時支持新中國的76國中,26個是非洲國家,佔1/3。所以毛澤東後來感慨地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 這裡是非洲!
    難忘1971年10月25日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聯合國」我們緬懷60多位中國員工曾為修建坦贊鐵路長眠非洲大地更看到中國企業承建的蒙內鐵路開通奈洛比至馬拉巴標軌鐵路在建現代化的鐵路網絡正在非洲延伸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發生後非洲國家踴躍捐款
  • 南非前外交官:中非攜手,如同兄弟一般共克時艱
    來源:央視網格特·格羅布勒是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前外交官,近半個世紀一直從事外交工作,曾任南非駐日本等國大使。日前,他在出席一次國際視頻會議時呼籲:國際社會應該團結合作,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至非洲大陸52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2萬例,目前非洲各國採取了封城、禁止商業航班、宵禁等舉措。格特·格羅布勒表示: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將會給非洲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取得的來之不易的發展經濟成果帶來嚴重威脅。
  • 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訪問辛巴威和南非並主持中非合作...
    中國外交2015:譜寫新華章 邁向新高度,2015年可謂中國外交大踏步向前、成果豐碩的一年。上述外交實踐既有連續性,也有新發展,它們共同譜寫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一起推動新型國際關係...
  • 中非合作抗疫彰顯兄弟情深
    在非洲抗疫的「戰場」上,千裡馳援的中國身影,傳遞著信心與力量。口罩、檢測試劑盒、防護服、護目鏡、額溫槍、呼吸機……中國政府與社會各界支援的抗疫物資,跨越重洋,運抵非洲多國。中國政府多次組織視頻會議,邀請中國抗疫一線專家團隊,向非洲疾控中心和非洲多國詳細介紹中國抗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