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城佔地約1.8平方公裡,被一堵4800多米長的石牆所包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有兩條筆直平坦的街道,將整個城市分成九個城區。每個城區都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小街道,道路都鋪有礫石。街道兩邊都有人行道。這條街寬10米,鋪著大石板。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有一個石雕水池,裡面有清涼的泉水。泉水從城外的山上通過高架渡槽引入城市水塔,流入富豪花園的公共水池和噴泉水池。
街道的兩邊是商店、酒吧、水果店和雜貨店。商店的牆上寫著出售衛生潔具和好酒的廣告;在另一家商店的牆上,有一個橫幅,上面寫著:"水果小販支持普裡斯庫擔任高級行政官員。"城市中最宏偉的建築集中在城市西南的一個矩形廣場周圍,這是龐貝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剩下的雕刻大理石門框、祭壇和青石地基高出地面三四英尺,可以讓人想像這座寺廟的宏偉。政府大樓的會議廳和辦公室非常寬敞明亮。法庭是一個長方形的兩層樓建築,有法庭和牢房。它的另一半建築被分配給商人,作為交易和籤訂貿易協議的地方,東方香料、寶石、中國絲綢和象牙在這裡談判和出售。
廣場的東北角是一個商品集散地。那時,商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生意興隆。水果店的貨架上擺滿了杏仁、慄子、無花果、核桃、葡萄和其他水果;然而,它們已經枯竭和惡化。在一家藥店的櫃檯上,發現了一盒藥丸,藥丸已經被粉碎成細粉,旁邊有一個小圓藥棒。顯然,當藥劑師正在擦藥片時,災難突然降臨,於是他放棄了它,逃命去了。那時,商店通常是作坊。在一家麵包店的烤箱裡,留下了一塊烘烤過的麵包,它不僅保持了原來的形狀,還清晰可見地印著麵包師的名字。
龐貝有許多富人的房子。這些建築的大門通常有厚厚的大理石柱和雕刻的門樓。走廊和花園裡到處都是神像和野獸。主廳、餐廳和臥室寬敞、明亮、華麗,周圍是精美的銀青銅製品。牆上畫著壁畫,地板上裝飾著馬賽克。在一個富裕家庭的客廳裡,發現了一幅鑲嵌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與波斯大流士三世作戰圖》,寬6.5米,高3.83米,上面鑲嵌著150萬塊彩色玻璃大理石,生動地描繪了公元前333年錫伯戰役的一幕。城市的東南角是一個圓形露天競技場,可以容納20000名觀眾,幾乎是整個城市的居民人數。牆上仍然有這樣一個字跡:"塞納杜斯是一個英雄和索賠人。"
附近還有一個體育館,人們可以在那裡比賽和練習武術。這座古城最吸引人的是受害者的石膏雕像。最初,在火山爆發的那一刻,許多沒有逃脫的人都躲在相對空曠的院子裡。雖然他們沒有被倒塌的建築壓死,但他們被噴出的火山灰包圍並窒息而死。過了很長時間,人體乾涸了,消失了,只留下一些空殼。
考古學家用這些空殼作為模具,將石膏漿倒入其中,製作了許多與真人形狀相同的石膏雕像,再現了受害者當時絕望而痛苦的表情:一個小女孩緊緊地抱住母親的膝蓋,捂住臉哭了;一個拿著一袋硬幣的乞丐茫然地站在角落裡;有些人正在牆腳挖洞想辦法逃跑;一群被鎖鏈鎖住的角鬥士痛苦地掙扎著掙脫鎖鏈。許多人用手遮住臉,或者彎下胳膊抱住頭;有些人手裡還拿著幾袋金幣、銀幣和珍貴的珠寶。然而,面對災難,寶藏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這些富人和奴隸一起死去……
龐貝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向人們展示了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的真實面目。根據龐貝的傳說,羅馬是由孿生兄弟羅穆盧斯和萊穆斯於公元前753年建立的。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貿易城市,連接著南部的希臘殖民城市和北部的伊達和拉雷。從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開始,義大利中部的版圖逐漸擴大。公元前3世紀,義大利南部的希臘殖民城市被當作戰略,許多希臘傑作被帶回西西里的錫拉庫扎作為戰利品。羅馬人完全被這些優雅美麗的藝術品迷住了,很快就成為希臘藝術的愛好者。在2世紀,在2世紀,羅馬的力量在地中海東部建立起來,強大而簡單的羅馬性格和具有希臘精神的性格相互融合。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藝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為了進一步加強裝飾,有馬爾克斯劇院(羅馬,公元前1世紀)。用於建築的大理石現在也用於雕刻,帝國古典主義的注意力也得到極大的發展。後來,由於公元前86年對雅典的徵服,許多藝術家搬到了羅馬,帶來了新古典主義。按照時間順序,它可以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類:出現於公元前2-3世紀。用灰泥和繪畫工具畫大理石般的壁畫,表面有凹凸。第二類出現在公元前90年左右,是羅馬壁畫的全盛時期。與第一種浮雕壁畫不同的是,它是純粹的繪畫,用陰影和古老的技術來表達深層空間。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大型溼壁畫,用於繪製花園樹木(屋大維的利亞,羅馬魯美的藝術博物館),以及龐貝神秘別墅的壁畫(約公元前150年)。第三類:奧古斯都大帝的風格,它降低了表達的層次,使用華麗的裝飾主題。山水畫有很多元素,也有很多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的畫。第四類:指公元79年到公元50年左右被埋葬在龐貝城之間出現的繪畫風格。與第二種空間表現手法相比,它增加了幻想的視覺效果和裝飾。
他的傑作包括尼祿大帝的《黃金宮殿》和龐貝的《維提之家》壁畫。尼祿皇帝的金色宮殿,在羅馬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據說只用於公共浴室的圓頂屋頂很有創意。此外,神廟中的埃託魯斯哭喊神廟利用希臘建築水平和裝飾技術建立了一座羅馬神廟。後來,作為裝飾元素的希臘等級風格進一步加強,羅馬圓形大劇場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