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球第5大經濟體,越南:8年吸引外資翻13倍!誰的潛力更大

2020-12-23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蘋果印度代工廠被砸,一同「砸」下的或許還有印度的投資形象、以及其引以為傲的「印度製造」招牌。

《印度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12日凌晨,蘋果手機代工廠、中國臺灣科技巨頭緯創公司在印度納爾薩普爾的工廠,因工人不滿薪資問題而遭到暴力破壞——近2000名工人砸碎窗戶、放火燒車、破壞工廠生產線,打砸事件也造成緯創損失高達43.7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3.89億元。

緯創早在2017年就宣布在印度開設工廠,目前已經在當地擁有3家工廠,除了蘋果手機代工業務外,緯創還將部分個人電腦、物聯網、醫療和雲服務業務轉移到印度;也正因此,緯創一直被印度政府視為引進外資,打造「印度製造」的成功案例。

在打砸事件發生後,印度政府、特別是工廠所在的卡納塔克邦,也都表現出嚴重關切,他們擔心這會影響到印度的投資形象——尤其是這個國家正在努力承接從亞洲最大市場轉移出來的供應鏈,此次事件恐怕也將成為「印度製造」汙點簿上濃重的一筆。

實際上,近幾年來,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地區以及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地區,由於各種優勢因素組合,已經成為了全球製造型企業新的心頭好,甚至還引發了外界對於「誰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討論。那麼,從當前的情況進行分析,印度與越南誰勝出的機率會更大?

經濟勢能:印度GDP碾壓越南,支柱產業反成「短板」

有著「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之稱的製造業,在經濟大國中所佔GDP的比例舉足輕重。比如,2019年中國製造業佔GDP比重為27.17%,同年德國為21.59%,日本2018年的比重則為20.79%左右,美國近幾年一直在呼籲製造業回流,主要是因其製造業出現萎縮——2019年二季度美國製造業佔GDP比重僅為11%,降至72年來新低。

製造業對經濟發展形成有力支撐,反之,我們可以通過GDP的成長及經濟結構來了解製造業在國的發展情況。

從GDP總量來看,印度幾乎強勢「碾壓」越南:印度2019年GDP總量約為2.85萬億美元,列為全球第五;同期越南約為2600億美元,可以說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是,印度GDP構成佔比的大頭是服務業,製造業比重則長期停留在15%左右;可以說,印度這個龐大的經濟體目前正靠服務業在帶動,製造業卻仍然是「從0到0」的狀態。相比之下,越南製造業佔GDP比重自2010年開始便不斷加大,2019年這一數值為16.48%,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

尤其是,越南近幾年一直在致力於加入各種區域貿易協定,這給了越南製造業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2018年底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式生效,越南與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10個國家建立密切聯繫,越南服裝業成為大贏家,越南製造業同樣受惠。

再比如,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越南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其他東協9國一同「入群」,在一個以零關稅為最終目標的自由貿易區中,越南製造業顯然也將在很大程度上獲得發展機遇。

政策搭臺印度意外自毀前程,越南坐收FDI紅利

自2014年開始,印度政府更加下定決心樹立「印度製造」的招牌,希望藉助印度人口多、成本低的優勢,通過大力吸引外商投資,來振興製造業。

在此期間,印度也出臺了一系列開放投資政策,比如2014年的「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簡稱MII)政策、2016年印度全面改革外資直接投資規定改革法案等,並在2019年8月和10月兩次修訂外國直接投資規則,「無需政府批准即可直接投資」的產業名單擴圍,同時外資的持股比例得到進一步的放寬。

持續的開放投資政策也給印度製造業帶來了一定的利好。以汽車工業為例,伴隨著開放推動歐美和亞洲廠商湧入,印度汽車工業獲得發展,甚至推動印度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的高質量供應商。從硬數據來看,當前印度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對該國GDP的貢獻已經超過7%。

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印度吸引外商投資出現巨大的阻礙,也來自於一項政策。2016年底,印度政府推行「廢鈔令」,之後2017年7月1日實施其獨立以來的最大稅改——這些本意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卻成了印度製造業發展的巨大阻礙。

比如,突如其來的「廢鈔」舉措給外資投資者帶來負面信號——社科院專家葉海林就曾解讀,一國的貨幣政策關係到民眾生活、國內經濟發展以及外來投資者的經濟行為,印度政府突然強勢地廢除貨幣,其決策的隨意性難免會讓投資者有所警惕,進而影響外資的投資信心。

此外,印度70年來最大稅改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並且讓印度諸多企業面臨高昂代價。據悉,用商品及服務稅取代一些聯邦和地方稅收,雖然打破了印度29個邦之間的關稅障礙,但真正受益的只是一些大型企業;對於許多小型企業來說,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怎麼讓這些不同的業務符合稅收規則,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難題。

也正因此,稅改實施的一年之後,印度6300萬小企業中,有五分之一的企業(對經濟貢獻32%)利潤下降了20%,最終不得不解僱數萬名工人,導致印度2018年8月的失業率從2017年7月的4.1%上升到6.4%。

總的來說,印度的政策體系還沒有完全成熟,政策的急劇變化給市場帶來的正負影響都比較大,這是現階段印度想發展製造業的一大阻礙。

對比來看,同樣是通過政策搭臺、吸引外資以推動製造業發展,越南似乎走得更加順利。

1986年,越南政府開始進行體制改革,提出了「革新開放」政策,打開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大門;1987年,越南《國外投資法》落地,希望藉助當時周邊國家(如新加坡、泰國等)的經濟提速,帶動外資流入越南;2000年初期,越南正式加入WTO,並且出臺了新的《投資法》,雙重利好影響下,越南FDI開始了新一輪明顯增長——粗略統計,2000年至2008年,越南吸收FDI投資增長了13倍。

2014年前後,受「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輻射影響,以中、韓為首的外商紛紛將生產基地遷入越南,2017年越南FDI總額達359億美元,同比大漲44%,創下近10年的最高記錄。可以說,政策搭臺下,越南已經成為全球外商的投資熱土;坐收FDI紅利的同時,其倍受國外投資青睞的加工製造業也獲得巨大發展。

人力配置:印度擔心「人口炸彈」,越南勞動力素質更勝一籌

人口是一個國家競爭力和未來前景的重要基礎,而印度邁向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步伐也從未停歇。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印度總人口數已達到13.9億,僅次於中國,佔世界總人口的18%;預計到2027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儘管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印度的「人口紅利」卻也正逐漸演變成「人口炸彈」。比如,2019年1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曾報導稱,印度鐵路系統招聘6.3萬個低級別職位,如搬運工、清潔工以及門衛等,卻遭遇1900萬應聘者瘋搶,且應聘者普遍擁有大學學歷。

「僧多肉少」的情況在印度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印度人口就業和失業調查數據,在2004至2012年的8年間,印度工業和服務業的潛在勞動力以每年1470萬的速度增長,而實際創造的年均就業崗位僅為650萬印度經濟監測中心還發現,該國勞動力在2017年至2018年間出現了萎縮。

而今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的進一步衝擊,印度4月的失業率達到驚人的23.5%,刷新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更有業內專家預測,印度人口高峰還沒有到來,今後就業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另一方面,受累於人口基數的影響,印度的教育似乎也很難跟得上人口的增長——目前仍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國家,其成人識字率仍不足80%。同樣,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較早前公布的全民教育報告,印度在全球12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05,而且在低教育發展指數(EDI)國家組中,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以及一兩個亞洲國家(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排名還在繼續下降。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口紅利並非取決於數量的單一因素;換句話說,如果目不識丁,即使人口基數再大,也註定無法成為高效率的勞動力資源。

相比之下,越南在這一方面似乎更勝一籌。比如,在一些基礎教育數據如教育普及程度、適齡兒童入學率、失學兒童比例、中學生獲得國際競賽獎項等方面,越南對比全球其他國家也有不錯的表現;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在2016-2017學年中,越南全國有508萬名幼兒參加學前教育,有1551萬名小學及中學生,181.8萬名大學生。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越南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為95%,接近中國的97%。

正是有著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所以越南在承接中日韓等國大量的產業轉移也更有優勢,並推動進出口貿易的迅猛發展。數據顯示,越南2018年出口總額達24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進口總額達237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進出口總額接近GDP200%,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寫在最後:

近年來,印度與越南在經濟增速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它們的「衝勁」,雙方的人口資源和結構也讓很多人極為看好它的發展後勁;然而,龐大人口基數產生的效應並非單向,理論上的潛力和現實之間有一道需要跨越的鴻溝。就好比此次蘋果印度代工廠被砸,究其原因,是印度始終沒融入世界主要供應鏈。

此次打砸事件背後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勞資糾紛,當前許多外資看中了印度低廉的勞動成本,但實際上,由於基礎設施落後、教育程度低,導致生產成本並不低;越南同理——儘管通過幾個方面的對比,似乎越南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勝率要大於印度,但在產業網絡及配套設施與需求的差距上,「越南製造」走向世界仍然面臨著一大掣肘。

有輿論就指出,本質上印度與越南當前發展的製造業是中國產業鏈的自然延伸,並不是顛覆「印度製造」與「越南製造」要想打出自己的招牌,恐怕仍然任重道遠。

文 | 劉蘇林 題 | 凌明 圖 | 盧文祥 審 | 陳佳麗

相關焦點

  • 堵上「國運」的越南,能否引得外資?
    不用未來,現在的越南就已經是全球電子製造中心。越南,正成為外資首選。僅過去8個月,越南吸收外資就高達195億4000萬美元,相當於2019年同期的86.3%。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鄰居。越南雖然永遠無法取代我們,但洋務運動時我們也輕視過小國日本,教訓深刻。所以,現在不能再小看越南。
  • 印度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那和東協相比,誰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
    印度是公認的亞洲第三大經濟體,GDP總量僅次於中國和日本。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GDP達到2.72萬億美元,並且是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被很多國外媒體稱為「下一個中國」和「下一個世界工廠」。按照GDP規模排名,東協最大的五個經濟體分別是印尼(10400億美元),泰國(5050億美元),新加坡(3642億美元),馬來西亞(3543億美元),菲律賓(3309億美元),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東協十國的GDP合計為2.97萬億美元,比印度大約多出了2500億美元。
  • 越南迎來大爆發:吸引外資1726億,貿易順差達1312億!怎麼做到的?
    在此背景下,越南卻逆勢崛起,或將成為唯一取得正增長的東南亞經濟體。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越南逆勢崛起:吸引外資1726億,貿易順差達1312億!根據世衛組織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71581532例,累計死亡1618374例。
  • 【外商投資】第59期:中國仍是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仍是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2020年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折合11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幅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 印度是世界第5大經濟體,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9年,印度的GDP為2.97萬億美元,超過英國、法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重大影響,印度經濟的下滑似乎比英國、法國更嚴重,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位置可能不保。不過,按照印度的體量幾年後再次反超英國、法國是不再話下。未來幾十年,印度的GDP也會相繼超越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越南同奈省著力加大吸引外資力度
    據越南人民報近日報導,5年來,越南同奈省委、政府和人民已努力完善越共同奈省第十次代表大會所提出的各指標和目標,為推動該省下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前提。在各指標中,完善基礎設施,尤其是各工業區和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工作備受關注,為迎來高效的外資做好準備。
  • 越南與馬來西亞,誰更具發展潛力?
    首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近的預測中指出,越南GDP(預計為3406億美元)將在今年超過馬來西亞(3363億美元)和新加坡(3375億美元),成為東協第四大經濟體。另一則消息來自日本智庫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據該機構預測,2023年越南人均收入將達11000美元(與人均GDP稍有差異)。而根據去年的數據,馬來西亞人均GDP為1.14萬美元。
  • 說要超越中國,發展6年的「印度製造」,如今怎麼樣了?
    自2001年加入WTO後,中國對接上了無邊無際的世界市場,靠著人口紅利和製造業的發展,中國從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廠」,靠著當「世界工廠」收穫的各種蠅頭小利,中國經濟快速起飛,最終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當現在中國因為勞務成本,逐漸擺脫低端生產鏈的時候,諸多發展中國家就想接下這塊蛋糕
  • 越南承天順化省加大引進投資力度,已吸引外資項目110個
    越南承天順化省把旅遊服務業發展成為先導經濟產業。據越南人民報6月23日報導,以作為中部重點經濟區的省份之一、擁有富排國際機場、真梅深水港和世界文化遺產區等為優勢,越南承天順化省在吸引投資方面擁有巨大潛力。2020年,由於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越南承天順化省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
  • 除了中國、印度,還有哪些國家的人口總量也能排進全球前十名呢?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口突破了14億(來自國家統計局),並且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人口總數量突破14億的國家。第二名是印度,世行給出的2019年人口約為13.664億。但兩國人口增長數量並不相同。2018年中國人口為139538萬,到2019年升為140005萬,新增467萬。而2018年印度人口僅約為13.526億,與2019年的13.664億相比,一年新增人口近1400萬。
  • 「趨勢瞭望」外資企業加速在越南投資建設新飼料廠
    越南Japfa Comfeed公司於1996 年正式在越南投資之後,已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至今成為了越南各大家畜、家禽飼料生產企業之一。越南Japfa Comfeed 公司懷抱著更大的野心,決定踏入水產飼料領域。今年7月,越南Japfa Comfeed 公司出口首批水產飼料,並制定未來10年的年均產量達20萬噸的目標。
  • 「抄中國作業」後經濟30年翻40倍,越南能成為發達國家嗎?
    2019年越南GDP達到2619.21億美元,排名全球第45位, GDP增速達到7.02%,這個增速從全球範圍來看都算是比較快的,至少可以排在全球前10的位置了。 而越南的經濟快速發展並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過去幾十年時間,越南經濟其實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階段。
  • 2020年貿易大贏家出現,越南貿易順差1312億!因抄中國「作業」?
    越南逆勢崛起:吸引外資1726億,貿易順差達1312億!根據世衛組織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71581532例,累計死亡1618374例。其中12月7日至13日的一周裡,全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32萬例,創疫情以來新高。
  • 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有哪些國際知名品牌?
    眾所周知,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2019年經濟總量超過英國、法國,順利躋身全球GDP前5強。2020年一季度,印度GDP達到7362億美元,依然超過英法兩國,位居全球第五。可見,印度的經濟體量還在不斷提升。
  • 2020年越南GDP數據出爐,或是亞洲第6個發達國家,在中國什麼水平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際,越南以每年6%-7%的增長引起各國關注,也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就連韓國最大的財團三星也將大部分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如今很多服裝、鞋帽和化妝品等產品都來自越南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越南的變化依然明顯。到2020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2700億美元左右。這個總量多不多呢?
  • 越工貿部官員認為RCEP有利於越南吸引外資
    原標題:越工貿部官員認為RCEP有利於越南吸引外資 來源: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經濟商務處越《投資在線》11月26日報導,越南工貿部貿易政策司司長梁黃泰日前在接受《投資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一、憑藉在貨物、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開放承諾和較為寬鬆的原產地規則
  • 都是變革三十年,印度與越南人均GDP對比
    1995年,印度人均GDP373美元,排名世界160位;越南人均GDP276美元,排名173位,世界倒數第十九位。2000年,印度人均GDP443美元,排名世界161位;越南人均GDP390美元,排名169位,世界倒數第二十九位。
  • 同為世界強國,日本GDP是英國的1.8倍,那軟實力誰更勝一籌?
    從經濟實力來看,日本遠遠領先於英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19年,日本GDP總量達5.09萬億美元,而英國為2.83萬億美元,日本經濟規模相當於英國的1.8倍。日本是一個製造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擁有許多世界級企業和知名品牌;而英國的工業已經日落西山,許多著名的企業和品牌都已經被外資收購,如今英國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金融及服務業了。
  • 2021年印度8大富豪,第一名穩坐馬雲之上,比黃錚多115億
    提到印度,你腦海中是不是已經有畫面了?一股咖喱味英語,火車扒滿人,摩託上能坐下18個人,洗衣服喝水都從印度取等等等等。無一不在訴說著這裡有多麼魔幻。但隨著印度的經濟增長,也不乏有很多富豪的誕生,儘管貧富差距大到一半的財產已經掌握在1%的富豪手上,可印度也一躍成為了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誕生了170名印度裔億萬富翁。
  • 浙江1-4月實際外資49.6億美元:吸引外資止跌企穩 形勢向好
    浙江1-4月實際外資49.6億美元:吸引外資止跌企穩 形勢向好 2020-05-21 17:54:58中新社發 浙江省商務廳 供圖   中新網杭州5月21日電(記者 黃慧)記者從浙江省商務廳獲悉,1-4月,浙江省實際外資49.6億美元,同比增長8.9%,增幅高於全國17.3個百分點(折合人民幣344.9億元,同比增長11.4%),佔全國份額達12%,較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規模居全國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