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紅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金粟書巖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金城鎮金城公園,是自觀音閣東側巖壁起至柳家巖的800米書法長廊。11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儀隴縣有關方面獲悉,書巖標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開國元勳朱德親筆所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摩崖石刻漢字。
書法長廊,歌頌朱德精神、展示儀隴紅色文化為主題,以徐向前元帥生前題書「金粟書巖」為標誌。「金粟書巖」四字鐫刻在朝陽洞上方,每字高7米有餘,5公裡外清晰可認,堪稱一絕。 金粟書巖上篆刻的書法作品,除朱德生前所作外,其他均是當代書法名家的上乘作品。有錄朱德詩章的;有題寫古今文人勵志、寫景、抒情等詩詞名句的;有書題頌揚祖國大好河山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豪言壯語的……從表現形式看,兼有楷、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可謂百花爭妍,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儀隴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金粟書巖入口處,「紅軍朱總司令是儀隴人」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儀隴是新中國開國元勳朱德和為人民服務光輝典範張思德的故鄉,故有「德鄉」、「兩德故裡」、「黨的宗旨教育策源地」之美譽。儀隴還是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樹聲、許世友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過的地方。1933年秋至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先後兩次來到儀隴,在全縣城鄉書刻石質標語大約五百條左右,後遭國民黨反動派鑿毀,或建修、拆遷、坍塌損壞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尚殘存石刻標語118條,大部分都是紅九軍政治部所刻制。紅軍留下的這些獨具特色的石刻標語,是川陝蘇區紅色文化的歷史見證,也是儀隴「兩德」故裡一筆珍稀難覓的精神財富。
在金粟書巖的最前面,可以看到朱德同志的書法作品「革命到底」。朱德同志一生功勳卓著,身名顯赫,既是三軍總司令,又是普通一兵。他在89歲高齡時寫下「革命到底」的條幅,表達了一位老兵堅定的革命信念。
在金粟書巖的山後面還有總長一公裡的「德苑」懸崖絕壁,篆刻有全國書畫名家600多幅書法名作,有99塊「德」字碑,99個不同形態的「德」字鐫刻於每塊石碑之首,碑上嵌刻有全國各地詩詞名家頌「德」的佳作99首。其地標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開國元勳朱德親筆所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摩崖石刻漢字;使「德苑」成為「兩德」故裡崇尚「兩德精神」、弘揚「中華大德」的一張文化名片。
2019年9月初,儀隴縣張思德幹部學院為修復書法石刻面向全國徵集書法佳作,得到全國著名書法大家和老將軍、老部長以及朱老總家人的支持,評審委員會評選出20餘幅佳作補刻於金粟書巖崖壁,成為巴蜀歷史和文化的一段佳話。
金粟書巖文化長廊,用書法銘記歷史,以書法作品的形式生動再現川陝蘇區革命鬥爭的發展歷程,喚起了我們對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記憶。在這裡,大家可以重溫紅色激情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如歌歲月、光輝事跡,去追尋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