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929被俄羅斯媒體爆出擱置已有一段時間了,經過幾輪的談判磋商,雙方都未能達成一致,俄羅斯依舊擔心核心技術,不願意向中國出口。我們知道,CR929最初就是由中方主導的,俄羅斯要求參與,考慮到俄羅斯在寬體客機建造上的經驗,便帶著經濟趨於崩潰的俄羅斯一起玩,他們出部分技術,我們出部分技術,且研發經費完全由我們出。
俄羅斯還不滿足,希望能夠獲得CR929項目更多的主動權,當初吸收俄羅斯加入項目就是想拉俄方一把,改變中俄在客機領域長期受制於空客波音的局面,沒想到俄羅斯這次直接得寸進尺,把自己當成了東道主。
俄某知名航空專家曾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技術支持,光靠中國自己是不能實現CR929首飛的」,如此評價,實在是令人瞋目,不僅是對合作夥伴的羞辱,還是俄航空業的損失。
目前限制CR929客機的主要瓶頸就是航空發動機,如果沒有俄羅斯繼續擱置CR929的研製,那麼我們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國產「長江」系列航空發動機,或採用GE、RR的航空發動機,並且GE和RR都拿出了相當優異的航空發動機參與CR929航空發動的競標,在以往文章GE中華區總裁向偉明:拿出GENX航空發動機競標CR929、羅羅集團參與CR929發動機競標,此次會不會打入中國市場中做了細緻分析。
CR929跟C919不同,CR929客機對發動機的要求更高,世界範圍內可以選擇的餘地更少,目前能使用在CR929上的發動機本來就很少,加上歐美國家對航空工業的限制,是本來就少的選擇機會更加少了,但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先研製出來,「有沒有技術」與「技術的先進程度」是兩回事。
就在CR929擱淺之時,與俄方合作的「重型運輸直升機」項目也被無限期擱置,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總裁博金斯基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採訪中稱:「改進型米-26T2V已經經過所以試驗,在2021年實現批量生產,米-26T2V的北極版也在研發階段」,此消息一出,航空業界內的都明白了,早就成立的合作研發又被「放鴿子」了。
重型直升機一直是救災和軍事領域常用的裝備,但重型直升機是我們的短板,由於經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我們才真正地認識到,重型運輸直升機的重要性與急迫感,此後便與「俄直航」展開合作,俄羅斯的運輸直升機技術是很強的,擁有這龐大的設計生產系統,但無奈賣不出去導致資金匱乏,便與我們開展了合作,據俄直航報導,運載力達到42噸,但合作這麼長時間了,卻沒有報導,有的是他們自研和改進,無疑的也暴露:「也為他們的原因,導致重型運輸直升機的合作無限期擱置」。
在CR929合作之時,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專家陳懋章院士就曾在一場報告會中就曾警醒過我們:「與俄羅斯聯合研製CR929飛機,當注意俄方中途撤資撤術」。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相信,但現在這已經是既定事實了。而後「重型運輸直升機」合作項目也走向了這條路,實在是令人惋惜。
總的來說,不管是文中所說的「CR929合作」、「重型運輸直升機合作」,還是以前與俄合作的項目,都有這樣一個規律:「不涉及核心技術的合作是可以成功的,涉及核心技術的合作,很少有成功的,哪怕就是俄沒有足夠的研發資金,合作方出經費共同開發,也不會成功」,印度與俄羅斯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證。
多項合作接二連三的爆發合作危機,終於見得了廬山真面目,一沒誠意二不守規則,完全是浪費我們的時間,想利用我們提供130億~200億美元研發經費,中國「兩彈」和「北鬥導航」就是最好的例證,真正的核心技術,我們想要別人不會給我們,想買別人不會賣給我們的,只有爭取自己研發,才能擺脫那些冠冕堂皇的言語,什麼「我出技術你出錢,成功之後我們共享技術」到最後都是空話,對於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只有自己真正的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最可靠的,別的全部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