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德州市中小學放假時間確定了,可在此之前,家長們早已開始在網絡上「搶課」,力求讓自家孩子的寒假過得充實。記者調查發現,相較往年,今年線下寒假班遇冷,線上輔導班火爆,各教育機構搶奪市場,課程報價也越來越優惠。資深教師提醒,寒假班報名勿貪便宜求多,線上學習更應擦亮眼,適合學生特點最重要。
線上培訓搶市場,線下輔導受衝擊
早在今年寒假時間確定前,輔導爭奪戰的「硝煙」已經燃起。過去一周,不少家長接到了輔導機構發來的信息。細心的家長發現,今年寒假班的課程較往年價格更加優惠。市民劉先生收到了書法班發來的信息,往年寒假課收費約1700元,今年只收1199元;主持人班每節課也比往年低了15元左右。
天衢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陳老師告訴記者,受疫情衝擊,過去一年已經有不少教育機構停業,還在堅持的機構也急需資金回籠,所以今年課程收費普遍偏低,但是報名情況並不樂觀。他分析這與寒假時間短、家長孩子不希望安排過多課程有關,而且疫情後,線上課程異軍突起,對教育機構衝擊較大。
採訪中,記者發現已有不少線下教育機構正在轉型,開設線上學習班,這類課程招生從雙十一、雙十二就已經在搶生源了。「疫情期間,孩子們都鍛鍊了線上學習的能力,時間更靈活,課程也豐富,收費相對便宜,線上課報名很火。」劉先生說。
線上課程問題不斷,培訓質量難保證
線上培訓是一個新鮮的大蛋糕,能在今年寒假搶佔先機,就能留住生源,獲得發展機遇。因此,今年寒假,各線上培訓機構提供的課程除了種類多外,還紛紛使用低價戰略。
雙十二期間,不少全國連鎖教育機構推出「9.9元3節數學課」「9元學一科」「3元2節英語課」等線上試聽課程。秦先生一口氣給孩子買了12節課,花費100餘元。可當孩子打開軟體聽課時,才發現只是老師們提前錄好的視頻,沒有任何互動,講課內容與孩子使用的教材也不一致。更可氣的是,還有幾節未開播的網課無法退款。聯繫機構客服,始終只有機器人的自動回復。「網課質量確實參差不齊,孩子報名的一對一真人外教發音不正宗,而且每次上課的老師不一樣。有幾次我懷疑根本不是外教,要求和對方視頻,被告知這是隱私不能透漏。」魏女士在孩子上網課時遇到了不少問題。
遇到網課維權難題,可向相關部門投訴
如何讓孩子度過充實且有意義的寒假,避開網課的各種坑?德州三裡莊小學王芳老師表示,幫孩子報名輔導班,鞏固文化知識,最好考慮在主管教育部門備案的有資質的課外輔導機構。報名前查看機構資質、教師是否有從業資格證、籤訂合同是否存在霸王條款等。低年級學生可以參加作文課,高年級學生重點補習薄弱科目。
家長們熱衷的線上課程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並能藉助多媒體優秀師資讓孩子擴展知識面。但是也可能會對學生的視力產生影響,且無法監管孩子學習,學習效果難保證。因此,如果選擇線上課程,應考慮好評率高的輔導機構,並且有監護人陪學,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
此外,教育部曾發布《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要求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家長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核實外教身份,遇到網課維權難題,可保留相關證據,向相關部門投訴。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