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證監會「五大攻堅戰」夯實市場基礎
本報記者/李慧敏
為優化改革資本市場環境,2019年以來,證監會加強監管力度,在重點領域著力打好「五大攻堅戰」,為下一步改革的深化夯實了市場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
經過一年的努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四個生態,即發展生態、中介生態、輿論生態、文化生態正在逐步形成。
整治停復牌亂象
2018年底,《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的出臺,標誌著整治停復牌亂象「攻堅戰」啟幕。
「從完善規則出發,停復牌制度改革解決了長期未能解決的難題,保持了資本市場的交易流動性。」中金公司併購組執行負責人、董事總經理陳潔介紹,2015年股災,諸多上市公司以各種理由停牌,上演了「千股停牌」的罕見一幕。目前看來,證監會頂住壓力,從嚴監管停復牌的成效顯著。
證監會確立了「以不停牌原則、停牌為例外,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間斷性停牌為原則、連續性停牌為例外」的理念,緊盯長期停牌「釘子戶」的同時,瞄準「隨意、任性」停牌苗頭,堅決制止近200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停牌躲跌」。
MSCI、富時羅素等全球指數公司對於停復牌亂象治理給予高度評價,稱與國際接軌,國際機構投資者應會非常歡迎。
截至去年9月底,滬深兩市共有20家公司停牌,佔比僅為0.54%,低於美國、日本及中國香港等成熟市場,居世界前列。
退市制度優勝劣汰
歷經三次退市制度改革,目前,多元化的退市指標體系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已經形成。
監管人士表示,證監會完善並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必須堅決退市,同時拓展重組等多元化退出渠道,鼓勵市場化主動退市。
「包括強制退市、主動退市和重組類退市的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正在形成,退市進一步市場化、常態化。進退有序的功能發揮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具有重要作用。」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謝超表示。
2019年以來,退市18家,創近年新高。強化退市的同時,重新上市的環節也已打通,ST長油等公司實現了重新上市,還有數家正在申請重新上市,真正實現了進退有序。同時,還樹立了破產重整須以解決大股東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或拿出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為前提的監管理念,2019年已有7家公司進入破產重整司法程序,創歷史新高。一些有挽救價值的上市公司有望通過破產重整化解風險,獲得重生。
從嚴監管「高送轉」
部分公司將「高送轉」作為掩護限售股解禁、大股東減持出逃的工具,並常常伴生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高送轉」可稱為資本市場的亂象之一,證監會對此展開堅決打擊。
在完善「高送轉」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的基礎上,展開專項現場檢查,嚴厲查處利用「高送轉」信息進行內幕交易的行為。
「很多『高送轉』都引發股價炒作,實際上『高送轉』並不帶來企業盈利能力的變化,監管要求送轉方案原則上不能超過業績增長幅度,如此下來,脫離業績的『高送轉』基本消失。」陳潔介紹。
嚴打違規佔用擔保
嚴厲打擊大股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行為,提振市場信心,是第四場「攻堅戰」。
據介紹,近期,在市場融資環境變化、高比例股權質押的影響下,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周轉出現困難,違法佔用和擔保情況明顯增加。
證監會持續傳導監管壓力,持續督促各地證監局所將此作為監管重點,對康得新、康美藥業等一批違法違規公司立案調查,給市場立規矩、樹底線,防範此類行為進一步蔓延。
數據顯示,2019年,已對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立案82家,其中70%存在大股東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問題。
有序化解股質風險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平穩有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總體看來,目前紓困民企、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良好氛圍和機制已經形成,股票質押違約風險帶來的二級市場風險得到了暫時遏制,場內外質押融資總餘額已出現下降趨勢。」華泰聯合證券董事總經理勞志明表示,股票質押風險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的特點,對此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相關數據顯示,高質押比公司家數已由最高峰的702家,下降到目前的548家,降幅接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