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神秘的傳承文化——符

2020-12-23 夜述封神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

大家好,顛覆傳統認知、揭露洪荒隱秘的夜述封神,在粉絲們的尖叫聲中,又厚顏無恥地來了。道家有個明顯的標誌就是「符」,本期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符。

流雲

「符」是通過攝取宇宙萬物的精氣,所以具有古老而神秘的力量,符是道教溝通人神的憑證和秘訣,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術。

「符」起源於黃帝所作「雲書」:古人認為,流雲有飛龍變化之狀,狂風有猛虎下山之勢,故稱雲從龍,風從虎。雲書即是模擬雲彩飄動之狀而成,再者傳承下來的符,多以各種佐隸異篆字體描繪,甚至夾雜著星象、神像等圖畫,所以常人除了敕令罡字其餘根本無法辨識,只覺得神秘而厚重。

其實道家秉持「人天相應,天人合一」,所以符一般有兩種含義,一是與人神溝通的道具,取憑信之意;一是具有施法者願力的道具,取契合之意。凡建壇、召將、上章、立獄、驅邪、破幽等,都會用到符。

相信大家通常見的符多為黃色,其實符紙的顏色很多,白黃紅藍紫金都有,其實是施法者根據自身的能力以及畫符的內容決定。

《五符經》:五符一通,書以南和之繒,南和,赤色繒也。

所以一般畫五符要用紅色的絲織品為載體,上書黑色圖文,因為赤色為紅色陽,黑色為陰,陰陽和既,如此才具有祈願的威力。因此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以紅綢或者紅紙折成三角為替。

一張完整的符是由"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

符頭好比一個人的頭;主事神佛就好比一個人的思想和心臟;符腹就好比一個腹部的腸胃,是我們書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腳就好比一個人的腳;符膽就好比一個人的肝膽,沒有符膽的符就如同一扇沒有鎖的門,無論奸佞妖邪都可以破門而入。所以,符膽對符令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符的通俗原理就是在虔誠的精神狀態下,精氣凝神,引氣入符,借各種神鬼兵將的力量祛除妖邪,所以符的威力與靈驗與否,與畫符者的精神狀態和道階高低有緊密的聯繫。

一般畫符會開壇,淨身淨手,準備祭品,畫符的時候也有掐訣、步罡為輔助。

傳承的符咒書冊裡,會記錄神將們的生活,相貌,嗜好等,這些都具有些道理的用意,而不是無端亂寫的。凡書符念咒在符令之內載著所驅役神將的神職,在咒語之內,請所需神將服役助法,此皆與神靈及神將有關。

但凡施法人所信仰的各種神祗,如土地、城隍、各神兵天降,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喜怒哀樂怨恨愛的七情六慾。施法人上香跪拜,祝告主事,用祭品獻祭,用咒溝通祈願,用訣引起入符,且要一鼓作氣,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如此完成的符才會具有莫測的靈驗。

收視返聽,攝念存誠,心若太虛,內外貞白。元始即我,我即元始。意到運筆,一炁成符。若符中點畫,微有不同處,不必拘泥。似與不似,貴乎信筆成章。心中得意,即妙處也。

師云:莫問靈不靈,莫問驗不驗,信筆一掃將去,莫起一切念。筆法乃龜頭蛇尾,坤無起法,筆多向巽,捧奏向乾,隨事出筆。

所以符是一門能夠觸及到能量和心理的學科,所以不是單純的迷信,而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見過或聽說過別人畫符,對於道家的符,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我在評論區等你來完善!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是夜述封神,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延續千年的道家古老而神秘的符咒術 至今視為絕學
    「符,者。道家神將,也。令旗、金印,三清教主授得道緣人弟子的法力憑證也。符,可視之物,陽也。令旗、金印,神賜之寶,無形之具,陰也。書符形,施以印,陰陽合,太極成,神效具矣。是以調神將,除邪魔也。」符是一種被認為能夠召致鬼神、厭鎮精魅的奇特文書,它文字曲折難辨,似書,又似圖,在道法中被大量應用。符咒文化是道教文化中最獨特的文化之一,它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人類文字的起源。
  • 黎族圖騰與漢字交融創新 傳承古老黎族文化
    圖騰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圖騰文化的發揚和創新日漸式微。日前,海南省黎族圖騰文字作者陳春元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圖騰文化,使黎族圖騰更便於傳播和識別,更好適應及服務社會發展,助力海南文化形象打造,將「黎族圖騰」和「漢字」結合創新,創作出黎族圖騰文字作品《千字文》。
  • 水書——水族文化的傳承密碼
    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宗教等文化信息,是水家人的「易經」,目前仍在水族民間普遍使用,故被稱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一部解讀水族悠遠歷史的重要典籍,亦是破解、研究和傳承水族社會歷史文化的重要密碼。
  • 喜迎福建符氏「兩會」,譜寫親情大美篇章
    「因生賜姓」,中華姓氏,源於上古 ,姓氏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是血脈傳承的標誌,符姓姓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血脈,知道自己的生命由來。符氏文化淵源流長,符氏出自姫姓,符氏的起源可以歸納為「黃帝後裔,官名為姓」。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滋潤著一個偉大的民族。
  • 花山壁畫,古老神秘的駱越圖騰|廣西故事
    在中國西南邊陲這片神秘的土地,一條古老河流,逢山過谷,流經廣西崇左,勾勒出一幅亞熱帶喀斯特峰林奇瑕地貌,最終經西江入海。它就是左江。就如長江、黃河構築的中原文明一樣,左江,用她的源流滋養,在歷史的洪流中孕育出一方西南文明。
  • 鹽官井鹽 傳承千年的古老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對鹽業的控制以及井鹽熬製成本增加,井鹽逐漸被加碘廉價有機鹽取代,井鹽加工退出歷史舞臺,但歷史悠久的井鹽加工技藝傳承至今,成為鹽官人民乃至隴南人民的歷史記憶和精神家園。從這個意義上說,秦先祖的發跡與鹽官的滷水是分不開的,鹽官川在秦早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彰顯無疑。如果從沒有根怎有樹、沒有滷水怎有秦人發跡的哲學邏輯去思考,打造早期秦文化的呈現點就不能缺了這一文化的策源地鹽官。鹽官與天水接壤,是禮縣、西和縣的東大門,無論打造以大堡子山為核心的早期秦文化圈,還是以鹽官為龍頭的早期秦文化帶,鹽官都是不可輕視的建設點和看點。
  • 【文化傳承】《一曲抬工號子傳唱著古老的生活》——專訪龍骨坡抬工號子傳承人講故事
    開欄語:神奇的巫山,鍾毓奇秀,這片熱土,養育了勤勞聰慧的巫山人民,也蘊藏著悠久奇幻的文化資源。龍骨坡文化將人類的歷史文明延伸至200多萬年前,新石器時期的大溪文化,揭開了壯闊三峽的神秘面紗,令巫山歷史文化更顯厚重;龍骨坡抬工號子、巫文化系列、巫山烤魚、大昌雪棗 、踩堂戲、三峽皮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蜚聲中外。
  • 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對於古老神話「東北歷史薩滿文化」?是純粹的精神文化,還是?
    其提到的內容即最早時期生活在我國東北以原始部落群居生活的古老民族即「肅慎」(女真族)東北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區,就產生了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名額民族都有自己古代崇拜的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從而變成激勵人民前進的力量,人們通過各種形式來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激勵,那麼這些形式中尤其突出的就是薩滿文化,在薩滿祭祀中,就是能夠吧這種精神激勵提現到某種形式之中,通過祭祀活動,來一代一代的傳承這種前進向上精神。
  • 城步古老的「女紅文化」,苗繡!
    苗族刺繡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苗族民間婦女中流傳上千年的「女紅文化」,每一件古老的苗繡作品中都暗含有一個歷史故事或傳說,它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深含有苗族傳統文化精髓;它既是民族情感的真摯表達,又是苗民生產生活或愛情的生動展示。據說這種「女紅文化」最初是從紋身和織花帶演變而成的。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百齡灸,傳承古老中華粗鹽熱敷智慧!
    把粗鹽炒熱外敷治病是很古老的中醫療法,在中國有上千年代的歷史,《本草綱目》載:鹽有「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關格諸病」之功。用於身體的腰部、膝部、肩部、頸部、腹部等部位,均能起到保健理療作用。
  • 保護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
    以申遺成功為契機 弘揚傳統農耕智慧 保護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 2017年02月10日 14: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凝聚著古老的中國智慧,其總結的一整套農耕時間制度在數千年的歲月裡指導著人們的農業生產活動
  • 古老潮文化浸潤城市肌理 潮州展千年文化魅力
    中新社潮州10月14日電 題:古老潮文化浸潤城市肌理 潮州展千年古城魅力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程景偉一場秋雨過後,潮州古城空氣格外滋潤清爽。當地民眾依然沉浸在激動與振奮中。外地遊客也多了起來。當天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復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廣濟樓。柯小軍 攝13日下午,中新社記者來到僑鄉古城潮州,與當地民眾交流,品味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美譽的潮州,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 神話傳承與文化基因
    但這種關於中外神話的比較有其局限性,因為中外神話的傳承與其文化基因有密切關聯。重構遠古神話文化生命「神話」這一概念源自古希臘語mythos,原本泛指各種通過口頭傳播的話語內容。而後來所說的「神話」,即關於神祇、信仰、英雄和祖先事跡的系統敘述,則是特定族群的集體記憶在傳承演變中逐漸生成的。
  • 雲上丹寨,古老神秘的圖騰信仰
    因此,如果加上丹寨其他少數民族在內,丹寨可謂壟斷了蚩尤後裔的文化,而丹寨神聖莊嚴的蚩尤節,就是蘊藏著蚩尤後裔千年文化的密碼。蚩尤節是苗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它是苗族子孫追尋祖先記憶、回溯生命歷程的儀式。它以祖先蚩尤崇拜為核心,兼具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文化,曾引起學術界轟動。
  • 傳習傳承羌歌羌舞,讓羌文化「活」起來
    為進一步弘揚北川羌歌羌舞等非遺文化,推進北川羌族自治縣非遺保護發展和傳承工作。12月13日,北川白坭鄉舉行羌歌、羌舞、口弦傳承培訓會。據了解,該培訓會當地文化專幹、文藝骨幹和羌族群眾代表等50餘人參加。
  •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回來後,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大堆出遊體會,層窯疊院、祠堂、黃土嶺、石板路、吊橋院……學歷史專業的小餘出遊喜歡選擇遊覽名勝古蹟,她覺得古老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等特殊時期過去,我要遊遍山西的名勝古蹟。」小餘憧憬道。 五千年中國文明看山西。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禾時評|學麗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文化,在傳承中生生不息,歷久彌香。龍泉是青瓷之都、寶劍之鄉。走進成立於1956年的龍泉寶劍廠,鑄劍技師正一下一下地鍛打寶劍,不緊不慢的節奏仿佛帶領大家走進了刀光劍影的武俠劇中。為傳承青瓷加工工藝,龍泉成立了各大青瓷工作室,陳石玄根青瓷工作室就是其中一家。在這裡,我們既能看到老師傅的精湛技藝,也能看到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沉浸在青瓷的世界裡,仿佛來往的人們都與他們無關。也正是在這樣的專注的眼神中,我們見到了龍泉青瓷的未來。麗水對文化傳承的高度重視,讓人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氣象更新。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人被廣泛尊重,青瓷新生代人頻頻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