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鍾
在搜索框內鍵入《直到世界終結》,出來的一定是《灌籃高手》相關,這個以籃球為主題的動漫系列為歌曲賦予了某種能量,以至於光聽到前奏都會讓人心潮澎湃。
但這首歌的誕生其實跟《灌籃高手》沒什麼關係,它來自一則預言。
在即將迎來世紀之交的 90 年代,日本社會廣泛流傳著一個預言傳說,「1999 年將是世界末日」。這個傳言據說是來自一位來自16世紀的法國醫生諾查丹瑪斯,他曾在1555年出版的詩集《諸世紀》中說:1999 年 7 之月上,有恐怖魔王從天而降。
(圖片來自:阿波羅新聞網)
因為這樣一句話,有一位叫五島勉的日本記者按此推算出 1999 年就是世界末日,而因為這個結論,90 年代,整個日本都沉浸在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氛圍裡,一部分人的生活因此產生波動。
抱著這種心態生活的人們可能因此彷徨、迷茫,開始思念遙遠的愛人;可能在末日來臨前的那個夜晚,在空寂的街上遊走,擔憂著到下一刻也許一切都會戛然而止,但自己還有無限濃烈的情感想要傾訴。
這種強烈的欲望被 WANDS 樂隊的主唱上杉升寫進了歌裡。
1994 年,這首名為《直到世界終結》的單曲發行,由上杉升作詞,織田哲郎作曲,WANDS 樂隊演唱。原本上杉升想以最後一句歌詞「このTragedy Night」為這首歌命名——《這悲劇的夜晚》,但在製作人的堅持下,還是把歌名改成了《直到世界終結》。
沒過多久,這首歌就被正在朝日電視臺播出的動畫《灌籃高手》選作了片尾曲,從第 25 集開始,伴隨著角色之一三井壽在劇情中回憶往昔,《直到世界終結》漸次響起,原本是在末日來臨前的孤寂獨白,就這樣誤打誤撞成了「回頭浪子」三井壽的夢想之歌。
WANDS 樂隊昂揚的曲風,讓《直到世界終結》成為了整部動畫裡最熱血的一首歌,它被動漫迷們視作三井壽的主題音樂。音樂賦予三井壽一種不同於其他角色的氣場,而他從球員到混混再回到球隊的坎坷經歷又賦予音樂超出歌曲和悅耳旋律之外的意涵。
(圖片來自:豆瓣)
就這樣,《直到世界終結》徹底改頭換面,呼喚愛情、在末日來臨前的遺憾、悲思成了跨越幾代人心中激烈情感的源泉,它不再是一支搖滾樂隊的轉型單曲,而是屬於三井壽、屬於《灌籃高手》的燃情號角,每當這首歌的前奏響起,球場上的少年熱血馬上就以音樂為介傳輸給了聽眾,所有人的心中都激蕩著:直到世界終結,也要打籃球。
《灌籃高手》和三井壽徹底改變了這首歌的命運,《直到世界終結》的銷量最終達到了 144 萬,被日本唱片協會認證為百萬銷量單曲,成為 WANDS 樂隊存續期間累積銷量第三高的作品。
它的影響力跟隨《灌籃高手》穿越國界,甚至跨過了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直到世界終結》仍能輕易激起共鳴。
去年,騰訊音樂舉辦了一個 TMEA 盛典,邀請到了上杉升,當他在臺上唱起《直到世界終結》時,臺下立刻湧起了大合唱。無論是圍坐在一起的嘉賓,還是觀眾席上的人,都能在上杉升遞出話筒的時候跟他一起唱出來。
後來在採訪裡跟他一起合作的織田哲郎說到,「之前我不太清楚中國的大家是怎麼接觸到我的音樂的......來中國才知道原來《直到世界終結》這首歌這麼受歡迎......我覺得能跨越國境得到大家的喜愛是非常了不起的,讓我感到能做音樂太好了啊。」
《灌籃高手》從 1990 年起在漫畫雜誌《少年 JUMP》上連載,很快就風靡整個日本。根據「懶熊體育」統計的數據,至今為止,這本漫畫已經在日本賣出了超過 1 億冊,全球超過 1.5 億冊,這還不包括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未拿到版權引進時私自印發的盜版。
(圖片來自:集英社)
93 年《灌籃高手》被東映動畫製作成動畫版開始在朝日電視臺播出,一直到 96 年結束,總共 101 話,結束的那一年,《灌籃高手》動畫版被引進了中國大陸。
很多人喜歡把 80、90 年代稱為中日蜜月期,因為那兩個十年我們從日本引入了非常多的動畫作品(大部分是港臺譯製版本),前一個十年有《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哆啦A夢》、《聖鬥士星矢》......後一個十年有《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
從這些動畫裡隨便挑出一部,都足夠讓人回味個把小時。
跟這些動畫一起跨入國內幾代人童年夢鄉的,還有它們的主題曲。90 年代,在「1999 年就是世界末日」的傳言還未到來之前,那個十年間的日本流行音樂開端是由動畫版《櫻桃小丸子》的主題曲打開的。
(圖片來自:豆瓣)
1990 年,一支剛出道的樂隊 B.B.QUEENS 演唱了《櫻桃小丸子》動畫版的主題曲「おどるポンポコリン」(《大家來跳舞》)。這首歌由漫畫原作者櫻桃子作詞,織田哲郎作曲及編曲,在 4 月份發布後,最終成為了當年日本單曲銷量冠軍,並登上了紅白歌會。6 年後,範曉萱憑藉這首歌的中文版《稍息立正站好》和另一首《健康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魔女」。
而屬於日本「Being系」的神話才剛剛開始。
在整個 90 年代,最繞不開的就是「Being 系音樂」。由長戶大幸和織田哲郎創建的 Being 公司始於 1968 年,來到 90 年代旗下音樂人已成長為日本樂壇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據說當時還有「Being Boom 時代」的稱號。
織田哲郎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70 年代末他從樂手轉型為音樂製作人,到 90 年代已經成為日本流行樂壇備受矚目的創作者,金曲頻出,尤其是在動漫屆。同時,活躍至今的女歌手大黑摩季,已故傳奇女歌手、ZARD 樂隊主唱坂井泉水,以及 WANDS 樂隊、B』z 樂隊等都在那個時期產出過勢能驚人的作品。
除了那首《直到世界終結》,《灌籃高手》動畫版裡還有詞曲、演唱都出自大黑摩季的《我只凝望你》,這首動畫片尾曲在 93 年底發布,成為了次年單曲銷量第八,也是日本歷代動畫歌曲銷量第三位的作品。
98 年,ZARD 樂隊發行了歌曲《轉動命運之輪》,這首歌被作為日本電視臺《名偵探柯南》動畫片頭曲播出,發行首周銷量就登上了日本公信榜(Oricon)單曲周榜首位。
90 年代末期,《名偵探柯南》被引入國內,伴隨著片尾站立在無垠宇宙、金色圓環中心的柯南,音樂響起,「命運的轉輪不停地旋轉/但我永遠 注視著你......」動畫觀眾們揪起的心展開放下又提起,一集動畫就這樣結束了,下一集呢?
很多個十年過去了,這些音樂已經被鐫刻在我們的記憶裡,只要其中一首歌的前奏響起,整部動畫就會自動在腦中開始播放。年代久遠但又倍感熟悉的觀看場景逐漸歸位,音樂似乎代替了我們的嗅覺,透過音符能聞到往昔的味道。
這種獨一無二、無法替代的群體性記憶只有依靠動漫老歌才能喚醒,所以直到今天,對日本動漫歌曲的消費習慣仍然是流媒體音樂消費中最穩固的一部分。
對日本動漫歌曲的喜愛一定程度上是大部分人開始消費日本流行音樂的起點,在我們接觸到日本動漫的那個年代,J-POP 的影響力也日趨成熟,而在 K-POP 席捲全球的今天,日本流行音樂的輝煌時刻也被定格在了 90 年代和世紀初那十年。
(圖片來自:Like Japan)
在過去十年間,被韓國流行音樂逐漸侵蝕的日本樂壇已經很少再出現像早年一樣能真正帶領潮流的音樂人,或者說影響力足夠再綿延十年的音樂人,不可否認,仍有人在產出大量優秀的作品,但在傳播力度上跟過去比起來也十分有限。
一方面,這是日本音樂市場強力依賴傳統唱片銷售渠道造成的結果,依靠實體唱片銷售收入而無意於對流媒體服務平臺,在國界間的傳播上勢必受限,同時,日本唱片公司和整個行業對音樂版權的嚴格管理也加劇了這一狀況。
直到最近幾年,在一些大型娛樂公司的帶領下,日本音樂行業開始嘗試擁抱流媒體服務,並且在版權方面邁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18 年,日本動漫音樂廠牌 SACRA MUSIC 和日本索尼音樂旗下廠牌 MusicRay'n 先後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達成合作;今年,日本 Being 公司也開始了跟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所擁有的動漫歌曲版權以及旗下音樂人作品版權方面的合作。
作為日本20世紀90年代銷量最高的唱片公司,Being 公司的作品庫數量與質量並重,這家公司的作品影響力也不僅限於動漫歌曲方面。
除了是《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中華小當家》、《龍珠》(部分)等動畫主題曲的搖籃,Being 公司旗下現役音樂人B』z 樂隊、倉木麻衣、大黑摩季、藤原育郎(《畫心》製作人)等也仍活躍在日本音樂演藝的第一線。
這個合作名單還可以延展到類似於日本 AKB48 團體,近期更是與日本音樂「半壁江山」的傑尼斯事務所再次合作,包括日本國民級男子偶像天團嵐(ARASHI)出道以來的326首歌、8支 MV 正式上線TME旗下三大平臺,也是雙方繼木村拓哉國際化數專合作後的又一次牽手。
而在這些「新牌、老牌音樂人」之外,對於當下聽眾更多元的消費習慣,TME 也把目光對準了新銳日系搖滾廠牌 Ichigo Records、個性廠牌術ノ穴、涵蓋古典、嘻哈的 Rambling RECORDS......除此之外,Stem Music, Roba, Hillsong, Twin Music 等歐美小眾音樂廠牌也在 TME 的已合作列表裡,覆蓋範圍很廣。
在打通了這麼多日本、歐美音樂公司的資源後,TME 已經成為了國內擁有最多日語音樂版權及合作廠牌的音樂平臺,QQ 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又依靠優質的歌詞翻譯和內容專區、精選歌單吸引了大部分受眾。
當然,能聽到正版音源最為重要,在聽眾心裡,有時候歌詞的具體含義是什麼,深究起來反而失落。
在《灌籃高手》動漫迷的眼裡,《直到世界終結》的歌詞絕不該是那樣好似有一顆為愛破碎的心,它應該是三井壽內心奔騰的迷茫、驕傲、不舍,在每個動漫迷的眼裡,對這首歌,每個人都有非常個人化的解讀。
但多年以後回過頭來,再次聽到這首歌,年少熱血褪下,大家似乎又能理解在上杉升的歌詞裡,那個獨自徘徊,像空罐頭的「我」,在世界末日前又依然相信,可能還存在一個「明天」。
(圖片來自:豆瓣)
十年前,十年後,聽到同一首歌的同一個人也有大不相同。
即便上杉升本人跟《灌籃高手》沒有任何交集,即便創作這首歌的初衷不是為了三井壽,在我們擁有了《灌籃高手》之後,《直到世界終結》的力量就給了三井壽也給了我們,「為何你的身影如此瀰漫/在我腦海婉轉不散」。
一首歌的歌詞和人們記憶的美妙錯位,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