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與源氏無關,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2020-12-22 鬼說天下

本鬼在前文《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中提到,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不是因為源氏,而是有深層次的政治考慮。那麼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在靠譜的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人只能大概推測原因。本鬼在接下來也只是介紹自己推測出來的觀點,不意味著歷史上的豐臣秀吉就一定是這麼想的。

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從領主封建向中央集權轉變的大變革時代。國人莊園、農民、商人、寺社等等社會勢力都被納入武士政權的統治體系。而鎌倉、室町兩個幕府實行的「公武並行」體制也不適應新時代了。

因此日本統一者必須要解決將天皇朝廷納入武士政權的問題。織田信長拒絕朝廷官位證明他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將天皇朝廷納入織田家統治,但由於「本能寺之變」,後人永遠無法得知織田信長的真實想法了。

繼承織田信長統一大業的豐臣秀吉同樣面臨將天皇朝廷納入武士政權的問題,而「本能寺之變」則表明將天皇朝廷納入武士政權不能過於激進,最好在現有的制度體系下進行,否則很容易引發守舊派的反彈。

於是豐臣秀吉想到的方法是以武家領袖的實力兼任公家(朝廷)的首座關白,從而將武士政權與天皇朝廷合而為一,建立一個由豐臣家統治的公武合體政權。而當徵夷大將軍的話就很難推行「公武合體」了。

本鬼認為試圖「公武合體」的豐臣政權才是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主要原因。但由於豐臣家的天下二代而亡,豐臣秀吉推行「公武合體」的嘗試也宣告失敗。

相關焦點

  • 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
    天正十三年(1585年),豐臣秀吉建立了室町幕府滅亡後的第一個全國性武士政權。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豐臣秀吉不是像之前的武士領袖那樣通過出任徵夷大將軍建立幕府,而是出任朝廷的首座關白。對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反常事情,流傳最廣的解釋是足利義昭拒絕收豐臣秀吉為養子,導致豐臣秀吉沒有獲得當徵夷大將軍必備的源氏出身。那麼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徵夷大將軍嗎?首先,所謂「足利義昭拒收豐臣秀吉為養子」的記載出自江戶幕府御用文人林羅山父子編撰的《豐臣秀吉譜》,其他史料沒有相關記載,屬於孤證不立。該記載很可能是江戶幕府建立後抹黑豐臣家的假史料。
  • 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是武家領袖,統御全日本的武士,特別是隨著幕府的成立,徵夷大將軍的作用進一步體現,這也造成只有源氏才能擔任徵夷大將軍的說法出現。
  • 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
    摘要: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1563年,對於日本戰國而言實在是稀鬆平常,各大名們仍然延續自己的策略,要不延續家業,要不擴張領土。當然,嘴巴上說說並不能證明什麼,最重要的還是金錢。家康利用金錢開道,一番上下打點,頓時所有的反對意見消失,家康終於得償所願,在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下,終於獲得三河守。而姓氏也從松平變為德川。這也為日後家康再度更改家系起到了重要示範作用。到了關原之戰後,順利擊敗競爭對手,日本的大名們再也不敢反抗德川家康。這個時候,家康決定另起爐灶,不再承認自己是豐臣家臣。
  • 日本的「關白」和「徵夷大將軍」到底哪個官位等級更高?
    經過上皇的「院政」過渡後,日本的實際統治權落入以徵夷大將軍為首的幕府手中長達近千年。「關白」和「徵夷大將軍」在日本古代是天皇以下最重要的官職,實際影響更是遠勝天皇,統治全日本的政權都是以此二者為核心建立的。那麼「關白」和「徵夷大將軍」到底哪個官位更高呢?
  • 豐臣政權垮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585同年,羽柴秀吉出任關白成為新一代的天下人。1586年,天皇賜姓「豐臣」,豐臣秀吉兼任太政大臣。1590年,關東霸主北條家向豐臣秀吉投降,豐臣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可是,就是這個結束了日本幾百年分裂割據亂世的豐臣政權,短短二代就被德川家康篡奪了政權,國破家亡。豐臣政權的覆滅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在本身政權體制不穩的情況下企圖通過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 豐臣秀吉傳—統一日本
    (豐臣秀吉的軍師黑田孝高)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羽柴秀吉迅速與毛利氏議和後,5天內強行軍200公裡返回京都,史稱「中國大撤退」,並隨即與明智軍展開決戰,行動之迅速大大震驚了京都的明智軍。同年羽柴秀吉希望成為徵夷大將軍,但在公卿的勸阻下轉而向朝廷索取關白(日本古代官職)的封號。為此秀吉打算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義父,得到「近衛」姓氏。天正十三年(1585年)7月11日,朝廷允其成為前久的義子並就任關白,並應其要求賜予新的姓氏「豐臣」。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豐臣氏」成為繼「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等四大姓氏之後的第五大姓氏。
  • 為什麼從豐臣秀次死後至豐臣秀吉病逝,日本的關白之位一直空懸?
    ▲豐臣秀吉繪像fenixmercury:將軍必須是源氏是江戶時代才有的說法,秀吉的做法是武家公卿化,算是另一種公武合體?徵夷大將軍也是空懸的。朝廷公卿體系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於武家來說就是排排坐分果果,把自己偽裝成律令制國的官僚,高興了想按照遊戲規則摻和一把,要走流程的,也不是想得到什麼官位就能給你什麼官位。不高興了就甩一邊,但公卿們還等著遞補繼續往下玩呢。七樓:秀吉自己想要制定的統治秩序不就是拋棄幕府,以關白+豐氏長者的身份統領豐臣姓的公卿化武家們嗎?
  • 日本將軍幕府時代(全)
    公元1156年,日本平安時代末期,二大貴族勢力:平氏和源氏,矛盾升級最終訴諸武力,平清盛剿滅了源氏,源義朝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日本戰國人物:從「日吉丸」到「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此時還沒有姓,那是武士階級才擁有的特權,日本古代平民是沒有姓氏的。(日本天皇也沒有姓氏)藤吉郎:因為出身貧賤,所以豐臣秀吉少年時的記載非常少,只知道他長大成人後,以「浪人」的身份活動於自己家鄉附近地區。後來出仕於一個名為松下嘉兵衛的低級武士,但因為工作出色反遭同事嫉妒中傷,只好離開。公元1554年,豐臣秀吉回到家鄉,成為了織田信長麾下的一名雜役。
  •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文/新島,現為在校大學生,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而在家康領地的附近,則都安排了秀吉的嫡系、親屬掌管,家康原有的三河國被封給了家康的女婿池田輝政,在本能寺之變後,池田家是最早投靠秀吉的嫡系之一,深受秀吉重用,池田輝政更是被連續賜予「羽柴」、「豐臣」等姓氏,而信長用以起家的尾張則給了秀吉外甥豐臣秀次,近江等國則給了少壯派石田三成等人。
  • 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三十七) 豐臣秀吉
    1568年,前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家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尋求援助,於是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藤吉郎1568年改名為木下秀吉。1570年,在打敗三好家後義昭被擁立為將軍。
  • 歷史散步|豐臣秀吉的京都印記
    因為這些流言大都出自與秀吉為敵的德川江戸時代,故而其可信度也大打折扣。姑且先不論秀吉的相貌是否醜陋,單就他的才略而言,可謂古今未有。豐臣秀吉雖為將領,卻不似其他戰國大名一樣驍勇善戰,我想這也是其日後被人譏諷弱如老猴的原因。但他善於用人、通曉兵略,該出手時殺伐決斷,屠城、虐殺之事也毫不留情。
  • 豐臣家為何才持續30年:除家臣矛盾外,也和秀吉鳳凰男性格有關
    和當年的大秦王朝很像,豐臣氏從統一日本到到二世而亡,僅僅不過的30年的時間,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豐臣家坐上了大起大落的過山車呢?豐臣家的武士們在日本每一個成功的幕府將軍或者大名都有自己的譜代家臣,這些家臣已經侍奉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就比如德川家在河地區本身就是豪族和源氏貴族,身邊有一群跟著他的忠心家臣。
  • 他是豐臣秀吉麾下得力武將,倒向德川家康而背負罵名,是否太過?
    摘要:他是豐臣秀吉麾下得力武將,倒向德川家康而背負罵名,是否太過?加藤清正是豐臣秀吉旗下有力的武將,留下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逸聞。豐臣秀吉死後,他因為和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有矛盾,最終選擇倒向德川家康陣營,當上肥後的領主,為現今的熊本平原奠定基礎。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嚴格來講,關原之戰只是確定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並沒有達到能夠確定日本歸屬的地步。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在豐臣秀吉看來,就算德川家康的家族勢力有抬頭之勢,這麼多人分散權力,德川家康能獲得的權力也不過只有十三分之一,翻不起什麼浪子了。但是,實際情況和豐臣秀吉想的完全不一樣。豐臣秀吉去世後,他所選定的那些大臣們,不是互相制約,而是為了爭奪權力,打了起來。畢竟豐臣秀賴很小,管不了事,他們當然要爭奪權力了。首先就是「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不滿「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雙方發生了關原合戰。
  • 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豐臣秀吉(6)——上兵伐交
    原因很簡單,織田信雄打贏了對自己有利;打輸了,最好信雄死了,那麼秀吉將在織田老臣的心目地位中一落千丈,自己機會就來了。但是秀吉的目的只是威懾,打你一頓告訴你——我就算戰場失利,打你一頓還是輕輕鬆鬆。緊接著派出使者求和:「信雄大人,俺秀吉之前的舉動,乃是家臣憤恨之下所為,俺秀吉願奉大人為主君,兩家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