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笑容是豐收,有一種笑容是幸福……
2020年是宿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初秋時節,記者行走在宿遷的美麗鄉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百姓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臉。這些笑臉見證了他們的苦盡甘來,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腰包鼓起來,笑容掛上來,幸福溢出來。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庭。」8月28日,在宿豫區丁嘴鎮丁莊社區桃緣夢桃園務工的村民朱玉珍高興地說。該種植園吸納當地6名低收入戶加入,他們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園,每年除了土地流轉費用,還能在種植園務工,年收入近兩萬元。(記者 時曉凱 攝)
8月31日,宿城區蔡集鎮張油坊村的張良娟在江蘇德利爾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玻璃溫室裡給西紅柿修枝。她告訴記者,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拿工資同時還能學技術,在鄉村脫貧的道路上,讓她感受到科技種植帶來的成果。(記者 楊群 攝)
9月1日,在市湖濱新區峰山居委會一家農業公司內,當地村民葛宜珍在大棚裡打理蔬菜。她說,每天只要5分鐘路程就可以到公司上班,年工資近3萬元,晚上下班後還能接孫女放學,既照顧到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記者 肖偉偉 攝)
沭陽縣錢集鎮大南村村民孫貴香是低收入農戶,在鎮村幹部的幫助指導下,她學會了仿真花工藝品製作技術,現在在一家工藝品公司務工,月收入近3000元。(丁華明 攝)
8月30日晚,市洋河新區一廣場上,攤主袁昌平在整理著攤位。袁昌平今年56歲,是宿城區屠園鄉張稿村村民,她的攤位主要經營「釣魚」「玩雪泥」等兒童娛樂類項目,年收入5萬餘元。袁昌平說,現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惠民,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記者 肖偉偉 攝)
9月1日,在泗陽縣愛園鎮朱家圩村的蘇潤服飾有限公司車間裡,64歲低收入戶李秀明正在生產睡衣。她告訴記者,自從家門口建了工業園區,解決了她的就業難題,憑著勤勞的雙手,日子越過越稱心。(記者 楊群 攝)
8月31日,泗洪縣重崗街道後陳居委會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300畝的葡萄熟了,每天千餘斤的採摘量,讓果農李月英忙個不停。李月英夫婦承包了11個葡萄種植大棚,每年能為家裡帶來7萬餘元的收入。特別是今年培育的新品種葡萄,走俏蘇北和蘇南,讓他們收入又增加了不少。(記者 時曉凱 攝)
8月31日,在宿豫區侍嶺鎮蝴蝶蘭基地內,當地居民張玉玖在進行蝴蝶蘭育苗工作。以前她一直在家務農,三年前她到蝴蝶蘭基地工作,不僅離家近,月收入4500元左右。(記者 莊力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