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曝光臺灣間諜
9月15日全民國防教育日這天,央視《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先後播出了臺灣間諜案節目,其中《焦點訪談》更將案例分為上下集,連播兩天。節目內容顯示,臺灣間諜情報機關人員以各種手段拉攏哄騙大陸赴臺學生,尤以政治、經濟和與國防科技相關專業學生為「主攻對象」,利用他們從事間諜活動。
據報導,該類案件已破獲100多起。臺灣間諜人員的姓名、年齡和照片等資料也在節目中被明確曝光,顯示出確鑿證據。【詳細】
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在微博也發出節目預告
■ 國臺辦回應大陸最近破獲百餘起臺灣間諜案
9月16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應詢表示,據向有關部門了解,一個時期以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以大陸為目標,大肆加強情報竊取和滲透破壞活動。為此,國家安全機關組織開展專項打擊行動。我們要求臺灣有關方面立即停止對大陸的滲透破壞活動,避免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造成進一步傷害。[詳細]
圖片來源:大公報
近一個時期以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罔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祖國大陸為目標,大肆開展間諜情報活動。他們採取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以及網絡勾連等多種方式,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損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
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特別瞄準大陸赴臺青年學生群體,利用兩岸擴大交流交往的有利條件,組織安插大批間諜情報人員在島內高校活動,以各種掩護名義哄騙利誘我赴臺學生,利用學生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性質極為惡劣。
策反重點目標
圖片來源:大公報
間諜行為種類
■ 案例一:優異大陸生赴臺交流 小姐姐主動示好成戀人
臺灣女子許佳瀅對大陸赴臺學子小哲的專業學習情況表露出超尋常的熱情。
2011年,18歲的小哲正在一所重點大學機械專業讀二年級,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得到了去臺灣義守大學學習交流的機會。交往過程中,小哲向許佳瀅提供了我國國防科工近百份情報。[詳細]
■ 案例二:試圖拉攏策反多名大陸學生
臺灣間諜人員陳小自與大陸多名學生勾連,最終進入國家安全部門的視線。陳小自有時也叫陳佑誠,真實姓名是陳泰宇,1988年11月出生,臺灣軍情局間諜人員,近幾年,陳泰宇在臺灣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等高校物色大陸學生,實施拉攏策反。[詳細]
■ 案例三:以志工名義和參加基金會活動接觸大陸學生
大陸學生要去臺灣參加學術交流,通常需要通過當地一些基金會聯絡接洽,而就在這樣的聯繫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別有臺灣間諜曝光因綠營惡化兩岸關係用心的人。臺灣軍情局間諜人員林慶哲的真實姓名是林家輔,1984年6月出生,通過參加臺灣某基金會的活動,以志工名義和參加基金會活動的大陸學生進行接觸,從中物色有策反發展條件的學生。[詳細]
焦點訪談詳細披露臺灣間諜案 是個信號嗎?
間諜滲透大陸 臺灣不僅承認了還供出了幕後黑手
瀋陽兩起間諜案曝光:臺灣間諜色誘利誘瀋陽研究生
國家安全機關向本報獨家披露了多起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的案件,凸顯了當前形勢下大陸面臨的間諜活動滲透帶來的安全挑戰。大陸青年學生成為臺灣間諜情報機構的主攻對象,對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
間諜與反間諜的"故事"並不只出現在影視片中,它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當中一些人的身邊。現實中的間諜活動雖然有時不會像影視片中那樣驚悚、離奇,但它卻悄悄地滲透進了我們平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更具隱蔽性,更不容易被察覺。這種看似平凡的間諜活動,往往會有極強的連續性和誘惑力,對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對國家安全的破壞性可能會更大。
由於島內"臺獨"勢力的上臺,臺灣當局近年來對大陸的間諜派遣有增無減,活動更為頻繁、囂張。這使得我們在隱蔽戰線上面臨的敵情日趨嚴重,反間諜任務日益艱巨。
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的滲透重點還在轉向大陸的青年學生。他們利用大陸的開放、國際交流的增多和兩岸交流的擴大,盯住和粘住有可能進入經濟、科技和國防等領域工作的青年學生,放長線、釣大魚,長期、定向培養,布建網絡。這種活動不僅嚴重破壞兩岸和平發展大局,還威脅到大陸青年學生的成長和兩岸正常的經濟、文化、學術交流。[評論]
臺灣間諜曝光因綠營惡化兩岸關係
臺諜案 臺灣學者:恐拖垮陸生赴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