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抬起來,動作到位,做到『快穩準』……」11月29日,在煙臺市體校散打館,董海峰一邊向學生示範,一邊介紹動作要領。
常年的散打訓練讓1.86米的董海峰
看起來更加強壯。
從小身懷「武俠夢」的他,
如今是煙臺市體校散打隊總教練,
在青少年散打項目培養方面,
建立起自己獨到的訓練體系,
培養出王丹陽等一批優秀的「後浪」。
如今,
距離第25屆山東省運會還有兩年時間,
董海峰和他的隊員像是滿弦的弓一樣,
日日備戰,希望一朝突破。
從「武俠迷」走向全國散打冠軍
「嘿 哈 嘿……」2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還未踏進散打館的大門,已經聽見裡面傳來的洪亮訓練聲。
散打館的二樓,80名隊員正在訓練。11月的煙臺,已經迎來初雪,但訓練館裡的人穿著紅色或者藍色的運動背心和短褲,正進行對抗訓練,臉上、身上全是不斷淌下來的汗水。大開大合的動作氣勢如虹,董海峰穿梭其中,糾正著隊員的動作。
今年37歲的董海峰,是山東煙臺人。為人豪爽是山東人的本色,董海峰也不例外。
雖然中華武術未被列入奧運會參賽項目,但因其歷史悠久,根基深厚,深受人民群眾喜愛,而煙臺是中國武術之鄉,是螳螂拳、吳式太極拳的發源地,武術運動在當地有著良好的基礎,民間高手更是層出不窮。和當地許多男孩一樣,從小活潑好動的董海峰有一個「武俠夢」。
「至今我還記得1994年春晚上有個節目叫《狗娃鬧春》,一群來自山東鄆城宋江武術學校的孩子在舞臺上騰挪翻轉,那時候在我心中就埋下了一顆種子。」董海峰說,小時候他的學習成績優秀,是個「學霸」,所以家裡人從沒想過他會走上體育之路。
直到1998年,一個特別的機會,他才進入煙臺市體校開始學習。那一年,他已經15歲。
散打之路並不好走,剛開始的興趣在一天天的枯燥訓練中漸漸磨沒了。剛進散打隊,第一項任務就是對著鏡子規範自己的動作,不斷糾正,一練起碼半年時間,現在進散打隊亦是如此。日復一日的練習,頗為枯燥和單調。當天,記者就在散打館發現了十幾名對鏡練習的隊員,「他們都是剛來的孩子,半年之內就是練基本功。」董海峰說道。
「煙臺市武術散打隊1994年建隊,那時候條件比現在苦多了。」董海峰說,即使後來被選拔到山東省隊,一年當中也只有大年三十和初一可以休息兩天,其他時間都是高強度訓練,早晨5點起床出早操,大雪天也不間斷。白天是不厭其煩地各種訓練,晚上也得練功,練技術、練力量、練對抗,受傷更是家常便飯,腿腫、手腫那根本不叫受傷。
記者發現,場館內的男女隊員互相對抗,訓練強度並不亞於比賽,董海峰說:「正式比賽2分鐘一局,三局兩勝。訓練中我也是嚴卡比賽模式,讓學生接近比賽的強度,這樣才能找到比賽的感覺。」
每天訓練10小時以上,訓練過程枯燥乏味,最初和董海峰一起進煙臺市體校的20多個隊員,最終走上專業之路的只剩下4人。
每一個取得成功的運動員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對於董海峰來說,他的成長經歷也是充滿勵志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說「從小的武俠夢,激勵著自己,最終成就自己走向全國冠軍。」
一頓溫暖很多年的年夜飯
煙臺市武術散打隊雖然建隊時間較晚,但是卻出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散打名將。比較著名的有國際級運動健將柳海龍,曾連續5年獲得全國冠軍,斬獲第1、第2屆世界盃武術散打冠軍,在2000年度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總決賽中榮登國內有史以來第一個散打王的寶座。
董海峰與柳海龍是同時期的散打運動員,他曾獲得2002山東省運會75公斤級冠軍;2003年中國散打王爭霸賽80公斤級亞軍(決賽負於柳海龍);2007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80公斤級冠軍。巧合的是,董海峰和柳海龍除了同是煙臺人,還都是名將翟壽濤的徒弟。
翟壽濤絕對是散打界響噹噹的人物,他白手起家,桃李滿天下,培養了柳海龍、李傑、楊曉靖、董海峰等一批優秀的散打運動員,鑄造出中國散打的龍頭隊伍——山東隊。
提起恩師翟壽濤,董海峰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當年進入山東省隊之後,訓練強度大,又累又枯燥,不允許出門,不能吃垃圾食品,種種規定讓當時20歲出頭的董海峰一度進訓練館就頭疼,幸好恩師翟壽濤及時幫他打開心結。
即使在退役,承擔起煙臺散打隊掌門人的角色後,翟壽濤依然在董海峰的職業生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記者採訪過程中,董海峰拿起手機告訴記者,「師傅建了一個群,現在每天還在群裡跟我們這些弟子交流散打的一些打法、技巧,雖然我們早已自立門戶,但是師傅從來沒放下過我們。」
記者在這個「山東省散打教練員比賽群」中看到,翟壽濤當天先是分享了武術散打六個訓練方法,然後提到教練員要用好訓練的六個方法,才能使運動員通過訓練不斷提高競技狀態。這六種方法用在什麼訓練中教練要知道!教練員更要知道這六個訓練方法是什麼!你們要把散打的技術、素質、力量、戰術、心理等用這六種訓練方法來解決!
「運動員是教練員的一面鏡子。」從運動員的技術可以看出教練員的精細程度,從運動員的戰術可以看出教練員的智慧;從運動員的作風可以看出教練員的性格。「一個好的教練員必須是一個優秀的心理輔導師。」董海峰說,從師傅身上,他不僅學到了散打的技術和技巧,更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至今讓董海峰遺憾終生的還是全運會那年,因為眼睛受傷,不得不止步半決賽,「那次眼睛已經出現重影,休養了一個多月才好,這也是唯一一次因為受傷而止步的比賽。」
在山東省隊的七八年時間,董海峰僅回家過年兩次,其他過年時間都在外訓,師娘做的年夜飯溫暖了董海峰很多年。「師娘會到我們宿舍跟我們聊天,會把我們幾個弟子喊到家裡做一些食堂吃不到的東西,也會經常把水果等送到宿舍。外訓的時候有四五十人,都是師娘承包年夜飯的活兒,所以到現在我都很感恩師父師娘。」
三顧茅廬尋到得意門生
在2018年舉辦的第24屆山東省運會上,煙臺散打隊派出20多名隊員參加了全部6個級別的比賽,取得5金5銀5銅的優異成績,為煙臺隊立下赫赫戰功。一屆大賽的落幕,也就宣告著另一屆大賽周期的開始。在第24屆省運會閉幕之後,董海峰就四處奔波尋找好苗子,備戰第25屆省運會。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精良的人才不好找,若是找到了,那就一定得拿下。說到這裡,董海峰笑了,當時正是三顧茅廬,才把那名小將招致麾下。
選材,要選擇有潛力、有靈氣的運動員。2014年,董海峰到棲霞選材,聽當地體校校長說有個小姑娘素質很不錯,董海峰就上心了,親自跑到小姑娘就讀的初中。經各項測試,確實是個好苗子。
但是小姑娘的家長堅決不同意女兒學散打,又苦又累,還經常受傷,不像女孩子要從事的行業。為了打破家長的疑慮,董海峰和當地體校校長三次來到小姑娘家中做工作,最終說服了小姑娘的家長,而這個小姑娘果然不負眾望,進入煙臺市體校散打隊的第四年,即獲得第24屆山東省運動會武術散打項目60kg級的冠軍,她就是名將王丹陽,現在也是山東省隊的主力選手。
從第一天開始帶隊起,董海峰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打造一支省內一流強隊。他明白,一支隊伍成長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三分訓練七分管理,要團結一心、要向管理要成績、要向管理要金牌。教練員要給這支隊伍注入激情和靈魂,經過磨鍊,這樣的隊伍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培養一個運動員不容易,要花時間,要有耐心。」董海峰說,現在煙臺散打隊的隊員大多是十幾歲的少年,有的稚氣未脫,有的調皮搗蛋,「隊員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受不了訓練的苦時,或者受處罰時,他們自己不敢和我請假,就讓家長親自給我打電話。今天是爺爺想孩子,明天是奶奶想孩子,總有很多理由……」董海峰說,教練員也不能太鐵面無私,培養一個運動員不容易,還得人性化管理,不斷去溝通,而支撐他走到現在的動力來源於隊員,來源於家長對他的信任,來源於煙臺市體校對他的期許,他必須對每個隊員負責。
執掌散打隊多年,董海峰深知運動員練得「苦」不如練得「對」,練得「多」不如練得「到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訓練的路子對才能改變項目的命運。剛接手煙臺市散打隊時,老隊員有的退役,有的離隊,新選拔的苗子短時間內難堪重任。為了讓隊員儘快提高技能,董海峰專門去找了煙臺市體校的拳擊教練和摔跤教練。幹嘛去?免費當陪練!
跟著拳擊隊隊員練習拳法,跟著摔跤隊員練習腿法和摔法,沒想到很快就奏效了,既培養了隊員不服輸的品格,也提升了隊員的技能。
「發現有天賦的運動員,這可能是所有教練的夢想吧,也是我的夢想。我這輩子始終以師傅翟壽濤為目標,也想做個像他那樣的教練。」董海峰說,第25屆省運會迫在眉睫,勝利絕不是臨時抱佛腳,靠僥倖能取得的,而是用四年日日夜夜穩紮穩打,持之以恆的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作為散打項目的教練員,在平凡的工作中非凡,在盡頭中超越,這也許就是最好的傑作!
希望煙臺散打小將
在省運會的舞臺上大顯身手,
期待他們為家鄉帶回更多的獎牌!
審核人:隋旭東
煙臺市體育局
了解最新賽事
更多資訊
盡在「煙臺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