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蘇聯援華的T26輕型坦克

2020-12-23 前進者A1

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1916年9月15日凌晨,當時為保密被稱作「水櫃」的坦克,第一次出現在索姆河戰場,摧毀了一個個火力點,衝過塹壕,壓平鐵絲網,德軍丟棄陣地四散逃跑,堅固的防線頃刻間便土崩瓦解。

出現在索姆河戰役的英軍坦克

1922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創建中國第一支坦克部隊,當時從英法等國購買了36輛「雷諾」FT-17型坦克。在「九一八事變」後,這些坦克大都被日軍摧毀或繳獲,成為其炮製「滿洲國」裝甲部隊。

東北軍的「雷諾」FT-17型坦克

1933年長城抗戰,時任國軍第4師長徐庭瑤目睹戰場上日軍坦克部隊縱橫馳騁,中國軍人雖血肉之軀奮不顧身,但依舊被日軍機械化部隊打得大敗,深感未來戰爭坦克部隊的重要性。不久,徐庭瑤壽命籌建交通兵學校,並與輜重兵學校合併為「陸軍交輜學校」。徐庭瑤任教育長,開始戰車(當時稱坦克為「戰車」)戰術教學,並成立了由杜聿明任團長的「陸軍裝甲兵團」,裝備德國、義大利製造的坦克36輛。但在淞滬會戰中,這個團遭到重大損失,其中部分坦克在撤退過江時,缺乏組織沉於江中,白白損失掉了。

德國的1號坦克
英國維克斯.卡登.洛伊德水陸兩棲坦克
英國維克斯MK.E型坦克

由於國家積貧積弱,軍隊建設所需坦克只能從發達國家進口。據有關資料顯示,抗戰前我國先後從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德國等多個國家進口過坦克:30年代初,從英國購進24輛戈登式1.5噸坦克;1934年從德國購進22輛中型坦克、22輛2噸輕型坦克;1935年從德國購進16輛Vicker型坦克,從英國購進24輛6噸坦克、16輛3噸水陸兩用坦克;1936年從德國購進14輛6噸坦克、15輛8噸坦克、15輛4噸坦克、18輛2.5噸坦克;1937年從英國購入3輛6噸坦克,18輛4噸坦克,從德國購入17輛1號輕型坦克、12輛裝甲車等。據資料顯示,期間還從義大利購進了200輛菲亞特汽車公司生產的3.85噸小型坦克。不但來源多、型號雜,而且裝甲薄、火力弱、數量少,談不上有戰鬥力。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華北和淞滬戰場很快打得如火如荼,軍火消耗很快。與日本結盟的德國和義大利除了完成先前的訂貨外,已不可能繼續對華銷售軍隊急需的重武器,隔岸觀火的英美法等國也不可靠,只有曾大力支持中國國民革命軍,並且與日本在遠東有不可調和矛盾的蘇聯能夠指望。於是乎,中蘇兩國因4.12事變陷入冰點之後,迅速升溫。

1937年8月21日,中蘇雙方籤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不久,時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的楊傑被任命為赴蘇考察團團長,前往蘇聯爭取中蘇結盟和蘇聯武器援助,隨員還有戰車工程專家餘人瀚。

經過緊張接洽、會商與觀看蘇聯各種軍械實彈演習,中方提出請援初案,經雙方會商,很快正式確定下來。關於購買坦克問題,在中蘇會談記錄上,楊傑有如下表示:「關於戰車,餘等擬購置八十二輛,共編成一營,其編制約如次:營由四連編成,每連配備小炮戰車九輛、機槍戰車五輛、煙幕散放戰車三輛,計十七輛。」

這裡楊傑指的「戰車」,就是T-26型輕型坦克。1938年1月,裝甲兵團擴編為第200師,杜聿明任師長,德國留學歸國的邱清泉任副師長。1938年春,向蘇聯訂購的T-26陸續運抵湖南湘潭訓練基地,大部分裝備給了200師。

T-26輕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於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在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開始大量生產,裝備蘇聯紅軍。T-26坦克被認為是20世紀30年代最為成功的坦克設計之一。這種坦克長4.88米,寬3.41米,高2.41米,重10.5噸,乘員3人;發動機為1臺91馬力的GAZT-26型汽油發動機,最高速度30公裡/小時,最大行程公路225公裡,越野150公裡;爬坡性能32度,涉水深度0.76米,越障高度0.71米,越壕寬度1.73米;主要武器,T-26A為37毫米坦克炮,中國進口的T-26B為45毫米坦克炮,另有7.62毫米DT機槍2梃,備彈3654發。

T-26參加紅場閱兵

T-26總產量11000輛,遠超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生產的任何坦克。有53種衍生型,包括火焰發射車、戰鬥工兵車、遙控坦克、自行火炮與人員運輸車等,其中23種型號進入量產。

出徵緬甸時200師裝備的T-26

二戰前,T-26曾多次參加實戰,除中國抗戰外,還參加過西班牙內戰、諾門坎和蘇芬戰爭,一直使用到衛國戰爭初期,均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環。在實戰中,T-26坦克可靠性也很高、容易維護。但同時也發現T-26輕型坦克裝甲防護只有15毫米,加之步坦協同組織不好,沒有足夠能力抵抗步兵的火力攻擊,這也是二戰中期後,T-26逐步被T-34等新型坦克所取代。

T-26在諾門罕

T-26曾被很多國家裝備,主要用戶可以說是遍布亞歐,除了蘇聯外,也外銷到包括西班牙、芬蘭、中華民國、土耳其等,此外芬蘭,德國、羅馬尼亞與匈牙利等國都曾使用戰場上繳獲的T-26坦克,其中芬蘭裝備的T-26一直使用到上世紀60年代。

T-26坦克在伊朗大不裡士

與中國同期進口其他國家坦克裝備,如德國一號、二號坦克、義大利菲亞特坦克、英國戈登超輕型坦克等相比, T-26的性能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僅就火力而言,英、意、德等國的坦克多數僅裝有1-2梃機槍,沒有安裝火炮。而T-26坦克裝備46倍45毫米炮1門,7.62毫米機槍2挺。即便是裝有20倍47毫米炮的「維克斯」六噸坦克、37毫米炮的雷諾FT-17坦克,火力上也無法與T-26相比。時任國軍第五軍裝甲兵團團長胡獻群曾評價說:「俄制九噸半戰車(即T-26坦克),火力旺盛,射擊之操縱靈便,利乎戰鬥。」

蔣介石視察T-26坦克部隊

T-26坦克進入中國後,當時有70輛裝備了200師。此時的200師下轄四個團,即第1149戰車團,裝備70輛T-26、4輛BT-5、18輛菲亞特CV-33;第1150裝甲團,裝備蘇聯BAE系列裝甲車50餘輛;第1152摩託化步兵團,初期僅裝備蘇聯卡車;炮兵第52戰防炮團,裝備12門122毫米榴彈炮、45毫米戰防炮、75毫米野戰炮。200師步兵使用的也是蘇聯步機槍,可以說裝備全面蘇械化。

不久,國民政府又從德國購入彭斯柴油卡車百餘輛、美國福特卡車400餘輛等裝備。1939年3月第200師與榮譽第1師、新編第22師合編為第五軍,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軍事訓練成績也居1939年度全國陸軍之首。在美國大規模援華前,T-26是中國軍隊抗戰中的主力戰車。

一名中國士兵看守T-26

T-26坦克進入中國後即投入抗戰前線,先後參加了蘭封會戰、桂南會戰、滇緬路作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等一系列戰役,取得了很好的戰績。1938年5月濰坊戰役,乘坐T-26坦克的200師副師長邱清泉,率領著8輛戰車,把「偶遇」的日軍偵察連一頓暴打,讓驕橫的日本兵嘗到了「挨坦克壓」的滋味。1939年崑崙關血戰上,由T-26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成功從側翼切斷了日軍退路,日軍第21旅團遭受毀滅性打擊。

在松山,日軍將繳獲的T-26做固定堡壘

但在1942年緬甸戰役中,200師遭受重創,T-26坦克也因步坦協同問題,遭到很大損失。中國遠徵軍甚至將裝甲戰車炸毀,作為路障來遲滯日軍前進。

T-26坦克除首批82輛外,1939年進口過T-26坦克零件以備維修外,未見再進口過整車的記錄。

被日軍繳獲的T-26

截至1945年6月,T-26因各種原因損毀24輛,至抗戰結束尚有58輛。

在解放戰爭定陶戰役被解放軍繳獲的T-26

在解放戰爭中,T-26也多次參加實戰,其中在定陶戰役中部分為我軍繳獲。

殘餘的T-26被蔣軍運往臺灣

1949年國民黨軍隊退敗臺灣時,殘存的T-26坦克也被運往臺灣。(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中堅,T26輕型坦克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T-34中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或是IS系列重型坦克。不過,這些坦克或是在蘇德戰爭前夕誕生,或是在蘇德戰爭中誕生。在這些坦克誕生之前,蘇聯坦克部隊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輕型坦克構成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為蘇軍服役多年的一款輕型坦克——T-26輕型坦克。
  • 抗戰時,蘇聯對中國幫助很大!
    在一些人的眼中,蘇聯對中國抗戰的貢獻是那般不堪。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國的幫助是巨大的,只不過被人刻意遺忘了。 蘇聯歷史上曾出顧問、出錢、出槍幫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並極力支援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國民黨公開反共、屠共後,中蘇兩國關係跌入冰谷,還曾在中東路事件中兵戎相見。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的中堅,T-26輕型坦克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T-34中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或是IS系列中型坦克。不過,這些坦克或是在蘇德戰爭前夕誕生,或是在蘇德戰爭中誕生。在這些坦克誕生之前,蘇聯坦克部隊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輕型坦克構成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為蘇軍服役多年的一款輕型坦克——T-26輕型坦克。
  • 抗戰時中國首個機械化師,殲滅日軍一個旅團,赴緬作戰顯國威
    所以中國抗戰初期根本沒有什麼規模的坦克去對抗日本,而在抗戰爆發前中國與德國正處於軍事合作,中國國民政府除了向德國購買了火炮槍械以外也買了一批10輛坦克,不過是1號坦克,也就是只有機槍的那種「小蘿莉」,除了德系的坦克以外還有20輛英制維克斯6TE型、23輛維克斯卡登·羅伊德坦克,還有20輛義大利製造的CV-33型超輕型坦克。
  • 抗戰時期,美國和華人華僑援華物資的去向
    在抗戰的中後期階段,美國的對華援助成為了國民政府當局的大宗。那麼這些援華物資是否真的全部用於支援中國的抗戰呢?本期內容就跟你談一談抗戰時期美國援華物資的內容和去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反法西斯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租借援助,在亞洲同日本血戰的中國也被納入了受援國範圍。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比如說起德國、義大利,就一句「抗戰時是日本盟友」,殊不知德意日三國開始結盟時,全面抗戰已開打數月;而三國軸心正式達成時,二戰都已經打了一年。且不論結盟後納粹德國也有約翰·拉貝這樣的人物,與日本結盟前的德、意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如何呢? 答案是:好!而且是超過多數人想像的好。
  • 斯柯達LTvz35輕型坦克,捷克斯洛伐克戰前的主力裝甲
    1939年2月剛送至羅馬尼亞的R-2坦克羅馬尼亞的R-2c坦克,該坦克使用了「滲碳裝甲」早在1938年9月時,斯柯達和英國的「阿爾維斯·史特勞斯勒公司」(Alvis Straussler)就進行了坦克授權生產的合作談判。
  • 看一看抗戰時期,有多少國家援助我們?
    1941年美國鑑於我國空軍力量薄弱,於是組建以陳納德為首的援華飛虎隊,幫助我們打擊日本的空軍。飛虎隊先後在我國西南、緬甸、越南作戰7個多月,取得擊落約150架敵機和摧毀297架敵機的戰績。1942年美國解散飛虎隊,成立美軍第十四航空隊,負責我國戰場的防空和對日空戰。
  • 紅色飛鷹——抗戰期間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始末
    這些武器包括:飛機1235架,坦克82輛,牽引車602輛,汽車1516輛,火炮1600門,輕重機槍14000挺,步槍5萬支,子彈1.8億發……到1937年10月,中國空軍的飛機已經在激戰中損失殆盡。蘇聯援華的各種武器裝備中,飛機無疑是最為急缺的,同時,飛機也是能夠最快速地送到中國戰場的。
  • 先出中型坦克後出輕型坦克,日本的輕型坦克科技樹如何被點出?
    在坦克被發明後,坦克的發展就成了各國的一個重心,通常是從輕型坦克向中型坦克發展。然而對於日本而言,這條科技線卻有點歪,雖然說起步點是購買外國坦克這一點沒有錯,但日本在自行研發階段卻出了岔子。因為日本是先點出了中型坦克,再點出豆戰車,最後才點出輕型坦克來。那麼如此錯亂的科技樹,會給日本的輕型坦克開發帶來什麼困難?
  • 被稱為「豆戰車」的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稱霸中國戰場
    日軍94式輕型坦克基本為何被稱為「豆戰車」?其實94式輕型坦克的防護能力很差的,裝甲較薄處只有6毫米,它沒有一個潛望鏡,對外觀察主要靠幾個小觀察窗,當對方火力猛烈,它閉窗行駛時則靠幾道大約3毫米寬的觀察縫了解外界情況,觀察死角很大。其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的機槍,就是這樣一款坦克,在抗日戰場上卻能夠「耀武揚威」。
  • 公路時速110公裡的BT-5快速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9期
    二戰蘇聯有3種自產的主力輕型坦克,分別是: 第一種,T-26輕型坦克,共生產了1萬1000輛。 第二種,T-60/T-70輕型坦克,生產了1萬6000多輛。 第三種,BT系列快速輕型坦克,共生產了8000輛。
  • 美國裝甲部隊的輕裝騎兵,馳騁沙場的輕型坦克——M3/M5斯圖亞特
    而其中美國的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則是輕型坦克中的精品,今天我們就看一看,這種輕型坦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一、M3輕型坦克對於美國而言,陸軍從來都是後娘養的,不到打仗絕不擴充自己的陸軍,所以十萬美國陸軍就抱著自己的M2輕型坦克混了好多年。
  • 二戰日軍坦克有多小?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鑽不進去
    正因為面對這樣的國家,就算坦克工業不發達的日本,對於先進坦克的需求也就不大了。日本的94式坦克作為二戰中墊底的坦克,一樣能在中國戰場控制戰場,而當面對德國投降後進攻日本的蘇聯時,94式坦克在T34面前就好比向寵物一樣乖巧。不說其他,就是噸位都直接被碾壓,小道出奇。那當時日軍的坦克有多小呢?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根本鑽不進去!
  • 二戰性能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攜帶75毫米坦克炮的M24輕型坦克
    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型坦克,估計很多人都是沒什麼感覺的。畢竟輕型坦克裝甲薄弱,火力也很脆弱,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裡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扎堆的情況下,人們總是容易忽略輕型坦克的存在。但這不代表輕型坦克就沒有作用了,作為裝甲部隊重要的組成部分,輕型坦克擔負著警戒巡邏,火力偵察等多項任務,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輕型坦克仍舊有很大的地位。
  • 面對二戰時的歐洲戰場,美軍也沒有放棄輕型坦克,全是自信惹的禍
    輕型坦克給人的印象往往就是移動速度快,但在裝甲和火力方面基本沒有什麼亮點可言,就現在看來,輕型坦克已經很少見了,畢竟正面戰鬥它完全不是很能勝任,戰場偵查它又顯得有點多餘。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輕型坦克的出場率還是很高的,基本上所有的參戰國都有裝備。
  • 西班牙佛朗哥軍隊舉行閱兵式 蘇聯德國義大利製造的坦克同時出現
    1939年,佛朗哥軍隊在首都馬德裡進行遊行,這是他們的坦克部隊。需要提醒的是,這支部隊裝備了蘇聯製造的T-26輕型坦克。T-26是蘇聯在引進的英國維克斯6噸坦克基礎上改進的產物,早期採用雙炮塔結構,後期改為單一炮塔。配備一門45mm主炮。
  • 唯一「登陸」美國的日軍坦克,到了太平洋就剩下95式輕型戰車了
    日軍的行動成功吸引了大量蘇軍,95式輕型戰車的主要對手是蘇聯的BT-5坦克和BT-7坦克。 與此同時,日本人也發現,他們的"腹背受敵"在面對美軍"老乾媽"M2重機槍時顯得有些不堪一擊,當美軍M3李、M4謝"饅頭"中型坦克出現時,日軍95式輕戰車乾脆放棄了幽靈,而美軍中型坦克只需一炮就能將他們炸成一堆廢鐵
  • 臺軍發生嚴重致命事故|m41輕型坦克|輕型坦克|臺軍|美軍
    據臺媒報導,10月8日下午2點左右,臺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烈嶼守備大隊」坦克連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一輛M41A3「華克猛犬」輕型坦克在演習中疑因車速太快撞上電線桿意外翻車,事故造成車上的兩名臺軍一死一傷。
  • 命運多舛的LTvz38輕型坦克,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最好的坦克之一
    上一次我講了捷克斯洛伐克軍方對輕型坦克的招標項目,結果CKD公司的P-II坦克成功中標,而在軍方的命名中該坦克被稱作是:LTvz34輕型坦克(但是沒過多久軍方又開始了第二輪招標,同樣是競爭對手的斯柯達和CKD公司給軍方交付了兩輛坦克,分別是S-II坦克和P-IIa坦克。最終結果軍方採用了斯柯達S-II坦克,被軍方命名為LTvz35輕型坦克。在LTvz35坦克批量生產時,斯柯達公司的生產效率較低,所以有一半的坦克還是由CKD公司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