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強:自由放任主義,法西斯的歷史根源

2021-02-18 文化研究在香港

許寶強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著作包括《告別犬儒——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資本主義不是什麼》等。

孕育法西斯生長壯大的土壤,是主宰整個19世紀歐美的自由放任主義政治經濟脈絡。

2014年1月27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遊客參觀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攝:Uriel Sinai/Getty

如果說馬爾庫塞、阿倫特和賴希以哲學和心理學角度,嘗試回到民眾自身,尋找被現代社會原子化了的個體的法西斯精神面貌,那麼波蘭尼則從政治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一種長時段、大範圍的宏觀視野,分析法西斯興起的歷史根源;如果現代科技官僚理性、邪惡的平庸和性壓抑,是每個人心內所潛藏的法西斯種子,那麼孕育其生長壯大的土壤,則是主宰整個19世紀歐美的自由放任主義政治經濟脈絡。

回到李嘉圖時代英格蘭了解法西斯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政治經濟學家,他的時代也就是英國的經濟自由主義(或更準確地說,類近當代新自由主義般以放任不幹預作修辭,實際上鞏固大企業壟斷特權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政策)的黃金歲月。波蘭尼在其經典《大轉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中宣稱,要了解20世紀初德國的法西斯運動,必須要回到李嘉圖時代的英格蘭。意思是說,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嶄露頭角、其後統治歐洲超過一世紀的經濟自由主義,是導致法西斯興起的歷史源頭。

19世紀的歐洲,是公認的政治與經濟自由主義堡壘。歷史社會學者華勒斯坦(I. Wallerstein)的世界體系第四卷的書名,叫《中間的自由主義的勝利──1789-1914》(The Triumph of Centrist Liberalism—1789-1914)。他指出,自法國大革命後,「主權在民」與「政治常變」逐漸成為了歐美社會的共識。經歷革命洗禮後的世界,三種思潮乘機擴散,保守主義、自由主義和社會/共產主義互爭長短,最終自由主義「收服」了其他兩種思潮,獨領風騷。

不過,踏進20世紀,自由主義也開始步入黃昏。歷史學者霍布斯邦(E. Hobsbawm) 指出,歐洲的政治自由主義,於20世紀初達至高峰,1914至1918年一戰期間,全歐洲基本上都採用建基於自由主義原則的民主選舉體制。但到了1930年代二戰爆發前,除了英國和一些北歐國家外,這些民選政治制度大多解體或失效。霍布斯邦把原因歸結為當時的民選制度根基不深,加上大量外移人口衝擊、一戰影響、經濟衰退和收入兩極分化等因素,造就了一個「極端的年代」,也孕育了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然而,波蘭尼卻追本溯源,指出政治自由主義衰落的原因,與其一體兩面的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早在100年前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冒起時已種下。他認為,這鼓吹一種永遠無法實現的完全自由市場的烏託邦意識形態,實質是以放任不幹預之名,透過圈地、強制勞動、剝奪工人政治權利,同時限制政府推動社會保障計劃和規管企業特權的權力,為工商大戶鳴鑼開道,掃除任何阻礙其發展的障礙。

對波蘭尼來說,法西斯主義的本質,正在於抹殺個體的自由,或取消「拒絕順從(主流)的權利」。而建立讓每個個體均能享有「拒絕順從(主流)的權利」,正是保障每個人自由的必須條件。要體制化這種權利,政府責無旁貸,其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舉自由放任、無形之手的教條,實質是令弱勢社群和自然生態任由政商巨賈宰割。於是,在自由放任意識形態橫行的時段,也是貧富懸殊急劇上升、自然環境敗壞、民主政治倒退、文化生活窄化、社會保障弱化的年代。


因此,對社會上大多數人來說,放任主義催生的,並不是真正的政治和經濟自由,而是大量民眾在缺乏體制保護下的流離失所,最終只會引發大規模的社會混亂,就像20世紀初的兩次大戰和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衰退。

波蘭尼認為,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烏託邦,而依據經濟自由主義的教條,強推「自由」貿易,妄想把人、土地和金錢轉化為商品,不僅註定徒勞,更會導致民眾流離失所、土地生態破壞、經濟陷於極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因為人、土地和金錢自有不同於商品邏輯的存活法則,人除了勞動或工作以外,還有七情六慾,除了追逐物質利益,也能夠捨生取義;土地除了被買賣牟利、填平建屋外,還是自然生態的重要支柱。過度開發,最終必定破壞生態平衡;把金錢當作商品炒賣,貨幣外匯的價格大起大落,將會令貿易難以為繼,而脫離了政治軍事的支撐、失卻民眾的信任,金錢也無法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因此,依據放任不幹預的教條,鼓吹無法實現的市場烏託邦,強推人、土地、金錢的商品化,令經濟兩極分化、衰退蕭條,讓人與自然流離失所、躁動不安,必定會遇到反抗,或波蘭尼所稱的「社會自我保衛」。20世紀湧現擴散的社會/共產主義、凱恩斯新政和法西斯主義,其實源於人對經濟自由主義(或放任教條)所造成的流離失所的抗命,也就是建基於人(社會)與自然的自我保護需求。

法西斯也是一種社會自我保衛


與同期影響力大增的凱恩斯主義和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思潮一樣,法西斯主義興起的歷史脈絡,正是各種政治力量對市場烏託邦的概念(或自由放任意識形態)的唾棄。

社會的自我保衛於是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不同時地、不同社會脈絡,回應經濟自由主義教條這極端力量所造成的破壞。在英美是凱恩斯新政(New Deal),在北歐是民主社會主義,在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是法西斯主義。

然而,無論是靠近古典自由主義的凱恩斯新政,或追求革命/改革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以至既激烈又保守、既現代又野蠻的法西斯主義,全部都抗拒高揚「大市場、小政府」的自由放任教條。或更準確地說,它們嘗試在經濟自由主義教條破壞後造成的廢墟下,提出不同方法企圖走出困境。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為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法西斯浪潮,也是社會為抗拒自由放任教條的破壞,而衍生的其中一種自我保衛方式。循波蘭尼的思路,沒有經濟自由主義教條的因,也就不會有法西斯的果。

從納粹黨著名的《25點綱領》,可以看到當中不少是針對經濟自由主義的教條:取締不勞而獲的收入,廢除利息奴隸制;要求將一切託拉斯(商業信託)和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賃給小工商業者、分享一切重工業的利潤、大規模建設養老育幼設施;制定一項為了公益而無代價的沒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廢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機活動。這些綱領,與同是反對放任不幹預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其實分別不大。而納粹黨的全名,不正是民族社會主義黨嗎?

波蘭尼提供了一個有助我們更深入理解法西斯主義的視角,或他所說的由經濟自由主義教條所造成的法西斯處境(Fascist situation),讓馬爾庫塞、阿倫特和賴希所分析的,潛藏每個人心內的法西斯精神面貌,得以化成現實的集體行動。

波蘭尼的深刻洞見,還在於看到了法西斯主義並沒有真正解決自由放任教條所帶來的民眾災難,因為它否定了個體的自由──「拒絕順從(主流)的權利」。不幸的是,作為法西斯主義的其中一個重要競爭對手—(教條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或蘇聯式的共產主義,只關心追求左翼的正統地位,樂於以經濟決定論的陳腔濫調、狹窄的階級視野,以一正一反的立場,與混淆了壟斷與市場、「自由」與「放任」的經濟自由主義者共舞,共同鞏固(壟斷)資本主義等同自由市場的神話,把人化約為只關心物質利益的經濟動物。


更不幸的是,教條化了的馬克思主義與法西斯主義一樣,完全漠視個體的自由令史太林(史達林)治下的蘇聯式共產主義,與法西斯的極權統治,或自由放任教條治下的壟斷資本主義一樣,其實都無法讓民眾安居樂業,活得自在隨心。換句話說,作為一種對抗經濟自由主義的社會自我保衛力量,法西斯主義與教條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均未能真正讓民眾與自然生態,免於流離失所、難以永續的困境。

法西斯的幽靈在當代中港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馬爾庫塞、阿倫特和賴希所描述的法西斯個體精神面貌,以至波蘭尼筆下的法西斯歷史處境,會否在當代社會重複?

這問題不易回答,需要做點認真而系統的研究。作為這系列文章的結尾,這裡只能夠提出一個十分初步的猜想。馬爾庫塞、阿倫特和賴希筆下的現代科技官僚理性、邪惡的平庸和中產階級性壓抑,在當代中港,似乎都並不缺乏。

自1980年代英美的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與列根(雷根)政府推動的新自由主義大計,同樣以「自由」、「放任」、「市場」等空洞能指(signifier),推動極端的劫貧濟富的政策,導致全球的貧富差距不斷上升,土地商品化導致大量民眾流離失所,經濟的金融化(也就是金錢的商品化) 令世界經濟泡沫化,衰退風險大增。中、港「每人心中都潛藏點法西斯種子」的民眾,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似乎也搭上了這一班新自由主義號高鐵;駛向的終站,是否另一次的法西斯浪潮?

歷史自然不會完全以相同的方式重演,但經過30多年的自由放任主義洗禮,再加上中產民眾的生命欲望的壓抑,以及弄虛玩假的犬儒命定精神面貌,法西斯歷史處境似乎也逐步走近,具體研究這影響我們未來的課題,比爭論誰是「正宗」的左翼或本土,或許會更有現實意義。(系列完)

參考資料:

Hobsbawn, Eric (1996): The Age of Extreme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1914-1991, New York: Vintage Books.

Polanyi, Karl (1935): 「The Essence of Fascism,」 in Christianity and the Social Revolution, London: Gollanez, pp. 359-394.

Polanyi, Karl (194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Boston: Beacon Press.

原文:《許寶強:自由放任主義,法西斯的歷史根源》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15-opinion-huipokeung-fascist4/?utm_medium=copy

——end——

相關焦點

  • 法西斯之殤:蘇聯參戰,被義大利拖累,其實德國失敗的根源在國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失敗而告終,對於軸心國中戰鬥力最強悍的國家德國,其失敗的真正根源一直被認為是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德國被蘇聯損失大量兵力,另一個因素是美國的參戰,導致整個戰局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實際上,德國的失敗不僅是這兩個外因,內因也是納粹德國失敗的根源所在。那麼,納粹德國兵敗二戰的內因究竟在哪些地方呢?
  • 法西斯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華盛頓雕像會手扶法西斯?
    」的雕像;法國「準國徽」上的「法西斯」標誌;……法西斯到底是什麼?倘若有人犯了嚴重罪行,執政官便聲若洪鐘地宣判:根據以上,什麼叫法西斯,我們不難獲得如下一個等式:法西斯=團結就是力量 + 一切服從權力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沒有民眾這樣的束棒,法西斯就失去了它的可能;有了權力一般的斧子,法西斯就從可能變成了現實。
  • 回顧歷史 啟發當下 「上海猶太難民救助與世界反法西斯」研討會在...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上海猶太難民救助與世界反法西斯」研討會9月1日在上海舉辦。研討會由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主辦。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上海猶太難民救助與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上海猶太難民與中國共產黨等角度各抒己見,進一步梳理了歷史事實,啟發對當下的思考。
  • 邵建:法西斯=團結就是力量 + 一切服從權力
    可見,法西斯一詞早已固化了我們對它的認知,更何況那個時代還有一部阿爾巴尼亞的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化的臺詞: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但如果我們真正了解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法西斯有一個先在的負面對象,法西斯這個詞具有相當的正面性,而且風行一時。對一個詞或由它所反映的現象不能成王敗寇。再說,你認可它也好,或者否定它,都屬於價值表述。
  • 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抗日戰爭|法西斯|...
    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以立法形式確立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以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向這場血淚書寫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的敬禮。
  • 義大利法西斯黨
    1920年,隨著新成員的加入,法西斯隊伍的逐步擴大,其暴力活動也得以升級,「戰鬥的法西斯」便在義大利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場旋風。1921年11月「戰鬥的法西斯」改名為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法西斯」背負了戰鬥的名號,殘暴和侵略成了常態。
  • 為什麼說蘇聯不是法西斯國家,而是反法西斯國家?
    那麼蘇聯為什麼不是法西斯國家?權威教材認為,法西斯有兩大特徵:對內:現代法西斯專政,是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的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例如,德國的政治警察「蓋世太保」,可不經法律程序,肆意將成千上萬的進步人士投入監獄。德國的法西斯組織「衝鋒隊」和「黨衛軍」,製造了無數反猶太人和迫害政敵的公開暴力事件,搜捕所謂的「國家的敵人」,對人民進行迫害和控制。
  • 現在的法國國徽上為什麼會有一個鮮明的「法西斯」圖案?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陣營的勝利宣告結束,「法西斯」在二戰結束後也成為反面詞彙和象徵。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現在的法國國徽上卻有一個鮮明的「法西斯」圖案。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法西斯主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但「法西斯」這個詞語的出現時間遠早於法西斯主義。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最高執政官身邊專門站立著十二名侍衛,每名侍衛肩上都扛著一把裝有斧頭的束棒。羅馬執政官在巡視時會處理各級官員呈遞上來的案件,然後讓肩扛束棒的十二名侍衛對罪犯實行懲罰。
  • 日本軍國主義:統一效忠天皇引入武士道精神,轉嫁危機而成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分為兩大戰場,西部戰場是蘇聯,歐美國家對戰德國、義大利,而東部戰場,主要是亞洲諸國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抵抗,在美國、蘇聯介入戰爭之前,日本單靠一家之力就打遍了東亞無敵手。
  • 歷史外刊掃描︱幽默與戰爭:法西斯獨裁者為什麼需要諧星
    法西斯政權需要什麼樣的幽默?History Workshop Journal(Volume 79 Issue 1 Spring 2015)       笑話有什麼威力?獨裁者為什麼對「幽默」恨之入骨,為什麼又需要諧星?
  • 那些救下猶太人的法西斯
    他分析奧匈帝國軍事的著作,受到北約高層的青睞,將軍們想打造一支泛歐洲的部隊,需要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對中國人而言,伊斯特萬最有價值的研究還屬二戰部分。以往我們把這場戰爭看做善惡對立的正邪之戰,然而研究得越深入,各種問題浮出水面。塞爾維亞、希臘的抗德遊擊隊是否濫殺無辜?維希法國有多大的合法性?丹麥等西歐富國真的厭惡暴徒希特勒?
  • 教皇檔案解密:梵蒂岡與法西斯究竟存在怎樣的聯繫?
    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天主教會不害怕公布歷史,甚至喜愛歷史。」2019年3月4日,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向世界宣告。他同時宣布,將在一年後提前公開1939至1958年之間教皇庇護十二世的秘密檔案。
  • 走向復興的歷史迴響——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題:走向復興的歷史迴響——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新華社記者黃明、梅常偉9月3日,一個特殊的日子,一段歷史的坐標。75年前的這一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 藍衣社:中國史上也有過法西斯運動
    提到法西斯,不少人馬上會想到希特勒、黨衛軍和納粹旗,想到集中營裡的毒氣室以及數百萬的猶太人流離失所,想到墨索裡尼以及義大利的「黑衫黨」。但是,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中國歷史上也有過一次法西斯運動,這個在名為「藍衣社」或者「三民主義力行社」的組織領導下的運動,曾經一度大權在握,控制了民國大部分城市的警備、軍事力量,並且長達7年之久。
  • 美國蘇聯是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可也不是完全清白的
    這場由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國法西斯挑起的世界大戰,造成了近億人的傷亡,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的人口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美國蘇聯中國都應該 算是二戰的中流砥柱,為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兵工廠,美國充足的軍火提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至關因素。
  • 全世界都會銘記:上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方舟」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上海猶太難民救助與世界反法西斯研討會」昨天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上海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表示,通過考察當年的上海猶太難民救助來研究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上海這個大都市的活動及其留下的寶貴啟示,不僅在黨史、上海史、中國抗戰史和二戰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更凸顯了正視歷史、開闢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 論日本法西斯的意識與運動形態.
    這裡有幾個基本歷史事實:「昭和」是日本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從 1926 年 12 月 25 日至 1989 年 1 月7 日,時間跨度長達 64 年之多。這不單單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更是在現實中告訴日本國民:日本國家作為歷史事實一直保持著古代的血族社會。家族國家這個概念,從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就有了。但法西斯運動所強調的「國體」口號,對這個意識形態貫徹是最徹底的。這也側面反映了日本法西斯和德國義大利的區別:日本法西斯是「自上而下」的,而歐洲的法西斯一般都是「自下而上」的。日本第一階段法西斯運動的「自下而上」其實到後期是失敗了。
  • ...聯動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同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在在活動當日推出了「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學第一課——流動博物館進校園和兒童體驗館研學之旅。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推出《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覽,展覽首創將4D科技體驗與展陳設計相結合,生動全面地展示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上海人民在十四年間為民族獨立而英勇奮鬥的歷史畫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
  •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史料展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史料展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史料展開展。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專訪: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勝利做出決定性貢獻——訪...
    新華社莫斯科9月3日電專訪: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勝利做出決定性貢獻——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盧賈寧新華社記者欒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全球戰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抗戰形勢,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勝利做出了決定性貢獻」,俄羅斯外交部附屬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東方學教研室教授謝爾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