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開禧二年(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鐵木真正式成為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成吉思汗法典》,即大扎撒,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性文件。法典將行政權及司法權分開,建立了一套有部落民主色彩的君主政體制度。這種以兩權制約的判例制度,比英國19世紀的判例制度早約600年。不過,《成吉思汗法典》的古本於元末明初的戰亂入面已經散失,結果失傳了600多年。
金章宗完顏璟,女真名麻達葛,才氣橫溢。十八歲就擔任了大興總督。當時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稱為「大興府」。所以,金章宗接受政權還是比較順利的。而且,他從上臺開始,一心一意確立中央集權統治。也就是說,金政權完全由邊境偏北少數民族各種雜糅的政權,向專制皇權過度。這時海陵王和金世宗都沒有完成的事業。
金章宗以嫡孫得立為帝,也使他有所憂慮。因為世宗兒子特多,其中不乏有才能者。章宗雖然年輕,但是處理這個問題時,顯得很老到。他對完顏宗室的直系,封王明顯超過了爺爺金世宗。但在封王的同時,一個一個談話,加強了禁限和監督,改變了金初以來諸宗室均勢的狀態。對叔伯輩封王后這且不算,又對兄弟輩封王。在封王之後,順利修改年號,然後頒布:諸王打獵,不許越境。
這種對諸王的防禁是金朝以前所沒有的,完全是效法中原王朝的作法。而且,他可以說是開始了使用特務機構的作法。按察司是一個權力極大兵民兼管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機構,又有採訪的監察權。它的設置無疑是章宗為加強皇權採取的行為,使各地軍政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
但這時發生了財政困難。為解決財政的困難,章宗也實行了專權的方式:在尚書省戶部設置三司,即勸農、鹽鐵、度支,稱為「戶部三科」,可以直接上達天聽。對於支出過大的行業,進行專管,設置了軍器監、提舉圉牧所,這就使統治機器更加完備,大權則更集中於皇帝手中。後果是官員也益增多,開支日益增大,金國滅亡實在是從章宗時期就開始了。
金章宗在位後期,中原地區水旱蝗災頻頻發生,而黃河三次大決堤在使河道南移奪淮入海成為定局的同時,也使金朝經濟一蹶不振。這是因為:一方面,兩岸農民流離失所,中原農業遭到嚴重破壞,中央財稅大受影響。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賑災和河防更令金朝財政雪上加霜,僅章宗即位那年修復河堤用工四百三十餘萬,每工錢一百五十文,日支官錢五十文,米一升半。
章宗又寵愛李師兒(後封元妃)並信用李氏外戚,任用經童出身的胥持國管理朝政。這兩位互相勾結,營利幹政,使章宗後期的政風逐漸下滑,而黃河泛濫與改道又使金朝國勢開始衰退。此時金朝軍事逐漸荒廢,北方蒙古諸部興起。章宗曾派兵至蒙古減丁,並且誘使互相殘殺,但收效不大,最後由成吉思汗所統一。
南宋權臣韓侂胄見金朝國勢衰退,命吳璘之孫吳曦管理蜀地,準備北伐,而金廷也派僕散揆坐鎮汴京,抵禦宋軍。1206年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宋軍一度收復淮北地區,但是鎮守蜀地的吳曦投降金朝。八月僕散揆率軍九路南下,年底金兵直逼長江,並且圍攻襄陽。隔年吳曦被殺,四川復歸南宋,至此雙方有意議和。韓侂胄最後在金朝與南宋的要求下被殺,雙方於泰和八年(1208年)議和,史稱嘉定和議,宋尊金為伯,增加每年歲幣至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及向金朝納「犒軍錢」三百萬兩,金朝始歸還南宋失地。
作為太平天子,章宗也奢用漸廣,完全不像金世宗那樣節儉。他改造宮殿陳設,每日動用繡工一千二百,兩年才完工。官僚機構的完善和膨脹,使得章宗末年的官員數額比世宗時期激增三倍,這些成本也必須打入國家財政開支。再加上剛才所說的賑災、河防和軍費,完顏璟深感財政上的窘迫。為彌補財政虧空,金朝開始濫發交鈔。人民就拒絕使用這種貶值的紙幣,私下以銅錢交易,即便朝廷以行政命令來維持鈔法,也無濟於事。有些情況頗能說明交鈔貶值的嚴重程度:完顏璟在世時,萬貫交鈔只能買到一個燒餅;而去世後二年,有一次為了發軍賞,竟動用了八十四輛大車來裝運交鈔。
完顏璟是金朝最高統治者中漢化最深的,是金朝一代文人雅士型的皇帝。完顏璟喜書法、精繪畫,知音律,善屬文,詩詞多有可稱者。完顏璟偏好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專學徽宗,筆跡酷似,以致後人難分彼此。現藏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古摹本,圖卷左端書有《女史箴》一則,明清以來諸畫譜均認定為徽宗手書,後來經過外山軍治氏仔細辨識,才確認它出自完顏璟之手,因為文中「恭」字缺筆,外山氏認為系避章宗父允恭之諱。
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乙卯日,金章宗完顏璟患病,同月丙辰日在福安殿病死,時年四十一歲。他的六個兒子都在三歲前夭折。由於他沒有後嗣,所以由其叔父衛王完顏永濟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