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的「春水、秋山」與遼代的 「四時捺缽」一脈相承。相比之下,金代的「春水、秋山」沒有了那麼明顯的「四時」之分。春水乃春獵之水,秋山乃秋獵之山,因春水秋山泛稱所有春、秋狩獵地點,後來遂成了春蒐秋獵的代名詞。
作者:張友才 南海子文化研究學者
大興土著/Fay整理
金太祖、太宗兩朝,因金朝立國未久,各種制度尚在創立,所以「春水、秋山」之制還沒形成。金朝「春水、秋山」之制始於熙宗天眷二年 f 1139 年,,「是冬,金主亶(即熙宗)諭其政省: 自今四時遊獵,春水秋山,冬夏捺缽,並循遼人故事」。熙宗春水的主要場所,史料記載是爻刺天開殿。《金史·地理志》載:「其行宮有天開殿,爻刺春水之地也。有混同症行宮。」經考證,爻刺當在金上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白城)一帶。
海陵王遷都中都(今北京)後,就不再去爻刺行宮春水了,海陵王一朝究竟是否存在春水之制,在金代史料中未留下任何記載。史料記載,金代帝王春水是從金世宗開始增多的。世宗在位二十九年間,至少有十五次曾行春水,春水地點多在中都周邊的州縣進行。其中安州三次,灤州石城縣長春宮六次,薊州玉田御林一次,順州一次,高橋一次,再有就地點不詳了。
據《金史·世宗紀》載,大定十七年(1177 年),「五月……癸卯,幸姚村澱,閱七品以下官及宗室子,諸局承應人射柳。」這裡提到了金世宗到姚村澱遊幸。據考證,姚村澱即 南海子小紅門附近的姚村。這說明,當時這裡還是水澱。後來金章宗也曾來過此澱春水。
金大定二十九年,金章宗完顏璟即帝位。章宗是金朝漢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皇帝,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所不精,尤其喜歡遊山玩水、營造園林、多建行宮。史學家常把金章宗與清高宗乾隆相提並論。流傳至今的「燕京八景」和「西山 八大水院」均出自金章宗之手。他開創了「寺廟兼園林」的建園風格。世有「西山園林皆章宗所造」之說。
金章宗像
對於「春水」之制,章宗更是樂此不疲。史料記載,金章宗在位二十年,其中十七年有其「春水」的記錄。春水的地點均不出中都附近範圍,除在遂州(遂城縣)光春宮二次,薊州玉田縣御林一次、灤州(石城縣)長春宮一次、安州(安新縣)一次外,大都在中都南郊大興府建春宮進行。大興縣時為金中都的倚郭縣,位於中都城南。《金史·地理志》大興縣下注曰:「有建春宮。」它和大寧宮(今北海公園)齊名。明代佚名《北平考》記載了建春宮的一些情況。建春宮原名即春水,金代承安三年(1198 年)改稱建春宮。《金史,章宗紀》載:承安三年正月「丙辰,如城南春水……己未,以都南行宮名建春。」在此之前,章宗至少到 此處春水兩次,只是當時沒有建春宮之名罷了。第一次是明昌五年(11 94 年)正月,「幸城南別宮」。《金史·隱逸。趙質傳》曰:「大定末,舉進士不第,隱居燕城南,教授為業。明昌間,章宗遊春水過焉,……召至行殿,命之官。」第二次是承安元年( 1196年)二月,「聿都南行宮春水」。以上兩次春水的地點就是後來的建春宮。承安三年以後,章宗又先後於承安四年(1 1 99 年)和泰和二年(1202 年)、三年、七年四次赴建春宮春水,這在《章宗紀》裡面有明確的記載。金章宗曾寫有一首《建春宮》詩:
五雲金碧拱朝霞,樓閣崢嶸帝子家。
三十六宮簾卷盡, 東風無處不揚花。
關於建春宮的地點,《金史·地理志》載:大興府中「大興,倚。遼名析津, 貞元二年(1 1 54牟)更今名。有建春宮。鎮一廣陽。」似乎說建春宮在廣陽鎮,廣陽確是大興一古城,據考證在今大興縣天堂河一帶。關於建春宮的地點還有一說,在古延芳澱東北隅。而史料載,延芳澱方圓數百裡,建春宮確切在什麼地方呢?趙興華著《北京園林史話》金中都城及近郊行宮分布圖上,建春宮位於延芳澱西北角,緊鄰延芳澱。如按這一範圍推斷建春宮在延芳澱的西北角,應在緊臨南海子東海牆的大羊坊一帶。本來就有人把「延芳」與「羊坊」的諧音聯繫起來,似乎又找到了一點依據。筆者也贊成趙興華先生之見,金代建春宮應建在古延芳澱西北隅。因金章宗春水地點,多去中都城東南廣澱地區。據《金史·本紀》載,承安四年(1 199 年),金章宗「二月乙丑,如建春宮春水。己巳,還宮。……辛未;如建春宮。乙亥,還宮。戊寅,如建春宮。庚辰,上諭點檢曰: 『自蒲河至長河及細河以東,朕常聽經行,宮為和買其地,令百姓耕之,仍免其租稅。,甲申,還宮。乙 酉,如建春宮。戊子,還宮。三月…一己亥,如建春宮。」以上記載,說明金章宗到建春宮春水是要經過蒲河、長河、細河三條河。據考證, 蒲河即古菖蒲河(天安門東流);長河(即古高梁河,前門東南流向龍潭 湖); 細河(即古洗馬溝,後演變為涼水河水系)。三河均為流向京城東南,既然金章宗建春宮春水要路經這三河,說明建春宮應建在這一方位,而這裡正是古延芳澱的西北隅,即 南海子東海牆的東北海子角附近,與前文提到的金世宗、金章宗所幸姚村澱為同一地域。
金代壁畫
另據《元史·石抹明安傳》:「乙亥(金貞佑三年)春正月,取通州……遂駐軍於京南建春宮。」看來在忽必烈攻打金中都前,建春宮已被蒙古軍佔領。又先後破金御史中丞李英、完顏住援軍,「盡俘其輜重,還屯建春宮」。從此以後, 即不見有建春宮的文字記載。綜上所述說明建春官的所在遺址應距通州不太遠的中都城南地區,而這一區域正是南海子東北隅,而建春宮可能當時已被蒙古軍隊毀壞。
金代帝王怎樣「春水」?史料中缺乏詳細記載,《金史》中也未詳述,所幸的是在金代詩文中可以看到一些具體的描述。金人趙秉文在《扈從行》詩中記錄了作者扈從金章宗春水時的情形:
扈從行
馬翻翻,車轆轆,塵土難分真面目。
年年扈從春水行,裁染春山波漾綠。
綠韉珠勒大羽箭,少年將軍面如玉。
車中小婦聽鳴鞭,遙認飛塵郎馬足。
朝隨鼓聲起,暮逐旗尾宿,樂事從今相繼躅。
聖皇歲歲萬機暇,春水圍鵝秋射鹿。
趙秉文在另一首題為《春水行》的詩中對春水獵鵝的全過程進行了更為詳細的描述:
春水行
光春宮外春水生,鴽鵝飛下寒猶輕:
綠衣探使一鞭信,春風寫入嗚鞘聲。
龍旗曉日迎天仗,小隊長圍圓月樣;
忽聞疊鼓一聲飛,輕紋觸破桃花浪。
內家最愛海東青,錦韝掣臂翻青冥;
晴空一擊雪花墮,連延十裡風毛腥。
初得頭鵝誇得雋,一騎星馳薦陵寢;
歡聲沸入萬年觴,瓊毛散上千官鬢。
不才無力答陽春,差作長楊侍從臣:
閒與老農歌帝力,歡呼一曲太平人。
海東青擒鵝圖
另金代文人劉祁《歸潛志》載: 「章宗春水放海青,時黃山 (按:禮部郎中趙渢,號黃山)在翰苑,扈從,即得鵝,索詩,黃山立進之。」其詩云:
駕鵝得暖下陂塘,探騎星馳入建章。
黃傘輕陰隨風輦,綠衣小隊出鷹坊。
搏風玉爪凌霄漢,瞥日鳳毛墜雪霜。
共喜園陵得新薦,侍臣齊捧萬年觴。
以上趙秉文和趙渢的詩,均表現了詩人隨扈金章宗春水時的實際場面,看後如臨其境。
掃描二維碼
趕緊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