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興土著(微信號:daxingtuzhu)原創
轉載請註明
據清代檔案和歷史文獻記載,清朝宮廷中設有專門管理皇帝「御用」馬匹的機構,名為上駟院。它是內務府管轄的三院(即上駟院、武備院和奉宸苑)之一。
作者:張友才 南海子文化研究學者
大興土著 整理
轉載必須徵得原作者同意
史料載,上駟院在清初名為御馬監,順治十八年(1661 年)更名為阿敦衙門(阿敦為滿語,意為馬群),到康熙十六年(1 677 年)始用上駟院之名。
上駟院隸屬主管清廷事物的內務府管轄。其最高職官為兼管大臣,無定額。其下設卿二人,堂主事二人,委署主事一人,主掌上駟院各項日常政務。內設機構分為左、右二司。左司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主掌查驗所管馬 匹,駱駝的飼養繁生。右司設員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主掌所屬俸餉及所飼馬 匹飼料芻豆。另設筆貼式二十二人,主掌上駟院各司文檔立案。設阿敦侍衛二十一人,主掌隨侍皇帝並騎試、馴化御馬。設司鞍長三人,副司鞍長二人,主掌馬鞍、韁繩、嚼子等物,下轄司鞍五人,司轡二十人。設醫師長三人,副醫師長二人,皆為蒙古族,主掌醫治馬駝之疾,併兼治騎馬人墜落引起的跌骨損傷,下轄蒙古醫生十五人,癩醫六人,獸醫十六人。以上共計一百三十餘人,其中的官員品秩自三品至八品,平時的主要職責即管理著在京城和塞外的御馬廄和牧馬場, 以供清廷皇家使用。
史料記載,在北京紫禁城內外和京郊設有馬廄十七處,共飼養馬八百餘匹。分別為御馬、內馬、仗馬、花馬、車騾、駑馬等,均分廄飼養,各定用途,不相混淆,以備不同之需。其中專為皇帝飼養御馬的馬廄就有七處,除一處在西郊安河村外其餘六廄均設在南苑(南海子)。
據《大清會典事例》載,南苑(南海子)有「御馬內馬共六廄,無定額。每廄附巡群馬三十匹, 馬十群,每群二百匹。」馬廄所飼御馬 平日有阿敦侍衛八人騎試各廄御馬,有馴練不合格者則被淘汰入駑馬群中。南苑(南海子)六處馬廄在南海子的具體位置,史料上沒有確切記載,但在北京圖書館收藏的四幅清代光緒年間繪,制的《南苑全圖》上標記很清楚:在北大紅門內西側、南側各設有「馬圈」一處;在新衙門行宮南側沒有一處「馬圈」;在廡殿北側、南側、東側各設有一處「馬圈」。由此可知,清廷在南苑(南海子)所設六處馬廄均設置在南海子北大紅門內東、西兩側,以利於清帝王來南海子行圍狩獵之便。
南苑牧馬圖 (清 郎世寧作)
據高士良先生所著《南苑往事》書中介紹,他曾多次走訪過新衙門行宮村董廣聚老人,聽老人回憶說:新宮東南側設一處御馬廄舊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尚存馬廄圍牆遺蹟,周長約有五百多米,面積約有三十畝。原村中水井旁有兩個飲馬石槽就是從御馬廄移到井邊的。其中一個大者,是用一整塊漢白玉雕鑿而成,長約兩米半,寬約半米。底部兩端各有一漏水孔。這個飲馬槽可同時供六匹馬飲水。另一個飲馬槽大小一米見方,也是用一整塊漢白玉石雕鑿而成。後來,這兩個飲馬槽廄廢棄不用了,聽說在村民建房時已被用做房基而埋入地下。另據李丙鑫先生所著《北京皇家苑囿南海子》一文中也記載了新宮飲馬石槽:「1984 年筆者到新宮調查時,尚存有一個石飲馬槽,長2.9 米,寬0.75 米,0.5 米。上刻新宮村公物民國十五年紀念,此飲馬槽即是新衙門行宮遺物。」
在今北大紅門西三裡許,有一「西馬場」地名,新中國成立前稱「小馬場」。據《北京市豐臺區地名志》載:「這裡曾是明、清兩代為皇帝養馬的場所,供皇帝進獵苑騎馬用」。
入南海子北紅門東二裡許,有一廡殿村,這裡曾是明代一座行宮,後被一場大火焚毀。到清代,這裡被改建成專為皇帝飼養御馬的馬廄。從清末繪製的《南苑全圖》上,可清楚地看到廡殿村北、村南、村東設有四處馬廄。正如清高宗乾隆皇帝《海子行》詩中所寫: 「勝朝廡殿但存名,頹垣落桷埋榛荊。茸為駟廄飛龍牧,時得良騎出駿英。」清楚地表明,廡殿到清乾隆時期前就已經破敗的僅存「廡殿」地名了,早已被改建成牧養寶馬良騎的御馬廄了。據說,乾隆皇帝最喜愛的萬吉驦、闕虎騮、吉閒騮等十餘匹寶馬良騎都曾在廡殿御馬廄飼養過。這一點,從乾隆御製詩中可以得到證明。乾隆十一年(1746年)寶馬萬吉驦因老退御,被終養南苑。為此,乾隆皇帝曾寫有一首《萬吉驦惜辭》詩:
我有十駿駿皆良,孰居首者萬吉驦。
天閒十二盡騕褭,此馬德勝最所臧。
豈無籋雲躡星材,或失之柔或失剛。
惟我萬吉安且閒,恰如房杜弗見長。
今來老矣難服御,雄心向我尤昂藏。
星纓月題不忍加,權適其性而徜徉。
爾驦,爾驦,
善適其性而徜徉,我亦因之悟幻常。
乾隆皇帝最愛的另一匹寶馬闕虎騮因年老退御時,乾隆皇帝也是戀戀不捨,他在《闕虎騮》詩序中寫道: 「舊時所御良馬三,今惟騮獨存,老不勝馳驅,命育之南苑。 圉人牽以來,艥前顧戀如不舍,畜有若是,信乎其稱良也。以視食人之食而不知報者遠矣。」並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在另一首《闕虎騮嘆》詩中寫道:
我之十駿皆權奇,其九敝帳一已老。
老者其名闞虎騮,十裡巨擎匹者少。
齒長休養又多年,碩果不食猶莫矯。
每來南苑必牽視,顧我長鳴意如惱。
承平致力無過獵,何由卻出古北道。
馬乎馬乎尚若斯, 固宜人中有結草。
乾隆皇帝另一匹寶馬佶閒騮是定北將軍班第所貢,該馬被宮廷畫師義大利人郎世寧繪入著名畫作《弘曆射獵圖》和《乾隆鎧甲騎馬像》中,是我們今天有幸能見到佶閒騮的英駿雄姿。乾隆皇帝也曾多次贊詠佶閒騮,其中在《估閒騮歌》詩中寫道:
驥不稱力稱其德,佶閒騮者德力全。
萬吉帷裹闞虎老,繼其後者惟斯焉。
去秋大蒐木蘭鹿,箭不虛發倒應弦。
今春小試南海子,驚麖蹙斃無勞鞭。
歕玉逐星乃餘事,馴良若此誰比肩。
儲莢慧駿備天御,吾更因之廑育賢。
筆者的朋友劉建國是廡殿村老戶,其姥姥家姓「廟」,就是清代在廡殿馬廄專為清廷飼養御馬的滿族人。他小時候還聽過祖老爺講述當時養御馬的情形:當時廡殿馬廄為皇上飼養御馬的主要是「廟」姓、「阿」姓和「雙」姓三家旗人。由於祖上均是馴 馬的把式,所以隨龍入關後即來到廡殿御馬廄,專為皇帝飼馴御用坐騎。那時,皇帝來南海子進北大紅門後,到更衣殿換好衣服,便先到廡殿御馬廄挑選坐騎。然後再到不遠處的一座關帝廟拈香拜謁,以求關老爺保佑這次南海子狩獵之行平安無事。
乾隆南苑試馬圖
史料記載,凡內廄之御馬、內馬數額不足時,則由外廄的御馬、內馬補足,外廄馬數額不足時則於駑馬群內選駿馬補之。對於蒙古部落王公給皇帝進貢的寶馬,都要由欽派試御馬大臣和侍衛騎試後,將馬匹分一至六等,分別飼養在南海子各個御馬廄中,備皇帝來南海子隨時挑選騎用。
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內憂外患之需,清廷所需戰馬 數額巨大,南海子又成為了牧養軍馬的馬場。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務府來文》記載:南苑(南海子)「鹹豐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起至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止,共合計餵養軍馬六萬一千九百二十七匹。」「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起至三年三月三十日止,共合計餵養軍需馬二萬八千八百一十九匹」,「同治七年夏秋二季南苑出青漢牧軍需馬二萬六千四百九十二匹」。在鴉片戰爭期間,史料中曾有一次就從南苑(南海子)調出戰馬一千四百匹的記載。這些檔案 資料充分說明,南苑(南海子)當時已成為清廷牧養軍馬的重要基地。
土著哥の實時公交查詢系統上線了!
戳文章下方"閱讀原文"
土著哥帶你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