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偉健:美國霸權蛻變成蠻力的連鎖反應

2020-12-17 環球網

以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殺引發反種族歧視抗議為標誌,美國社會撕裂問題再次浮出水面,美國越來越深陷於「政治正確」的泥沼,兩黨制的內耗性蔓延到了國體層面。國內騷亂加上抗疫不力使美國決策層在外交上也出現更多不負責任的言行,而華盛頓越是為了國內短期政治利益這樣操作,越加速著其全球霸權的耗散。

回顧1894年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之後美國逐步獲取世界霸權的道路,可以發現19世紀末國家間爭奪霸權的鬥爭日趨白熱化,霸權易手也表現出巨大的加速度。但相對於德國而言,美國的優勢在於其作為海權大國的地理位置,不用耗費過多國力來維持地緣政治穩定,可以專心經營和維持海外殖民體系。經過一戰、二戰、冷戰以及後冷戰初期等歷史階段,美國經濟乃至綜合國力持續增長,同時建立了龐大的海外同盟體系,藉助這些有利因素,美國逐步建立並有效維持著它的全球霸權。

但接下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人工智慧革命加速了大國實力消長進程。進入資訊時代,靠信息技術支撐的壟斷金融資本出於對超額壟斷利潤的渴求,行為模式越來越趨向於短期主義,對經濟循環的空間和時間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壓縮,國際大循環的速率與日俱增,導致現代化高科技產業表現出的競爭性、迭代性都遠超其他產業。

具體到國家之間,產業競爭開始越來越多表現在半導體信息技術和生物基因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兩個行業的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競爭與合作主導了經濟全球化的命脈。很大程度上,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是始終在其中保持領先優勢。但本世紀以來,美國戰略決策層在這個問題上出現誤判,將很大部分的國家力量用在打著反恐旗號的一場場戰爭上,錯失了產業升級的機遇。

雖然在美國國力是絕對衰落還是相對衰落的問題上,學界存在一些爭論。但對美國全球霸權的下墜態勢,並無太多異議。這種霸權下滑的結果,就是美國開始有意針對被它視為「挑戰」或「威脅」的國家或政治力量,明確使用蠻力手段予以打壓。

就此,下墜的霸權轉化為越來越多的蠻力。表現之一,就是華盛頓正在推行的對華強制脫鉤。美國一些精英堅持認為美國的問題是中國加入全球化後「搭便車行為」造成的外部負面效應,甚至指責是中國不遵守國際政治經濟規則導致的後果。以此為藉口,這些極端反華精英推動華盛頓通過與中國脫鉤來止損,並藉以轉嫁國內政治危機。

可以預見,接下來美國對華極限施壓還會加碼。比如,在世界範圍內與中國乃至華人做生意、打交道的企業和個人中間進一步製造恐嚇心理。這會迫使外國公司做好構建兩套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準備,即確保與中國做生意的時候不摻雜任何可能招致美國極限施壓的因素。最終結果,就是政治理性壓制經濟理性。再如,雖然不會輕易挑起對華軍事衝突,但華盛頓不會放棄利用其對中國周邊某些國家親美精英群體的影響,挑動相關國家的民粹主義思潮,進而發動某種形勢的「代理人衝突」。

美國的霸權耗散,可能是人類現代史上第一個不經過大規模戰爭潰敗就走向終結的案例。美國全球霸權的衰落和蛻變,無疑會引發連鎖反應,包括但不限於國際經濟大循環、信用和標準評級體系、美元美債體系、國際政治盟友體系出現瓦解甚至崩盤,二戰後奠定的國際經濟政治體系面臨巨變。

那麼,如果單極不在、一超不存,今後的世界會怎麼樣?首先,美國的戰略缺位或許是個政治福音。沒有「美國治下的和平」,有些國家可能會重新陷入多種政治力量紛爭的狀態,但另一些國家則會「因禍得福」,獲得經濟社會健康成長的更大空間。

還有一些例子,比如對美元美債體系缺位的適應。實際上,有的國家因為受制裁而不能在國際石油貿易中使用美元,反而出現一定程度上財政收支狀況改善的局面。美元美債體系缺位短期內確實會導致混亂,但長遠看有利於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構建。

其次,短期內國際經濟貿易成本大增,相關戰略資源和生活物資價格上漲。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而言,全球化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得以購買大量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和農產品,以維持其生活方式和水平。如果美國強行打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民眾生活物資嚴重依賴進出口供應的國家,這次疫情危機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國際經濟和產業秩序沿著美國強推的方向發展,這種狀況將會愈演愈烈,某些國家將不得不加快重建本國產業鏈以保證生存需要。但它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並不具備獨立打造本國產業鏈的能力。

遵循底線思維,我們要為美國霸權衰落和蛻變成蠻力、並給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造成嚴重破壞做好最壞打算,為我國戰略空間進一步承壓做好應對準備。通過這次疫情大考,國家治理能力強弱和治理機制有效與否已經涇渭分明。面向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更自信、更堅定地深化對外開放,更靈活地與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恢復和強化經貿關係,同時也要更善於把中國的製造業能力等轉化為現實的國家影響力和軟實力。(作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

相關焦點

  • 美國加州獨立,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美國吃不消,全球大地震
    美國加州獨立,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美國吃不消,全球大地震最近,美國加州州長紐森成了大熱門,因為他說"加利福尼亞是個民族國家。"紐森還宣布,出資夠沒2億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支援西部各個兄弟州,"像一個國家一樣。"
  • 美國為什麼不敢放棄全球霸權,美國在極力維護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權
    美國如果不再插手幹涉全球事務,意味著美國要放棄全球霸權,美國會放棄全球霸權嗎!美國怎麼可能放棄全球霸權!沒有了全球霸權,美國也就喪失了美元霸權在全球經濟中的壟斷地位,美元霸權不再,美國經濟會快速崩潰。美國曾經大力提倡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全球自由貿易是美國經濟強大的原因之一,但自從美國失去全球製造業強國的地位之後,美國對全球自由貿易就不再感興趣了,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了,美國在和全球經濟體的自由貿易中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了。
  • 美國稱霸世界的時代已結束?各國早已一清二楚,霸權衰敗已成定局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領先其他國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現在雖然很強,但其實美國稱霸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 美國霸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已經出現!
    如果美方落敗,意味著美國霸權運勢出現轉折,開始下行;如果中方落敗,意味著美國霸權地位仍將存續,但不意味著美國霸權不存在危機。換言之,各種現象顯示,美國霸權的核心危機已然存在,中美兩強博弈的過程與結果,影響的只是美國霸權由盛轉衰轉折點出現的遲或早而已。
  • 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那麼多全球霸權 的強大帝國,都退出了歷史舞臺,到現在已經找不到蹤跡了。這也是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等衰弱的根本原因。而對於美國來說,也不例外。從現在也可以看到,美國的衰弱已經開始,而且那是無法避免的。為此很多人想知道,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呢?你絕對想不到。
  • 無霸主的世界:我們可能正處在美國霸權解體的暴風眼中
    《凡爾賽合約》是每個參與者從利己的動機出發而達成的一項戰勝國剝削戰敗國的合約,這在德國國內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直到大蕭條的爆發和希特勒上臺,惡果才體現出來,這又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之相反的是,二戰後美國建立的民主國家陣營,美國、歐洲和日本共同分享了近30年的「黃金時期」,這正是鄧小平感嘆與美國搞好關係就能發展好的背景,並因此選擇「脫蘇入美」。霸權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和綜合的。歸根到底,霸權國家選擇合作還是衝突的策略取決於成本收益核算,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其霸權地位是否穩固。一般而言,霸權越穩固,越有可能實現合作。
  • 如果美國霸權沒落了,美國會不會像蘇聯一樣解體
    蘇聯解體不是因為在軍事力量上被美國擊敗,而是盧布被美元霸權擊敗,導致蘇聯經濟被美國拖垮,現在美國經濟泡沫越來越大,美元霸權信用透支殆盡,美元霸權到了崩潰的歷史時期了,現在的美元霸權處境和當初盧布即將崩潰的處境極其相似
  • 美國霸權搖搖欲墜,中東反美武裝揭竿而起,美軍被打成「落水狗」
    一直以來美國依靠龐大的武力鑄造了"石油——美元"霸權。美元也成為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以極低代價進行"吸血"的工具。在地球的另一端,亞太多國和大洋洲多個經濟體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就是RCEP,讓美元霸權進一步的遭受打擊。為此美國不得不將軍事實力開始向亞太進行傾斜。
  • 馬克斯韋伯與美國的世紀霸權
    正是韋伯教導我們,這一歷史性的衰退都是美國導致的。在以往,西方世界內部總是存在列強競爭,諸民族爭霸,這種競爭是如此波瀾壯闊,往往能延綿幾十年乃至數個世紀之久。競爭刺激了社會的科技、制度和知識變革的需求,是無所不在的竟爭導致了兩方世界的興起。雖然,西方社會短時間內會也出現霸權,但彼時霸權的存在卻並非絕對的,總有一種或多種力量在抗衡他。
  • 通俗易懂系列:介紹美國金融霸權的核武器,SWIFT體系
    -- 這是忠偉的第 112 篇原創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霸主。它通過金融霸權、軍事霸權、文化霸權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雖然美國口頭上宣傳自己維護世界的公平正義。其實,這無關正義,全都是利益。對美國有利的事情,就拼命維護公平正義。對美國不利的事情,就各種不要臉通過霸權來進行欺壓。美國各種霸權的核心是金融霸權,這是利益的核心。在美國的金融霸權中,被美國控制的SWIFT體系,是一種核武器級別的存在。
  • 如果美國霸權結束了,是舊秩序的結束,是全球新時代的開始
    全球一個舊霸權時代的結束,必然會誕生一個新的力量,誕生一個全球新的秩序時代,美國霸權崩潰是歷史趨勢不可逆轉,蘇聯解體對東歐的影響是陣痛,東歐陣痛之後,東歐國家還要迎接新時代。美國霸權解體對全球也是一個沉重打擊,美國解體,美國霸權崩潰,美國會要歐洲陪葬,歐洲國家會經歷劇痛,但歐洲的劇痛也是暫時的,劇痛之後,歐洲國家和全球會迎來沒有美國霸權的新時代。
  • 美國霸權靠什麼維持?專家:有三大支柱支撐,美國就是世界帝國
    而美國也憑藉著這些實力在國際上大肆行使霸權主義,但美國究竟憑藉著什麼實力能夠擁有如此霸權,專家對此作出了解釋,如今的美國霸權有三大支柱,就是這三項支柱,使得美國能夠成為如今的帝國。
  • 如果美國變成世界第二,沒有了美元霸權,美國會變成什麼樣子?
    美元霸權相當於支撐起美國GDP的44%對比下全球的幾大主要發達經濟體,你會發現,如果會到10多年前,像歐盟和日本等的人均GDP與美國相差無幾,如今美國已經是它們的1.5到2倍了。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國能用美元霸權收割新興經濟體,而歐盟、日本等不能。美元霸權是如何收割的呢?
  • 俄羅斯是美國歐洲霸權最大的威脅,這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根本原因
    有的只是西方國家的利益,有的只是美國的歐洲霸權。 美國為什麼不遺餘力的要打壓瓦解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是美國歐洲霸權的最大威脅,美國只有徹底解除了俄羅斯這個最大威脅,美國才能安穩的坐在歐洲霸主的寶座上。
  • 美國會不會崩潰?美元霸權一旦解體,美國必將四分五裂
    美國終將崩潰,並且時日不遠,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興許就可以看見!許多人以美國國力強大、三權分立、美元霸權為各種藉口,論述出美國不可能如蘇聯一般崩潰!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崩潰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美國內部目前各種難以調和的矛盾已經愈發嚴重,經濟空心化、債臺高築、貧富差距太大、醫保失敗等等每一個問題幾乎都是致命的。
  • 日媒:中俄軸心將很強大 美國霸權已成強弩之末
    倘若我們正進入不確定的「零國集團」時代——即美國霸權已成強弩之末但並無明確繼任者的世界,那麼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俄中幾乎將肯定成為一個強大陣營。如今,所有人都在認真對待中國崛起,卻將俄視為患病的老熊。現實或許就是如此,但將俄中當前的匯合當做權宜之計為時尚早。鑑於(兩國)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強力匯合,該是決策者尤其是西方認真對待中俄夥伴關係的時候了。
  • 美媒:美國低估外交霸權政策帶來的後果,北約根本靠不住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稱,北約已經成為一個「靠不住的盟友」,美國在依靠一個已經不可靠的盟友。 |美國外交霸權政策令其「眾叛親離」 這不是美國人自己第一次質疑華盛頓的外交政策。美國《紐約時報》也曾指出,華盛頓正在失去自己的世界領導地位。
  • 美國霸權沒有敵人活不下去,這是美國文化宿命
    「我認為,我們的對手已經看到了我們在衰弱」,這話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回答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提問時說的。美國的對手是誰?歐巴馬和美國媒體說是俄羅斯和中國,這也是美國整體的主流看法,美國可置疑地通告全世界,美國上上下下切切實實把中國樹立為了對手、敵人。
  • 如果美國霸權突然崩潰,中俄歐誰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說起美國霸權,它是二戰之後從英國手中繼承過來的,在搞垮蘇聯後,美國便開始獨享霸權,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如今能夠在全球呼風喚雨,無非就是擁有三大核心霸權,分別是軍事霸權、美元霸權與科技霸權,這是美國在全球「強勢地位」的根源所在。然而,現在看來,這三大支柱似乎都有鬆動的跡象。
  • 英語是如何形成霸權的?
    語言是文化輸出的最重要工具當今世界是英語霸權的世界,但英語的霸權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英語比其它語言更優越,更不是英語適合科學語言,英語的藝術性就更談不上了。那麼這樣的英語怎麼就成了世界的霸主了呢?其實英語的當今地位是伴隨著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和當今美國的霸權實現的。早期的英語是偏居英格蘭的一個小語種,屬於被歧視的語言,當諾曼人徵服英格蘭時,徵服者諾曼第的語言是國王和貴族的語言,當地土語是受歧視的,此後慢慢形成了英語這種雜糅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