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大灣區《十四五》規劃下全速發展 國泰全球、京東等巨頭加快布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香港把握時代機遇,充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和金融科技方面有著特獨的優勢。國泰全球及數碼港主辦《十四五規劃下的灣區金融科技:機遇與創新》論壇,邀得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論壇討論和發言。
香港特區創科局局長薛永恆表示,港府積極推進金融數碼化,而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正進一步完善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業務方案,方案成熟後準備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以進一步便利跨境資本流動。香港憑借資本自由流通優勢,將配合大灣區發展及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大布局,將灣區建設成國際創科金融中心。
中聯辦青工部部長陳林先生表示,疫情令到工作模式轉變,一如目前論壇採取在線試下模式,互相配合非常之好,相信目前環境將加速科技發展。金融作為古老行業正正需要科技配合,加上網際網路以及年青一代創新思維,可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基礎。香港作為大灣區領頭羊,要時刻思考能為整個大灣區做什麼,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長劉昌松表示,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提出了2035年遠景目標,對大灣區及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未來開展高水平深港合作。而前海將會在人才、資金、稅務及土地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以加速配合灣區發展。
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趙佳音女士表示,香港正處於雙向開放、雙迴圈的交匯點上,願與香港各界朋友們聯手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抓住這一歷史性發展機遇。國泰全球將發揮跨境投融資經驗及優勢,架設大灣區和境外之間的金融橋梁,為大灣區提供發展資金、助力大灣區建設。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表示:「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更要主動配合國家賦予香港的角色,充分發揮香港優勢,以國際循環配合國內大循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數碼港會繼續與特區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培育人才,連繫業界,加強與大灣區的聯繫,將金融科技發展推上高峰,繼續『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讓香港發展取得新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表示,大灣區可形成人才中心,吸引世界各地一流人才到來發展。全國政協委員黃錦輝亦認同,灣區可發展一套合適制度吸納人才,而政策上亦應配合人才展期發展。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行長亦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張麗女士表示:香港產業轉形之際,大灣區發展將會彌補香港產業空洞化,最終促進香港的長期繁榮;而以商業銀行為基礎的香港各類金融機構,也可依託金融科技便利,大有所為,全面服務灣區發展需要,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身新的發展,最終加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角色的鞏固升華!
香港信息科技聯會會長、慧科資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邱達根指出,金融業是香港經濟命脈,在香港處於第三次轉型階段之關鍵期間,加入大灣區發展有助促進轉型成功。內地科技創新人才優勢,配合香港金融規範經驗,能互補不足,加快大灣區發展成創新金融科技中心。
貨拉拉財務長陳國基表示,作為香港企業,已開始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創業家需要改變過去心態謙卑接觸不同地方文化。
香港軟體行業協會會長、創奇思副總裁錢國強表示,傳統公司因為疫情轉變營運模式,加快接受網際網路科技作為公司發展的一部份,如開始接受視像會議等新科技發展模式。
中企協信息科技行業委員會主席、中銀香港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鄭松巖指出,雖然有新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加入市場競爭,但傳統銀行近年已大力加入網際網路發展,由於有基礎客戶優勢,相信未來發展會非常快速。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周憲本透露,同金融管理局一直有研究,希望在疫情之下令到中小微企,可以加快獲得貸款,例如使用另類數據,作為信貸衡量標準之一。網際網路專業協會會長、中手遊聯合創始人及副董事長冼漢迪指出,網際網路金融在疫情之下會加快改變使用習慣,估計在 2021 年會有更快發展,尤其香港有豐富海外經驗,能為大灣區做超級聯繫人角色,並將海外資本帶到大灣區發展。
圖片說明:
左起: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趙佳音小姐;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薛永恆先生、中聯辦青工部部長陳林先生、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
(文章來源:鳳凰網港股)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