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圖

2021-02-19 加錢哥和他的小夥伴們

*洛神圖 元·衛九鼎 紙本墨筆 縱90.8X橫31.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衛九鼎,字明鉉,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代後期,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擅界畫,師法王振鵬。

此圖繪秀麗端莊身材修長的洛神正乘雲徐徐行於浩淼的水波之上,其衣帶飄舉,婀娜窈窕。她的臉呈長橢圓形,五官細緻,柳葉眉、丹鳳眼、懸膽鼻、櫻桃嘴,耳無飾物,造型端麗。她的長髮中分後束,一部分在身後結為盤髻,一部分在頭頂上梳作長辮,後繞成扭轉的單,高聳而微微地傾向腦後。高揚的鬢辮不但表現出它本身的輕盈狀,同時也增加了視覺上的韻律感。畫家以白描法畫人物,線條流暢宛轉,遠景空曠,上有倪瓚題字,詩曰:「凌波微步襪生塵,誰見當時窈窕身。能賦已輸曹子建,善圖唯數衛山人。」款署:雲林子題衛明鉉洛神圖,戊申。倪瓚從不輕易讚揚別人的作品,此圖能得到他的讚許,說明衛九鼎的繪畫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影響。據目前所知此為衛九鼎傳世孤本。

覺得好看,點下在看

相關焦點

  • 洛神?甄姬?《洛神賦圖》賞析
    被稱為「六朝三傑」的顧愷之,根據曹植的作品《洛神賦》,創作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第一幅《洛神賦圖》。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畫家、理論家、書法家,被稱為「畫絕、才絕、痴絕」有繪畫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傳》理論著作:《畫雲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論畫》。
  •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洛神之圖——《洛神賦圖》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名作《洛神賦》,這句話是用來描寫洛河神女的曼妙身姿的。神女在曹植的描寫中美麗多情,顧盼生輝,讓他求而不得,念念不忘,魂牽夢縈。而晉代大畫家顧愷之以《洛神賦》裡面的故事,畫成了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 《洛神賦圖》——古代的「連環畫」
    01《洛神賦》與《洛神賦圖》《洛神賦《洛神賦》書法作品《洛神賦圖》傳為東晉顧愷之所作,這幅作品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文本創作的。但顧愷之並不是第一個以《洛神賦》為題材作畫的人,據史書記載,最早是晉明帝司馬紹創作的《洛神賦圖》。而現存的《洛神賦圖》並不能判定為顧愷之的真作,可能是後人臨摹之作。
  • 顧愷之/洛神賦圖(宋)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 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國家寶藏》之《洛神賦圖》+12圖
    今天請大家看一個寶藏,《洛神賦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寬27.1釐米,長572.8釐米。三國時曹植寫下《洛神賦》,晉朝顧愷之畫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是無價之寶。此圖分段描繪《洛神賦》的內容,構圖連貫,設色濃豔,畫法古拙。
  • 走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今天我們便走進並了解來自東晉顧愷之的著名畫作《洛神賦圖》。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唐宋八大男神首次聚齊,展出國寶級《洛神賦圖》《瑞鶴圖》真跡
    根據官方消息,《洛神賦圖》《瑞鶴圖》2幅真跡會展出!(盲猜展期會很短)《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瑞鶴圖》北宋 趙佶 遼寧省博物館藏這次展出的《洛神賦圖》是宋人的摹本,與原作極為接近。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繪畫的藝術特點,較為完整地表現了三國時期曹植所作《洛神賦》中的內容。
  •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畫作鑑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從古至今,一直被世人所珍視。《洛神賦圖》這一驚世之作再現了曹植和洛神之間朦朧而悽美的故事。紫色百合香為您品評這幅精品畫作,鑑賞畫家顧愷畫作的藝術之美。一、《洛神賦圖》-畫家基本簡介《洛神賦圖》的作者是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他出生於官宦家庭,從小衣食無憂,飽讀詩書,學識淵博,詩文繪畫無所不能,而且為人詼諧幽默。
  • 朗誦:洛神賦(附譯文、注釋、各種版本洛神圖)
    洛神服飾奇豔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採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 這十四張局部圖,說明了《洛神賦圖》為啥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洛神賦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相傳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已經失傳。現在存世的是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其中兩件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次分享的十四章局部圖,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洛神賦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洛神,不止在東漢.
    不同於曹子建以文字描形,他卻是實打實地用畫筆為他心中的洛神畫了一幅丹青。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傳世的十大名畫之一,《洛神賦圖》。雖如今原畫已失傳,但存世的宋人摹本裡,還可見他的筆墨神情。東晉過後,又近兩千年的時光過去,曹子建的《洛神賦》早已埋於塵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也成了一個久遠的傳說,然而洛神的驚世之美,卻依舊在流傳。
  • 再冷,也要到遼寧省博物館去看《洛神賦圖》
    以往的遼博大展也會有主題,但策展似乎不是重點,大家幾乎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拿出來的珍貴字畫上,2018年是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千字文》、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張旭的草書等,2019年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宋人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等。
  • 顧愷之眼中的洛神
    如今已沒有顧愷之的真跡傳世,尚存大英博物館的唐摹《女史箴圖》,以及收藏在國內的多個版本的宋摹《洛神賦圖》。 以《洛神賦圖》為例,顧愷之重點著墨於人物的眼神表情,配合少許肢體動態,就將長卷中多次出現的曹植與洛神相互顧盼、依戀不舍的場景生動的表達出來。
  • 全球最大博物館群曬資源,《洛神賦圖》《二羊圖》高清圖開放
    藏品中最負盛名的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名作《洛神賦圖》的南宋臨本。《洛神賦圖》現存世共有七種,弗利爾的這件是其中惟一的白描本,而且首尾最完整。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趙孟《二羊圖》也名揚天下。圖中畫一羊低頭吃草,一羊昂首瞻望,周圍不著背景。構圖空疏,應是受到唐、宋家的影響。此畫為趙孟除馬以外惟一繪有走獸的作品。
  • 曹植:《洛神賦》(朗誦+原文+譯文)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洛神服飾奇豔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採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 洛神花
    洛神花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洛神賦》,是中國名篇。洛神花也有名,名字別致有趣,有故事感。
  • 趙子昂行楷《洛神賦》,原色真跡單字加動圖演示,書法學習之首選
    各位書友好,本期我們將繼續更新趙子昂行書《洛神賦》,除了之前所介紹的超清原色米字格字帖、A4列印版、原帖局部對照圖之外,我們將在米字帖更新完成之後,在本專欄的現有內容上,增加推出全新的GIF動圖演示版。如下所示——當然,除了趙子昂的俊逸翰墨,《洛神賦》本身也是中華古典文化之千年經典。
  • 《洛神賦》顧愷之(東晉)- 中國名畫鑑賞語音講解(五)
    局部圖 畫風細勁柔和,筆墨連綿不綴,有「遊絲描」之稱。 此畫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藍本創作的。 局部圖 此長卷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隨著環境的變化讓曹植和洛神重複出現。
  • 洛神花種植 – 快速掌握洛神花種植方法
    那洛神花怎麼種?其實除了掌握洛神花種植方法以外,還必須了解它特性,並提供適合栽培的環境,就能種植出品質優良的洛神花摟。洛神花種植(一)選地開始種植洛神花前,我們需要先挑選適合它生長的地方。不過洛神花喜歡在哪生長呢?我們可以透過洛神花的原生地來了解。
  • 《洛神賦圖》——看不懂這畫,只因從未動情
    曹植在《洛神賦》裡用來形容洛神的出場,我們的文學裡才多了那麼多形容女孩子的美麗詞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踏波而來,彷如芙蓉出水,非常美麗。畫面上不僅有天空飛過的大雁,還有半空中的一條遊龍。遠山朝陽初升,在洛水之濱,有菊花盛開,有松樹高昂。這些詩句烘託洛神的神秘、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