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也要到遼寧省博物館去看《洛神賦圖》

2020-12-26 騰訊網

作者:紫灰

遼寧省博物館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當年溥儀讓弟弟從故宮帶出了大量珍貴字畫,從吉林、天津,最後輾轉流到了遼寧,使遼寧省博物館成為了國內除故宮外幾乎擁有珍貴古代字畫最多的博物館,而且幾乎每年將其中一些重量級作品拿出來展覽。

以往的遼博大展也會有主題,但策展似乎不是重點,大家幾乎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拿出來的珍貴字畫上,2018年是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千字文》、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張旭的草書等,2019年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宋人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等。今年的大展也拿出了珍品,包括東晉的《曹娥誄辭》、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徽宗的《瑞鶴圖》等,但是今年遼博的大展名為「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展」,而且策展相當見功力,115件書畫作品置於這樣的主題中,令觀者對繪畫也有了全新的視角。遼博這次可以說進行了非常優秀的嘗試,也讓我們對未來的遼博大展充滿期待。畢竟,珍品再多,沒有良好的策展,展覽本身也會匱乏,而日本前兩年的顏真卿大展,幾乎一件《祭侄文稿》加優秀的策展,就令全世界觀眾趨之若鶩,而且一點不覺得展覽單薄,反而是近年看的中國字畫展覽最棒的之一。

這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文垂千載」、「德行篤定」與「家國情懷」,令觀眾印象非常深的一個點是賦予了每個作品新的視角,對於學習與研究非常有裨益。去年也展出過宋人摹的《孝經圖》,但這次將其置於八大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背景之中,我雖然不甚喜歡畫的內容,但因為喜歡人物繪畫,所以還是認真看了好一陣子。

以前展出《曹娥誄辭》,角度通常是它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書法作品,為東晉所做,這幅作品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字面已經成褐色,據說下次再拿出來展有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後了。這次展覽,《曹娥誄辭》上面的批註成為八大家韓愈存世的唯一墨跡,於是觀者也把「退之題」的部分仔細地觀看一番。《洛神賦圖》與趙構書寫的《洛神賦》放在一起,放在第一部分「文垂千載」中,主要表達了八大家興起的「古文運動」的溯源,描寫自屈原以來辭賦的發展,而徽宗的《瑞鶴圖》則交代了宋朝一個時代的背景。

曹植的辭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洛神賦》描寫了作者與洛神在夢境中相遇相愛,最終因人神殊途而離別悵然的全過程。

讓我們看看,曹植幾乎用盡了最優美的詞句描繪洛神的容顏、衣著、氣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這幅宋人摹本據考是比較接近顧愷之繪畫風貌的,畫中山石以勾染為主,人物表情生動,衣衫線條飄逸,仔細觀看,可以完整感受到作者從最初遇到洛神,看到她的絕美芳華氣度,產生愛慕,到贈予信物互相嬉戲,再到因為人神殊途,洛神被神界接走,作者離去後秉燭夜不能寐的悵然表現得婉轉浪漫,其中很多細節令人感動不已。

這次展覽,遼博還從遼寧省圖書館借來了大量八大家的明清刻本,亦非常珍貴,還從國博借到了八大家的畫像,令展覽完整,同時展出的還有幾幅傳說為徽宗或者趙孟頫的字畫,令研究者也許有新的發現,但最令人感動感懷的仍然是《洛神賦圖》,所以,雖然瀋陽已經零下二十度了,仍然值得你為《洛神賦圖》踏寒而去。

文:紫灰

圖:紫灰,部分來自網絡

編輯:秋水

這是【會彥】第787

如果想及時收到「會彥」的推送,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男神首次聚齊,展出國寶級《洛神賦圖》《瑞鶴圖》真跡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12月2日-3月2日遼寧省博物館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熟讀並背誦全文男團」即將向你走來看到今天官方放出的現場圖,怎麼樣,每一句看過去,都是名言金句。
  • 走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今天我們便走進並了解來自東晉顧愷之的著名畫作《洛神賦圖》。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全球最大博物館群曬資源,《洛神賦圖》《二羊圖》高清圖開放
    史密森學會是全球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和研究聯合體,由英國科學家詹姆斯·史密森遺贈捐款,於1846年創建於美國華盛頓,學會下設十多所所博物館和一所動物園,藏品總數現已有1.4億多件。其中,包括美國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藝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史密森學會的設立頗為傳奇。
  • 《洛神賦圖》——古代的「連環畫」
    01《洛神賦》與《洛神賦圖》《洛神賦全片大致可以分為六段,描述了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及相互愛慕,最後愛而不得含恨而去。據傳洛神的原型為甄后,這首詩是為他的愛人甄后所作;也有是借神女抒發其「思君戀主」一說。《洛神賦》書法作品《洛神賦圖》傳為東晉顧愷之所作,這幅作品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文本創作的。
  • 顧愷之/洛神賦圖(宋)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 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洛神?甄姬?《洛神賦圖》賞析
    被稱為「六朝三傑」的顧愷之,根據曹植的作品《洛神賦》,創作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第一幅《洛神賦圖》。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畫家、理論家、書法家,被稱為「畫絕、才絕、痴絕」有繪畫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傳》理論著作:《畫雲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論畫》。
  •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洛神之圖——《洛神賦圖》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名作《洛神賦》,這句話是用來描寫洛河神女的曼妙身姿的。神女在曹植的描寫中美麗多情,顧盼生輝,讓他求而不得,念念不忘,魂牽夢縈。而晉代大畫家顧愷之以《洛神賦》裡面的故事,畫成了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唐宋八大家」首次同框「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說。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態各異的唐宋八大家畫像。
  • 《國家寶藏》之《洛神賦圖》+12圖
    央視的《國家寶藏》相信大家都在看,全面介紹中國文物,一線明星雲集,我就不多介紹了。今天請大家看一個寶藏,《洛神賦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寬27.1釐米,長572.8釐米。三國時曹植寫下《洛神賦》,晉朝顧愷之畫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是無價之寶。此圖分段描繪《洛神賦》的內容,構圖連貫,設色濃豔,畫法古拙。
  •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畫作鑑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從古至今,一直被世人所珍視。《洛神賦圖》這一驚世之作再現了曹植和洛神之間朦朧而悽美的故事。紫色百合香為您品評這幅精品畫作,鑑賞畫家顧愷畫作的藝術之美。一、《洛神賦圖》-畫家基本簡介《洛神賦圖》的作者是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他出生於官宦家庭,從小衣食無憂,飽讀詩書,學識淵博,詩文繪畫無所不能,而且為人詼諧幽默。
  • 《洛神賦》顧愷之(東晉)- 中國名畫鑑賞語音講解(五)
    洛神賦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局部圖 畫風細勁柔和,筆墨連綿不綴,有「遊絲描」之稱。 此畫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藍本創作的。
  • 遼寧省博物館「現象級」文化大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將於12月2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期為三個月。11月26日,遼寧省博物館負責人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這個消息。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遼寧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劉寧,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對相關信息進行了發布。
  • 宋玉vs曹植:《神女賦》到《洛神賦》,由神到人
    但是,洛神卻在魏晉時期引起了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的特別關注。楔子就是曹植創作的《洛神賦》。作為建安才子中最為才華橫溢的曹植,以一篇洋洋灑灑、聲情並茂的《洛神賦》,掀起了洛神的崇拜。隨後,晉明帝司馬紹畫《洛神賦圖》,顧愷之畫《洛神賦圖》,王羲之父子各寫數十本《洛神賦》……自此,洛神名揚天下,成為各種藝術品類競相追逐並迷醉其中的女神。
  • 這十四張局部圖,說明了《洛神賦圖》為啥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洛神賦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相傳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已經失傳。現在存世的是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其中兩件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次分享的十四章局部圖,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洛神賦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曹植:《洛神賦》(朗誦+原文+譯文)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 東北有個地方,連故宮也要敬三分!這個冬天「瀋陽跑」更重要!
    當然,為了看一眼《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三希堂法帖等國寶,這些都是值得的。不過可別以為值得引起萬眾矚目的博物館只有故宮一處,今天我們要給你推薦的這家博物館,雖然在2年前才完全正式開館,但這裡所收藏的「國寶」,隨便說出一個名字,連北京故宮也要敬它三分。
  • 朗誦:洛神賦(附譯文、注釋、各種版本洛神圖)
    因有感於宋玉對楚王所說的神女之事,於是作了這篇賦。賦文云:  我從京都洛陽出發,向東回歸封地鄄城,背著伊闕,越過轘轅,途經通谷,登上景山。這時日已西下,車困馬乏。於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卸了車,在生著芝草的地裡餵馬。自己則漫步於陽林,縱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於是不覺精神恍惚,思緒飄散。低頭時還沒有看見什麼,一抬頭,卻發現了異常的景象,只見一個絕妙佳人,立於山巖之旁。
  • 洛神圖
    *洛神圖 元·衛九鼎 紙本墨筆 縱90.8X橫31.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衛九鼎,字明鉉,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代後期
  • 洛神賦圖、蘭亭序,18家博物館+25件國寶,帶你回望唐朝
    《洛神賦圖》、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敦煌飛天等文物將率先登場,展露國寶風華,彰顯國之氣韻。曹植在洛水河畔發生了怎樣的「神仙邂逅」?《蘭亭序》為什麼令人神往?竹林七賢怎麼就成了六朝的文藝模範?青州佛造像留下了怎樣的生命痕跡?敦煌飛天又有著什麼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