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灰
遼寧省博物館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當年溥儀讓弟弟從故宮帶出了大量珍貴字畫,從吉林、天津,最後輾轉流到了遼寧,使遼寧省博物館成為了國內除故宮外幾乎擁有珍貴古代字畫最多的博物館,而且幾乎每年將其中一些重量級作品拿出來展覽。
以往的遼博大展也會有主題,但策展似乎不是重點,大家幾乎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拿出來的珍貴字畫上,2018年是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千字文》、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張旭的草書等,2019年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宋人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等。今年的大展也拿出了珍品,包括東晉的《曹娥誄辭》、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徽宗的《瑞鶴圖》等,但是今年遼博的大展名為「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展」,而且策展相當見功力,115件書畫作品置於這樣的主題中,令觀者對繪畫也有了全新的視角。遼博這次可以說進行了非常優秀的嘗試,也讓我們對未來的遼博大展充滿期待。畢竟,珍品再多,沒有良好的策展,展覽本身也會匱乏,而日本前兩年的顏真卿大展,幾乎一件《祭侄文稿》加優秀的策展,就令全世界觀眾趨之若鶩,而且一點不覺得展覽單薄,反而是近年看的中國字畫展覽最棒的之一。
這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文垂千載」、「德行篤定」與「家國情懷」,令觀眾印象非常深的一個點是賦予了每個作品新的視角,對於學習與研究非常有裨益。去年也展出過宋人摹的《孝經圖》,但這次將其置於八大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背景之中,我雖然不甚喜歡畫的內容,但因為喜歡人物繪畫,所以還是認真看了好一陣子。
以前展出《曹娥誄辭》,角度通常是它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書法作品,為東晉所做,這幅作品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字面已經成褐色,據說下次再拿出來展有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後了。這次展覽,《曹娥誄辭》上面的批註成為八大家韓愈存世的唯一墨跡,於是觀者也把「退之題」的部分仔細地觀看一番。《洛神賦圖》與趙構書寫的《洛神賦》放在一起,放在第一部分「文垂千載」中,主要表達了八大家興起的「古文運動」的溯源,描寫自屈原以來辭賦的發展,而徽宗的《瑞鶴圖》則交代了宋朝一個時代的背景。
曹植的辭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洛神賦》描寫了作者與洛神在夢境中相遇相愛,最終因人神殊途而離別悵然的全過程。
讓我們看看,曹植幾乎用盡了最優美的詞句描繪洛神的容顏、衣著、氣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這幅宋人摹本據考是比較接近顧愷之繪畫風貌的,畫中山石以勾染為主,人物表情生動,衣衫線條飄逸,仔細觀看,可以完整感受到作者從最初遇到洛神,看到她的絕美芳華氣度,產生愛慕,到贈予信物互相嬉戲,再到因為人神殊途,洛神被神界接走,作者離去後秉燭夜不能寐的悵然表現得婉轉浪漫,其中很多細節令人感動不已。
這次展覽,遼博還從遼寧省圖書館借來了大量八大家的明清刻本,亦非常珍貴,還從國博借到了八大家的畫像,令展覽完整,同時展出的還有幾幅傳說為徽宗或者趙孟頫的字畫,令研究者也許有新的發現,但最令人感動感懷的仍然是《洛神賦圖》,所以,雖然瀋陽已經零下二十度了,仍然值得你為《洛神賦圖》踏寒而去。
文:紫灰
圖:紫灰,部分來自網絡
編輯:秋水
這是【會彥】第787
如果想及時收到「會彥」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