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希臘三哲與羅馬《查士丁尼法典》,你就學會建立現代思維了

2021-01-09 人文學院

古人與現代人孰優孰劣,世人的爭吵長達兩百年之久。直到17世紀,當希臘關於太陽,地球,星球,星宿的科學觀,被證明是錯誤的,這場爭辯才宣告停息。從那時起,人們對古典就缺少了尊敬,總是貼上愚昧的標籤。可是文藝復興又不斷地挖掘古典的智慧。事實上,在思維領域,現代思維的起點仍然是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教會了我們理性思考。羅馬的《查爾丁尼法典》更是明確了現代思維方式。

希臘三哲

有人說,整個西方的思想傳統,無非是柏拉圖的註腳。蘇格拉底藉由「思辨」,宣揚哲學觀點,柏拉圖是他的弟子,將老師的思想與對話記錄下來,寫成《對話錄》。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也有一位著名的學生,便是亞歷山大大帝。希臘人幾乎在所有的學問上都勝羅馬人一籌,但是除了法律。這是羅馬人務實的體現。東羅馬帝國統治者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彙編了一本《查士丁尼法典》,這是公認最完整的羅馬法典,產生了深巨的影響。

查士丁尼法典

蘇格拉底問答法——質疑精神

這是大學的教學指南。老師不是制定規則,而是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從討論中得到豐碩的成果。一段師生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之問

蘇格拉底從來不說他教的是真理,但是他奠定了邁向真理的方法:質疑一切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他認為一般人的意見並不具備理性基礎。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你的心智,清明而敏捷,終究會掌握到真理,真理是存在的。但你必須耕耘你的心智,才能掌握它。

蘇格拉底之死

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生活在前四世紀至前五世紀,他們住在當時奉行民主的雅典。他們都是民主制度的批判者,蘇格拉底因此得罪了雅典的統治者,以藐視神明和腐蝕年輕人道德的罪名,被送上法庭,接受審判。蘇格拉底之死這件事本身有充滿了理性思考。

事情的起因:檢察官的兒子曾經加入蘇格拉底的哲學論壇,結果成了酒鬼。檢察官因此說蘇格拉底是個危險人物,誰說不是呢?對一切事物充滿質疑,人會迷失方向。我們不能光靠理性過日子,一定還要靠風俗習慣和宗教對個人指點迷津,才能成就一個社會。

蘇格拉底答辯:他沒有硬要什麼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只是提出質疑,好讓他們以理性為依據去相信自己的信念。大概那位檢察官的兒子沒有領會蘇格拉底思想的真諦,沒想明白陷進去了。也是的,一個閱歷尚淺的孩子哪兒能想明白這艱深的道理?

陪審團:有501位市民組成的陪審團判他有罪,不過正反兩方人數相當接近。

刑罰:檢察官要求判處死刑。這時候大多數被告都會趕緊表達漸悔,懇求輕罰,但蘇格拉底卻拒絕,求饒

蘇格拉底說:對於一個鼓勵你追求心靈和道德盡意的人,什麼是適當的懲罰,或許你該供養她一輩子才對。你們也許可以流放我,把我逐出這個城市,可我到其他城市還是會這樣做,不管我在哪裡,不提出質疑,我就活不下去,沒有醒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你們也可以對我處以罰款,可是我什麼也拿不出來,我不是有錢人。

弟子:他的弟子對他的態度心急如焚,跳出來說願意替他繳,高額的罰金。

結局:陪審團判了他死刑。

拒絕逃跑:在雅典,死刑通常都是立即執行,可這次卻因為宗教慶典往後推遲了。蘇格拉底大可趁機潛逃,但他拒絕逃跑。他說既然我不能永遠活著,那又何必苟且偷生,活著不是目的,好好活著才是。我曾在雅典的法治下過著很好的生活,如今我已準備好接受懲罰。直到他的鐐銬被取下,他還在發表高論,說痛苦和享樂只是一一線之隔。

要是在今天,他一定會被認為迂腐。

他被判處服毒芹汁,必須在一日將近時服下毒藥,他的弟子求他晚點再喝,現在太陽還沒下山呢。蘇格拉底回復道,要是他這樣偷生,自己看了都覺得荒謬,他平靜地,接過毒藥,一飲而盡,全無半點神傷,很快,就藥效發作而亡。

不知道這是不是帶點神話的色彩?但蘇格拉底帶給我們的質疑精神,卻充滿智慧。這一精神能夠幫助我們看待身邊的事物,以及新生的事物。比如網際網路的產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威脅了我們的信息安全。共享單車的誕生,一開始受到大家的追捧,但如今卻逐漸式微。新興事物的產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色彩。同時也可能以一種新的方式浪費了資源。

電腦中病毒

共享單車資源浪費

柏拉圖的完美之路——《理想國》

直到今天,柏拉圖依然是一個哲學核心問題的起點。我們的感官經驗是不是真能引導我們走向真實?柏拉圖相信,我們在世間的所見所感,只是存在於另一個崇高,靈魂界中的完美形體的影子。

也就是說,世界上有普通的桌子,但有一張完美形體的桌子,一直存在於某處。即使是個抽象的觀念,例如正義和善良,也是以完美的形體存在於某個他處,人類便來自那個靈魂界,必須透過心智和精神的鍛鍊,才能重新發現這個完美。

事實上,柏拉圖將普通和崇高,一般和完美,分隔開來。人們只有不斷的琢磨自己的心智,鍛鍊自己的精神,才能發現完美感受完美。

柏拉圖《理想國》

柏拉圖的經典譬喻

柏拉圖是偉大的理想主義哲學家。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他有一個迄今依然生動有力的譬喻。當你身處山洞,不可能看到真相。

想像一群人,被囚禁於一個幽暗洞穴之中,而且全部被鎖鏈綁住手腳。他們背對高牆鎮日坐著,看不到背後,只能面對另一面的穴壁。洞穴外頭有一條路,路的盡頭有一個大火炬,路上若有其他人、動物和車輛經過,火炬就會將這些東西的影子投射在他們面對的穴壁上。這些穴居人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這些影像;他們替陰影命名、品頭論足;針對它們推理辯論;他們相信,這些影子是世間真實的存在,後來,其中一人意外被解開鎖鏈,從山洞走到露天處。一開始,強烈的光線照得他睜不開眼,等他看到陽光下五彩繽紛、美好的立體世界,不禁又驚又疑。可是,他說,在山洞裡,我們以為……

沒錯,當你在山洞裡,你不可能看到真相。

在某種程度上,柏拉圖描繪了人世間的真實情景:1.普通的人民大眾就是那些被鎖鏈釘在黑暗的山洞裡的人。2.這些人們看不到真實的情況,只能捕風捉影,感受空穴來風。3.然後,這些影子就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這就是他們全部的生活了。4.只有很少的人能夠解開鎖鏈,去看看山洞外面的世界,原來世界是這個樣子的。5.那時候的我,以為……

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將自然世界和宇宙——不只是地球,還包括天文——的知識做了極好的整理。他提出了地球中心說,被17世紀的科學家推翻。但是三段論教會了我們理性思考方法。三段論要得到正確結論,兩個前提必須真,邏輯要站得住腳。

三段論,也就是將一個敘述分為三段,從兩個前提(一個是概述,一個是明確敘述)出發,推出結論。

舉個例子:

每一隻貓都有四條腿

米粒根是一隻貓

所以米粒根有四條腿

這個結論正確嗎?——答案肯定。

再舉個例子:

每一隻貓都有四條腿

米粒根有四條腿

所以米粒根是一隻貓

這個結論正確嗎?——答案錯誤。雖然兩個前提都正確,但這個結論並不正確,因為米粒根和貓之間並沒有聯結(米粒根也可能是狗)。

再舉個例子:

所有的貓都是黑色的

米粒根是一隻貓

所以米粒根是黑色的

這個結論正確嗎?——答案錯誤。如果前提之一不正確,那麼即使邏輯站得住腳,結論也可能不正確。

三段論可能導致各式各樣的錯誤推理,但只要按部就班遵循原則,都可以找出漏洞來。

蘇格拉底問答,柏拉圖譬喻、亞里斯多德三段論,希臘三哲教會了我們如何理性思考,這是建立現代思維的基礎。

羅馬的《查爾丁尼法典》——明確了現代思維方式

西方有羅馬的《查爾丁尼法典》,無獨有偶,東方有法家的《法經》。羅馬成為第一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的羅馬帝國,秦朝成為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這兩個帝國的核心思想都是法家思想。

戰國李悝——《法經》作者

希臘人幾乎在所有的學問上都勝羅馬人一籌,除了法律。他們徵服其他民族之後,會仔細研究對方的律法,希冀找出他們的共同點。

所有人對法律的共識是什麼?這個提問催生了自然法的概念——所有致力於公義的社會都應該遵循這套以自然為源的終極規範,用以修訂它的律法。

東羅馬帝國沒有被日耳曼侵亡。公元六世紀,這個帝國的統治者查士丁尼大帝(Emperor Justinian)下令彙編一本《查士丁尼法典》(Justinian’s Code),是公認最完整的羅馬法典。這套法典於11世紀重見天日,造成了深巨的影響,他對英國的影響較小,因為英國已有齊全的普通法,不過英國的契約法還是受到這部法典的影響。這部法典規定了買賣契約,僱用契約的區別,包羅之廣,涵蓋之細,為所有種類的人為交易訂下公平公正的原則。

我們今天的處理方式或有不同,但不管面對什麼樣的疑難雜症,我們知道前人都已經想到過了。這就是,希臘羅馬教給我們的,現代思維方式。

禁止轉載喲!轉發還是可以的,收藏隨便,討論是必要的。歡迎留言~~~二十四史pdf贈送

相關焦點

  • 科學長廊:《查士丁尼法典》:羅馬帝國的文明餘暉
    如果提起希臘,很多人想起諸多哲學思想,那麼提起羅馬,最值得稱道的無疑就是它龐大嚴謹的法律體系。羅馬法的集大成者,就是查士丁尼大帝組織編撰的《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大帝,全名為弗拉維·伯多祿·塞巴提烏斯·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527年到565年間任羅馬帝國皇帝。
  •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這個曾極度繁榮的古老帝國,感受它的輝煌,了解它的衰亡。二、講授新課(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出示圖片: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佔庭帝國  1.地理範圍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
  • 九上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自主學習知識點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 它是( )A.希臘建築藝術的傑作   B.馬其頓建築藝術的傑作C.羅馬建築藝術的傑作   D.拜佔庭建築藝術的傑作2.這部法律文獻是拜佔庭帝國繼承和保存古羅馬光輝古典文化的歷史見證;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這部法律文獻指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B.《法理概要》C.《羅馬民法大全》D.
  •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2.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東羅馬帝國的基本狀況,能正確評價《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的歷史地位。3.分析歸納總結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 拜佔庭帝國曾經創造輝煌的文化,對東歐的影響巨大,給我有哪些啟示,有許多值得我們吸取教訓的地方。學習重點:《羅馬民法大全》,拜佔庭帝國創造的輝煌成就。
  • 查士丁尼繼位,羅馬法不斷推廣,羅馬帝國逐漸衰落
    查士丁尼對國內外進行了一些改革也促成了這份法律的逐漸建立。查士丁尼立志要重新建立羅馬的奴隸制度,他也建立了很多的新的社會規範,使得奴隸制在恢復的過程當中的進程也逐漸加快。在很早之前的羅馬所產生的法律是由於是由一些元老和公民大會所建立的,對人們的行為有很大的限制,而且這本法律的適用範圍僅供於羅馬境內的貢米你使用。
  • 九年級上冊第11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微課
    11、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單項選擇1.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都城是在 (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C.克裡特島   D.巴比倫2.534—565年,查士丁尼又發布了168條敕令來對三部法典進行補充。
  • 《查士丁尼法典》:一個成功將帝國法律轉變為專制統治工具的人
    查士丁尼對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貢獻,便是他命令國內的法學家,整理了羅馬帝國歷來的律法,並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羅馬自共和國時期起,羅馬法律便持續在發展,經過數百年的累積,許多矛盾與衝突的法條也一直存在。為了帝國的統一與延續,查士丁尼選擇將這些互相矛盾的法條加以整理或刪除。
  • 珠玉在前,瓦石難當,查士丁尼一世編撰法典是如何借鑑萬民法的
    大陸法系也被稱為是羅馬法系,羅馬法系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成文法,就是將各種實際情況列成相關的法律條文,當然羅馬法系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羅馬法系形成的歷史階段中,除了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以外,起到最大推動作用的,還是要數公元5世紀,查士丁尼大帝匯總歷代的法律條款,制定的查士丁尼法典。
  • 九年級上冊歷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識點+練習題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 【法律史話】羅馬法中的帝王《查士丁尼法典》
    從法的適用範圍來看,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公民法也稱為市民法,用於調整具有羅馬公民身份的市民之間的法律關係,而萬民法則調整羅馬公民與外來人、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的法律關係,這種區分反映了羅馬帝國統治的疆域、人口、行政等特點。
  • 羅馬法小百科
    羅馬法的系統推廣歷史開始於東羅馬帝國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之後東羅馬帝國自我封閉,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大陸進入中世紀,羅馬法的主體一度失傳超過600年之久。但是隨著羅馬法完整文獻的出土和文藝復興的思想,羅馬法成為整個歐洲大陸各個勢力爭相研究和推廣的對象。文藝復興後的以古羅馬法研究為基礎而建立起的歐洲法律體系,也被稱之為「公共法」或者「民法」。
  • 《羅馬法》整理與修改活動的主導者——查士丁尼
    查士丁去世後,查士丁尼正式即位。所以,他上臺後所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便是:用武力收復西羅馬帝國積極從事羅馬的法制建設。公元528年2月13日,查士丁尼任命法學家特裡波尼阿努斯組成一個10人委員會,負責重新彙編以往元首或君主頒布的法令,清理、修正和刪除其中矛盾和過時的內容。此項工作很快就完成了。529年4月,《查士丁尼法典彙編》正式頒行。
  • 查士丁尼立法的特點
    但是他沒有走這條路,卻想要把古代法律學問作為他的編纂的基礎,於是他要面臨一個幾乎是超人的任務,也就是保存總數異常龐大的科學文獻,而同時還要創造出一個容易理解的現代法律體系。從事這項工作查士丁尼可以不必大動幹戈,也可以把它變成一項規模宏大的工作。他可以採取一種簡單的、常識性的、不科學的,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說是野蠻的觀點來看待這項任務,法律實踐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 九上第6課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
    《_______________》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傑作。2.建築藝術(1)希臘:體現在神廟建築,雅典的_______________是典型代表。(2)羅馬: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等。代表性建築有羅馬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_______________等。
  • 我所理解的法典(上)
    我所理解的法典(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法和經濟學》《所羅門之結》《超越法律》《經濟學與法律學的對話》《法律與宗教》《想點大事——法律是種思維方式》《法律及其本土資源》《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法的經濟解釋》《經濟學通識》《貧窮的本質》《好的經濟學》大家一定很奇怪,我們不是聊法律嗎,怎麼推薦了這麼多經濟學的書單
  • 希臘三哲中的數學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但他不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節選自維基百科, [遇見數學] 有修改補充, 轉載請註明. 生平柏拉圖生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亞裡斯東(Ariston)、母親是培裡克瓊(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第四。
  • 【法律格言】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拉丁語:Iustinianus I;希臘語: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為弗拉維·伯多祿·塞巴提烏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Iustinianus,約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皇帝,西元527 ~ 565 年在位。
  • 德拉科是希臘法典訂立者,可他的死法不一般,竟是被帽子給捂死的
    因為他是希臘法典的制定者,這個大名人的死法卻很奇葩,竟是被帽子給捂死的。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希臘的歷史可上溯到古希臘文明,希臘也一度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在公元前3000年到前1050年,希臘出現了兩個文明,不過因為歷史過於悠久,而且文字殘缺不完整,所以後人只是簡單地知道,當時的政治情況和人文社會,並沒有詳細資料。
  • 查士丁尼——創造拜佔庭帝國的輝煌時代
    維提卻斯上任後,率領主力部隊離開羅馬,集結到北方的拉溫那,以對付與東羅馬結盟的法蘭克人。536年12月,貝利撒留進軍羅馬,羅馬教皇和居民獻城投降,不多的守軍不戰而走。537年2月,維提卻斯率東哥特軍隊返回來圍攻羅馬。貝利撒留對此早有準備,他貯糧修城,等待決戰,東哥特人久攻不克。這時,東羅馬又來援助,維提卻斯只得棄甲曳兵而走。540年,貝利撒留攻佔東哥特的都城拉溫那,活捉了維提卻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