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選擇差異化路線,通過優質的歌單、評論區、Mlog等內容強化用戶UGC社交屬性,打造高質量的移動音樂社區,為用戶營造社交共鳴與心理依賴感。
目錄:
網易雲音樂是網易公司於2013年4月23日正式發布的一款產品,是一款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產品,依託專業音樂人、DJ、好友推薦及社交功能,為用戶打造全新的音樂生活。
網易雲音樂選擇差異化路線,通過優質的歌單、評論區、Mlog等內容強化用戶UGC社交屬性,打造高質量的移動音樂社區,為用戶營造社交共鳴與心理依賴感。
Slogan:聽見·好時光!音樂的力量!
點擊查看大圖
網易雲音樂的功能主要分為了管理音樂、發現音樂、視頻模塊、雲村社交、帳號管理五個部分。
其中發現音樂的途徑分為兩種:
點擊查看大圖
圖一
自2014年至2019年我國在線音樂市場雖逐年增長率降低,但整個市場規模卻不斷擴大,根據2019年8月數據,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124.4億元。隨著我國政策加大對在線音樂版權管理,年輕一代付費意識的增強以及他們對音樂娛樂的高需求,我國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從2013年的0.4%增長至2019年的6.5%。
圖二
圖三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迅猛發展,在線用戶規模持續增長,人們對在線音樂服務需求也越發增加。
根據圖四顯示,2019的在線音樂用戶已超過5.8億。但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速度放緩,進入平穩階段,整體趨於飽和,行業內部競爭也越發激烈。未來,優質的音樂服務與個性化的聽歌體驗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用戶留存。
圖四
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相較之前的傳統的CD唱片,如今大眾更偏向於在電子設備上使用APP聽音樂,並且對於音樂軟體的功能需求也更加多元全面。
從原來單純的聽歌、下載,發展至如今的看視頻、k歌、互動社交、看演唱會一站式體驗。用戶在選擇一款音樂軟體時,會考慮版權、音質、社交功能等多方面,這批用戶也決定了在線音樂發展趨勢——移動化和社交化。主流在線音樂平臺開始持續地深入參與到音樂內容的生產中,積極打通音樂產業鏈的上下遊。
圖五
網易雲音樂目前主要的競品有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等。從圖六可以看出騰訊系的軟體憑藉著進入市場較早,再加上資源豐富的曲庫與巨大的用戶規模,在市場上佔有絕對主導地位。而騰訊強社交屬性也為旗下音樂軟體創造了良好的UGC環境,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
圖六
圖六顯示,雖然網易雲音樂不論是下載還是在線試聽的市場份額,都遠不及QQ音樂、酷狗音樂,僅佔市場份額的15%。同領域用戶覆蓋率只有40%。但在圖七的用戶人均日運行時長中卻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款超過30分鐘的軟體。根據七麥數據,2020年3月9日至6月5日這三個月,網易雲音樂日下載量整體趨勢在QQ音樂和酷狗音樂之上,月用戶活躍量增速也處於第一。
圖七
圖八
圖九顯示,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滿意度為84.4%,排名第二。其標準、較高、極高和無損音質獲用戶肯定,好評度最高。結合上列數據及圖十,可以看出雖然網易雲較QQ音樂、酷狗音樂等競品進入市場較晚,但憑藉音樂社交的多樣以及成功的營銷手段,在音樂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優質的UGC內容和歌曲音質也收穫了用戶的高口碑。但其劣勢同樣非常顯著,曲庫規模小及版權資源不夠是網易雲作為一個音樂軟體致命的缺陷。
圖九
圖十
(1)B2C
網易雲目前集中採用B2C盈利模式,例如數字專輯、單曲付費下載、會員付費形式等。並且與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聽歌免流量功能,吸引用戶。
雲音樂商城分為積分商城、福利社和常規商城,用戶可以通過籤到或完成任務的方式獲得積分,在積分商城購得指定產品。而常規商城主要是通過金額購買生活用品、音樂設備、周邊等。
雲音樂還針對用戶痛點,開設了票務系統,當點擊歌手主頁可以看見音樂人最近的演出時間、地點,進行購票。
(2)B2B
B2B盈利模式主要體現在利用用戶流量吸引商家投廣告,獲取收入。例如首頁的banner與開屏廣告,以宣傳新專輯、新歌和網易自營產品為主。
(1)性別分布
根據圖八顯示,網易雲音樂男性用戶佔比64.11%,女性用戶佔比僅為35.89%。
圖八
(2)年齡分布
相較於以00後作為主力軍的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主要用戶為90,95後的年輕人。25-30歲用戶佔比最高,達到35.4%。其次是小於25歲的用戶,佔33.3%。大於30歲的用戶佔比約為31%。
90後及95後主要是步入職場或還在上大學的年輕人,他們通常擁有充沛的精力與強烈的表達欲。而不管是做歌單、評論區互動還是發動態,網易雲音樂的UGC平臺都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創作欲和表達欲。
圖九
(3)學歷收入
從圖九、圖十中可以看出,網易雲大專及本科以上用戶佔比較高,月收入超過8000元的近20%。可以推測網易雲總體更受到高學歷、高收入用戶的偏愛,這樣的用戶人群相對更加具備音樂版權意識,更願意為在線音樂付費。
圖十
(4)用戶地域
根據圖十一與圖十二數據,網易雲用戶主要分別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次是華中與華北。人數佔比較大的省份是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一二線城市具有網際網路發展快,獲取信息便捷,經濟發達等特點,而相應的用戶也更具購買力,更願意為音樂付費。他們在注重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愛好社交與分享,而網易雲主打的UGC社區文化正好滿足了用戶這一需求。
圖十一
圖十二
小金 女,15歲,遼寧高中生。通常在夜晚休息的時候打開網易雲。偏愛韓文歌和熱播劇的主題,主要收藏別人的歌單,很少自己創建,也不怎麼評論歌曲。平時通過私人fm發現新音樂,最喜歡雲村的視頻功能,晚上常常一刷視頻就停不下來。
單爾 女,19歲,杭州某高校大學生,熱衷華語音樂的追星族。最早是通過微博知道網易雲,使用軟體三年。酷愛在評論區和其他粉絲互動,發動態會帶話題和雲圈來找志趣相同的人,也常常會自己製作歌單。平時通過日推來發現新歌,最喜歡網易雲的心動模式。
Tim 男,21歲,上海某高校音樂工程系大學生,網易雲音樂人。高中開始使用網易雲,接觸到了電子音樂,並且通過歌單、私信等功能結識到許多網易雲上的電音製作人。2017年開始在家自學用電腦製作音軌,目前已在網易雲發布四十餘首原創音樂作品。
小宋 男,25歲,江西某公司職員,網易雲重度用戶,歐美音樂達人。只要一有空就打開網易雲聽歌或更新動態,粉絲數超五百。主要通過自己在雲村做美圖,推歌來吸引粉絲關注。常常自己搜集資料,通過Mlog的形式給大家推薦小眾的寶藏歌手,也會自己做歌單分享到動態。
何先生 男,32歲,河南某國企職員。最早是朋友推薦知道了網易雲,通常在上班通勤或者閒暇時間聽歌。主要靠官方的新歌提醒和首頁banner了解新歌。日常聽粵語歌較多,偶爾評論,最喜歡的功能是網易雲電臺。
1.調研結果
本次用戶調研一共對10位網易雲用戶進行了訪談,其中包括6位學生,4位在職人員,5位男性,5位女性。受訪者年齡分布從14~36歲不等,覆蓋高中生、大學生、新上班族和中產階級,用戶身份有內容接受者,內容生產者,雲村社區達人,原創音樂人等,其中4人為使用網易雲音樂2年以上的深度用戶。
訪談主要以內容消費、內容生產以及互動社交三個主要使用場景為切入點挖掘用戶需求。筆者截取五位用戶的訪談結果展示如下:
用戶調研結果
2.調研總結
(1)了解渠道:有6位用戶表示是朋友或親友推薦下載的,其餘4位則是從應用商店或其他社交平臺得知網易雲音樂。推薦比例高,可以看出網易雲音樂在用戶群體裡的口碑較好。
(2)使用場景:8位用戶都提到了夜間,其次提到頻率最高的場景是學習,工作,獨處。
(3)評論方面:受訪人幾乎都表示會使用評論功能,表示可以在評論區找到共鳴,只有1個從不看評論。
(4)動態方面:6位用戶表示每月至少發一條動態,4位用戶很少或幾乎不發,3名用戶表示會在發動態時加入雲圈,以此找到興趣相同的朋友。
(5)Mlog方面:根據訪談數據,Mlog的主要受眾在學生和新上班族,用戶在瀏覽Mlog時更多的是會注意封面的圖片,相比文字和語音,用戶更願意為精緻的美圖點讚轉發。3位用戶表示自己經常製作Mlog,並且因此收穫了一定數量的粉絲。
(6)歌單方面:製作1-3個歌單的用戶有6位,製作3個以上歌單的有2位,還有2位從未製作過歌單。在歌單收藏方面,10位用戶都表示自己至少收藏了1個歌單。
(7)個性化推薦:除了少數由官方推送或朋友推薦,絕大部分的用戶都表示主要通過日推、私人雷達、相似歌手、歌單推薦來發現新音樂。7位用戶表示對網易雲個性化推薦算法很滿意,4位將心動模式列為最喜歡的網易雲功能,2位無感,1位覺得有時候不太準確。
(8)改進方面:有3名用戶表示播放頁功能欄無法自定義。有2位覺得收藏的專輯查找不方便。2位反映私信功能簡陋,消息無法撤回。有2位反映保存Mlog圖片有水印,影響觀感。
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用戶日常使用網易雲的習慣與偏好,總結出了網易雲的核心優勢與功能亮點,以及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痛點和期望。接下來筆者依次從雲村社交、歌單、個性推薦這三個核心優勢功能展開敘述。
網易雲音樂從一開始就主打「音樂+社交」的模式,興趣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交友切入點,近年更是格外注重UGC社交屬性的提升,讓站內用戶形成自己的社交圈,以樂交友,增加用戶粘度。
(1)評論區
網易雲評論區功能長期以來為用戶所稱道,一邊聽歌一邊翻評論區不僅是一種享受,而且還常常能在評論區看見歌曲背景的高質量科普。評論區提供給了聽眾一個分享聽後感、抒發情感的平臺,是網易雲最早發展起來的特色功能之一。
並且在近年更新優化之後,評論可按照推薦、最熱、最新三種排序進行查看,解決了之前熱評區都被早年評論佔據,新評無法上熱門的情況。評論回復也改進成直接顯示在原評論下方,讓用戶在評論區交流更加便捷,清晰直觀。
網易雲評論區
(2)動態
音樂常常與回憶密不可分,當聽到一段熟悉的旋律時,過往聽歌的情景也會浮現眼前。網易雲提供了一種類似音樂日記的服務,讓用戶可以在個人主頁發布自己的動態,轉發一首歌,配上文字圖片,記錄下此刻聽歌的心情,讓聽眾對平臺產生更深的依賴性與歸屬感,是QQ音樂等平臺目前不具備的優勢。在動態中還可以分享自己的製作的歌單、發布視頻,吸引更多粉絲點讚收藏轉發。
用戶動態
(3)雲圈
針對用戶在雲村的好友數少,發布動態沒人看、點讚量低的情況,2020年網易雲新上線的雲圈功能完美地解決了這一痛點。用戶在發布動態時可以選擇加入相應的雲圈,類似於貼吧、微博超話的作用,讓同一歌手、同一主題的動態以及Mlog都收納到相應的雲圈中,讓創作者獲得更高的曝光度,更好地激勵他們繼續發布內容,同時結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將雲村社交的作用發揮極致。
發動態的界面
雲圈
(4)Mlog
如果邊看評論區,邊聽歌還沒有讓音樂做到有足夠場景性、故事性,那麼2019年上線的6.3.0版本中的Mlog功能,通過讓圖文和音樂完美結合的創新之舉,讓聽眾們的聽覺與視覺再次徹底沉浸在音樂以及歌手背後的故事中。
Mlog含義為Music log,音樂作為內容的背景音呈現,用戶可以選擇發圖文或發視頻,且可以添加語音,在發送時可以帶上話題,增加內容的曝光度。
發布mlog的界面
作為觀看者,在點擊雲村廣場之後,Mlog便會類似小紅書、快手的瀑布流顯示出各種信息,其內容是經過精準算法,根據用戶的聽歌喜好個性化推薦的。點擊後進入內容詳情頁,可以和創作者進行評論、點讚等互動。在單個Mlog切換上,採取的是類似抖音的交互邏輯,可以上下滑動切換下一個Mlog,吸引用戶無限地刷下去。
mlog 首頁
信息聚合頁
而對於創作者來說,發布門檻與創作難度都很低,只需要一段文字、幾張圖片或一段視頻、一段語音便可以分享屬於自己的Mlog。在內容詳情頁右下角有個M的標識,顯示當前播放的音樂名。點擊歌曲,會進入到使用該音樂的所有信息聚合頁,並可以像抖音一樣使用該歌曲快速進行創作。
語音、視頻、圖片、文字、音樂,多種元素的組合,可以創造出無數由音樂衍生出的內容,契合了雲村用戶的旺盛創作力。同時,Mlog也構建起來用戶可以進行大量互動的場景,成為一種用戶之間完成關係締結的社交介質,與工具類的音樂播放器區別開,使產品避免同質化,走上差異化路線,讓網易雲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社區。
網易雲音樂從建立之初便非常重視歌單,並且作為長期戰略貫徹。對比QQ音樂可以直接下載歌曲到本地,而網易雲卻要求必須下載到歌單中,可以看出歌單在網易雲裡作為音樂內容最主要的組織形式,是其核心功能之一。
發現音樂首頁的Banner下方便是歌單廣場的入口,歌單按照語種、風格、場景、情感、主題分類,幾乎涵蓋了所有用戶使用場景與聽歌偏好。
根據用戶訪談得到的數據,多數用戶會在夜間臨睡前聽歌,其次則是在工作、學習的時候聽音樂。網易雲音樂豐富優質的歌單主題正好契合了聽眾在不同場景下的心情與偏好,並且根據用戶喜歡的曲風與歌手在首頁進行個性化歌單推薦。
首頁歌單界面
而每個用戶不僅是歌單的收聽者,還是歌單內容的生產者。一方面製作歌單可以對自己的歌曲整理分類,在網易雲進行歌單雲儲存,另一方面,自己的歌單被他人收藏、評論,會激發用戶後續更新、創建歌單的動力,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奠定了網易雲音樂最早的UGC社交屬性。
私人FM及每日推薦
個性推薦也是網易雲一直以來的核心優勢功能之一,早期的用戶將網易雲比作一個老朋友一樣給自己推薦喜歡的歌曲,也是得益於網易雲精準的推薦算法。
根據用戶訪談的結果,除了少數是由聽歌識曲、官方通知來發現新音樂,其餘基本都是通過私人FM,每日推薦歌曲,相似歌曲,相似歌手來探索喜歡的未知音樂。四成的受訪者將心動模式列為最喜歡的網易雲功能,個性推薦在用戶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針對用戶調研結果中了解到的痛點以及筆者日常使用雲音樂的體驗,在整理分析之後,筆者決定主要從管理音樂和雲村社交這兩個方面給出功能優化的建議。
(1)痛點一:收藏的專輯只能按照收藏時間排序
圖一顯示的是目前網易雲「我的收藏」界面中的專輯部分。根據用戶反饋,很多情況下碰見感興趣的專輯,會先「碼」住,將其放入收藏夾中等日後有時間再聽。而收藏夾中專輯只能按照收藏時間進行排序,導致用戶日後想整理自己已收藏的專輯,或者選某個特定歌手的專輯出來聽,不能快速方便地進行操作。雖然有搜索已收藏專輯的功能,但事實上在日常操作中用到的情況並不多。
圖一
建議:可以增加一個排序功能,按照專輯名/歌手名/收藏時間進行已收藏專輯的排序,讓用戶在日後使用時,能更加方便快速找到自己想聽的專輯。
圖二是修改後的界面圖:
圖二
(2)痛點二: 播放界面排列的功能鍵無法按照用戶需求自定義
目前網易雲的音樂播放頁如圖三所示,功能欄主要有五個功能鍵,依次是「紅心」,「下載」,「設置彩鈴」,「評論」,「其他」。在點擊「其他」後又出現了例如「收藏到歌單」,「音質」,「音效」,「相似推薦」,「相關視頻」等功能。
根據用戶訪談得到的信息,在日常聽歌時,使用「下載」,」設置彩鈴「這兩項功能較少,而頻繁使用「其他」裡的「收藏到歌單」,「相似推薦」,「相關視頻」等功能。這幾個功能鍵無法直接在播放頁點擊,使用感很差,希望能有功能鍵自定義排序的功能。
圖三
綜合用戶反饋意見和個人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兩點進行優化:
修改後的界面如圖四所示:
圖四
在「其他」中增加一個功能欄自定義按鈕,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點擊按鈕對功能鍵進行排序以及自定義,增強了用戶體驗。圖五是筆者已進行自定義的界面,可以修改後看出更加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增加了產品的可用性。
圖五
(3)痛點三:日韓歌沒有羅馬音顯示,無法跟唱
在進行用戶訪談的時候,有喜歡日韓音樂的聽眾在聽歌時想要跟著一起唱,但因為不會日語和韓語,而網易雲歌詞也沒有羅馬音顯示,只有中文翻譯,所以只能放棄跟唱。
筆者選擇了同一首日語歌在兩款軟體上做對比,如圖六所示,左圖是網易雲,右圖是QQ音樂。可以看出QQ音樂提供用戶選擇,顯示羅馬音還是中文翻譯,對用戶的需求考慮得更加全面周到。
圖六
建議:網易雲也可以在播放頁開設一個選擇顯示音或譯的功能,提供給聽眾羅馬音及中文翻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4)痛點四:切到指定歌詞播放時,操作不方便
根據訪談反饋,用戶在聽歌時想要從下一段歌詞開始播放,必須要下拉然後點擊歌詞旁邊的小三角按鈕,才能執行這一功能,如圖七所示。但由於小三角面積過小,在實際操作中,用戶很容易點錯或者沒點到,造成了操作上的障礙和用戶體驗度的下滑。
圖七
建議:可以改成直接點想要聽的歌詞,音樂便從這句歌詞進行播放。操作思路直截了當,並且單句歌詞面積相對較大,在具體操作時也不易點錯,精準度更高,更加便捷。
(1)用戶音樂口味分析
隨著音樂逐漸成為許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留意自己的聽歌口味,平時聽什麼歌最多,最喜歡的哪個歌手。並且願意以共同音樂喜好為話題點,進一步進行社交,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目前主流的音樂軟體也捕捉到用戶這一需求,開設了用戶音樂口味分析的功能,並且在每年年末還為聽眾推送個性化的年終聽歌報告。
如圖八所示,筆者針對用戶音樂口味分析這一功能分別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上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這三款軟體在這項功能中各有側重,接下來筆者從聽歌記錄、偏好與社交三個角度,依次進行三款軟體的優缺點分析。
網易雲音樂
圖八
優點:網易雲的聽歌記錄是三款軟體中做的最好的,可以按「最近一周」,「所有時間」進行分類,點開之後按照播放次數進行排列,顯示播放最多的100首歌。用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見自己近期以及總體上聽什麼歌最多,播放了多少次,累計在網易雲聽過多少歌,非常清晰直觀。
在最新版本中,網易雲還新增了共同愛好這一功能。在點擊其他用戶的主頁後,可以看見我們共同關注的歌手、共同聽過的歌,非常契合雲村主打社交的風格,讓用戶可以由共同的聽歌喜好產生話題,形成關係鏈。
缺點:缺少了對用戶音樂偏好的分析,並且在共同聽歌愛好方面也做的較為普通,不夠全面深入。
QQ音樂
圖九
優點:除了版權齊全、曲庫豐富以外,QQ音樂在社交方面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與QQ、微信上的列表好友進行互動,看好友們最近聽什麼歌,如圖九所示。QQ音樂支持使用QQ、微信帳號登陸,自動導入好友列表。利用社交軟體的原有優勢,億萬的用戶基數以及熟人緊密的關係圈,使得QQ音樂的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從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是網易雲等其他音樂軟體望塵莫及的。
圖十
在用戶音樂口味分析上,QQ音樂也做得相當出色。如圖十所示,根據用戶最近聽的歌,詳細分析出了其歌手、流派、語種偏好,並且還有「那年今日」的功能,幫用戶回憶過去愛聽的歌,勾起音樂回憶,情懷滿滿。
缺點:QQ音樂美中不足在於聽歌記錄方面,用戶最多只能看見最近播放200首歌的聽歌次數,而無法看見總體的聽歌記錄,使得用戶無法全面地了解自己聽歌總量與偏好。
蝦米音樂
圖十一
優點:蝦米主要優點是在音樂口味分析方面做得很到位。如圖十一,在曲風流派的分類上,蝦米一直以來都是國內主流音樂軟體中做得最精細、全面的,使得用戶能精準地了解到自己的喜歡的歌曲類型,從而在該領域上探索更多未知音樂。
缺點:在聽歌記錄方面,蝦米選擇統計用戶每周聽的最多的十首歌曲,作為音樂故事展示在用戶主頁。這樣會讓界面顯得很重複繁瑣,不如網易雲聽歌排行的列表顯得清晰全面,也不如QQ音樂「那年今日」的功能那般能勾起用戶回憶。而在社交方面,也完全沒有考慮到用戶想要通過共同的聽歌喜好來結識好友的需求。
綜合三個音樂軟體同一功能的對比,筆者給網易雲音樂「用戶音樂口味分析」功能所提出的優化建議如下:
(2)Mlog圖片保存
痛點:根據用戶反饋,保存Mlog圖片到本地後,圖片會自動帶上網易雲以及用戶id的水印。所以常常可以看見評論區會有很多人求原圖,影響了評論區的質量與觀感,如圖十二所示。而對於Mlog的發布者來說,一個個私信發圖也很麻煩。
圖十二
建議:可以在發布Mlog時多一個功能,讓創作者選擇圖片是否加水印。這樣一來更加方便其他用戶保存,也省去創作者後續的不必要麻煩。
圖十三
根據用戶訪談得到的結果,除了以上管理音樂和雲村社交這兩個大板塊存在的不足,其餘還存在例如商城沒有售後,直播功能不喜歡等問題,並且用戶們還提出了希望網易雲音樂開發出私信撤回、圖片評論、編輯文案等功能,筆者在此不一一展開分析。
網易雲音樂作為國內音樂軟體的後起之秀,以「音樂+社交」的定位切入市場,憑藉早期優質的歌單與高質量的評論區,再加上簡潔清新的UI設計及精準的個性化推薦,在格局已定的在線音樂市場成功佔據了一席之地,也收穫大批忠實用戶與良好口碑。
近年來,網易雲音樂更加注重UGC社交屬性的提升,開設了諸如雲圈這樣的興趣圈子,促進站內用戶形成自己的社交圈,以樂交友,增加用戶粘度。像Mlog這樣圖文和音樂結合的創新之舉,讓音樂更加場景化、具有故事性。
儘管網易雲在音樂播放和社交方面還存在許多細節上的不足有待優化,並且版權資源和曲庫規模的問題也急需解決。但不可否認,網易雲音樂優秀的產品功能與始終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已經將其與大多數傳統音樂播放器區別開,走上差異化路線。近年不斷挖掘用戶社交需求,進行技術創新,更是成功將網易雲音樂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音樂社區。
數據與圖表來源:比達諮詢,百度指數,七麥數據
本文由 @Franziska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