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八)

2021-02-23 爾雅的花園

 "人間紅塵的日常,無非是身邊的柴米油鹽和人情世故。爾雅的日記,記錄著自我的日常生活世界,也傳遞著世界中的非日常時刻。她用文字表述著平凡日常中,點點滴滴的美和暖洋洋的碎碎念。也因此,爾雅的日常也是非日常的剎那間。

在微信上得知爾雅摔傷後,便遞話給她:保重身體。然後,彼此都在自己的日子裡過活。爾雅無意間的摔跤,痛了肉身也靜止了日記,或許,這是一段偶然的靜態時光。靜中待動的養傷日子裡,睡覺,追劇,看花,曬太陽,,,爾雅的身心保持著自由自在的平衡。正如她在此篇日記裡所說的「時間緩緩流過,天地間那股龐大細緻的安寧沁入我的身體與內心。 」爾雅養護皮肉之傷的同時,也在養心。因為,字由心生。

===鬱乃,讀爾雅日記(七),隨感而發之語。"

(作者在蒙特瑞海邊)

爾雅,本名張曉敏。定居於美國蒙特瑞地區的華人女作家。現為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特約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集《青衣江的女兒》,《陽光如賒----寫意舊金山》,編著《程寶林詩文論》等,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各報刋雜誌及文學網站,並被收入中國大陸及臺灣出版的三十多種選集。

 4/18/2020

如不出意外,這些天我該與美國的文友們漫遊在巴塞隆納,我們的西歐北非之旅正拉開序幕。旅遊結束後,將從卡薩布蘭卡返程去中國成都。這是去年底就預定好的行程及機票,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突然間,全球就籠罩在冠狀病毒的瘟疫肆虐中。

(電影「北非諜影」中卡薩布蘭卡的『裡奇咖啡館『)

那天腿摔傷,去診所縫針,醫生叮囑三兩天後回來檢查,以防感染,並預約了拆線日期。其實傷勢不很重,心理負擔卻重,因疫情期間,畏懼出門。

 

第三天是周六,早早起床,經過前兩天的思想鬥爭,還是決定去診所。受疫情影響,今天是此小診所營業的最後一天,拆線預約也取消了,但推薦了另一家較遠較大的診所。

 

與LG鎖了房門,走過院子,還未出柵欄門,心中又打鼓: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兩周,正是美國疫情高峰,政府也呼籲民眾能不出門便不出門,且回來後,倆人又將進行洗衣沐浴等一系列消毒活動,想想都麻煩。望向LG,權衡利弊,折返回家。

 

每天觀察傷口情況,都說時間是療傷良藥,可隨著日子流逝,怎麼總不見好?且有膿血。不免憂鬱,擔心感染?LG說:大風大浪都經歷過,這點小傷算啥?

但目前我的擔心似乎有點本末倒置:重點不是傷,是怕去醫院。便又提前擔心傷愈後將去醫院拆線。LG信誓旦旦:拆線完全不必去醫院,他自己便可操作,因當年的赤腳醫生都能搞定。可是,他連赤腳醫生都不是呀!

 

已過預約的拆線日期好多天,傷口終於癒合。由於對非醫療專業人員的不信任,還是決定去醫院拆線。兒子在網上找到鄰近城市的一家 Urgent Care。昨天,LG開車陪同我前往,一路花開,春光明媚。

 

這家診所規模較大,是一排兩層的建築。房前有諾大的停車場,稀落地停了些車。診所門外立了小櫃檯,坐著一個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地上每隔6尺畫一條藍線,供來訪者排隊。此時只有我倆,工作人員問清所需。又問近期是否咳嗽,是否發燒,曾否旅行等問題,得到否定答覆後,便準許我一人進入。

 

我叮囑LG不要亂走,呆在車裡等我。

 

診所內很清靜,環境也空曠,覺得自己之前瞎擔心。其實想想,這種社區診所,來者不是小病小痛便是意外受傷,真正的大病或傳染病人會直接去大醫院,不會到這種社區診所來,而且越危險的時候也是相對安全的時候,因別人也畏懼出門。看到醫護人員舉止從容,他們天天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都不緊張,我又何懼之有?如此想來,心中安定不少。

 

稍要吐槽的是:拆線這種小事,前後居然要勞動三位醫護人員。先是護士進來為我稱體重測血壓量體溫,為醫生準備好小刀剪鉗子等醫療用品;護士出去不久,醫生進來實施拆線,她非常耐心細緻,確保沒有一點點線頭遺漏,拆完線叮囑我回去後要保持傷口乾燥通風;醫生出去後,緊跟著進來另一護士,她幫我傷口塗抹油膏蒙上紗布,又交給我幾頁列印紙,其中包括拆線後的注意事項等等。

 

拆完線回到家,然後是換衣洗衣沐浴洗髮等一系列消毒,好在LG沒進去,便免了這些工作。事畢,身心輕鬆不少。

值得高興的是,近兩天,美國聯邦政府給民眾的疫情紓困金,我們全家均收到了(每人$1200)。其實我覺得天天宅在家,沒多少花錢的需要,LG卻說我:飽漢不知餓漢飢。

 

行筆至此,剛從網上看到:「$1200紓困金不夠用?然而,新計劃每月發$2000又來了……直到就業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這項更為慷慨的刺激措施將包含在潛在的第四項紓困法案中,白宮與國會正就此進行磋商。」

 

目前還有給不同收入不同階層的各種補貼,正在進行中。比如:為受到帶薪休假條款影響的企業提供稅收抵免,幫助減少企業損失;個人如果還不上貸款,不許收房;還有學生貸款,給免除利息。

 

還關注到窮人家的孩子,停課後,這些孩子們沒有了學校的免費午餐,學校則免費開車送到家裡;如果沒有設備上網課,學校還給他們發ipad……

 

美國不管是哪一層的防疫管理,保持信息透明是絕對的。美國有相當成熟的傳染病報告系統。醫院的醫生對每個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會上報。國家疾控中心和各級政府也必須向社會公開透明的信息。

 

所以川普在電視直播上,口口聲聲這死人那死人,這缺醫療物資那少醫護人員,這沒準備好那有漏洞,不斷輪播各地缺醫少藥的情況,實時播報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讓全世界都知道美國疫情的嚴重性。

 

想想川普也不容易,若把他看成鄰家老頭,覺得他每天操心操肺,寢食難安,哪比得上人家含飴弄孫,怡享天年的平頭百姓!自從他當上總統,不僅私人財產縮水十幾個億,還被這彈劾那調查。如今這大把年紀,天天在記者招待會上,一站就是幾小時的電視直播。川普的疲勞寫在臉上,看得出,他是在兢兢業業為國家和民眾操勞,盡最大努力把美國帶出這個巨大災難。所以這些日子,川普形象變高大了,民調支持率不但沒降,相反還創下彈劾以來的新高。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位巴基斯坦裔醫生發明了呼吸機創新管道,好像是用三維印表機實現的,可以同時供7名患者使用。而且技術公開,免費索取相關技術資料。為了表達感謝,當地居民在警車開道之下,緩緩經過這位名叫薩烏徳.安瓦爾醫生別墅前,鳴笛向他表達敬意。樸實無華的醫生站在自家草地上,向車內民眾頻頻揮手回應。

 

一方無私奉獻,一方真誠感恩,令人動容!

向兒子講起這則故事,同時鼓勵他:你發明的不同款式遊戲機零件,也是3D印表機製作出來的,若你拓寬思路,也可以像此醫生,為人類作貢獻呢。(另,前些天我曾問他:你這樣發明製造出來在網上賣,又自做有廣告視頻,銷售不錯。相關工廠是否會從網上直接把你創意拿去,改進他們的產品?我不懂,估計他也不甚了解。)

 

在重災區紐約,疫情已到拐點。前天州長稱,紐約已度過了抗疫戰中最艱難的時刻。仿佛天意,當天傍晚,雨後的雙彩虹,橫貫曼哈頓,給疫情陰霾下的紐約人民,帶來了不少精神慰藉:

 

「流雲灑淚倍晶瑩,洗豔嬌花碧草青。

千點雨珠千點願,半彎彩帶半彎情。」

End

敬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相關連結: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七)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六)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五)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四)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三)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二)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一)

相關焦點

  •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十)
    (杜荀鶴)===鬱乃讀『爾雅日記』(九)有感。」(作者在法國諾曼第) 爾雅,本名張曉敏。定居於美國蒙特瑞地區的華人女作家。追劇《弗蘭茲》:唯美傷感,令人唏噓。在小葡萄的遙控指導下,想把我的公眾號儘量完善,上期剛設置了掃碼與讚賞功能。可是等不及打賞之人,便私信我的鐵粉。
  • 德國知名作家公開日記:這就是疫情下的真實生活
    Schmidt)與妻子來到北京生活。15年間,這名德國作家用文字記錄著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與所想,先後出版了《獨自在13億人中》《大洋彼岸的來信》等關於中國的書籍。而近日,常年堅持記日記的他,罕有地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日記。「因為我想讓德國人看到,疫情下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柯立思說。
  • 日常生活史視野下的日記研究
    日常生活史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它不是泛泛地去關注和闡述社會生活的全貌,而是把日常生活作為一個場域,在豐富的生活細節中發現國家、社會、階級、階層和個人在日常生活場域中的交錯互動,誠如布羅代爾所指出:「歷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為是獨一無二的;雜事則反覆發生,經多次反覆而取得一般性,甚至變成結構。它侵入社會的每個層次,在世代相傳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方式上刻下印記。」
  • 美國疫情日記:疫情之下的費城
    美國疫情日記:疫情之下的費城 2020-03-17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口罩的旅程:疫情下,中國人在紐約的日常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向全球蔓延,在海外的中國人日常是什麼樣的。豆瓣網友「之唯」寫的《紐約疫情日記》更新了第二集。這次的主角是口罩。隨文配圖依然是攝影師shekwh在紐約旅行時的攝影作品。
  • 小津安二郎的日記,關於他淡淡的日常生活和行動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內容簡介本書是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共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 32 冊、時間跨度從 1933 年至 1963 年接近完整的日記,記錄了他從三十歲到六十歲中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加拿大和美國為何都選擇拖久疫情時間|疫情日記
    編者按:下文作者是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記錄疫情之下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在這次加拿大疫情爆發前,我除了上班八小時需要接觸人以外,下了班除了購物可以說我完全接觸不到人。各家各戶都住自己的獨立屋,有時候好幾天連鄰居的面也碰不到。偶爾和朋友聚會當然也有,但是頻繁的程度跟自己在國內的各種應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 宋魯鄭巴黎日記:法國女作家的疫情日記被封殺
    圖自法新社今天,還和我那些仍然生活在國內農村的學生聊了聊當初疫情爆發時的生活經歷。因為中國發生疫情時,西方不少媒體和學者認為中國農村最危險:人口多,醫療資源和條件比城市差很多。但實際情況卻是中國農村幾乎沒有感染,是安全性最高的地方。通過我這位學生的回憶,我算是明白為什麼了。他說,我們疫情防控得非常好。
  • 王若衝•紐約疫情日記 | 疫情中的生活詮釋了荒謬主義 | 3.18
    大晚上規劃了第二天的購物單,查清楚了三家我常去超市的開門時間,按照日程做好了規劃:一大早去Whole Foods,那裡七點就開門了;之後去韓國超市,多買一點速凍包子餃子囤起來;崔德九(Trader Joe’s)九點開門,多買點牛奶、肉餡和罐頭;十點十五要去校醫院抽血化驗,實在來不及的話,就拖著我的購物車過去……早上七點四十五到Whole Foods時,我才發現八點前能進去的只有老年人
  • 1913-1916長沙的廚師與日常食物——《李輔燿日記》解讀(下)
    本期專欄將繼續以聚焦《李輔燿日記》,將目光鎖定到少有文獻記載的廚師和日常食物方面,卻揭示這一時期長沙廚師的生存狀態,以及長沙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食物、理解食物。一、最早有名有姓的湘菜名廚是誰?從帝王將相家譜的歷史文獻中,尋找湖南廚師的足跡,需要眼光向下,從日記等私人化的材料中,找出確切的文字,還原廚師生活的真實歷史。我們仍將以《李輔燿日記》為例,卻索隱民國默默勞作的湘菜廚師先輩們。擁有家廚在今天的富豪家庭並非新鮮事,但今天的許多家廚僅限於會做飯,距離廚師尚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但在民國時期的長沙,私人廚師卻十分流行,並成為達官貴人比拼的象徵資本。
  • 美國人疫情期間怎麼結婚?揭露疫情下的美國真實生活
    在疫情肆虐下,無情的病毒讓全球人心惶惶,美國的政府與人民正竭力讓這段時間蕭條的美國變得稍微不那麼沉重,更加溫馨。疫情期間的美國真實生活是怎麼樣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目前美國疫情情況4月是美國的疫情快速發展的時期。4月21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82萬。
  • 疫情下美國仍加大對古巴制裁 古巴人的生活怎麼樣了?
    11月23日,美國正式禁止通過西聯匯款公司向古巴匯款,這種匯款也就是僑匯。近200萬古巴移民生活在美國,每年有數十億美元僑匯從美國寄往古巴,西聯則是美國乃至海外向古巴匯款的主要渠道。在古巴,僑匯是很多當地人生活的重要來源。中斷僑匯,對於疫情下的很多古巴人來說相當於中斷了重要的生活來源。
  • 完美日記馮琪堯:疫後線上線下「機會均等」
    馮琪堯:1月下旬以來,根據疫情發展和當地政策,同時也出於對消費者和員工的安全考慮,我們主動將完美日記大多數線下體驗店暫時閉店,少數門店調整營業時間。截至2月24日,完美日記的49家線下體驗店,有5家正在營業,其餘44家仍處於暫時閉店的狀態,這意味著完美日記線下銷售幾乎停滯,新店開業計劃也會有所延後。
  • 竇婉茹•紐約疫情日記 | 美國,你的瓦雷利亞鋼劍呢? | 4.4
    《紐約時間》很幸運地找到這樣一位寫日記的作者。縱然疫情陰影籠罩,我們還期待更多的幸運,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記憶這座城市的行動中來。你也寫日記嗎?邀請你。竇婉茹 I 文 一「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不僅因為它可以使迄今為止拒絕使用大規模監視工具的國家,出現監控正常化,更重要的是,它表明監控從 』 皮膚上』急劇轉變為』 皮膚下』 」。「以前,當你的手指觸摸智慧型手機的屏幕並單擊連結時,政府想知道你的手指到底在單擊什麼。但是對於冠狀病毒,政府關注的重點已經轉移,現在政府希望知道你手指的溫度及其皮膚下的血壓。」
  • 疫情下生活在美國,囤積緊急物資有哪些講究?
    因為真正緊急情況下大米既耗能源又耗水,絕對不是個好的選項,麵條都要好一些。先說美國民間的這種囤積的文化都從哪裡來吧,我認為首先有歷史原因,是冷戰的後遺症。當初為了防蘇聯的原子彈,民眾深挖洞廣積糧。很多美國人的房子本來就大,有的人把地下室改建成了防空洞,還有的人乾脆在後院再挖一個金屬牆壁的地下防空洞,現在有的老房子偶爾還能看見。
  • 疫情下美國仍加大對古巴制裁 古巴人的生活怎麼樣了?_新聞頻道...
    11月23日,美國正式禁止通過西聯匯款公司向古巴匯款,這種匯款也就是僑匯。近200萬古巴移民生活在美國,每年有數十億美元僑匯從美國寄往古巴,西聯則是美國乃至海外向古巴匯款的主要渠道。  在古巴,僑匯是很多當地人生活的重要來源。中斷僑匯,對於疫情下的很多古巴人來說相當於中斷了重要的生活來源。
  • 【美國日記75:恭喜方不圓,集齊了八國聯軍】
    要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印第安人現在還幸福快樂地生活在美洲呢。自從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美洲大陸遍地都是華盛頓的人皮靴子,而人皮的主人,早已化為灰燼。另外,如果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那麼,歐洲的人販子也不會向美洲販賣黑奴,所以,哥倫布的確該拆!對了,大奴隸主華盛頓的雕像,別忘了順手也一起拆了!
  • 美國8000萬人被命令呆在家裡,為什麼不是3億人? | 一個創業者在美國的疫情日記 03.21
    華爾街日報也統計這次疫情,這次疫情對美國旅行業造成數十億美元衝擊。嗯,我們也算在這數十億美元衝擊中,做出了小小的貢獻。對於我們公司的前途而言,現在要麼是關門,要麼就硬扛到7、8月,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邊走邊看吧,我也會隨時跟大家匯報進展。 我們公司裡的一個領隊因為沒事幹,和媳婦兒跑到Arizona 的荒山野嶺裡去了,昨兒給我發了個簡訊問候了一下,還順帶發了張圖。
  • 美國人如何看方方日記
    他說不想看了,美國比方方寫得還慘,只求上帝保佑。今年上半年FF日記在網上連載發表後,國內外影響很大,美國媒體多有報導。最近又被英國上了2020年百大巾幗榜。我在美國的一位朋友,是中國觀察家,會說點中文,但看不懂、寫不了。有次聊天,讓我給他講講FF日記到底寫了什麼。我大概給他說了說,有圖有真相,還看了那張來歷不明的滿地手機的照片。他說真慘,好在美國不會發生這些事。我說天災人禍,哪個國家都保不齊?他說美國只有天災,沒有人禍。
  • 疫情下,如今在美國生活是什麼樣?別擔心,我們其實挺好的……
    前段時間,美國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每天醒來都是新的「突破性數據」。很多在美國的同學們都收到了各種各樣的關心與問候。(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有的同學反應自己本來沒多大事,但是和家裡人聊完就好想下一秒美國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