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不平靜的時季裡,讀爾雅的日記,有著最是那居家俗世的人間煙火感,令人共鳴。不論是爾雅蒸包子還是收獲鄰家的果實,都讓讀者感受到俗人俗世俗日子的美好安祥。
俗中自有花香,自有藍天白雲下驅車前往湖居家中遇見灰鴿子的驚喜,自有活著的喜悅和感恩。在每一個俗世的平凡日子裡,活著屬於自己的不平凡經歷,都是一種內斂而自帶明亮的生命美好。祝福爾雅也祝福人世,平安喜樂。
窗外世事,人多嘴雜,爾雅自有她的知覺斷判,眼明者自是能看到的。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杜荀鶴)===鬱乃讀『爾雅日記』(九)有感。」
(作者在法國諾曼第)
爾雅,本名張曉敏。定居於美國蒙特瑞地區的華人女作家。現為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特約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集《青衣江的女兒》,《陽光如賒----寫意舊金山》,編著《程寶林詩文論》等,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各報刋雜誌及文學網站,並被收入中國大陸及臺灣出版的三十多種選集。
4/28/2020
每天清晨自然醒後,喜歡走入院子: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小院春意鬧,隨手採花三兩枝, 便是不錯的瓶插;拾新落的茶花,放入杯水中置洗手臺, 也蠻寫意。
在這個被瘟疫禁足的春天:看花,曬太陽,讀書,追劇,睡覺……
金銀花,茉莉花,牽牛花,迷你小梅花……牽牽漫漫覆滿露臺柵欄,色彩斑斕,香氣襲人。左邊柵欄外是鄰院高大茂密的樹木青藤,望出去宛如青城山之密林。
書房牆邊,粉色及深紅玫瑰競相開放。玫瑰花瓣滑膩柔軟,絲綢般閃動的光澤,激起內心深處輕快的音符,呼吸進花朵的芬芳,身心明朗開放。
戴著草帽與墨鏡,坐陽光下搖椅上,萬籟俱寂,唯聞鳥語。上午的暖陽照在身上,慵懶的情緒悄悄襲來,搖椅輕搖,搖到外婆橋?閉上眼,打下盹;發個呆,凝神諦聽,感受時間緩緩流過的美與憂傷。
後院隱私的讀書角,在小書房窗下,李樹與梨樹之三角地帶,其伸展的樹枝綠色華蓋,春天盛開純白的花,秋天結出甜美的果。背後與臨院毗鄰的茶花樹是一整排,有純白、粉紅、深紅、豔紅。下午兩三點鐘,陽光最旺,午眠後坐在這裡,喝一杯濃釅香醇的咖啡,或是紅茶,再看幾頁閒書,很是相宜。
頭頂上遮住無雲青天的,正是深紅的茶花。有時候,茶花落,正好落在桌上的茶杯裡,茶水輕輕濺出,打溼的,也只是書上的幾個字,有時候是漢字,有時候不是。
我的世界如此小,也無需更大。身體無恙,財務無虞,人間無疫,天下無惡,這就是我自個兒的「理想國」了。
周末,天氣晴好,禁足了好些日子,多少有點悶,我們決定開車出去逛逛。可受疫情影響,附近開闊的伊莎貝拉海灘已關閉,掉轉車頭,打算去看看3分鐘車程外的登山處,是否也同樣?出乎意料,山腳入口處雖立有牌子,但並非關閉,而是提示登山者須保持6英尺的距離。
登山的人不多,估計好多人未知。三兩零星的遊人,有人戴口罩,有人沒戴。若平常,陌生人交臂而過,總會互致問候。但目前,彼此遠遠看見,均特意繞行或遠立路肩,讓對方走過,避免碰面。
剛上山坡,便是一片松林,結滿了松果,樹下也掉了許多,松鼠與鳥們豐衣足食:「不要為生命憂鬱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鬱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五彩斑斕細細碎碎的小花,一叢叢一片片開滿山坡。看到一種迷你型小花,從花蕊的深紫純白到花瓣邊緣的粉紫,如此袖珍,色彩卻豐富完美,真佩服大自然的神力:「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土路邊金黃的野草齊膝高,結滿穗須,隨風搖曳,婀娜多姿:「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我喜歡走入草叢,聽悉悉嗦嗦的聲音伴隨陽光的熱度升騰。因擔心有蛇,趕緊出來,可LG堅持說沒有。
沿山道爬了一陣,轉彎處果真趴著一條褐色的東西,既像小蛇,又像大號蜥蜴。我倆觀察爭論了好一陣,確定是蛇。我嚇得肌肉收縮,他卻越挨越近地拍照。並告訴我,民間傳說遇見蛇是吉兆。答曰:你以為自己是許仙?
山不算很高,也不陡峭。不久便登上了山頂。俯瞰整個舊金山灣區。左邊柏克萊大學的鐘樓清晰可見;右邊是列治文市及連接它的大橋;一眼望去,海灣大橋與金門大橋像五線譜音符,飄逸跨越城市間的海面。
隔著浩瀚的大海,看見錯落有致,剪影似的建築,特別是泛美大廈的尖塔,就看見了舊金山。
站在這極目的山巔,海闊天高,鷹鷺亂飛,再次深悟:人多麼渺小,多麼脆弱,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突然間,冠狀肺炎的瘟疫奪走了全球20多萬人的生命。史達林曾說:「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100萬人的死亡是統計數字。」估計,獨裁者的思維都一樣。
瘟疫還在全球遊蕩與肆虐。人生就是冒險,就是向死而生,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多少驚濤駭浪風險暗礁,有時候步步驚心。平常的簡單的幸福,是真正的幸福,是值得深深感恩與慶幸之事。想想那些曾經活到90多歲的老人,本身就是人生的成功。
走在山中,無意中聊到久遠的景山。LG說,476年前的今天(4/25),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北京景山的一棵樹上。這天,崇禎皇帝沐浴畢,焚香拜天,默默禱告:「方今天下大亂,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隱秘。」稍後,他定睛拿乩卦一看,見上面有詩一首:「帝問天下事,官貪吏要錢。八方七處亂,十爨九無煙。黎民苦中苦,乾坤顛倒顛。幹戈從此起,休想太平年。」
農民起義,大明朝滅亡,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舞臺。
追劇《弗蘭茲》:唯美傷感,令人唏噓。一戰末期,德國與法國的兩個年輕人,同為和平主義者,但出於責任與義務,他們不得不被動扛槍上戰場,在戰壕裡不期而遇……《西線無戰事》中,也有相似情景。其實,戰爭,也是瘟疫與流行病,沒人想得, 卻被感染了。
電影《西線無戰事》中, 德軍士兵在戰鬥間隙討論戰爭起源(大致如下):
每個國家都說是別的國家的錯。
然後,一個國家要先觸怒另一個國家。兩個國家會互相生氣。
難道德國的山會對法國的田野生氣?
是兩國的人民互相交惡,生氣。
是這樣啊!可是我一點都不生氣,那我根本就不該在這裡。
跟你這種小人物的情緒無關。
肯定有人從打仗中得到好處。
誰都不想打仗,我也不想殺死英國人。上戰場之前,我都不知道英國人長得啥樣。估計英國人也不想殺德國人,並不想要和我們打仗,我們卻在這打得不亦樂乎。
其實,若誰想世界大戰,應該找塊地圈起來,販賣門票,所有國家的國王,皇帝及內閣將軍們,身著內褲,手持棍棒,打得你死我活,看誰獲勝那個國家就贏了……
網上看到,紐約曼哈頓街頭的垃圾桶,竟然變成了巨大的插花。
原來,這是鮮花設計師Lewis Miller的作品。他為此行動起名「鮮花快閃」。這些盛放在城市各個意想不到角落的鮮花:「獻給所有紐約的醫護人員,他們給了我們希望,並時時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善良。非常感謝他們。」
是的,你若駐足、暫停、那怕只是一秒鐘的喜悅----都是很奇妙的,因為這就是我們目前最缺少而且很難享受得到的。
疫情中,我們看到了紐約人的愛,這就是希望。
在小葡萄的遙控指導下,想把我的公眾號儘量完善,上期剛設置了掃碼與讚賞功能。可是等不及打賞之人,便私信我的鐵粉。被LG取笑:你真是太可笑了,沒自知之明。這與要求別國來表揚自己有何兩樣?
可鐵粉說:成為你第一個打賞之人何等榮幸。我也是才曉得有打賞功能呢,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就應該實際的體現出來。」
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錢,我曾提醒鐵粉:打賞純屬好玩,無須超出個位。讚賞廣告詞:「點金之指,打賞福至」。意思是:手指帶財的人,通過打賞,更添福報。所以,希望有更多的粉絲前來捧場(一笑)。
啟用年前小葡萄送給我的「故宮限量版」口紅套裝:4隻口紅,1支髮簪,1把木梳,古香古色,精緻美麗。小葡萄在禮盒卡片上寫道:
「歲歲常歡愉,年年皆勝意!
所求皆如願,所行化坦途,
多喜樂,長安寧。」
End
(掃一掃碼 關注爾雅)
相關連結: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九)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八)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七)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六)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五)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四)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三)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二)
「爾雅日記」 疫情下的美國日常生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