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視頻講座(二):《米蘭詔書》前後的早期教會

2021-03-05 清平思域

上一講分析了教會歷史的分段,現在我們回到早期教會的歷史中,看看早期的教會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框架和氛圍當中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傳播的。
耶穌誕生的時候,猶太民族正被羅馬帝國殖民統治著。羅馬帝國從公元前44年建立帝國,一直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前前後後差不多經歷了一千五百年。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早期教會就是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環境當中,開始播下了信仰的種子。四部福音所講述的,就是耶穌怎麼樣誕生,怎麼樣長大,然後又怎麼樣公開地去傳教,召選他的門徒建立小小的教會團體,在耶穌死亡復活後,又派遣他的宗徒們到普天下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所以我們從四部福音裡看到的其實就是一個處於嬰兒時期的教會。而《宗徒大事錄》全部的內容講述的就是接受了耶穌基督派遣的這些宗徒們,是如何在五旬節這一天領受了天主聖神的力量,他們勇敢地走出了自己恐懼不安的小房間,向世界各地的人宣講耶穌的福音。因此他們也受到了很多的迫害。一開始,僅僅是個別的迫害事件,可是到了公元64/65年,羅馬帝國一位叫尼祿(Nero,37-68)的羅馬皇帝開始大肆迫害基督徒。在當時的羅馬帝國的皇帝被稱為太陽神的兒子,但是基督宗教公開地宣稱說:天上地下只有一個天主,那就是耶穌基督向我們宣講的天父,祂是造天地造萬物主宰人類命運的這樣一個神明,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太陽神或者是月亮神,或者是風神水神等等各式各樣的神明。這些神明在基督徒看來,僅僅是人手所塑造的一種偶像,他(們)沒有生命,更不可以主宰人類歷史的命運,所以你太陽神也是子虛烏有,更不用說太陽神的兒子——羅馬皇帝了,他也是個普普通通的人,跟我們大家一樣。而這樣一種神學思想自然而然地威脅到想獨攬政權的羅馬皇帝,他必須要斬草除根,最好讓所有的羅馬公民都站起來反對基督徒。所以尼祿皇帝不惜炮製了「火燒羅馬城」這樣一個冤案,指控基督徒是縱火兇手,因此掀起了一個迫害基督徒的大規模的國家體制操縱下的運動。一方面除掉了他的心腹之患,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這個廢墟上重建一個金碧輝煌的羅馬城。這對尼祿皇帝來說是一舉兩得。尼祿皇帝的生命在悲慘的結局當中就結束以後,其他接班的羅馬皇帝也陸陸續續地掀起大大小小迫害基督徒的運動,這樣的迫害一直持續到公元313年才告一段落。公元313年,西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272-337)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李錫尼(Licinius,263-325)在米蘭籤署了「米蘭詔書」(Edict of Milan)。「米蘭詔書」的內容基本上可以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說基督宗教從今以後也成為羅馬帝國合法的宗教;第二部分是要把在之前沒收的教會財產全部歸還的教會。313年的「米蘭詔書」標誌著早期教會團體的合法化了,而到了392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usius I),把基督教定為整個羅馬帝國唯一合法的宗教——國教。基督教國教化給基督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政教不分」的局面。一旦政教不分,那教會就不再是像過去一樣,僅僅依靠福音的真理來生活,僅僅依靠傳播基督的福音為她最大的使命和責任,而是有很多人借著政教不分的契機,為自己的升遷、為自己的利益而投機取巧。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教會反而陷入了一個泥沼,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第一講連結:教會歷史視頻講座(一):教會歷史的分段

相關焦點

  • 二千年教會歷史概覽(線索鏈關鍵字視頻版)
    概覽對想要更詳細了解教會歷史的人非常有用,就像地圖對於旅行的人非常有用一樣。岡薩雷斯觀察到:「對於剛踏入教會歷史領域的初學者而言,他們的主要困難之一,就是對教會歷史缺乏整體的眼光。……他們在研讀教會歷史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進入黑暗的洞穴,深入未知之領域,完全不知道下個轉角將會出現何種景況。害怕迷路的人,很難享受旅程中的風光美景。」
  • 走進米蘭第一講——米蘭詔書
    東西講座一提到米蘭,人們首先會想到聞名遐邇的米蘭大教堂。教堂正面有6個巨大石柱,上面雕刻著數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像。
  • 快速了解基督教的教會歷史
    然而重要的是需要了解這種分法多多少少是人為的,因此,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區分同樣的歷史。從基督教的起源至君士坦丁大帝終止逼迫(米蘭詔令,313)這是教會的形成期,這個時期奠定了整個教會歷史的基調。當時的某些決定,仍然影響生活在今日的我們。   基督教誕生的世界,原本有其宗教、文化、社會以及經濟的架構。
  • 公益課程丨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由福州市關工委、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婦聯聯合創辦的福州市網絡家長學校12月新講座如期和大家見面了!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多子女家庭的挑戰和教養模式》《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情緒調節,每個家長都要學習的功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這五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視頻哦!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主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給亞細亞教會每一封信的內容,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啟示:一方面,記載那個時期的教會光景,另一方面,預言教會發展歷史的不同階段,聖靈更注重預言中的教會史!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教會的每一個信徒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有這七種光景:有的丟失了起初的愛心,有的正在受逼迫,有的對主失去了忠心,有的名存實亡,有的忠心行主的道,還有的不冷不熱!無限智慧的神把這七個教會安排在同一聖秩裡,旨在借寫給七個教會的七封信,啟示教會在整個歷史中的不同階段信徒的屬靈生命光景,這七個教會恰好代表了教會發展的七個時期的光景,仔細比較教會發展史實,無不慨嘆神的智慧何等奇妙難測!
  • 神學講堂:教會歷史第三十講——變形的基督(二):馬吉安派
    該派創始人馬吉安的生平及學說的內容主要來源於駁斥他的早期基督教神學家的著作,被多次的引用的有愛任紐的《駁異端》(1.27.2;3.12.12)、 德爾圖良的《反異端的法規》,除此之外,像哥林多的狄尼修、安提阿的提阿非羅、羅馬的希坡律圖等眾多神學家的駁斥,由此看來,馬吉安對教會的危害不亞於諾斯替主義的潮流。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主首先特別介紹自己是「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以此來堅固、勉勵將要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士每拿教會。由於使徒約翰寫給教會的每一封信有兩個指向:一是針對那個時代的教會,二是針對歷代的教會,所以,這封信也是主堅固、勉勵歷代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教會!「士每拿」翻出來的意思是沒藥,味道苦澀,但研磨後卻放出馨香的氣味。象徵苦難之後的榮耀,也是忍受苦難的表號,作為馨香的火祭!
  • 歷史資料 | 教會進入新大陸
    威廉斯並非美洲浸禮派的創始人,他只是在普維頓斯成立了美洲第一間浸禮派教會。以後這個教會並未變成母會,也未分出支會,因此可以說威廉斯在整個浸禮派歷史中,只佔了一小部份;大部分美洲浸禮派信徒是在未抵美洲前就已屬浸禮派。威廉斯的重要性在於他強調「政教分開」,這個原則對浸禮派是一項很大的貢獻,因為它解決了自君士坦丁大帝信主以來所引起的問題。
  • 教會的歷史1
    可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教會內部人事組織結構,並不是兩千年前耶穌創立教會的時候便如此的,而是經過很多世紀的形成與演變,才固定為今天這樣的體制,就連本世紀六十年代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後,教會內部的職務也有所改變。初世紀教會體制結構的演進有時候是模糊不清的,各項職務的名稱也不一致,經常遇到一個職務的名稱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義。
  • 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士每拿教會時期是肢體大受逼迫、苦難和試煉的歷史階段,他們受的患難主要來自個方面:一方面來自羅馬帝國皇帝當權者逼迫和打擊教會,另一方面教會內部遭受假弟兄的危險!古代士每拿城有一條最華麗且最昭著的街被譽為「黃金大道「,起點是著名的宙斯廟,橫經柏哥斯山腳,終點以希波利廟。亞波羅、尼米雪、亞富羅迪特和亞克裡比阿等神廟都坐落於了。
  • 歷史資料 | 英國教會的改革
    亨利八世在位的早期(公元1511一1514年),伊拉斯姆在劍橋大學講學,他不但在英國結交許多朋友,他所寫攻擊教會的著作,也廣被閱讀。英國也像其他國家一樣,直接受到路德著作的影響,路德出版他偉大的論著四個月後,伊拉斯姆便將它們寄給英國的朋友柯列特和摩耳多馬。從此以後,路德的作品不斷被輸進英國,路德的思想侵入了兩間英國最著名的學府: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
  • 深圳真道教會通知
    本教會從五月開始由楊建新牧師帶領通讀聖經活動,眾肢體約定一年精讀聖經一遍,並伴有概論式學習。為追求更明白主的話語,現組織每周一次聖經同步講座。
  • 【歸正之窗】教會歷史
    他的孤兒院前後收容了一萬多名孤兒。他在訓練及教育他們之後,就送他們到世界中去從事有用的工作。除此之外,他也不遺餘力的從事其他慈善工作。弟兄會的興起主後1827年,克羅寧和一班弟兄,在都柏林開始聚會,是為弟兄會的起始。克羅寧原本是一位天主教徒,因著健康問題,遷居至愛爾蘭的都柏林。他對當時紛亂的宗派情形深感困惑,便專心研讀神的話,想要明白此事。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點上方視頻即可收看,視頻右下角全屏觀看效果會更好哦!二、目前,家長對於孩子遵守紀律的誤區1.認為「遵守紀律」是學校的事情點上方視頻即可收看,視頻右下角全屏觀看效果會更好哦!
  • 【歸正之窗】教會歷史的軌跡改教時期的教會24~30章
    路德出自於中世紀黑暗時代,接受經院派神學教育,讀過許多教父著作及中世紀教會色彩的作品;慈運理則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亨利八世在位的早期(公元1511一1514年),伊拉斯姆在劍橋大學講學,他不但在英國結交許多朋友,他所寫攻擊教會的著作,也廣被閱讀。
  • 第五期基督教與社會關懷公益講座線上舉行:教會當成為社會的祝福
    第五期「基督教與社會關懷」講座已於12月中旬在網上正式拉下帷幕。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的「基督教與社會關懷」講座均以網絡的形式舉行,第五期日程為12月14日-16日上午9點-11點。
  • 歷史資料 | 英國教會仍然動蕩
    因此,他們迫切希望教會把這些「天主教的舊酵」都掃除乾淨。 不久,他們又進一步要求在每一個教會中選出長老來,負起教會懲治的工作。他們也盼望廢除主教制,由百姓選出他們自己的牧師,而且所有牧師地位平等。這項要求,是要使教會行政制度由主教制變成長老制。 清教徒運動的領導人物是卡特賴特,他是劍橋大學的神學教授。
  • 基督徒要了解和尊重教會歷史
    教會歷史是神人關係的總和,是歷代教會在神的帶領下,傳播福音、牧養信徒參與慈善事業的見證。這其中不僅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嘉言美行,也有人性軟弱所造成的累累罪惡。不管如何評價基督教會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基督徒需要對教會歷史有個正確的認識。
  • 【教會傳統】天主教會的禁書目錄(Librorum Prohibitorum)
    早在公元170年,教會就已經出現《穆拉多利正典》(Muratorian Canon),將教會認可的聖經篇章予以搜集和整理的匯集目錄,並宣判哪些文字是異端。公元9世紀,第一個目錄《Decretem Glasianum》出現了,但並沒得到教會的合法認可。
  • 從耶路撒冷到尼西亞:三位一體在教會歷史中的發展
    從耶路撒冷到尼西亞:三位一體在教會歷史中的發展麥克·霍頓基督教會最早成立時是一個猶太的教派,專注於將福音帶到耶路撒冷和猶太的挑戰。早期的基督徒重複了傳統猶太人對多神教的反對。然而,隨著基督教在文化精英中獲得歸信者和批評者,它要面對著更多的哲學挑戰。你如何向那些有著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的人解釋和捍衛基督教信仰,而又不將該信仰與不信者的前預設相融?這種基督徒宣教長期存在的問題對古代教會的思想施加了其推動力。三位一體的教義絕不會從基督教和異教思想的綜合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