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減肥高潮季的到來,很多人喜歡下班後做運動。和白天的豔陽高照相比,晚上氣溫較低會更人舒服一點。有的人為自己制定的運動計劃是每天跑步五公裡,有的人則是會選擇走路五公裡。
而他們都擔心的就是傷膝蓋的問題,想要在這兩種方式中選擇一個,應該如何選呢?
每天跑步五公裡和走路五公裡的相同點:
運動裡程一樣。無論你是選擇跑步還是選擇走路,給自己制定的目標都是五公裡,裡程一樣但所用時間不同。和快走的方式相比,跑步要比走路的速度快2倍左右。
而走路五公裡,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是1個小時甚至是1個半小時,因為每個人走路的方式不同,最後鍛鍊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有的人走路,還可能是邊走路邊看手機,這種方式無時無刻都在給頸椎增加壓力,不算在健康的方式之一。
正確的走路方式需要大家挺胸抬頭,大步向前走,專注力都在走路上,以每分鐘心跳都能超過正常心跳標準為宜,正常的心跳次數是每分鐘60次到100次。
每天跑步五公裡和走路五公裡的不同點:
不同人群所起到效果不一樣,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你再用五公裡來要求自己,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軟骨受到磨損、骨骼健康下滑,走路速度較慢,五公裡的距離要遠遠超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的健康標準6000步。
在這裡大家不要認為走路越多越好,如果你在走路過程中已經出現膝蓋疼痛,說明膝蓋受到壓力較大,很可能是運動過度了,對預防關節炎不利。
所以,老年人還需根據自身標準進行運動,以及選擇適合自身的方式。
哪種方式對膝蓋刺激更小?
從運動強度上來看,跑步負重程度較大,對膝蓋刺激可能更大一點,但在相同的距離下,跑步所用的時間更少,再加上膝蓋的使用率,大家可以進行有規律的慢跑。
從整體上來看,要比快走膝蓋來來回回接觸地面的概率要小,傷膝蓋的程度也會更弱。對於在運動過程中能感受到膝蓋出現明顯不適,或是有關節炎等情況。
在做相關運動時,都最好佩戴護膝,可減少膝蓋處重要組織的軟骨磨損,避免老年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有運動要求的人,要避免負重力大的動作,如舉高、抬重物等,對膝蓋刺激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