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快走是大家喜歡的兩項運動,都很簡便易行,不用輔助其他工具就能完成,而且受場地限制小。但是說到哪個對心血管更好,還需要看每個人的情況以及需求。
· 肥胖,有減重減脂需求的心血管病患者
研究發現,走路和跑步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即使慢跑和走的速度相當,跑步的能量消耗甚至可以達到走路的1.7倍[1]
原因是,跑步和走路兩者雖然在相同的速度下,但是人體在走路時,身體的重量至少有一條腿在支撐,而在跑步時,會有依靠肌肉爆發力,讓身體騰空處於無支撐的狀態。這兩種運動姿態下,整個身體軀幹、腿部的做工速度是不同的,也就造成了兩者之間能量消耗上的差異。
也就是說,跑步,即使是慢跑也會比快走在能量消耗上有效的多,對於肥胖、有減重減脂需求的心血管患者,從熱量代謝角度來說,每天跑步5公裡更好。
· 心理焦慮、抑鬱的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是焦慮、抑鬱等精神疾患的高危人群,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焦慮、抑鬱障礙顯著地影響著心血管病的病程、臨床表現和血管性事件的再發。而慢跑可以說是焦慮和抑鬱的緩解劑。
研究顯示,跑步達到20分鐘以上,身體就會發生很多變化,肌肉逐漸適應了運動的節奏,血流加速,呼吸循環量增大,內分泌也開始發生變化,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讓人感到輕鬆愉悅。而且在跑步作為一項有氧運動,過程中大量的氧氣參與消耗,優先供應到四肢肌肉組織中,在某種程度上胃腸和大腦的供應就會相對減少,這種缺氧會讓大腦邏輯思考變得不積極,也就排除了那些沒有必要的的雜念。因此,對於有焦慮、甚至抑鬱傾向的心血管病患者,每天跑步5公裡更好。
· 心肺負荷較弱的心血管病患者
對於一些心肺負荷能力較弱的心血管病患者,跑步,即使是慢跑也讓他們無力承受,還有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因此建議這類人群選擇強度較低的走路/快走運動。雖然在運動強度上略弱於跑步,但是長期堅持對於改善血壓、血脂也是有很好的作用。
· 高血壓還沒控制平穩的心血管病患者
雖然跑步具有緩解高血壓的作用,但是高血壓還沒控制平穩的心血管病患者並不適合進行激烈的跑步運動,如果高壓達到160毫米汞柱,甚至是不建議進行運動的。因此,在高血壓還沒有控制平穩期間,相對舒緩的走路運動更適合這類人群。
· 有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
研究顯示,運動可以獨立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而最適合的運動就是走路,因為走路是一種全身都參與的溫和耐力運動,每天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可以減少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和冠心病事件。
其次對於重症糖尿病人來說,跑步時候運動量比較大,容易導致葡萄糖供給不足,很可能發生酸中毒。一些特殊的糖尿病人,例如:急性腎炎或肝功能有明顯損傷的病人,更不適合跑步。
· 足踝關節、腰部不好的的心血管病患者
普通人每走一步,腳底所受的衝擊約是體重的1-2倍,是慢跑的三分之一左右。跑步對於足踝關節和腰部的負擔較大,這兩個部位有問題的心血管病人群就不適合跑步了,反而快走更安全。雖然走路的效果比跑步要差一些,但運動安全性有保障,還能避免帶來運動損傷。
· 剛開始鍛鍊的心血管病患者
這類人群宜從簡單,低強度的運動走路開始,進行適應性訓練,在身體能夠完全適應運動強度後,在逐漸提高運動難度與強度,挑戰更大消耗的跑步運動更為安全。
總的來說,跑步5公裡與快走五公裡到底哪個更好?還需要看每個人的需求以及身體狀況而定。適合你的更好。
參考文獻:
[1]跑臺上走、跑能量消耗與運動速度的相關關係研究 孫泊、劉宇、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