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朱祐樘是一個偷生的孩子,差點被萬貴妃的「計劃生育」拿掉,他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年號弘治,十七歲登基,在位一十八年,三十六歲死亡。在位期間躬行節儉,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勵精圖治,史稱「弘治中興」。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最後一位明君,與漢文帝、宋仁宗一樣素有賢名。
偷生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一生只寵愛比他大十七歲的萬貴妃,萬貴妃在自己的兒子夭折後,便開始仗著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為禍後宮。有史料說,萬貴妃只要一打聽到有哪個妃子一懷孕,萬貴妃便千方百計逼她喝下打胎藥,以致於朱見深到成化四年還沒兒子。成化五年朱見深有了第二個兒子,但長三歲又夭折了,傳說也是萬貴妃害的。
朱祐樘的母親紀氏,原是廣西瑤族兵敗充宮之女,因其長相美貌被朱見深邂逅一次,過後便懷了孕。萬貴妃知道後便派身邊宮女拿著打胎藥去讓他喝,誰知紀氏人與這個宮女平時相處較好,宮女不忍心打掉紀氏腹中的胎兒,回去向萬貴妃說紀氏腹中是出了瘤子,不是胎兒。萬貴妃仍不放心,下令將其貶入冷宮。
紀氏生偷偷生下朱祐樘後,萬貴妃得知派太監張敏去害他,張敏不忍心將其藏了起來,吃百家飯,最後又交給吳皇后扶養。後來有一次朱見深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頭上的白髮,唉嘆自己還沒有兒子時,張敏這才跪下說:「陛下已經有兒子了」,朱見深趕緊問明實情,見到六歲的你朱祐樘。當即召集群臣予以說明,第二天照告天下,立為太子,封紀氏為淑妃。但隨之紀妃暴死,張敏吞金自殺。
初登大寶,清除汙穢萬貴妃死後,明憲宗朱見深沒幾個月便死了,朱祐樘登基後改年號弘治。朱祐樘一登大寶,便開始清理成化後期朝廷的汙穢,詔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將前朝的法王、國師、真人、國子等封號一律革除,處死曾經妖僧繼曉,使文武百官相慶。
在人事安排上,朱祐樘完全來了一次大換血,他對前朝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萬貴妃的弟弟萬喜等人,毫不手軟地做了處理,將內閣首輔萬安罷官,將梁芳下獄,將李孜省流放,同時,罷免右通政任傑侍郎蒯鋼等千餘人。
勤政治國,任用賢臣清理了成化後期的朝廷汙穢後,朱祐樘廣開言路,勤於政事,任用王恕、馬文升、徐溥、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一大批賢臣治國。開設大小經筵(大小朝),大經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舉行,主要是一種禮儀;小經筵又稱日講,君臣之間不拘禮節,從容問答,是重要的輔政方式。朱祐樘堅持日講,每天都準時上朝處理國事,並且又開設午朝,每天兩次接見朝臣,(估計不過星期天)。有一次晚上宮仁壽宮起火,忙了一晚上,第二天沒上朝,便讓太監向大臣們請假說明原因。
自正統以後,大臣們的許多奏章都是由司禮監太監代批的,只有重大事皇帝才會親自過目,一般的事都是聽匯報了解個大概就批了。朱祐樘則一改這個作風,堅持向朱元璋、朱棣學習,每份奏章都親自過目親自批,每天都批到深夜。由於朱祐樘幼時身體瘦弱多病,當太子後也一直沒修補過來,執政後又是一個工作狂,導致身體吃不消,很早的便跨下來,最後幾乎是累死的。
寬宏大度,厲行節約明朝自朱元璋起歷來對官員非常嚴厲,動則杖刑伺候,殺頭抄家。朱祐樘卻對大臣們非常尊重,與大臣們推心置腹,寬仁以待,從末鞭打過大臣。並且有時夜晚討論朝政太晚了,便讓軍事執燈護送大臣回家,這是其他皇帝很少有的。這樣與大臣們親密無間,使大臣們積極上奏政事,勤奮盡職,朱祐樘也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形成了朝政活躍的局面,為「弘治中興」打下基礎。
對大臣寬宏,對宦官卻嚴厲。明朝宦官是皇帝制衡文臣的力量,皇帝往往寵信宦官,象王振、曹吉祥、汪直、梁芳等,手握很大的權力。朱祐樘則對宦官控制的很嚴,不允他們幹予朝政,不能任意行事,用刑也比較寬。弘治年間的幾任錦衣衛指揮使都奉守本職,執法公允。同時朱祐樘又修改了《大明律》,刪除裡面很多殘暴的條款,編別成《大明會典》,廢除苛法。
朱祐樘還力求節儉,詔令減少皇宮的開支與供奉,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緩解人民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勳戚侵佔民田,魚肉百姓;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等,減輕農民的負擔。弘治年間,財政稅收達到明朝中葉的高峰,人口也增長至六千多萬。
在軍事上朱祐樘任用馬文升為兵部尚書,先後三次用兵西北,打敗吐魯番的阿黑麻軍,收復哈密衛。在對蒙古上釆取守策,多次擊敗韃靼小王子、火篩的騷撓侵邊。
唯一的一夫一妻皇帝朱祐樘最讓稱頌的是一生只有張皇后一個妻子,沒有其他妃子、美人等,真正實現了一夫一妻制,這在皇帝中十分罕見。他同張皇后同起同臥,雙宿雙飛,一起議事,感情一直很好,是一對模範皇帝夫妻,被後世極力稱頌。
但是,後世也有人懷疑,說那個年代皇帝不納妃才不正常呢。一是懷疑朱祐樘從小受萬貴妃的影響,心理有問題——膽小。彈琴畫畫都要躲著大臣,償賜官員也要看大臣臉色,因此膽比較小,不敢越軌。二是從小一直體弱多病,心有餘而力不足,和張皇后生的三個子女夭折了兩個,只剩下一個朱厚照。三是朱祐樘怕老婆,史料稱張皇后「驕妒」(驕傲嫉妒),生性潑辣,個性輕強,宮中大小事情張皇后作主,這恐怕才是主要的原因。
明朝皇帝一般很少寵幸皇后家人,但朱祐樘對張皇后的家人非常好,兩弟一妹可以自由出入後宮,其弟弟還乘孝宗上廁所之時穿上龍袍,隨身何太監警告無用,告知孝宗知道後孝宗卻不敢懲治,而後來何太監卻被打死。以及對兒子朱厚照的放縱等,可以看出朱祐樘怕老婆,所以不敢納妃,不想呆在後堂,才一心撲在工作上。
張皇后結局比較悽涼,由於兒子朱厚照沒兒子,朱祐樘又沒其他兒子,張皇后和大臣們商議,將皇位傳給朱祐樘的侄子嘉靖皇帝,但因大禮儀之爭張皇后遭嘉靖恨之,先是踢死張皇后(那時已是太后)所賜婚的皇后,後又尊其母為太后,改稱張太后為伯母,並藉機斬了其弟,張太后求情不得,最後悽涼死去。
總之,朱祐樘是繼朱元璋、朱棣之後最勤政的皇帝,也是與文官集團融合最好的,與明朝其他荒唐的皇帝相比優秀了很多,稱之為大明最後的明君不為過。但是,朱祐樘是典型的守成之君,開拓力不足,「弘治中興」也有被文人們拔高的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