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人口這一話題一直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就在最近這一段時間,「生孩子」一事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熱議,究其原因是因為專家建議開放三胎。
對於人口有所關注的人應該知道,近些年我國年輕人對於生孩子一事並不「積極」,而老齡化人口卻又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若是長時間這樣下去,勞動力也將會有所「縮減」,社會和家庭養老壓力也會隨之增加。
事實上,我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已經有一定「年頭」了。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00年年底,我國大陸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是6.96%。
而一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達到7%,顯然早在那個時候,我國就「邁入」了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後,人口撫養比問題愈發突出,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30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經從不到9%上升到了17.8%。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之前每100個人口將負擔撫養不到9個老人,而如今每100個勞動人口將負擔撫養17.8個老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養老」已經成了當今社會以及各個家庭都無比迴避的話題。
為了能夠讓自己在老年有一個體面的生活,不需要依靠子女過活,越來越多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將養老這件事情提上了日程,開始按時交納養老保險。在我國養老保險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職工養老保險,還有一種是居民養老保險。
對於廣大農村人而言,絕大多數人都是交納的居民養老保險,儘管大家明知交納職工養老保險,在老了之後可以領取到更多的養老金,但是老一輩的農村人基本上是沒有機會進入企業裡面工作。
所以也就沒有辦法交納職工養老保險了,只得去交納居民養老保險,而且交納居民養老保險掏的錢還相對較少,到了老了之後同樣也是能拿到養老金的,就是要比企業職工拿的少點而已。
事實上,對於老人國家一直都是比較「照顧」、「關心」的,就在今年還上調了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上漲幅度達到5%。
除了對退休人員比較關心之外,就在近期,國家還上調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這樣的一則消息,對於不少農村人以及那些繳納居民養老保險的城裡人而言,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了。
之前,對於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是88元/月,而如今人社部「一錘定音」,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養標準已經上調到了93元/月。
而就在今年,已經有多地都上調了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
上海將標準從的每個人每個月1010元上調到了1100元,一個月足足漲了90塊錢。這也就意味著,上海地區符合條件的老人,在原來的基礎上,一年能多領1080元養老金了。
北京也上調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規定對於符合條件的人員,自今年1月1號開始每個人每個月增加20塊錢。目前,北京地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人均月領取標準已經達到了830元。
山東規定從今年7月1號開始,將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個人每個月提高24元到每人每月142元。
哈密市伊州區規定從今年7月1號開始,將標準從之前的每人每月325元上調到330元。
……
由此可見,國家其實一直都在想辦法讓老人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