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康:國旗誕生過程(上)

2021-02-18 我們這一代s

馮建康,1956年生,山西省萬榮縣高村鄉南裡村人,中共黨員,1974年參加工作。在4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歷任小學校長、初中副校長兼教導主任等職,曾被評為萬榮縣教育系統十桿旗之一、省級模範班主任等,榮獲各級獎勵30餘項。

 

編者按:國旗(Nationalflag)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系丹麥國旗,中國最早的國旗是大清帝國的黃龍旗,其次是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而五星紅旗的誕生,第一次向全世界莊嚴宣告,飽受欺凌和壓迫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此文以豐贍的歷史資料,詳細而真實地敘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誕生過程——既有高層決策的反反覆覆,也有民間徵集的曲曲折折,既有政協委員的七嘴八舌,也有開國領袖的一言九鼎。不失為一篇愛國主義的好教材。(本刊評論員:孫愛國)

隨著響徹雲霄的國歌聲,禮炮轟鳴,毛澤東莊嚴地按下升旗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

一、拆下「越南國旗」

  開國大典在即,新中國領導人十分重視國旗的確定和布置情況。

  國旗是象徵國家的旗幟。國旗的式樣、圖案和使用辦法,由憲法或專門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3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

  國旗的式樣、圖案有其獨特含義。我國「五星紅旗」的旗面為紅色,左上方綴著五顆黃色五角星,象徵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有人認識到了旗幟的作用,從而出現了旗幟的雛形。那時,原始部落逐漸擴大,圍獵、戰爭、聯繫都迫切需要一種信號和標誌,他們就用樹杆或長樹枝綁上一個東西,作為一個部落的象徵和對部落神靈的崇拜。

  旗幟在古代,曾是城邦的標誌。《周官•司常》中有「日月為常」的句子,疏:「天子之旗有日月星辰,諸侯旌旗無日月星。故有開龍降龍。」「旗五日、旗四日之區別,系爵秩、尊卑不同之徽幟。」《說文解字》上說:「旗,以令眾也。」可見,旗幟在中國古代是冊命諸侯、大夫的封物之一,是諸侯、大夫權力和封邑的象徵。按爵秩高低,旗幟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到了近代,國旗成為國家的象徵。它是指國家獨立之後,作為國家或民族獨立的一種標誌。國旗是與一個國家的尊嚴緊緊連在一起的。

  但是,臨近開國大典的那個凌晨,要不是周恩來的博識和細心,國旗問題差點造成國際性的影響。

10月1日凌晨,又是一個通宵未合眼的周恩來敲開了值班室的門,想再了解一下開國大典的準備情況。值班員愣了,瞪著一雙迷迷濛蒙的眼睛,一個問題都講不清楚。看到值班員這副神態,周恩來不禁皺了皺眉,再沒說什麼,抓起電話直接打到天安門城樓,口氣很嚴肅。

  天剛蒙蒙亮,周恩來又登上天安門城樓。在天安門城樓上值班的是蘇凡。他問了蘇凡幾句話,又在城樓上轉了一圈,然後走下石階,來到天安門廣場,從遠處觀察天安門城樓布置的效果。 突然,周恩來問工作人員:「城樓上掛的哪國國旗?」

  工作人員愣住了,一時不知怎麼回答。

  周恩來說:「這成了越南國旗嘛,你們趕快去拆下來。」

  原來,天安門城樓的正面休息廳用了八面鏤空的大屏風裝點門面。日本美術家肖野覺得原來的背景封建氣味太明顯,就設計出一套方案,把主席臺背後的八面大屏風用大木框罩住其中六面,只留中間兩面當門。大木框正中放一顆金色大五星,用20匹紅布顯出長方形光芒。

  周恩來審查過這個設計方案,卻沒料到從遠處眺望紅布的光芒會融成一片。

  當時背景布置好後,眾人從近處看,連聲稱讚,沒想到從遠處看,因20匹紅布的光太濃豔,給人的視覺效果是一片紅光,像一片紅布中央綴著一顆五星,成了一面越南國旗。

  周恩來主動承擔責任說:「這是我的疏忽,不怪你們。」工作人員趕快跑上城樓,把木框拆了下來。但是,當天報紙還按原來的樣子作了報導:「城樓正中有巨大金星,下面烘託了巨幅紅布褶成的光芒,紅黃交織。」事實上,這個紅黃交織的方案已經遭到否決,城樓上的裝飾也拆掉了。由於周恩來的細心,避免了可能在國際上造成的不良影響。

二、徵集國旗圖案啟事發出之後

        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等報刊,刊載了一則啟事,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提出了有關原則和注意事項,並規定8月20日為截止日期。其中對國旗圖案的要求是:(甲)中國特徵(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乙)政權特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丙)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丁)色彩以紅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這則啟事從7月15日起刊登8天。國內各報、香港及海外各華僑報紙都紛紛轉載。

  國旗徵集啟事在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機器隆隆的工廠、礦山到廣闊的田野,從人流滾滾的都市到硝煙瀰漫的前線,無數工人、農民、戰士、教師……都在熱烈地談論著這則啟事。得到徵集國旗的消息後,許多人馬上動手,著手設計構思。他們精心設計,反覆思考,繪製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圖案,標上詳細的說明,通過各種方式寄到北平,寄到新政協籌備組。

  他們把設計、繪製國旗圖案當作一件無尚光榮而崇高的事情。

  圖案大多不太理想。但每一位應徵者關注的是參與,以此方式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無限熱愛之情,而不完全在乎是否被選中。

  在人民解放軍某部,指戰員們在陣地上、在戰壕裡、在槍炮聲中,熱烈地討論著應徵國旗和國徽的圖樣。有的戰士高興地說:「徵求國旗圖樣的意見,說明新中國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國成立那天,我要握著槍戴上立功獎章,在國旗下照一張相。」飽經槍林彈雨的老戰士,還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描繪新中國成立後的美好前景,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

  有位戰士不善言詞,卻把對新中國火一般的熱情,悄然化為行動。他設計了一幅國旗圖樣,與一封家信放在一起。

  他想打完這場戰鬥就把圖樣寄往北平。然而,戰鬥中,他的鮮血全部灑在了解放的熱土上,貢獻給了即將誕生的新中國。

  當戰友們清點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這張來不及寄出的國旗圖案……在海外,千千萬萬愛國僑胞熱切地關注著祖國大地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黑暗的蔣家王朝覆滅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即將誕生,飽受欺凌和恥辱的僑胞們怎不歡欣鼓舞呢?

  當他們得知祖國在向自己的兒女徵求國旗、國徽和國歌時,紛紛抱著深切的愛國之情,捧著中華民族子孫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設計構思出一幅幅國旗、國徽圖案,譜寫一首首國歌歌詞。這一圖案和歌詞,從美洲、印尼、馬來西亞、朝鮮……飛向解放了的北平。

  這則為億萬民眾所關注的啟事,是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成立一個月以來的一個重要成果。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6月18日,周恩來主持了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為了迅速完成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及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各項準備工作,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小組。其中第六小組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首都等方案。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國旗!中國最早的國旗,是1900年清朝慈禧欽定的金龍旗。史載,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洋務派首領李鴻章在同各帝國主義國家舉行通商互派公使的外交談判中,看到別國政府都懸掛國旗,認為中華帝國也應有一面國旗。於是,便向慈禧太后奏請制定中國國旗,得到慈禧太后的恩準。時隔不久,李鴻章便將畫有虎、豹、獅、龍、麒麟、八卦等圖像的國旗圖案面呈慈德。經慈禧欽定,決定以金龍旗作為大清國的國旗,通稱「黃龍旗」。圖案中的龍是皇帝威嚴的象徵,黃色則為滿族的代表色。這種國旗最初為三角形,後改為長方形。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旗,它一直懸掛到清王朝滅亡。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採用橫排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作為國旗,表示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的共和。1931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這就是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

  這種青天白日旗,早在1894年孫中山創辦興中會時就指示陸皓東設計出來。白日象徵光明,12道光芒代表12個時辰,光芒尖鋒象徵革命銳進。1905年,興中會改名為同盟會,孫中山主張用興中會的青天白日旗,加上紅底,作為同盟會的標誌。紅色象徵革命。後來蔣介石掌握了中華民國的領導權,雖仍用青天白日旗,但他不僅沒有革命,反而大肆屠殺革命志士,以至遺臭萬年。

     金龍旗和青天白日旗都被歷史的塵沙掩埋了。為新中國擬制國旗圖案,第六小組肩負重任。第六小組組長是馬敘倫先生,副組長是北京軍管會主任葉劍英。不久,因葉劍英工作忙,增加沈雁冰(即茅盾)任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參加第6組的成員有馬敘倫、葉劍英、張奚若、田漢、沈雁冰、鄭振鋒、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歐陽予情、廖承志13人。

馬敘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博學多才,對語言學、文學、書法都有研究。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敬仰毛澤東。

秘書是彭光涵。彭光涵深感自己缺少國旗、國歌、國徽等方面的知識,壓力很大,工作起來顯得不順手,弄得晚上睡不好覺。

  第六小組成員中有不少專家。彭光涵虛心向馬敘倫、沈雁冰、田漢、鄭振鋒、梁思成等人請教,得到了他們的熱情指點。在很短的時間內,彭光涵就掌握了有關國旗、國徽和紀年方面的許多知識,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彭光涵在他的文章中談了五星紅旗誕生的詳細經過:1949年7月4日下午3時,葉劍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了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

為了加速小組工作和廣泛聽取全國人民對制定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會議決定:

(一)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名義公開向全國人民發出啟事,徵集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和方案,推選郭沫若、沈雁冰、鄭振鋒3人草擬徵集條例呈送籌委會批准公布。

(二)設立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及國歌歌詞、歌譜評選委員會;推選葉劍英、廖承志、李立三、鄭振鐸、張奚若、蔡暢、田漢、翦伯贊8人組成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葉劍英為召集人;推選郭沫若、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5人組成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郭沫若為召集人。

  會議決定,上述兩個委員會除由第六組成員參加外,還要請一些學識淵博的專家為委員,委託郭沫若、沈雁冰提出初步名單,由常委會作決定。會後草擬的徵集啟事,經周恩來審批後,7月10日送新政協籌委會批准後刊發。

  新中國將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的政府,誰不關心它的誕生呢?一幅幅圖案、一首首歌詞雪片般飛向北平。短短一個月內,第六小組共收到應徵稿件幾千件,意見書24件。至截止日,新政協籌委會共收到應徵國旗稿件1920件,共有圖案2992幅。

  投稿者中既有高級幹部、將軍、著名藝術家、學者,也有普通軍人、工人、農民、學生等,投稿遍及全國,還有一批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來稿。這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對新中國的熱烈擁護。國外華僑和未解放地區大多數是由新華社香港分社轉來的,個別的也有從未解放區經郵局郵寄的。其中有一件是用掛號信寄來的,信封上貼了國民黨法幣20萬元的郵票。從這枚郵票就可看出國統區貨幣貶值的嚴重情況。大家都很新奇,紛紛傳看這個信封。

  徵得的國旗圖案大體可分為四類:

      1.鐮錘交(或稱鐮刀斧頭)並加五角星。此類圖案最多,開始贊成的人也多,如陳嘉庚先生就專門設計了中國式的鐮刀斧頭圖案。他還說,中國有中國式的鐮刀、斧頭,不能因蘇聯用了,我們就不用。這是最好的代表工農建國的圖案,許多來稿都說了這個問題。

       2.嘉禾齒輪代表工農聯盟的圖案。

       3.以兩色或三色的橫條、豎條加鐮刀、斧頭或五角星或嘉禾齒輪。

       4.以紅旗上排列五角星圖案,或者紅旗中加五角星並加一兩條黃槓代表黃河、長江等。這類圖案數量不少。郭沫若、朱德總司令就設計過此類圖案。

  經過反覆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前三類不合國體,不能採用。較為可供參考挑選的只有第四類。為了廣泛徵求意見,又從中評選出較好的幾十幅圖案。為了評選時不帶任何偏見,周總理指示把選出的幾十幅圖案按類型編成一冊,每幅圖案只編號,不寫作者姓名。

三、「復字三十二號」國旗圖案脫穎而出

  經過初評複選,38幅國旗圖案闖過一關又一關。其中,上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被編為「復字三十二號」。「復字一號」是紅旗上方有一顆大五角星;「復字三號」是中間加兩條黃槓表示黃河、長江;「復字四號」是中間加一條黃槓代表黃河。最初,贊成選擇「復字一號」、「復字四號」、「復字三號」為國旗圖案的比較多,毛澤東也曾是「復字四號」的贊同者,但反對者的意見也很堅決,比如張治中。

  新中國國旗的誕生過程,是一個充分發揚民主的過程。

8月5日下午,第六小組在北京飯店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由馬敘倫主持。會議初步決定: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聘請徐悲鴻、梁思成、艾青3位專家為顧問;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聘請馬思聰、賀綠汀、呂驥、姚錦新4位專家為顧問。為了便於協調工作,馬敘倫參加兩個初選委員會。8月22日上午,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一名列席者——畫家吳作人。

  在確定方案的過程中,討論比較熱烈的是8月24日舉行的第六組第三次會議。會議共16人參加,由馬敘倫主持。一開始,翦伯贊就提議:「咱們把這些應徵的樣稿擺出來吧。」於是,與會者一齊動手,將一件件設計大樣擺在地上,以便細加端詳。

  「我提個意見,旗上的星可以再大一些,成適當比例。星靠角好些,即使無風時也能看得見。」梁思成指著一個國旗設計方案說。

  錢三強指著一個設計方案說:「國旗的標誌要有顯著特點,在哪裡都能知道它代表中國。這個白地紅星的旗,很容易和別國的相混。」

  「藍地白星怎麼樣?」鄭振鋒提議。

  艾青建議:「白地紅星好。」

  「這個怎麼樣?」郭沫若拿出一個國旗圖案,上有兩個藍條和星。

  「藍色要改一下。」馬敘倫說。

  「改黃色的好。」錢三強提出具體方案和理由:「我國的長江、黃河就是黃色的嘛。」

  最後,馬敘倫簡短作結:「關於國旗,我們提了一些意見,也初步選了幾面,還要進一步研究。國徽和國歌還要進一步討論,常委會都定不下來,得等大會通過。」

      9月14日,第六小組再次召開全體會議。

  開始,馬敘倫就轉述了陳嘉庚的意見:「陳先生的意思是,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權是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主張不用蘇聯的鐮刀斧頭,還親自動手做了一個樣式。我們把上次定的國旗圖案送給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看了看,研究後初步打算採用11號圖案,後來又比較了下,覺得還是17號圖案好一些。但發現這個圖案有一條黃線把革命階段截開了,於是,又將黃線改了一下。毛主席說,國旗上不一定要表示工農聯盟,在國徽上也可以表明。」

  這時,陳嘉庚接過話說:「11號國旗圖案1/3是白色,遠看好像在下半旗。印尼也是白色國旗,稍遠點就區分不出來了……毛主席的意見原則上是好的,在國旗上是否要表明工農聯盟,黃色代表黃河,黃星是否代表共產黨領導的政權,還是要考慮的。」

  馬敘倫接著說:「根據對第17號圖案的討論,星是代表共產黨的領導,也可以代表政權;黃線代表黃色人種,代表黃河,代表統一戰線。」他又說:「對國旗圖案,今天要做出決定,提交常委會。還要將討論情況印成小冊子發給政協代表,分組討論以第六小組成員為召集人。毛主席也認為,這樣做比較好一些。」

  「我們可以在中山公園搞一次國旗圖案展覽,讓廣大人民都可以看一看。」沈雁冰提議道。

  李立三表示贊成這個意見:「沈先生的意見不錯。但最好把國旗做成實際的樣式好。我也選17號圖案。」這時,鄭振擇提出將11號方案作第二選擇方案。馬敘倫提議就兩個方案當即付諸表決,結果11號方案4票,17號方案7票。即是說,國旗的設計方案將在兩者當中選其一。

      9月17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建議將國旗、國徽、國歌工作移交新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提交報告。

       9月22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元方案審查委員會名單,共55人。仍由馬敘倫為召集人,彭光涵擔任審查委員會秘書。

  當日,彭光涵把複選的38幅國旗圖案編為一冊,取名為《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作為急件送到新華印刷廠的工程師、技術員和工人認為幹這活最光榮,連夜加班加點,印出了。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每幅圖上都編了號和草擬的簡單說明,其中上海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被編為「復字三十二號」,草擬的說明是大五角星表示中國共產黨,周圍四個小五角星表示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9月23日,大會分11個小組討論國旗、國徽、國歌等方案,大家比較傾向「三十二號」五星紅旗的圖案,但又覺得四個階級的提法不妥。有人說:資產階級怎麼能進入社會主義呢?

       9月26日下午,方案審查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元方案和爭論的意見上報大會主席團。

       9月26日晚,毛澤東在勤政殿邀請各方面人士。宴會後,毛澤東拿著放大了的五星紅旗圖案說,中國的革命勝利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今後還要共同努力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實際,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團結共同進行革命鬥爭的方向。正如同志們所說的,是比較好的圖案。這時有一位民主人士站起來表示完全同意主席意見,但對說明中大星、小星的提法提出修改意見,理由是在上海有一種說法,大星是大老婆,小星是小老婆,所以提大星、小星不雅。毛主席說,那就不提大星小星,只提五星的互相關係,我看就提在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的大團結。國旗是不是就選這個圖案?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

        9月27日,新政協繼續舉行大會,周恩來主持會議。會議討論通過國都、紀元、國旗、國歌方案。表決前,由枕雁冰作關於擬制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的報告,並將五星紅旗在主席臺上展開,大家熱烈鼓掌,並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各項提案。此外,在國旗名稱上略有討論,決定將提案中的「紅地五星旗」改稱為「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圖案的設計者是上海的曾聯松。原設計圖大五星中有鐮刀斧頭,經討論刪去。國旗製法說明,原稿說這個星對那個星,弄得很複雜。周總理要胡喬木、梁思成和彭光涵重新寫製圖說明,使人看了就能製作標準國旗。製作說明由梁思成改寫,經胡喬木修改後定稿。9月27日通過後,即向全國發出。

  在徵選國旗、國徽、國歌的過程中,第六小組組長馬敘倫傾注了大量心血。1949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成立,馬敘倫擔任第一任教育部長。(未完待續)

名譽顧問:張  平(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王義堂(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

主   編:孫愛國

編   委:(以姓氏筆劃為序)

弋黛平、衛巍、鄧育秦、毛迎春、方向江、付超、馮建民、馮建康、劉建政、閆景雲、李天相、李人嵐、李建崗、苗麗偉、尚振東、楊順來、張立、張同燦、戰繼忠、姚旺才、郝葆良、潘秀琴、賀菲、解建國、解國珍

相關焦點

  • 清朝第一面國旗是怎麼誕生的?
    然而,在眾多旗幟中,卻獨獨沒有國旗。可以說,中國國旗的產生,也是在近代歐風美雨的洗禮下,與國際接軌的產物。自從兩次鴉片戰爭以來,國門被迫打開,在與洋人交涉過程中,晚清官府可謂是吃盡了沒有國旗的虧。一些不逞之徒插著外國國旗駕著船在中國地界上為非所歹,官府卻因證明不了對方的身份,而束手無策。對此,官府鬱悶得腦仁都疼,卻無可奈何。
  • 無拼縫國旗的誕生
    1998年10月1日,一面特大號獨幅國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飄揚了10多個小時後,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是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的第一面特大號「無拼縫」國旗。國旗旗面曾有拼接縫嗎?答案是肯定的。國旗從「有拼縫」到「無拼縫」,從拼幅到獨幅,其後有何故事?
  • 二戰著名照片誕生的歷史真相:1945年,蘇聯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
    除了喬·羅森塔爾所拍攝的美國士兵在硫磺島升起美國國旗的照片外,葉甫根尼·哈爾代伊拍攝的蘇聯士兵將蘇聯國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的照片,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照片了。蘇聯國旗插上德國柏林國會大廈但是,你知道嗎?硫磺島升旗那張照片是現場抓拍的,而蘇聯的這張照片不但是擺拍的,而且還經過了修改。下面是關於這張照片拍攝過程的歷史真相。
  • 小學生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國旗的誕生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
  • 澳洲「新國旗」即將誕生?
    Jones在網絡上發起的選國旗活動引起了巨大關注……  西雪梨大學研究員Benjamin T. Jones發起了一個「給澳大利亞選國旗」的活動近日引起了巨大關注,大家可能覺得奇怪,澳大利亞明明早就有國旗了,這選的是哪門子國旗呢?  這要從「現任」國旗的來歷說起:1901年的一次全國設計比賽選定了這個代表聯邦政府的旗幟,隨後經英國女王同意,順其自然地作為國旗使用。
  • 國旗的誕生:設計出自上海普通職員之手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升國旗、唱國歌,對於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是很有意義的事。說起國歌的作詞作曲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五星紅旗的設計過程和最初設計者,或許還鮮為人知。  地處上海的山陰路,是條文化氣息濃厚的街區,從這裡走出過大名鼎鼎的文豪魯迅、茅盾等。在這裡,還出過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當年,他從山陰路上把五星紅旗設計圖案初稿寄去應徵,最後被選定為國旗圖案。
  • 〖故事〗50華誕楓葉旗:加拿大國旗是怎樣誕生的?
    當然,也有一些人將1965年加拿大升起第一面「真正的」國旗,當作加拿大「真正的」建國日。這最後一種見解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一面專屬於本國的國旗之重要意義,是幾乎每個國民都認同的。那麼,在「楓葉旗」誕生前的漫長歲月裡,加拿大人使用的是什麼旗幟?
  • 有趣的丹麥國旗
    今年是丹麥國旗誕生800周年,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已經79歲高齡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穿一身鮮豔的國旗紅套裝,出現在了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為什麼自己國家的國旗日卻要跑到別的國家去慶祝呢?這就要從丹麥國旗的誕生說起了。
  • 小國沒國旗,想使用中國國旗未被允許,便在國旗上寫了8個漢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並不會那麼直觀的感受到國旗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身處國外,為了證明自己的國籍,國旗就成為了最好的區分方式。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國旗,中國的第一面真正意義上的國旗還是清朝時期的黃龍旗。黃龍旗是晚清順應世界潮流而設計的,其主體圖案是一條龍,象徵著清朝的皇帝,明黃色的色彩也代表著大清的皇室。
  • 文化70年 | 新中國國旗誕生始末:設計者方案險落選
    文/呂瑞雪 1949年10月1日,隨著新中國宣告誕生,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這是從3012幅應徵國旗圖案中經過初選和多次討論後,修改而成的定稿,最終成為新中國的國旗。或許不會有人想到,這面國旗並非美術大師手筆,而是一位默默無聞、長期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同志,他就是曾聯松。
  • 多圖帶您了解亞洲行進鼓樂聯盟(DCA)獎盃誕生全過程
    多圖帶您了解亞洲行進鼓樂聯盟(DCA)獎盃誕生全過程(樂器空間報導:)亞洲行進鼓樂聯盟(DCA)正式成立了。在成立儀式上,DCA獎盃成了最受關注的焦點。大家爭相與之合影留念。那麼DCA獎盃是怎樣誕生的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圖片,為大家講述它的誕生過程。
  • 90talk | 國慶特輯② 國旗誕生和浙江有怎樣的聯繫?來看背後的故事
    90talk | 國慶特輯② 國旗誕生和浙江有怎樣的聯繫?來看背後的故事 2020年10月01日 11:51:45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李燦 黃珍珍 張亦盈   今天我們將帶大家走近國旗設計者——瑞安老鄉曾聯松,探訪國旗誕生背後的故事!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眾所周知,國旗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在封建時代,世界上是沒有國旗這麼一說的。倘若實在要找個能代表國家的旗幟,無非是行軍打仗時的戰旗了。
  • 這此國沒有國旗要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於是在旗上加了8個漢字
    國旗帶給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是歸屬感,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在一片領土上,旗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旗幟象徵著我們的獨立自強,但是在我們古代的歷朝歷代都沒有國旗這個概念,頂多也是打仗的時候豎起一面軍旗。王朝的興衰更替,都沒有國旗的見證。
  • 我國實現了在月球上進行國旗展示,為什麼不在月球上插下一面國旗
    首先,還是說說嫦娥五號展示的這面國旗這面國旗看著非常簡單,但是裡面的科技含量非常的高,由於外太空環境比較惡劣,擁有很強的電磁輻射,而且在運送過程中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情況,比如高速可能會導致高溫,高溫條件下一般的材料根本不可能完好地運送到月球,然後太空各種各樣的惡劣環境也有可能使國旗褪色等等
  • 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關係到丹麥國旗的誕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
    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關係到丹麥國旗的誕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大家好,今天小編要講的是愛沙尼亞的託姆比亞城堡。託姆比亞城堡是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城堡建造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處50米高的石灰石峭壁上。歷史上,託姆比亞城堡和丹麥國旗的誕生有著直接聯繫。1219年,丹麥十字軍佔領了這座城堡,兩國軍隊隨後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眼看愛沙尼亞就要在戰鬥中取得勝利,忽然天空中有一面紅底白色十字旗,在丹麥隨軍神職人員的做法召喚下飄然顯現出來。丹麥十字軍受到鼓舞,有如神助一般,迅速扭轉戰場態勢,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這第一面從天而降的紅底白十字旗就成了丹麥的國旗。
  • 世界上的第一面國旗:距今801年,不是人設計的,而是上天賜予!
    世界上的第一面國旗:距今801年,不是人設計的,而是上天賜予!大清的第一面國旗是如何誕生的?因為一場鬥毆,驚醒了慈禧與國人!旗子的出現,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旗子也叫「旗幟」、「旌旗」,泛指懸掛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顏色、圖案的布。
  • 在加拿大國旗日談談加拿大國旗的故事
    (飄揚在渥太華國會山前的加拿大楓葉旗)每年的2月15日是加拿大的國旗日。今年,是加拿大第56個國旗日。大家一想到加拿大,一定會聯想到飄揚在世界各地的美麗的楓葉旗。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今天人們所熟稔的楓葉旗的歷史其實只有短短的半個世紀,它的誕生伴隨著加拿大社會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劇烈轉型。
  • 從國旗的演變可看出中國人國家觀念的深化過程!
    中國第一面象徵整個國家的國旗,是晚清的黃龍旗。起初,黃龍旗是三角形的。到1881年,清廷意識到其他國家的國旗都是長方形的,也就改成了長方形。從法律的角度說,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國旗就從黃龍旗變成了五色旗。
  • 國旗上的星座
    你知道澳大利亞的國旗什麼樣嗎?國旗的左半邊是大英國協標誌的「米」字,下方有一顆星。而國旗的右側有5顆星環繞,看起來就像一隻風箏。其中,四個角的星星有七個星芒,連起來近似一個菱形,菱形右下的邊上躺著小小的第5顆星,它只有5個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