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生前秘密除掉一人,讓乾隆穩坐江山60年,自己卻背負後世罵名

2020-12-26 文史天天見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清廷沒有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或許其統治依然可以延續很長時間,畢竟當時的清朝,依然算得上是亞洲霸主,除此之外,朝廷內部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動,既沒有宦官幹政也沒有外戚掌權,繼位的皇帝說不上賢明,但是也絕非貪酷嗜殺之人。

而朝廷的穩定,很大一部分程度,也取決於實行與雍正期間秘密建儲制度。

這和傳承千百年來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不同,皇帝在平日當中,詳細考察諸位皇子在作出建立儲君的決定之後,隨即命令心腹大臣,將密折藏在正大光明殿後,以便到時候公布傳位人選。

雍正這麼做,當然也是深思熟慮的舉動,當時的他,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少不了一番腥風血雨,更是經歷手足相殘的故事,雍正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步入自己的後塵,除此之外,秘儲制度的形成,同樣也讓各個皇子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從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能力。

不過在雍正時期,將第四個兒子作為儲君,早已經成為了朝廷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早在康熙時期,當乾隆來到雍親王府,看到了年幼的弘曆,「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而在後續的奪嫡之爭當中,弘曆更是成為了雍正很大的加分項,因此等到雍正上位之初,他已經將弘曆作為理想中的儲君。

1724年,康熙「再期忌辰」,弘曆竟然作為父親的代表,第二次代替雍正祭祀景陵,足以見其地位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在生前,更是除掉了一人,自己背負罵名,卻讓乾隆坐穩了60年的江山,這就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弘時。

由於雍正前兩子早夭,1704年出生的他也成為了長子,但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史書上關於弘時的生平,以及死因,始終是語焉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和雍正有著十分深刻的關係。

早期的弘時,作為長子,自然也是在雍正的繼承人範圍內,然而《清史稿》卻提到,早在雍正四年的時候,弘時就已經被過繼給胤禩(八阿哥)作為兒子,作為雍正平衡朝廷勢力的犧牲品,然而這無異於直接判處了弘時政治前途的死刑,隨著八阿哥的倒臺,一年過後,弘時更是被削除了宗籍和封號,《清史稿》提到:「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備受打擊的他,最終也在這一年去世。

從如今角度來看,弘時僅僅因為放縱而剝奪宗籍,甚至連具體的罪名都沒有指出,顯然有些牽強,然而乾隆在後來的聖旨中卻也回憶:「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雍正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

這足以說明,對待弘時的態度,實際上是雍正而為之。長期以來,雍正正是因為各種不講情面的措施,而被稱之為「冷麵王」,但是他背負後世罵名,卻也在生前為乾隆除掉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最終讓其坐穩了60年的江山。

正如同弘時的遭遇一樣,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作為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對於後世歷史的走向,都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一道道命令,究竟是如何從慈禧太后的行宮,再傳達到全國各地?雍正乾隆又是用何種手段,恩威並施,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這些細節,你也可以在《清朝全史》中所窺見,整本書配以生動的圖案,揭露了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百年曆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雍正臨終前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江山60年,自己卻背負後世罵名
    順治沒有給出答案,他自己先掛了,或者是出家當和尚了。於是康熙期間又發生了九子奪嫡的慘劇,真正解決皇位繼承問題的清朝皇帝是雍正。他看到了部落制度下皇位繼承的不穩定性,於是下決心要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他為此在臨死之前賜死一人,使得乾隆得以坐穩60年的皇帝寶座,自己卻背上了千年的罵名。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雍正「秘密」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對於雍正來說,這些皇子黨派都是不死不休的政敵,而這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與康熙早早立儲,又在各皇子之間搖擺不定的態度脫不了干係。因此他獨樹一幟開創了秘密立儲的先河,為了後代江山的穩定,雍正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他還「秘密」賜死了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自己卻背千古罵名。這個人就是雍正的親兒子三皇子弘時,他先是被過繼給八皇叔允禩,而後又和允禩一起被除黃帶,死時年僅24歲。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時期曾有一個盛世巔峰,後人稱其為康乾盛世,這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巔峰時期,而之所以會將一個王朝發展至盛世巔峰,除了天時地利,皇帝個人所為也極為關鍵。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海國圖志》:「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作為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展現出的只有落日般的餘暉。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1722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同年四皇子胤禛登上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與之相比,雍正在位時間可謂太短,只有13年。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
  • 雍正臨終前留下兩道什麼詔書,為何能讓乾隆穩坐皇位六十多年?
    這也讓雍正感受到,皇位傳承的弊端,因此,他改變了皇位繼承的老辦法,建立了新的秘密立儲制。所謂秘密建儲,就是將繼位人的名字寫在傳位詔書上但不對外公開,然後把詔書放在一個小盒子內,等到老皇帝去世,就公布詔書。
  • 雍正臨死前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兩輔臣結局如何?
    1735年十月五凌晨,大清帝國雍正皇帝召太監急傳皇四子寶親王弘曆,軍機大臣張廷玉,鄂爾泰到跟前,此時雍正皇帝已口不能言的狀態。太監提醒軍機大臣張廷玉宣遺詔,隨後張廷玉從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以秘密立儲的傳位方式,拿出傳位詔書副本,隨後宣讀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成為大清帝國第五位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寫了三萬多首詩,附庸風雅的乾隆皇帝。1736年,乾隆皇帝正式登基並下令,讓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大學士張廷玉輔政。
  • 他是乾隆的弟弟,一生荒唐,為何生前要給自己辦葬禮?
    弘晝自幼和乾隆帝弘曆一起長大,兩兄弟感情很好,後生母病逝,一起由乾隆的母親撫養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雖然弘晝生母出身不高,又早逝,但有養母疼愛,哥哥照顧,弘晝的人生也算是無憂無慮吧。但是為什麼生前要多次上演活出喪的戲碼呢?難道真如外界傳言一般他是一個荒唐的皇子?但是為什麼雍正十一年時,他協同弘曆、鄂爾泰等人處理苗疆事務時又那麼有理有據,井井有條呢?
  • 張廷玉為何在雍正駕崩急找一份密旨,對乾隆登基有幫助嗎,實情何解
    雍正13年,那一天是8月23日,一直以來忙於國事的皇帝突然暴亡,沒有交代後事。如此突然之事,令滿朝人員沒有什麼準備。不過按以前皇帝的規矩,在雍正繼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創了一個秘密建儲制,簡單來說,在自己的皇子當中挑選出適合做儲君的名字寫在一個密詔當中,然後放在金匣裡,最後放在光明正大這張牌匾後。
  • 兩代先王均屬意乾隆,雍正為了乾隆繼位,甚至傷害自己另一位兒子
    康熙中期開始的諸皇子爭儲形成的皇室內部矛盾,經雍正即位後的強力治理,逐漸趨於平靜,為乾隆愛新覺羅弘曆繼承皇位鋪平了道路。弘曆本人,在雍正的幾個兒子當中,不論在才華上或政治上都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形式上雖為秘密建儲,實際上其儲位早已確立在眾人的心目之中。
  • 康熙留給雍正八百萬,雍正留給乾隆三千萬,乾隆給嘉慶留了多少?
    康乾盛世,剛好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一共持續一百三十四年,作為清朝最大的盛世,到底有多繁榮呢?康熙是清朝入關之後第二位皇帝,大清基業才剛剛開始,14歲親政後就宣布了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免稅年限,康熙十五年,又下詔永不加人口稅,只收取一定的田租,番薯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大面積的種植。
  • 乾隆為何要違逆父親雍正, 為其八皇叔允禩翻案?
    乾隆還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後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藉口雍正晚年後悔當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願;最後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但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乾隆為叔伯們平反的時間。
  • 後世子弟百年遵循,雍正皇帝的高明創舉——秘密立儲
    「九子奪嫡」的骨肉相殘的悲劇近在眼前,不能不讓雍正印象深刻。就包括自己的君位也讓很多人懷疑來得不正,地位長期不得穩固。背負了陰謀篡位的惡名,留下了千古之謎。是年十二月十三日舉行了清朝第一次立儲大典,第二天頒詔天下:「授允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但令康熙皇帝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皇太子,日益顯現出偏狹、暴戾、焦躁的性格特徵。
  • 雍正時期的「粘杆處」,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此乃雍正的秘密武器
    當時雍正睡眠不好,只要有一點聲音,就可能導致他根本睡不著覺,所以總需要別人幫忙將一切嘈雜的聲音解決掉。雍正睡的房子周圍總會有一些蛐蛐、蜻蜓以及蟬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總喜歡叫個不停,這就明顯影響到雍正休息了,因此雍正叫一個特殊組織來幫自己處理蛐蛐、蜻蜓之類的,因為他們總拿著一個竹竿或者一些會粘的東西去處理害蟲,因此得名粘杆處。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而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就是乾隆的父親,也就是我們說的雍正皇帝。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說的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而那些與雍正競爭皇位的幾個兄弟,最後下場也是極其的慘烈。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為了凸顯自己十全老人的形象,也開始對這幾位叔叔從寬處理,該封爵位的封爵位,該釋放的釋放,對自己的幾位叔叔那是極其的「好」。
  • 同樣是四爺黨,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了,張廷玉為何沒事?
    張廷玉晚年並不好,他被乾隆「除掉」了雖然雍正很喜愛張廷玉,但是不代表他的兒子乾隆也喜愛張廷玉,在乾隆初期,雍正去世後,張廷玉也成為了當時漢臣中地位最高的大臣,所以他身邊聚集了一些漢臣,而雍正的另一位重臣與張廷玉共同接受雍正顧命的大學士鄂爾泰則與張廷玉不是很和睦。於是在乾隆繼位初期,朝廷之中形成了以張廷玉為首的漢臣集團和鄂爾泰為首的滿臣集團之爭。
  •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
    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都曾是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尤其年羹堯和隆科多,為雍正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雍正剛登基那會兒,這兩位都得到特殊寵遇,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然而沒能笑到最後,年羹堯落得削官奪爵、賜令自盡的下場,隆科多則背著四十一條大罪,禁錮終身。
  • 乾隆正準備登基,為何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由於經歷了九子奪嫡,好不容易坐上皇位,所以他即位後,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他也通過此方式,將皇四子弘曆立為儲君,並將詔書置於金匣,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雍正十三年,58歲的雍正帝駕崩。
  • 雍正承諾:只要我在世一天,就沒人敢動你!乾隆一繼位就將他凌遲
    更是一直被後世人稱頌。不只是對宮女,對大臣尤其是前朝的大臣,皇帝總是會非常狠辣地將其減除。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駕崩,他的兒子嘉慶登上皇位。按照我國的守孝習俗來說,沒有特殊情況先帝過世的一年之內是不允許見血的。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