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出生是無法選擇的,但是怎麼活是自己決定的。生在皇族中的人,被世人所羨慕,因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這輩子註定了榮華富貴。民間有句俗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可是皇族中的兄弟間很難同心同德。男人生來就對金錢和權利的追求極高,生為皇族中人,榮華富貴不用求,於是對權利的追求欲望就更加強烈。可是皇位只有一個,龍椅只有一把,能坐上去的必定只有一人,權利慾望的驅使使得皇族中兄弟反睦成了家常便飯。
早在秦始皇時期便有沙丘之變,弟弟胡亥為了皇位害死哥哥扶蘇;三國時期的曹丕不也是逼的弟弟曹植作出了家喻戶曉的七步詩;後又有唐代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世民兩兄弟間為爭奪皇位製造的慘案;到了清朝康熙時期,更出現過九子奪嫡的激烈場面,雍正帝步步驚心繼位後,同樣沒有放過反對他的兄弟們,可以說是處心積慮一步步逼的兄弟們就範。雖說不是親手所殺,但基本驗證了那句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此句雖說用這裡不是十分恰當,但也足以說明皇帝的兄弟不好當了。
滿清朝皇帝的兄弟不是死於非命,就是英年早逝,能壽終正寢的親王屈指可數。乾隆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一生頑劣,放蕩不羈,卻是滿清帝國中活的最久,並且壽終正寢的一位親王。
弘晝是雍正帝的第五個兒子,1711年出生於雍親王府,生母耿氏是位格格後被追封為純懿皇貴妃。弘晝自幼和乾隆帝弘曆一起長大,兩兄弟感情很好,後生母病逝,一起由乾隆的母親撫養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雖然弘晝生母出身不高,又早逝,但有養母疼愛,哥哥照顧,弘晝的人生也算是無憂無慮吧。但是為什麼生前要多次上演活出喪的戲碼呢?難道真如外界傳言一般他是一個荒唐的皇子?但是為什麼雍正十一年時,他協同弘曆、鄂爾泰等人處理苗疆事務時又那麼有理有據,井井有條呢?世人只看他的荒唐表面,卻不曾想這或許是他為不漏鋒芒,故意而為之,只為求得一世平安享樂罷了。
人們常說時事造就英雄,這裡卻不得不說,時勢造就荒唐王爺。中國人素來敬畏生死,生的人大多不願提及死,更別說生的時候辦喪事了,這更是觸犯大忌諱。雍正帝經過九子奪嫡的教訓讓他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要提早消除爭奪皇位的隱患。四皇子弘曆已經是康熙老爺子在世時親眼相中的繼承人,雍正首選,前途不可限量。偏偏三皇子弘時不願向命運低頭,拉幫結派,秘密和八王黨串通爭奪儲位。
雍正帝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繼位,最痛恨的莫過於和他作對的八王黨們,弘時竟不知迴避還和他們關係密切,終於惹惱了雍正帝。當八王黨逼宮失敗後,雍正曾派弘曆和弘晝去抄八王黨們的家時,弘晝為了置身事外不得以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戲碼,實際不過為了明哲保身罷了。
雍正時期,弘晝多次上演活出喪,用這種方式告訴世人,他是一個荒誕不羈的王爺,做出一副胸無洪志的樣子,目的是告訴雍正自己沒有能力被委以重任,更加特別提醒弘曆自己對於皇位不感興趣,不會成為他的對手。在這種炮轟式的荒唐行為下,弘晝如願以償,躲過了父親和兄長的猜疑,平穩的度過了雍正時期,並被封親王爵位。
弘時和弘曆的奪嫡之路終於告一段落,老謀深算的雍正早就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傳位於弘曆,只等自己駕鶴西歸之時,公諸於眾。聰明的弘晝也通過自黑的方式讓自己置身事外。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乾隆皇帝弘曆登基。
古有曹丕曹植為先例,前朝更是有血一樣的教訓,皇帝的兄弟更加不容易。乾隆時期的弘晝依舊發揚自己的風格,繼續扮傻充愣,繼續活出喪。據記載,他已經不滿足在後廳等候觀察了,要親自上陣指揮各種儀式,渴了累了直接飲食祭品,搞得下人們都無可奈何,只能大聲哭嚎配合這個荒唐的王爺。
乾隆作為哥哥不但不制止,可以說是偏袒驕縱,每次無論弘晝闖出什麼天大的簍子他都不怪罪。這使得弘晝更加的肆意妄為,最嚴重的一次是,弘晝竟然在朝堂上暴打軍機大臣訥親,要知道訥親可是榮獲一等功的重臣,可以說除了皇帝沒人敢訓斥,定罪了,更何況弘晝和他之間只因為一點口角起了爭執,罪不致打的,乾隆親眼目睹也未曾制止,甚至認為弟弟任性好笑,文武百官看了,從此對這位親王更是繞路而行。於是弘晝又用自己的理智成功的堵死了結黨營私的道路。
歷史上的荒唐王爺,就這樣一步步用智慧消除了皇帝哥哥對自己的猜忌,成為了滿清帝國中唯一一位在位最久的親王。弘晝死後,乾隆皇帝賜諡號為恭,恭有恭順,恭敬的意思,可見乾隆帝對這個弟弟還是非常滿意的。並且讓弘晝的兒子直接世襲了他的爵位,這同樣可以看出二人兄弟情深。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世人眼中的荒唐王爺,糊塗一世,卻留下經典詩歌《金樽吟》傳頌至今,可見糊塗本非他意,形勢所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