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生於公元618年,卒於公元645年。
↑李承乾的一生,是自我毀滅的一生↑
在他二十七年的人生裡,曾經無比輝煌,是初唐貞觀年間,天下第一富二代,權二代,離天下在握僅僅一步之遙。
然而,一手好牌卻被打爛,最終鬱鬱而終,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李承乾悲劇的一生?
性格!決定命運的,是性格!
李承乾出生於承乾殿,因而得名,他是長孫皇后所生,地位高貴,乃嫡長子。
但他卻先天不足——有足疾,隨著成年,他走路一瘸一拐,李世民打內心深處挺厭惡李承乾的形象,這哪是一代人君該有的樣子。
↑李世民沒有當好父親這個角色。↑
李承乾為何有種種荒唐行為,可以從他的成長經歷看出: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迫離開父母,住進東宮,父親嚴厲而且精明,常常外出徵戰,操勞政務,娘親又離得遠,不在身邊。
偏偏他還有個同胞弟弟李泰,而且這個弟弟特別受到父母的寵愛。
對李承乾來說,成長是非常艱難的,他特別想得到父母的陪伴,關注和認可,偏偏不可得。
足疾帶給他深藏的自卑感,如何面對這些人生難題,聰明的李承乾選擇了「荒唐」。
從貞觀十年起,李承乾開始為所欲為,他發現他的地位和出身給他帶來了妄為胡鬧的資本。
天底下誰管得了他?只有那個不在身邊的父親。
↑李承乾的成長是艱難的↑
於是,他開始了富二代們常備的項目——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射箭打獵,嬉戲宴遊,呼狗朋,招狐友,這些陪伴他恣意人生的,對他無不順從,他從其中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
所以,他毫無節制。
面對父親派來的刻板嚴厲的老師,他很快就學會了兩面派——在老師面前溫良恭儉讓,開口閉口都是孔孟之道,說的都是忠孝之詞,甚至激動的流下慷慨的熱淚,他的老師們也被感染,老淚橫流——老天垂幸,竟有如此聖明儲君。
老師們回報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對李承乾很滿意,並且大加犒賞。老師和父親的反饋,讓李承乾更得意於自己的表演——老子真是個天才。
於是李承乾更加無所顧忌。
↑李承乾一度非常迷戀突厥人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時期,他迷戀突厥人的風俗習慣,特別選了一批面貌酷似突厥人的侍從,把東宮打扮成草原,架起帳篷,他親自殺羊燒烤,然後和「部落百姓們」分享。
然而這一切還不過癮,他對「部落百姓們」說:你們把我當成大汗,當我死了,按照突厥風俗給我舉行葬禮。然後兩眼一閉,往地上一躺裝死,部眾們騎著馬圍著他嗚嗚咽咽,還紛紛割破自己的臉,表示對「去世大汗」沉痛的哀悼。
死完之後,李承乾高興的一躍而起,放言道以後當了天子,他就去突厥當個將軍。這樣的想法,就算正德皇帝也沒想過,正德皇帝好歹也是當明朝本朝的大將軍。
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李承乾的行為藝術鬧的如此大。
東宮的輔臣和老師于志寧、 張玄素、 孔穎達等人嚇壞了,紛紛勸誡,可李承乾怎麼會聽,他反而想出了新的對策來對付老師們——派遣刺客暗殺于志寧等人。
李世民有所耳聞,然而他能怎麼辦呢?除了原諒,還能做什麼?
貞觀十六年,李世民克制住了自己想廢立太子的衝動,打算讓李泰徹底離開競爭太子的舞臺,然而這時李承乾又鬧出了新花樣。
↑李承乾胡作非為,最終也沒什麼好下場↑
李承乾竟然包養了一名叫做稱心的樂童,朝夕相處。李世民得知後,幾乎氣暈,立即誅殺稱心,並把李承乾痛罵了一頓。
可是李承乾不但沒有聽進去,反而失了智,他竟然在把稱心屍體埋在了東宮後花園,還給稱心建起一座靈堂,供了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天天以淚洗面,並給稱心追贈了官職。
李世民要是還能忍,就不是李世民了。這個兒子是來找他要債的,要是讓他當了皇帝,李世民的墳都可能被他給扒了。
於是,荒唐了自己青春的李承乾,把自己的一輩子變成了供奉品,他也深知自己已無望登上皇位,於是他竟然串通了侯君集等重臣,準備發動叛亂。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的陰謀暴露,這也不奇怪,像他這樣的紈絝子弟能夠做成什麼事呢,何況對手還是李世民。
這一年四月六日,李世民頒布了詔書,把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到黔州,兩年後,李承乾潦倒抑鬱而終。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李承乾的人生,不知還有多少富二代權二代在重複,歷史的教訓,其實並不能傳遞到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