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是一個太子,他究竟荒唐到什麼程度,為何被他爹廢黜

2020-12-17 歷史四度

李承乾,生於公元618年,卒於公元645年。

↑李承乾的一生,是自我毀滅的一生↑

在他二十七年的人生裡,曾經無比輝煌,是初唐貞觀年間,天下第一富二代,權二代,離天下在握僅僅一步之遙。

然而,一手好牌卻被打爛,最終鬱鬱而終,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李承乾悲劇的一生?

性格!決定命運的,是性格!

李承乾出生於承乾殿,因而得名,他是長孫皇后所生,地位高貴,乃嫡長子。

但他卻先天不足——有足疾,隨著成年,他走路一瘸一拐,李世民打內心深處挺厭惡李承乾的形象,這哪是一代人君該有的樣子。

↑李世民沒有當好父親這個角色。↑

李承乾為何有種種荒唐行為,可以從他的成長經歷看出: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迫離開父母,住進東宮,父親嚴厲而且精明,常常外出徵戰,操勞政務,娘親又離得遠,不在身邊。

偏偏他還有個同胞弟弟李泰,而且這個弟弟特別受到父母的寵愛。

對李承乾來說,成長是非常艱難的,他特別想得到父母的陪伴,關注和認可,偏偏不可得。

足疾帶給他深藏的自卑感,如何面對這些人生難題,聰明的李承乾選擇了「荒唐」。

從貞觀十年起,李承乾開始為所欲為,他發現他的地位和出身給他帶來了妄為胡鬧的資本。

天底下誰管得了他?只有那個不在身邊的父親。

↑李承乾的成長是艱難的↑

於是,他開始了富二代們常備的項目——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射箭打獵,嬉戲宴遊,呼狗朋,招狐友,這些陪伴他恣意人生的,對他無不順從,他從其中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

所以,他毫無節制。

面對父親派來的刻板嚴厲的老師,他很快就學會了兩面派——在老師面前溫良恭儉讓,開口閉口都是孔孟之道,說的都是忠孝之詞,甚至激動的流下慷慨的熱淚,他的老師們也被感染,老淚橫流——老天垂幸,竟有如此聖明儲君。

老師們回報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對李承乾很滿意,並且大加犒賞。老師和父親的反饋,讓李承乾更得意於自己的表演——老子真是個天才。

於是李承乾更加無所顧忌。

↑李承乾一度非常迷戀突厥人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時期,他迷戀突厥人的風俗習慣,特別選了一批面貌酷似突厥人的侍從,把東宮打扮成草原,架起帳篷,他親自殺羊燒烤,然後和「部落百姓們」分享。

然而這一切還不過癮,他對「部落百姓們」說:你們把我當成大汗,當我死了,按照突厥風俗給我舉行葬禮。然後兩眼一閉,往地上一躺裝死,部眾們騎著馬圍著他嗚嗚咽咽,還紛紛割破自己的臉,表示對「去世大汗」沉痛的哀悼。

死完之後,李承乾高興的一躍而起,放言道以後當了天子,他就去突厥當個將軍。這樣的想法,就算正德皇帝也沒想過,正德皇帝好歹也是當明朝本朝的大將軍。

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李承乾的行為藝術鬧的如此大。

東宮的輔臣和老師于志寧、 張玄素、 孔穎達等人嚇壞了,紛紛勸誡,可李承乾怎麼會聽,他反而想出了新的對策來對付老師們——派遣刺客暗殺于志寧等人。

李世民有所耳聞,然而他能怎麼辦呢?除了原諒,還能做什麼?

貞觀十六年,李世民克制住了自己想廢立太子的衝動,打算讓李泰徹底離開競爭太子的舞臺,然而這時李承乾又鬧出了新花樣。

↑李承乾胡作非為,最終也沒什麼好下場↑

李承乾竟然包養了一名叫做稱心的樂童,朝夕相處。李世民得知後,幾乎氣暈,立即誅殺稱心,並把李承乾痛罵了一頓。

可是李承乾不但沒有聽進去,反而失了智,他竟然在把稱心屍體埋在了東宮後花園,還給稱心建起一座靈堂,供了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天天以淚洗面,並給稱心追贈了官職。

李世民要是還能忍,就不是李世民了。這個兒子是來找他要債的,要是讓他當了皇帝,李世民的墳都可能被他給扒了。

於是,荒唐了自己青春的李承乾,把自己的一輩子變成了供奉品,他也深知自己已無望登上皇位,於是他竟然串通了侯君集等重臣,準備發動叛亂。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的陰謀暴露,這也不奇怪,像他這樣的紈絝子弟能夠做成什麼事呢,何況對手還是李世民。

這一年四月六日,李世民頒布了詔書,把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到黔州,兩年後,李承乾潦倒抑鬱而終。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李承乾的人生,不知還有多少富二代權二代在重複,歷史的教訓,其實並不能傳遞到後世。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麼樣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皇位殺兄弒弟,屠戮侄兒,逼迫李淵禪讓,就連弟妹都寵幸!但他又是一個仁愛的父親,為此不惜賭上唐朝的國運,差點讓李氏覆滅。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個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從小就聰慧,尊師重孝,頗有治國才能,為何會踏出起兵逼宮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來講講李承乾是怎樣走向墮落深淵!
  • 李承乾荒唐到什麼地步?才會讓愛子深切的李世民不得不廢了他?
    其實,說起歷史上的眾多皇帝,李世民算是這其中評價較為不錯的一個了。雖然他的上位方式並不恰當,但是他的成就卻是不容忽視的。在他上位之後,頒布了多項政策以鼓勵發展生產,讓百姓休養生息,人口增長了,經濟也繁榮了,是他親手締造了「貞觀之治」。然而,李世民雖然稱得上是一個厲害的人,但是他的兒子卻並不怎麼樣,也許是沒有遺傳到他的優良基因吧!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尚書右僕射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也令李承乾親自前去慰問。13歲時,李承乾得了重病,從不信道佛的太宗,這次特意找了道士為他祈福,等他病好後,還召度了三千僧人,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減免了牢中罪犯的刑責,以此來為李承乾祈福。14歲,唐太宗駕幸岐州,李承乾身為太子留京監國,可見李世民對他的信任與疼愛。到得15歲時,承乾再次患重病,雖然治好恢復了,但是卻也留下了病根。
  • 李承乾已經穩坐太子位,為什麼還要謀反?老爸李世民逼的
    但此刻他似乎又回憶起高祖求自己不要殺侄子時的眼神,也只有此刻,李世民才能切實體會到高祖當時的心情。但是他始終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以致孝順的兒子竟然走上要謀害自己的地步。早期的李承乾並不荒唐,而且還頗具賢名。他的老師李綱因為腿腳不方便,只能乘轎子入宮。
  • 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為何想要自殺?
    一方面,從小給他找很多老師,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讓他早早參與政務,有意識地鍛鍊他的政治能力。李承乾剛滿12歲,李世民就下了一道詔令,說「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意思是訴訟上如果有誰不服尚書省的判決,可以上訴到東宮,由太子處置。這樣的信任,在皇帝與太子之間是很少見的。
  •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鋌而走險謀天下?
    」古代帝王的繼承人,一國之儲君,從權力上來看屬於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從某個程度上來講,整個國家的未來是要交到太子手中,所以太子的責任並不輕。而唐朝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被封為太子,於情於理都是下任天子最佳候選人,但他卻偏偏鋌而走險以謀反的方式奪天下,這是為何?
  • 李承乾被廢後,魏王李泰為何錯失太子之位?只因他多說了一句話!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的奪嫡之爭,以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被廢結束。因太子的愚蠢舉動,讓魏王李泰輕易獲勝,也讓太宗李世民對李承乾非常失望,更加看好李泰,私下裡當面告訴李泰,立他為太子。 然而,這是李泰距離太子之位最近的一刻。
  • 誰害死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按照禮制為高祖守孝,那段時間朝廷政務都由太子決斷,年僅17歲的李承乾「頗識大體」,將李世民交給他的國家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皇帝和官員對當時的他頗為賞識和信任。李世民更是「每行幸,常令太子居守監國」,從來沒見他出過什麼差錯。  在整個貞觀初期,李世民對這個儲君還是比較滿意的。
  • 重識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泰為新太子?
    兩人在太子位上掀起了政治鬥爭,甚至波及到了整個朝廷。最終李承乾為了維護自己地位而與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密謀造反,失敗後被廢為庶人,發配黔州。可李泰並未因此被立為太子,反被降封為東萊郡王。太子之位卻被他們的同母弟弟,李世民第九子,晉王李治所得。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毅然將其廢黜,圈禁終生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皇帝攜諸位皇子前往木蘭圍場狩獵的途中,皇十八子胤祄患病,太子胤礽「絕無友愛之意」的表現,讓康熙皇帝不由得聯想到20年前的失望,所以才有了對其包容20年的說法。看到這裡,相信不少朋友也有著同樣的疑問:既然康熙皇帝已經包容了太子胤礽20年,為何不再繼續包容,為何非得在木蘭圍場這個絕對算不上絕對安全的地方,如此匆忙地做出廢黜決定呢?除了上述康熙皇帝早已經習以為常的不法表現,太子胤礽究竟還做了什麼,能讓康熙皇帝再也無法忍耐?
  • 李泰把李承乾逼上了造反之路?其實只是為李世民背鍋
    李淵當皇帝之後,就冊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他弟弟李元吉為齊王。因為唐朝的史書在唐太宗時期,由唐太宗自己親自查看並修改過,所以留下了很多黑李建成而吹唐太宗的資料,後來流傳下來,到民間故事比如隋唐演義、興唐傳之類的小說裡,就把李建成描寫成了一個負面形象,無功無德,還嫉賢妒能,要還李世民,最後李世民被逼才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其實並不是這樣。
  • 唐玄宗時期的第一位太子是如何被廢黜的
    然而,李瑛雖然很早就當了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卻並不安穩,最後甚至被唐玄宗廢黜,不久就被賜死,那麼這其中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 次子李瑛擔任太子,遭遇第一次政治危機 李瑛是唐玄宗的二兒子,非嫡非長,為什麼能當太子呢?唐玄宗的原配是王皇后,按理來說,如果王皇后有兒子那就應該立王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很可惜,王皇后並未生下一兒半女。
  • 歷史隱藏人物三十一期-李承乾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五歲的李承乾封為「中山王」,因為他爹打敗了王世充,他爹解決了唐朝最大的障礙,李世民現在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巨變,二年後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當上了唐朝的皇帝,那年李承乾七歲,當上了太子,「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總算是有希望了。
  • 慶餘年:擾亂綱常又無文韜武略的李承乾,憑什麼能坐穩太子的位置
    然而就這樣的一個李承乾,卻被選作太子,而且地位一直非常穩固,慶帝也從來沒有易儲的打算。這背後又是因為哪些原因呢?第一個原因很簡單,就是李承乾的身份最為合適當太子!李承乾也因此成了慶帝的所有兒子中,唯一沒有任何外戚勢力的兒子,這便為他成為太子奠定了基礎。第二個原因,便是太子性格中的「木」!
  • 李承乾失敗以後,李世民改立李治為太子,長孫無忌是什麼態度
    在立太子這件事上,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淵一樣,都犯起了糊塗。為什麼說他們犯糊塗呢?分明已經立了一個太子,偏偏又跑去寵愛另外一個兒子。這你讓大臣們怎麼想?皇帝難道要易儲嗎?於是不少大臣開始兩邊站隊。不管你一輩子有多麼努力,如果你站隊站錯了,那麼對不起,我們國家從來不缺少人才。
  • 皇太子李承乾是未來的皇帝,為何他還要起兵造反?試圖推翻李世民
    17年後,起兵奪權的事情,在他最寵愛的兩個兒子,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身上,再一次上演了。 只是這一次,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李承乾已經貴為皇太子,未來註定是大唐的皇帝,他幹嘛還要冒險謀反呢? 這一切,還要從長孫皇后的早逝談起。
  • 歷史上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行圍途中的康熙皇帝召集諸王大臣,宣布了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決定,宣告了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父慈子孝」關係的徹底決裂。在康熙皇帝的諭旨中,甚至將胤礽評價為「不孝不仁,絕無友愛之意」乃至「窺伺朕躬起居動作,威逼朕躬」的極端負面形象。在太子胤礽被廢黜的諸多原因中,均有相關事件予以證明,唯獨「暴戾淫亂」一項並未給予具體說明。
  • 唐太宗重賞張玄素,李承乾為何兩次欲置他於死地?
    貞觀四年(630)唐太宗接到一份奏章,指責他不應重修洛陽乾元殿,最後還說:「陛下這麼做,與隋煬帝有什麼區別?」太宗看罷大吃一驚,把上這份奏章的給事中張玄素召來問話:「卿在奏章中,居然把朕與隋煬帝相提並論了?」張玄素麵不改色地說道:「我朝初創,百廢待興。陛下卻還要勞人傷財,大興土木。這樣下去只怕要重蹈隋朝敗亡的覆轍了。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圈禁終生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的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刻意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治國才能的英年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