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麼樣了?

2020-12-18 鮮花暢談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皇位殺兄弒弟,屠戮侄兒,逼迫李淵禪讓,就連弟妹都寵幸!但他又是一個仁愛的父親,為此不惜賭上唐朝的國運,差點讓李氏覆滅。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個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從小就聰慧,尊師重孝,頗有治國才能,為何會踏出起兵逼宮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來講講李承乾是怎樣走向墮落深淵!

李承乾劇照

唐朝的李承乾與明朝的朱標有點類似,集千萬寵愛於一身,不出意外都可以順利繼承皇位,但是朱標不幸薨逝,而李承乾卻是被自己作死,錯失皇位!可以說只要李承乾不謀反,皇位板上釘釘的事!所以李承乾做得最荒唐的事就是逼宮謀反,他的謀反卻是李世民一手造成!我們來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對待李承乾的。

李世民對待李承乾——愛之深責之切!

不單是李世民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李淵對李承乾也是疼愛有加,剛出身沒多久就被封為恆山王,賜名承乾。5歲的時候被封中山王,此時玄武門之變還未發生,這也是對李世民的恩賜!

李世民對李承乾愛之深

李世民登基後立馬宣布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13歲時生了一場病,李世民很是著急,請來知名道士為太子祈福,大臣無不驚訝,還以為是長孫皇后的主意,因為李世民從不信佛教或者道教。太子病好之後,李世民又做了個「出格」的決定,讓高僧度化3000人出家,修建寺廟並且大赦天下,一般大赦天下都是新皇登基的時候才會有的,而李世民大赦天下只是為太子祈福!

李承乾加元服行冠禮,李世民再次大赦天下,宴請群臣,普天同慶三天,這排場趕上皇帝封后了!

貞觀12年,李承乾嫡長子出生,李世民一高興,下詔天下囚犯罪降一級,大宴東宮!多有賞賜!

李世民為培養李承乾也是不遺餘力,首先是任命「明星導師」唐朝大儒陸德明和孔穎達,孔穎達是孔子的31世孫,所以8歲的李承乾就能對儒家經典《詩》《書》有一定的見解,獨到之處令人讚嘆!

孔穎達

貞觀4年,李承乾12歲,李世民有意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下了一道聖旨,凡是對尚書省判決不服的,可以上啟東宮,讓太子決斷!

貞觀6年,李承乾14歲,李世民離京去岐州,命太子監國,行儲君之責!貞觀9年李淵去世,李世民痛心不已,服喪期間讓李承乾再次監國並且知軍政大事!李承乾也不辜負期望,展現出出色的政治才能!

貞觀13年,李世民下詔東宮創辦崇文館,崇文館是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所出才人皆稱為太子門生!其實也是在為太子招籠人才,壯大東宮實力!

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個尊師重長,善於決斷,頗有治國才能的優秀儲君,按照這種趨勢發展,李承乾將來註定會成為明君!但事與願違,李承乾患上了腿疾,並且開始叛逆,與之前的他想比,簡直是荒唐!

李世民對李承乾責之切

患有腿疾之前的李承乾在世人眼裡是很完美的,他達到了李世民的所有期望,但自從患有腿疾後,他開始有點不一樣了,變得很叛逆,這就好像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突然有一天成績下降了,內心脆弱,經受不了打擊,開始破罐子破摔!

如果李承乾只是一個閒散的王爺,這對他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作為太子,未來的皇帝,患有腿疾確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朝廷一致支持李承乾的政治立場開始有了改變,有了不一樣的聲音,部分倒向支持李泰!

李泰劇照

但李世民並沒有改變初衷,但對李承乾更加嚴格了!給李承乾安排了一波名臣輔佐太子,這十幾位名臣其中包括魏徵,房玄齡,張玄素等人,他們有一個特徵,都是諫臣,有時候連李世民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叛逆期的李承乾!

有一句話叫做嚴師出高徒,但是不注重疏導,嚴慈相濟,只一味糾正,又怎麼教出好學生呢?更何況是因腿疾有點自卑的叛逆太子!李承乾的逆反心理也開始呈現出來!

嚴師之下,激發了李承乾的逆反與荒唐

這些輔佐太子的名臣不允許李承乾犯一丁點錯,他們要打造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完美聖君!

貞觀14年,李承乾22歲,一次與宦官玩樂,被王志寧看到,面露不悅,不久便上疏,希望太子能夠勤於政事,念天下之蒼生,否則與秦二世有何分別!把李承乾比作秦二世,太子心有不悅!拒不納諫,玩樂更甚,大宴好友,歌舞昇平。孔穎達見此當面指責,太子顏面掃地,氣急敗壞,差點失了分寸,動起手來!

李承乾龍陽之好,愛「稱心」

古代男子長髮及腰,著裙裳。面容姣好者,女子所不及。你看如今的社會,如果秀氣的男人打扮打扮,比女人更漂亮的大有人在!不看喉結聽聲音很難辨別。歷史上有龍陽之好的君主不在少數,李承乾也寵幸了一名叫「稱心」的男寵,此人長相秀氣,身材纖細,善歌舞,深得太子喜愛,但是作為大男子主義的李世民是接受不了兒子的這種癖好,李世民命人捉拿「稱心」,以迷惑太子之罪處死,這下李承乾失去「稱心」就不稱心了!估計是真愛,不怕李世民的怪罪,竟然在宮中為「稱心」立碑,給他追封官職,命人日夜祭拜,常常痛哭流涕,難得一知己,陰陽分兩地,豈不痛哉!

男寵稱心

李承乾私自引突厥人進宮

貞觀15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愛好交友長見識的李承乾暗自招來一批突厥人進宮玩樂!唐朝時期,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突厥以及吐蕃,公元620—657年是唐與突厥的戰爭時期,雖然突厥名義上表示臣服,但面服心不服,所以唐朝也時刻警惕著突厥,然而當朝太子李承乾卻意外的做出此等危險之舉,對突厥文化喜愛之情溢於言表,甚至嚮往突厥人的自由豪爽。感觸自己雖處高位卻受制於他人,連普通人的自由都沒有!

李世民得知此事,既擔心有憤怒,但又怕父子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所以就讓李百藥等人好生規勸。李承乾不改以往作風,與突厥人玩樂更甚。著實讓李世民失望了一把!

李承乾試圖暗殺親弟弟李泰

李世民為了帝位殺兄弒弟,但他非常不希望同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絕對不允許兄弟相殘的現象出現,然而李承乾卻試圖暗殺李泰,這是為何呢?

李泰是李世民嫡次子,從小聰慧備受寵愛,寵愛程度不亞於李承乾,本來李泰對皇位是沒有覬覦之心的,但隨著李承乾一次次讓李世民失望,並且朝中也出現了支持李泰的聲音,李泰成年以後,依照慣例是要去封地的,不能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卻特許了李泰留京的要求,李泰留京不免讓人猜測,聖上是否有廢太子之心,畢竟李泰比李承乾更優秀,是最適合帝位的人選,此時的李泰也開始有了野心。李世民為了打消朝廷眾臣疑慮,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表示不會改變初衷,然則李承乾卻沒有領會李世民的這一做法,他不但派人試圖暗殺親弟弟李泰,而且更加放逐自我,釋放自己的天性,再次寵幸太常樂人。東窗事發後,心愛的男寵被誅殺,李承乾心痛不已,接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部分朝臣指責太子失德,暗示李世民應廢太子,李世民也開始有了動搖,直到李承乾幹了人生中最荒唐的一件事——逼宮!這才讓李世民下了廢太子的決心!

李承乾逼宮謀反

李承乾一生中幹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就是逼宮謀反

李世民是何許人也,李淵在位的時候,大半個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不管是謀略用人手腕都是很多人不能企及,更何況是自己一手培養的兒子,怎麼可能是自己的對手,李承乾刺殺李泰失敗後,整日惶恐不安,在得知父皇得知此事後,認為自己的儲君之路是走到頭了,所以只能最後一搏了,如果成功,那麼自己就不需要再受他人限制,長期的心理壓抑都在勸說自己放手一搏!

於是找到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共商大事,但李世民早已在東宮安插了人手,本來是好心暗中觀察太子從而規勸太子,沒想到卻打聽到此等謀逆之事!心痛之餘的李世民提前做好了布置,只等李承乾自投羅網!薑還是老的辣,李承乾自然幹不過李世民,只能束手就擒等待發落!

自古逼宮不成結局都是被誅,但李世民卻不忍,完全沒有了玄武門之變時候的殺伐果斷,但又不好違背法律,於是召集眾人商討怎麼處置太子!其實大臣們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如果真的要殺李承乾,一道指令下去即可,何必要多此一舉呢,就是想讓臣子為李承乾求情,給他一條活路!最終宰相來濟站出來講明如果留給太子一條生路,世人皆會稱聖上仁慈,以為表率。於是李世民下令把太子貶為庶人,流放黔州!

太子到黔州後抑鬱寡歡,沒多久就病逝了,太宗聞訊淚涕俱下,以國禮葬之!

李世民劇照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最後選擇了李治為太子,很多人好奇,為何不選李泰,當然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李世民廢掉李承乾之後,再選太子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幾個嫡子共存!如果選擇李泰,那麼李承乾,李治可能有危險,因為李泰太像自己了,為了皇位指不定做出什麼殘害手足的事。如果選擇軟弱仁愛的李治,那麼這幾兄弟都能存活!

其次是朝廷大臣更希望李治繼承大統,這樣的君主更好把控,更有利於大臣掌權!令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李治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迎回武則天,最終讓武則天奪了李家的天下,大殺李氏宗親!差點讓李氏覆滅!

李治與李世民

總結:李承乾的荒唐大部分是李世民造成的!

首先是過於寵愛李承乾,讓其承擔太大壓力,也使得李承乾內心較為脆弱!

其次與父子間交流太少,李世民過於專斷,只給李承乾最好的,不問他需不需要!就比如給李承乾安排諫臣輔政,就連李世民自己有時候都受不了那幫諫臣,更何況是內心更為脆弱的李承乾,太子行為稍有一絲偏差就是一通斥責,不懂得疏導。

最後李世民不該在李承乾腿疾之後還盛寵李泰,用度開支與太子一般,這也給太子沉重的打擊!

李承乾寵幸男寵,與宦官玩樂,引進突厥群豎,殺弟弒師,逼宮謀反,看似荒唐,其中也滿是無奈!讓世人唏噓感嘆!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李承乾是一個太子,他究竟荒唐到什麼程度,為何被他爹廢黜
    然而,一手好牌卻被打爛,最終鬱鬱而終,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李承乾悲劇的一生?性格!決定命運的,是性格!李承乾出生於承乾殿,因而得名,他是長孫皇后所生,地位高貴,乃嫡長子。對李承乾來說,成長是非常艱難的,他特別想得到父母的陪伴,關注和認可,偏偏不可得。足疾帶給他深藏的自卑感,如何面對這些人生難題,聰明的李承乾選擇了「荒唐」。從貞觀十年起,李承乾開始為所欲為,他發現他的地位和出身給他帶來了妄為胡鬧的資本。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傳位給軟弱無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歷史往往陷入可怕的輪迴,當年大唐開國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位僅有的嫡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鬥得你死我活,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老大皇太子李承乾、老四魏王李泰、老九晉王李治也是僅有的三位嫡皇子,因為李世民雖然有十幾個兒子,但有希望競爭皇位繼承權的只有長孫皇后生的這三位嫡子。
  • 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為何想要自殺?
    當然了,李承乾有這種待遇也很正常,他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既嫡又長,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李世民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尚在襁褓中就被封為恆山王,李世民一繼位立刻冊封為皇太子,那時他才8歲。讓李世民夫婦尤為欣喜的是,李承乾是個很聰明的孩子,還孝順,《唐會要》裡有這樣的記載,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如同小說裡的完美男主角,世家高貴無比,外形俊美無雙,內在聰慧仁孝。兒子資質這麼好,李世民十分高興,決心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怎麼培養?
  • 李承乾荒唐到什麼地步?才會讓愛子深切的李世民不得不廢了他?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就是有關李承乾的一二事,李承乾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甚是寵愛寬容李承乾的李世民,要貶黜他呢?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四點。自此,李世民對李承乾徹底失望,將他皇家的身份剝除,發配了出去。但是貞觀18年李承乾病逝,李世民還是下令停朝數日,並以國公的葬禮規格安葬李承乾,由此也能看出李世民的舐犢情深。圖片:太子李承乾起兵謀反劇照也許看到這裡,大家都覺得李承乾的所作所為的確擔任不了太子的責任吧!事實上李承乾原先並不是如此的。
  • 誰害死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從嫡長子到不肖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於太極宮承乾殿,因此,母親長孫皇后就以殿名給他起了名字。他從小聰慧敏捷,一直深受李世民喜愛。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帝,考慮到立太子是件大事,便決定立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李世民每次外出巡視,就讓他留守長安,代行處理國政。
  • 李承乾已經穩坐太子位,為什麼還要謀反?老爸李世民逼的
    公元644年,大唐第二個廢太子李承乾病逝於黔州,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打擊對李世民來說太大了,廢朝一日以示哀悼。此時的李世民想起了高祖李淵,當年自己親手斬殺了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順帶處死了十個侄子,那時的李世民並沒有什麼感覺。
  • 重識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泰為新太子?
    在貞觀年的中後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爭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母親為長孫皇后,從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個兒子。因為從小聰明過人,在文學上很有天賦,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寵愛。
  • 李泰把李承乾逼上了造反之路?其實只是為李世民背鍋
    李淵當皇帝之後,就冊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他弟弟李元吉為齊王。因為唐朝的史書在唐太宗時期,由唐太宗自己親自查看並修改過,所以留下了很多黑李建成而吹唐太宗的資料,後來流傳下來,到民間故事比如隋唐演義、興唐傳之類的小說裡,就把李建成描寫成了一個負面形象,無功無德,還嫉賢妒能,要還李世民,最後李世民被逼才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其實並不是這樣。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他們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唐高宗),長女長樂公主、次女城陽公主、三女晉陽公主、幼女新城公主。
  • 皇太子李承乾是未來的皇帝,為何他還要起兵造反?試圖推翻李世民
    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帝寶座。 17年後,起兵奪權的事情,在他最寵愛的兩個兒子,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身上,再一次上演了。 只是這一次,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李承乾已經貴為皇太子,未來註定是大唐的皇帝,他幹嘛還要冒險謀反呢?
  • 李承乾的性取向與大唐帝國的國運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世民,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公元615年,大唐帝國的廢太子李承乾去世。據說,這首詩是李世民得知兒子去世後寫的。       漢唐漢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可與漢朝並稱的偉大王朝,至今國外的華人聚集區,都成為唐人街。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大唐帝國的文治武功,至今令人為之神往和傾倒。
  • 唐太宗李世民14個兒子的結局有多慘?
    唐太宗李世民可謂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君。可惜,無情最是帝王家,說到他的兒子,這些貴胄的人生結局甚為悽慘:其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夭;一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爾後又被流放淪落而死。
  • 李世民14個兒子的悲慘結局
    (圖片來源網絡)要說起中國歷史上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唐朝了,盛唐之名遠傳西域,威懾周圍各國,使萬邦來朝,而這一切都與唐太宗李世民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架空父親李淵後成功登上帝位。李世民確實也是一代明君,能勤政愛民,打造貞觀之治,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雖然李世民英明神武,可是他的兒子們卻沒兩個善終的。1、長子李承乾,流放。
  • 李承乾失敗以後,李世民改立李治為太子,長孫無忌是什麼態度
    李淵在位期間,先立李建成為太子,緊接著又開始重用二小子李世民。結果釀成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以後,又開始寵愛嫡次子魏王李泰。結果造成了魏王李泰想要學習李世民,走上了奪嫡之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李世民的這倆兒子也開始走到了兵戈相向的那一步了。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鋌而走險謀天下?
    而唐朝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被封為太子,於情於理都是下任天子最佳候選人,但他卻偏偏鋌而走險以謀反的方式奪天下,這是為何?但李承乾最後能不能成功的化蝶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哪怕太子已經躲在厚厚的蟲繭之中,可是其本質依然還是一個蟲子,只是在沉睡,進行最後的變化。
  • 唐太宗重賞張玄素,李承乾為何兩次欲置他於死地?
    夏桀、商紂可是昏君暴君的代名詞,唐太宗本以為張玄素總該有點分寸,斷不至於把自己和他們並列。誰料張玄素卻說:「恕臣直言,如果這乾元殿興建起來,陛下也就和他們沒區別了!」「你……好啊張玄素,你……」太宗登時被氣得說不出話來,甩了一下衣袖坐在龍椅上。
  • 開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為何51歲便去世了?原因難以啟齒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擁有很高的聲望,他執政期間,開啟了貞觀之治,為盛世唐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