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期的第一位太子是如何被廢黜的

2020-12-22 騰訊網

導語:唐玄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偉略的英主,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大,他也是需要考慮接班人的這個問題的,國家有了儲君才會更加安定。

而唐玄宗的接班人其實是很早就確定下來了的,就是他的二兒子李瑛。李瑛母親是唐玄宗寵妃趙麗妃。然而,李瑛雖然很早就當了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卻並不安穩,最後甚至被唐玄宗廢黜,不久就被賜死,那麼這其中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

次子李瑛擔任太子,遭遇第一次政治危機

李瑛是唐玄宗的二兒子,非嫡非長,為什麼能當太子呢?唐玄宗的原配是王皇后,按理來說,如果王皇后有兒子那就應該立王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很可惜,王皇后並未生下一兒半女。

影視作品中的太子李瑛

那就只能按長而立。可是唐玄宗的長子卻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被野獸抓傷了面部,也就是破了相,那就不能立這位長子為太子了。所以,太子之位就輪到了唐玄宗的次子李瑛的頭上。

李瑛作為太子的二十餘年中,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功績,但是卻也是勤勤懇懇,沒有什麼大過,按理說這也符合作為太子的形象,怎麼最後就被唐玄宗先廢后殺了呢?

唐玄宗專寵武惠妃,頭腦清醒太子逃過一劫

這一切都要從唐玄宗專寵武惠妃說起。武惠妃在進入唐玄宗的後宮後,深得唐玄宗寵愛。而這個時候太子李瑛的母親趙麗妃已經不受寵了。

所以,太子李瑛的位置已經受到了威脅。與此同時,唐玄宗又想將武惠妃立為皇后。而武惠妃又生下了兒子,這下唐玄宗愛屋及烏,動了廢黜太子的念頭了。

這是李瑛受到的第一次危機。不過在當時,唐玄宗也是比較明智的。立皇后與廢黜太子這都是可能動搖國家穩定的大事,所以唐玄宗也不敢輕易的就做。

在徵詢大臣的意見後,唐玄宗也清醒的認識到,這是不可以的。首先,太子並無大過,其次,武家人一直都是有政治野心的,如果把武惠妃立為皇后,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武則天。

要知道唐玄宗就是從武則天與韋皇后專政那個時代過來的,他可不想重新將李唐王朝帶入深淵。所以,太子李瑛的第一次政治危機就這麼有驚無險的度過了。而後安安穩穩的度過了十年左右。

影視作品中的武則天

唐玄宗又欲廢黜太子,宰相正直力保國本

而同時,武惠妃雖然為唐玄宗生了好幾個孩子,但是卻都是命不久矣,就夭折了。後來,到了壽王李瑁,武惠妃也不敢自己養了,就寄養在唐玄宗的大哥李成器的家中。

隨著李瑁平安長大,武惠妃就又開始動心思了,她自己雖然深受唐玄宗寵愛,但是她得給她得兒子謀個大好前程啊。所以,太子李瑛的第二次危機就又來了。

武惠妃

當時,太子李瑛與李瑤、李琚兩位親王是好哥們,因為他們三人的母親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受過寵而後又失寵。因此,這三人聚在一起常常會對這些事情有所抱怨。這件事就被武惠妃知道了。

武惠妃於是就將此事添油加醋的說給了唐玄宗,唐玄宗對太子三人的其他事情到覺得沒有什麼,就是對自己不滿相當憤怒。要知道,自古以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其實都是非常微妙的。

此時唐玄宗覺得自己仍然是皇帝呢太子就已經對自己不滿了,那要是自己去世了或者沒有權力的時候那不是更加不尊敬自己了。所以,就又打算廢黜李瑛。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不過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力勸唐玄宗,而且唐玄宗還不能無視此人。那就是當時的宰相張九齡,他素來剛正不阿,他覺得唐玄宗就是聽信了讒言所以想要廢黜太子,而太子是國本,不可輕易動搖。

而唐玄宗要想廢黜太子也不可能不問宰相的意思,所以,這個時候唐玄宗就開始動搖了。恰逢此時,武惠妃做了一件很蠢的事。她派宦官去向張九齡表達如果他能支持廢太子那麼以後新太子上位乃至當皇帝後,他這個宰相之位就能得到保障。

張九齡剛正不阿,向來是認事不認人的。結果他就把這件事一五一十的全部說給了唐玄宗。唐玄宗一聽,幡然醒悟,這武惠妃做出內廷勾結外廷的事,如果自己順了她的意思廢了太子,立壽王李瑁做太子,那是不是很可能又出現了一個武則天啊。

張九齡遠貶荊州,太子李瑛被廢賜死

於是此事就此作罷,太子李瑛的第二次危機在宰相張九齡的力保下也消除了。但是,雖然兩次危機都得到了化解,可是,太子李瑛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被廢黜的命運。

當時,張九齡已經被貶,遠放荊州。太子的生母趙麗妃也早已去世。當時的宰相李林甫,他是武惠妃的支持者。所以,當武惠妃再次誣陷太子他們的時候,再也沒有人能夠挽救他們。

影視作品中的李林甫

而李林甫更是說道,這本就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不需要外人來插手。這就給了唐玄宗廢黜太子的正當理由,抹去了唐玄宗的最後一絲擔憂。因此,最後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三人同時被廢黜。十五天之後,又被唐玄宗賜死在一個驛站中。

一日之內連殺三子,這件事不僅在後人眼中看來相當震撼,而且也是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太子李瑛做太子二十餘年,沒有什麼大的過錯,李瑤和李琚在宗室之中又素有威望,結果,三人均被唐玄宗賜死。

結束語:太子李瑛的被廢與賜死,其實也是唐玄宗由勵精圖治的明君逐漸轉變為只知貪圖享樂、喜怒無常的昏君的一個標誌。這也是開元年號結束的一個標誌,隨後,唐玄宗改年號為天寶,唐朝也開始由盛而衰。

相關焦點

  • 唐玄宗那麼寵愛武惠妃,為何不立李瑁為太子?楊貴妃表示很尷尬
    做唐玄宗的兒子,那是一件苦差事。唐玄宗有30個留下姓名的兒子,此外還有29個有封號的閨女。關鍵是,唐玄宗的結髮妻子王皇后,是沒有生兒子的。這麼一來這30個兒子就都是庶子了。人家家裡是有江山需要繼承的,嫡庶之分還是很重要的。這些個兒子當然個個都想成為太子了。
  • 唐肅宗李亨只是太子,最後是如何在唐玄宗這「聖君」手裡奪得權利
    當時,建寧王李倓、李輔國和張良娣等都力主北上,這不僅是因為太子兼任過朔方節度大使,而且是由於朔方的戰略地位與軍事實力所決定的。西行的唐玄宗雖然不了解太子的具體打算,但也估計到太子會到朔方。太子率眾二千人自奉天(今陝西乾縣)北上,夜晚經永壽(今陝西永壽),繼續趕路。六月十六日(戊戌),至新平(今陝西彬縣)。
  • 歷史上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的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刻意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治國才能的英年俊才。康熙皇帝親徵噶爾丹期間,奉命監國聽政的太子胤礽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康熙皇帝和滿堂朝臣的高度評價,認為儲君的有效表現,乃係「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圈禁終生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的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刻意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治國才能的英年俊才。
  • 【李氏】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諡號祭祀。摺疊人物生平摺疊高宗元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將在感業寺為尼的武則天重召入宮,封為昭儀。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在宮中誕下長子李弘,是為高宗第五子。由於王皇后沒有子嗣,當時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長子李忠。後因蕭淑妃因涉嫌巫蠱被廢除,王皇后也在不久因被陷害:涉嫌殺害安思公主被廢除。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毅然將其廢黜,圈禁終生
    4、糾結黨羽,窺視康熙皇帝的起居活動,威逼朕躬;5、縱容其乳母之夫、時任內服務總管的凌普,貪汙納賄、窮奢極欲;諸多罪行之下,已經包容了太子胤礽2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忍無可忍,遂下定決心,將其廢黜並予以圈禁處理。
  • 唐玄宗時期名將王忠嗣被李林甫陷害致死
    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著急攻下石堡城,但當時的吐蕃守衛該城很嚴,王忠嗣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他認為石堡城易守難攻,全力攻打的話傷亡會很嚴重,即便得到了石堡城也不划算,不如先放放再尋找合適的時機。
  •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太子李亨和陳玄禮扮演著什麼角色?
    最後收拾這一殘局的是太子李享。他在馬嵬驛事變中,似乎沒有扮演主角,只是匆忙之際帶了一支人馬奔赴西北,最後主宰了全國的局勢。然而事情遠非如此簡單,那是太子李享經過縝密的考慮才決定和玄宗分道揚鑣的。一、馬嵬驛之變的主謀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六月,唐玄宗離京倉皇西逃,行至馬嵬驛,士兵譁變,殺死楊國忠,又逼玄宗縊死楊貴妃。新、舊《唐書》的本紀,均稱此事的發難者為龍武將軍陳玄禮。
  •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唐玄宗為什麼非要連殺三個兒子?
    713年,因為皇后沒有孩子,而且皇上很寵愛麗妃,所以她的兒子李瑛就成為了太子。不久之後,武惠妃憑藉她過人的美貌,獲得了皇帝的全部寵愛。可是身為太子的李瑛,因為自己的母親不得皇帝喜愛,終日惶恐不安,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會被他人取代。
  • 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標的能力如何?
    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自己是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可惜的是,死的比朱元璋還早,不然他也會成為皇帝。這個人就是朱標,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出生時,朱元璋還沒有登基,在朱元璋登基之後,將自己的兒子朱標立為了明朝的太子,朱標也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位太子。
  • 唐玄宗不吃飯,高力士猜中了心思,出個主意解決了唐玄宗的大難題
    高力士在唐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就在他身邊,跟著唐玄宗經歷了眾多的風風雨雨,他怎麼能不知道唐玄宗為什麼發愁呢。一年前,唐玄宗聽信讒言,一天殺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內的三個兒子。殺完之後,唐玄宗就後悔了。可是,人死不能復生,唐玄宗貴為皇帝,對這事也無能為力。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是皇位繼承人。
  • 唐玄宗寵臣生了一個兒子,不高興,唐玄宗為何就斷定他要造反?
    實際上,這個寵臣是唐玄宗發小,但就差抱著剛剛出生的小兒子跳到唐玄宗頭上撒尿了。這是一個典型「高壓線跳繩」的例子。故事的主人公有三個,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寵臣是高句麗人王毛仲,最後一個是王毛仲被殺的導火索:高力士。咱們先說這個第一主角王毛仲。
  •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玄宗是如何造就開元盛世的?
    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多個盛世局面,開元盛世便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又一盛世現象。在唐玄宗李隆基初步穩定政權之後,便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積極治理國家。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唐朝的國力達到鼎盛,出現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
  • 唐玄宗的這一戰,拉開了開元盛世的帷幕
    在政變的大背景之下,嫡長子李憲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李旦執政時期,朝中出現了「一山二虎」的局面,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都掌握了巨大的權力。登位後的李旦夾在兒子李隆基與妹妹太平公主之間無所適從。他需要憑藉皇帝的權威來平衡這兩股政治力量,以求得更穩妥的局面。李旦在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時常扮演居中調和的角色。
  • 【歷史大爆炸】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
    第二年,即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唐玄宗李隆基在叛軍即將攻陷長安前,倉促出逃。由於事起倉促,很多王公大臣都沒來得及通知,離開長安時的全部護衛軍隊主要由實力大減的北衙禁軍和龍武軍組成,總數不過3000餘人。其中殿後的太子李亨的軍隊有北衙禁軍2000人,李亨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即後來的代宗李豫)和建寧王李倓也在出逃的隊伍中「典親兵扈從」,得以掌握軍權。
  • 身為唐玄宗的兒子、楊玉環的前夫,李瑁的最終結局如何?
    但不管世人如何評價李隆基,他霸佔兒媳婦楊玉環的汙點是永遠洗不掉的,那麼問題來了——受害人李瑁的最終結局如何呢?李瑁劇照母親逝世,李瑁失寵武惠妃為了幫助李瑁上位,通過精心策劃,蠱惑唐玄宗在一天內逼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瑤以及光王李琚,此時李瑁迎來絕佳的機會。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歷史上真正順利登基的太子(被立為儲君不少於一年)不超過60%,被廢黜的太子佔比超過10%,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雄武的君主,越是喜歡廢太子,比如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當然還千古一帝的康熙。
  • 劉邦欲廢黜太子,呂后問計張良 張良:請來這四人,可保無虞
    而在幫助呂后之子劉盈保全太子之位上,張良的計謀也體現了他對智慧的高超運用。此事也被後世的作家馮夢龍編入了《智囊全集·術智部·謬數卷》中。「繆數」一詞,在今天鮮有使用,古意一般作:「詐偽之術」;這裡可理解為「出人意料、不同尋常之術」。那麼張良又是如何幫助呂后,幫助太子劉盈,來應對漢高祖劉邦的意欲廢黜之舉的呢?沒錯,就是靠著出人意料的計謀。
  • 唐朝太子:風險係數很高的職位
    正所謂「比皇宮更危險的地方是東宮,比皇帝更難當的是太子」,此話不假。太子雖然貴為儲君,是國家未來的繼承人,但是一直處在權利旋渦的中心。在上有皇帝老子的提防,在下有朝廷眾大臣的站隊,甚至還有自己兄弟的暗中陷害。可以說身邊四周全是潛在的威脅,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天子本就不好當,太子就更加不好當,然而這本就萬難的太子在唐朝變得更加危險,風險係數很高。
  • 武則天家族被滿門抄斬,唯有一個女子活下來,後來成為了唐玄宗寵妃
    張柬之回答道:「張氏兄弟作亂,已被太子斬首,也讓臣來稟報陛下。」 五百禁軍手持尖刀,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一陣陣刺眼的光芒。武則天打了一個寒顫,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麼?第二天,武則天宣布太子李顯監國,三天後,正式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在記載中:「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