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唐玄宗為什麼非要連殺三個兒子?

2020-12-14 歷史快車道1

713年,因為皇后沒有孩子,而且皇上很寵愛麗妃,所以她的兒子李瑛就成為了太子。不久之後,武惠妃憑藉她過人的美貌,獲得了皇帝的全部寵愛。

可是身為太子的李瑛,因為自己的母親不得皇帝喜愛,終日惶恐不安,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會被他人取代。當時身為侍郎的李林甫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刻找關係,得以面見武惠妃,並對她說:「如果您擁護壽王,可得無盡榮華富貴。」於是,武惠妃就經常向玄宗推薦李林甫,讓玄宗以為他是可造之材。不久他就接連升官,直至成為宰相。

他和武惠妃聯手,設計陷害太子,從而讓壽王當上太子。身為壽王姐夫的楊洄也在暗中收集關於李瑛的情報。太子和其他兩位王爺在家宅中見面,談到武惠妃的專寵,情不自禁地就議論起她。楊洄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告訴了武惠妃。武惠妃就跑到皇上面前告狀,說太子暗中和他人勾結,想要陷害她們母子二人。這段話正好戳中皇帝的痛處。因為他當年就是靠朝中的人脈,當上了皇帝。於是他馬上下旨廢黜太子。可是朝中大臣接連勸諫,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玄宗無奈之下只好將此事作罷。武惠妃知道是張九齡阻止了此事後,就託人勸他,幫助武惠妃。但張九齡拒絕了他。朝中大臣誓死勸諫的行為,讓玄宗感到了太子的勢力之大,令他感到害怕。

李林甫感受到了皇帝的恐懼,明白時機已成熟。當時一共有三位宰相,只有李林甫是靠阿諛奉承得到此位,因此對其他兩位宰相非常不滿。尤其是那張九齡曾勸諫皇帝,不可立他為宰相。李林甫表面奉承他,卻暗中伺機陷害。玄宗年事已高。每到討論國家大事,張、裴兩位宰相都紛紛進諫。李林甫則伺機諷刺他們。後來牛仙客在守護邊疆方面做得很好,玄宗非常高興,決定獎賞他。

張九齡告訴李林甫說:「只有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可以獎賞,他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哪有什麼獎賞?我們一起去找皇上討論此事。」李林甫馬上同意此事,在朝堂上,張九齡誓死勸諫,李林甫卻一直保持沉默。退朝後馬上去見了牛仙客,告訴他張九齡在朝堂上說的話。牛仙客悲痛不已,次日便在玄宗面前哭訴自己的委屈。玄宗感覺失了顏面,立刻下旨獎賞了牛仙客。玄宗還想讓牛仙客做宰相,張九齡仍然勸諫說:「牛仙客只會舞刀弄槍,如果立他為相,可能會讓眾臣失望啊」。皇帝對於張九齡的勸諫非常生氣。李林甫對玄宗說:「只要有能力,沒有文採又怎樣。我認為牛仙客可以勝任,張九齡的提議可以不聽。」玄宗採納了李林甫的建議,封牛仙客為相。

玄宗通過這件事認為李林甫有容人之量,反觀張九齡就小氣許多,因此逐漸冷落張九齡。李林甫曾經向皇上推薦蕭旻。蕭旻胸無點墨,曾經在和嚴挺之也參加的宴會上,把一句話反覆讀錯。嚴挺之非常痛心,並對張九齡說此人怎可重用。」張九齡寫奏摺批評蕭旻,使其被貶官。李林甫知道是嚴挺之導致,伺機加害。

嚴挺之的前妻後嫁與王元琰。王元琰收受賄賂,被抓了起來,嚴挺之就想辦法救他。李林甫讓人告訴皇帝,說嚴挺之對王元琰有循私之嫌,也應該被抓起來。張九齡力挺嚴挺之。玄宗說:'你不知道,即使離婚了,他們仍有舊情。'張九齡無話可說,私下裡仍設計搭救嚴挺之。李林甫說:他們二人應是同謀。'玄宗對張九齡不滿已久,就用這個罪名把他們都給貶官了。

兩個丞相都被貶官了,大臣們知道是李林甫設計陷害的他們,都惶恐不已。唐玄宗認為李林甫有功,就封賞了他,牛仙客也因此得到了封賞。他知道自己的官位都是靠的李林甫,就對他馬首是瞻。周子諒得知牛仙客收受賄賂,就告訴了皇帝此事,卻被誅殺了。李林甫趁機告訴玄宗周子諒是張九齡的門生。因此,張九齡再遭貶謫。張九齡被貶官後,太子也被廢黜,另外兩位皇子也受到了牽連。他們的家人設法搭救。武惠妃知道後告訴了玄宗。玄宗召集群臣,討論如何處置。

李林甫說:「我們作為臣子不應該幹涉皇上的家事。」於是,玄宗下旨誅殺了三個皇子。這就是為什麼常言道「虎毒不食子」 唐玄宗卻連殺三個兒子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唐玄宗時期的第一位太子是如何被廢黜的
    然而,李瑛雖然很早就當了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卻並不安穩,最後甚至被唐玄宗廢黜,不久就被賜死,那麼這其中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 次子李瑛擔任太子,遭遇第一次政治危機 李瑛是唐玄宗的二兒子,非嫡非長,為什麼能當太子呢?唐玄宗的原配是王皇后,按理來說,如果王皇后有兒子那就應該立王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很可惜,王皇后並未生下一兒半女。
  • 唐玄宗寵臣生了一個兒子,不高興,唐玄宗為何就斷定他要造反?
    實際上,這個寵臣是唐玄宗發小,但就差抱著剛剛出生的小兒子跳到唐玄宗頭上撒尿了。這是一個典型「高壓線跳繩」的例子。故事的主人公有三個,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寵臣是高句麗人王毛仲,最後一個是王毛仲被殺的導火索:高力士。咱們先說這個第一主角王毛仲。
  • 唐玄宗不吃飯,高力士猜中了心思,出個主意解決了唐玄宗的大難題
    唐玄宗又不吃飯了,悶悶不樂地讓人把滿桌子的珍饈美味撤下去。高力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唐玄宗為什麼不高興,但關係到國家大事,他一個宦官不敢貿然問。小太監們輕手輕腳地做著自己分內的差事。皇帝不高興,此時,誰有一丁點兒過失,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 唐玄宗有個親信是高句麗人,生個兒子被賜五品官,為何親信被賜死
    以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身份憑藉能力,最終成為皇太子以及皇帝,但到了後半生,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寵信奸人,愛好美色,最終葬送大唐盛世。從唐玄宗這個皇帝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我可以賞賜任何官職給任何人,但是,任何人不能向我索求官職,我可以給,但是,你不能要,如果你要了,就是在威脅我。這就是唐玄宗的想法,也是任何一個皇帝的想法,王毛仲顯然犯了忌諱。
  • 「虎毒不食子」,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就算得上威嚴和明智,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受到世世代代的稱讚,「虎毒不食子」,可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就讓江充在宮中找「蠱氣」,找到太子宮中的時候,偽造了太子詛咒皇上的證據,說要奏明皇上。
  • 做唐玄宗的兒子到底有多危險?
    唐玄宗在唐朝歷代皇帝中子嗣最多,多達三十人。但是唐玄宗通過數次宮廷政變才取得皇位,對於潛在的皇位繼承者,唐玄宗一直猜忌提防。所以,做玄宗的兒子也成為一種「高危職業」。玄宗對檀棋說「自己有三十個兒子,肯定會有人救我脫困」。檀棋問玄宗:「你對他們好嗎?」玄宗默然。在諸子之中首先被玄宗立為太子的是李瑛,李瑛的母親出身平平,只是因善歌舞,而被玄宗看中。後來武惠妃生下壽王李瑁,玄宗寵愛武惠妃及其子李瑁,而太子李瑛則在後宮沒有奧援,擔心自己地位不保,很是害怕武惠妃。
  • 武則天的侄孫女,深受唐玄宗的專寵,害死三個親王后被自己嚇死
    唐玄宗即位後,武惠妃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女,自然也就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武惠妃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很快博得了唐玄宗的寵愛。武惠妃深受唐玄宗寵愛,一開始就被封為婕妤,她為唐玄宗生育了四子三女,所生育的子女因為母親受寵,而得到唐玄宗的偏愛。當時武惠妃受到唐玄宗的專寵,但是這種寵愛卻遭到大臣的諸多反對。
  • 身為唐玄宗的兒子、楊玉環的前夫,李瑁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這種背景下李瑁出生了,而武惠妃因為多次經歷喪子之痛,心理逐漸發生扭曲,她下定決心要保護好李瑁,並且讓他登上皇位。因為武惠妃的緣故,李瑁年僅七歲就被封為壽王,九歲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十七歲更是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他一出生就站在普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終點。
  • 唐玄宗1日殺3子,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如此「無情」
    據《舊唐書》記載:為守住自己的皇位,唐玄宗曾經一日怒殺三子。父親殺兒子,本就難以見得,居然還一天之內殺三個,這著實令人震驚。然而最最可怕的是,在費盡心思後,武惠妃終於生下了自己的兒子——李瑁。這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楊貴妃的老公,壽王。 基於前幾個孩子的悲劇,武惠妃將李瑁送出宮交給寧王撫養,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武惠妃的心思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讓自己成為皇后,讓李瑁成為太子是武惠妃的終極理想,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搞掉太子李瑛,是武惠妃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 唐玄宗為什麼要把「天寶三年」,改為「天寶三載」?實在是太狂了
    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的大唐帝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蓬勃發展,尤其是開元盛世下的軟紅香土大千錦亮,朝堂裡英才彬彬濟濟,江湖上英雄豪傑輩出,山水間筆墨辭賦滿江,那是多少人曾想要夢回的大唐。公元742年,唐玄宗將開元改元為天寶;三年之後,即公元744年,他又將天寶三年改為天寶三載,從此「載」一直代替「年」被使用至玄宗退位。自嬴政始稱皇帝以來,歷朝歷代年號的紀元以及推算都是以「年」為單位的,包括玄宗之後的所有皇帝。作為兩千多年歷史的獨一份兒,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 唐玄宗後期為什麼不英明了
    唐玄宗是封建集權的巔峰。是中國5000年文明最頂峰。從秦朝到唐朝,是中國最崇尚武力文化的時代。所以海外的華人街道也叫唐人街。在唐朝以後中國再也不崇尚武力文化,宋朝以文治理天下。唐玄宗就是文治武功的分水嶺。所以我們重點說一下唐玄宗。唐玄宗是靠宮廷政變武力上臺的,可以說是文韜武略。在前期也重用賢能,把唐朝推向了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代。
  • 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為何要殺了安祿山?僅僅是為了帝位嗎?
    因為安祿山滿打滿算也就打了一年多的仗,史思明跟安祿山也是,兩人都是被自己的兒子做掉的。在此,筆者要分析的是為什麼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要殺掉安祿山。首先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大唐王朝,中原王朝的代表,若是要論自古至今那個王朝最為強盛,秦朝,漢朝,唐朝都是強盛的代表,其中唐朝更是成為了中國人的象徵,但就是這麼個大唐王朝,風氣卻是也很「先進」。
  • 大秦賦中為趙太后求情,秦王連殺27位勸諫者,為何饒過了第28位?
    兩個無知的小孩沒做錯什麼,錯就錯在是嫪毐的兒子。但是從古代謀反「誅九族」這個角度來說,殺死兩個小孩也在法理之中,從斬草除根這個角度來看,秦始皇做的也沒錯。畢竟咱不能用現在的辦法要求秦始皇。第3件事,秦始皇把母親趙太后幽禁起來有待商榷。
  • 唐玄宗李隆基將太平公主賜死,因何卻把她兒子薛崇簡留下?
    不過看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似乎太平公主的人設並沒有武則天那麼狠,她也一度是個傻白甜,可是為什麼後來走到了權力的漩渦中呢?究竟史實中的太平公主跟電視劇裡的太平公主又有著什麼樣的不同呢?,他們四個在武后的跋扈皇權下,都是皇位的傀儡繼承人。
  • 唐玄宗愁眉不展,高力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後人:不愧是千古賢宦
    唐玄宗又不吃飯了,悶悶不樂地讓人把滿桌子的珍饈美味撤下去。高力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唐玄宗為什麼不高興,但關係到國家大事,他一個宦官不敢貿然問。小太監們輕手輕腳地做著自己分內的差事。御膳都撤下去了,小太監們也都出去了,偌大的宮殿裡只剩下唐玄宗和高力士兩個人。看到唐玄宗愁眉不展的樣子,高力士輕聲問,陛下為何又不吃飯了?是飯菜不合口味嗎?唐玄宗看了一眼高力士,反問道,你是我家的老奴,難道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嗎?高力士當然知道。
  • 一代風流天子唐玄宗:我不是個好皇帝,但我是個好情人
    當時的韋皇后欲把持朝政,效仿武則天當第二個女皇,一直靜觀其變的李隆基聯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及其黨羽,在即位天子之後,也賜死了太平公主,一人獨掌皇權。鞏固皇權之後的他,善用人才,撥亂反正,勵精圖治,於是開創了唐朝的極盛時期——開元盛世。
  • 唐玄宗|一個成於憂患,敗於享樂的矛盾皇帝
    而早年的唐玄宗厭惡奢華之風,曾經大力提倡節儉。他剛即位,就下令銷毀宮中的乘輿服御、金銀器玩、珠玉錦繡,並規定后妃以下不準穿戴珠玉錦繡。同時禁止天下採珠玉、織錦繡,違者處杖刑一百。他還限制公主們封戶的數目,並說:「 百姓租賦,非我所有,戰士出死力,賞不過束帛;女子何功,而享多戶邪?且欲使之知儉嗇耳。」有一次,他看見宮中衛士把剩餅扔到水溝裡,氣得要殺了那個人。
  • 唐玄宗登基的最重要功臣,因兒子出生說了句狂言,被認定謀逆賜死
    開元十八年末,唐玄宗的寵臣王毛仲喜得貴子。按照習俗,王毛仲要大辦宴席,為兒子舉辦「洗三」(出生第三天的慶賀禮)。王毛仲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殿中監,封霍國公,榮寵無比,自然登門拜賀者無數。唐玄宗也沒有忘記對王毛仲施恩,他讓高力士帶著豐厚的「酒食金帛」,代表他親臨霍國公府。
  • 一代梟雄安祿山,逼得唐玄宗逃亡西蜀,為何卻被親兒子所殺?
    唐玄宗李隆基待安祿山不薄,甚至堪稱父子,任命其為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然而,安祿山最終還是造了唐朝的反,李隆基被迫逃亡西蜀,山河變色、社稷將傾。或許是因果循環,安祿山造了唐玄宗的反,他兒子安慶緒也造了安祿山的反。公元757年正月的某一天,安慶緒、嚴莊、李豬兒,三人偷偷潛入了安祿山的寢室,此時的安祿山鼾聲大作,根本沒有察覺。
  • 唐玄宗是明君,也是風流天子
    在古代,這樣的美人註定要走向君王身側。唐玄宗的女兒鹹宜公主舉辦婚禮,其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接著在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的要求下,兩人順利結婚,婚後十分恩愛。於是,立刻將他兒子李瑁的愛妻楊玉環納入後宮。壽王李瑁也只能看著自己的妻子漸漸遠去,而摟著他兒媳的唐玄宗,一時間開心得像個孩子。天寶四載(745年),唐玄宗將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冊立楊玉環為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