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緊馳援,大國情懷勇擔當

2020-12-15 中國山東網

近日,濟南-德國漢堡班列首發儀式舉行。這是今年濟南開通的第一條歐亞班列線路,也是首條通往德國的線路,填補了濟南到西歐各國鐵路運輸的空白。該班列名為「齊魯號」歐亞班列,共載有41個40英尺貨櫃,總貨值約2400萬元人民幣,其中有風電設備及零部件、勞保用品、辦公用品、碳纖維板材等貨物,該班列以濟南為集結中心,輻射周邊,由濟南南站始發,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開往歐洲,將於大約10天後抵達德國漢堡,輻射歐洲全境,將為疫情防控工作及企業貨物進出口歐洲提供極大便利。

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現如今,全人類的安全遭受威脅,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盡力保護國民同時對別國伸出援助之手,用實際行動詮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只有全球各國攜起手來,一起正視它 ,共同抵禦它,才能早日打贏這場戰爭!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中歐班列的運行,是全面釋放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通道潛能的重要舉措,奔馳的中歐班列也成為了中歐大陸間最堅固的紐帶。它給歐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各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更大範圍的平臺,打造了「合作共贏」的新局面。隨著不停的發展,中歐班列規模發展迅猛、運輸貨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其中的作用和意義已不局限於物流經濟本身,就在這舉世惶恐疫情之際,中歐班列更有了作為國與國之間友誼橋梁的責任,中歐班列的一條條鋼軌,描繪的是亞歐大陸合作共贏的美好願景。

「相扶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抗擊疫情是各國的共同責任。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主動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是大國責任的兌現、是大國擔當的書寫、是大國情懷的彰顯。儘管全球疫情形勢趨於嚴峻,但有經驗可循、有力量可依、有信心可暖,這趟「義新歐」班列的火速支援,相信其上搭載的溫暖,會讓世界各國感受到中國的情誼。

中歐班列取得的傲人成績,令世界矚目。這是挑戰,也是新機遇。長遠的眼光以及果斷的決策魄力是抓住機遇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一趟趟逆「疫」而行的班列展示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的靈活性,也展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中國名片!希望中歐班列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文/孔宇寧)

相關焦點

  • 中歐班列硬核實力展作為
    6月5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公布,今年5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033列,同比增長43%,首次突破1000列,發送貨物9.3萬標箱,同比增長48%,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為馳援全球戰「疫」、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國家外貿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歐班列奮力跑,加快合作促共贏
    據央視網報導,11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238列,運送11.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4%、73%,綜合重箱率達98.8%。  2011年中歐班列誕生以來,經歷了探索、改革、擴展等多個重大發展階段,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 ​讀懂中歐班列持續高位運行的真情厚意
    眾所周知,2020年中歐班列運營不僅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為中國與歐洲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生命通道」和「生命樞紐」。中歐班列的運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鐵路的責任擔當,看到了中國鐵路圍繞市場,服務經濟,服務於民的能力不斷增強。
  • 「義新歐」今年破千的背後是大國擔當
    今年截至10月21日,全省「義新歐」中歐班列共開行1000列,共發運8.3萬個標箱,同比增長203%,發運量約佔全國總量10%,預計全年將開行1200列左右。自2月10日開行全國首趟節後復工復產中歐班列以來,義烏中歐班列開行先後在全國創下多個第一,班列開行呈現逆勢強勁增長的勢頭。
  • 德國杜伊斯堡喜迎山西首發中歐班列
    在這喜悅的收穫季節裡,首列由中國山西始發的中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市魯爾貨運站。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駐杜塞道夫總領事馮海陽,德國杜伊斯堡市第一副市長奧森爾、北威州政府代表文德、德國鐵路公司貨運總經理舒爾茨等中德嘉賓100多人出席班列抵達儀式。
  • 助力「雙循環」,中歐班列跑出「湖南加速度」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省份湖南,中歐班列何以跑出全國領先速度?請聽觀潮君為你細細解說。化危為機,跑出「湖南加速度」▲長沙發往白俄羅斯明斯克的中歐班列。
  • 逆風而行 中歐班列的「硬核力量」
    但中歐班列上的艙位和貨櫃價格,比疫情前確實漲了100-200%。今年中歐班列的火爆也是真的。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10180列,超過2019全年8225列,運送貨物量同比增長54%,還送了6萬多噸的抗疫物資。
  • 中歐班列再添新成員:東莞至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開通
    >11月29日,大灣區中歐班列迎來新成員:東莞常平號(東莞至杜伊斯堡)。首趟班列滿載價值300多萬美元的電子、防疫、家具和五金材料,全程運行時間約15天。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開闢的又一條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對於促進珠江東岸區域跨境電商發展,促進大灣區外循環經濟,深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 中歐班列重慶直達布達佩斯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
    6月19日上午,一趟滿載貨櫃的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車站緩緩駛出,這標誌著中歐班列(渝新歐)重慶—布達佩斯直達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以後每周至少開行一班。本趟班列的貨物主要為筆電產品、小電器、生活用品、玩具、辦公用品等。
  • 巴庫中歐班列首發 金華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增加至12條
    9月10日8時30分,在辦結海關手續後,載有100個標準箱出口貨物的75104/3次中歐班列從金華南站啟程,開往8000多公裡外的巴庫埃巴特車站,標誌著金華—巴庫中歐班列成功首發。至此,金華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增加至12條。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③:中歐班列開啟「一帶一路」新徵程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①:從中國開出的第一班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中歐班列危難時刻顯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海關致力推動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業務發展,加強中歐班列運輸與內陸、內河、海運貿易通道對接,擴大海鐵聯運規模,使中歐班列物流鏈延伸至更多地區,中歐班列的輻射範圍和影響日益增強。在這列中歐班列上,就有4個貨櫃是來自南沙港的保稅貨物,通過中歐班列,實現快速出口歐洲。
  • 多地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
    ,每年全國內地有多趟中歐班列從這兩處國境站進出境,貨物多達200多個品種。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充分發揮阿拉山口國境站和霍爾果斯國境站雙口岸通道優勢,履行國企責任擔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自2月13日開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逐漸增加。阿拉山口國境站和霍爾果斯國境站根據中歐班列開行情況,不斷優化運輸組織,細化安全措施,精準調度指揮,壓縮裝卸作業時間,最大限度提升運輸生產效率。
  • 中歐班列(長安號)首趟至巴塞隆納班列開行
    這趟滿載50車太陽能板的中歐班列一路向西,駛往西班牙巴塞隆納,全程約1.2萬公裡。這是我省首次開行中歐班列(西安—巴塞隆納)。近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線路發展迅速,目前已實現歐亞區域全覆蓋。西安至巴塞隆納班列開行後,中歐班列(西安)開行已達14個國家、44個城市,開行線路15條,圖定班列數量穩居全國前列。截至4月7日,今年共計開行中歐班列(西安)736列,同比增長144%。
  • 關注丨逆勢增長,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會議透露,2020年中歐班列安全順暢穩定運行,開行數量逆勢增長,有力服務了新發展格局和國際防疫合作。中歐班列開行規模持續擴大: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達98.4%。
  • 湖南衡陽首開中歐班列
    原標題:湖南衡陽首開中歐班列   10月15日上午,一列運載華菱衡鋼生產的鋼管
  • 中歐班列迎來全面復工
    受疫情影響,國內部分地區開行的中歐班列停開或減開。但隨著各地復產復工,中歐班列也陸續恢復開行,將成為連接中國和歐洲商品的重要通道。「疫情當前,兩次藉助中歐班列順利發貨,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從側面也證實了班列開行的成熟性和穩定性。」
  • 內蒙古中歐班列開出「加速度」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新冠肺炎疫情帶火中歐班列」的文章稱,中國近年來重新激活了經由中亞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鐵路貨運,中歐班列經歷了史上最繁忙的幾個月。為保障中歐班列穩定運行,支持國內企業復工復產,滿洲裏海關通過落實海關總署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各項措施,有效提升口岸作業效率,進一步壓縮中歐班列口岸停留時間,各項措施疊加為企業大大節省了物流成本。
  • 首列中歐班列「奧迪整車進口班列」抵達西安
    10月15日上午10點30分,搭載著82臺奧迪汽車的首列中歐班列「奧迪整車進口班列」,從德國不萊梅哈芬港順利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