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的人,身上可能會有這6個「特徵」,希望你沒有
導語:從西醫理論上來講沒有溼氣的說法,溼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中醫認為溼氣過多對身體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
溼氣重的人,可能會有6個特徵,希望你沒有
1、大便黏,難以衝下
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在早上排便時,會感覺大便比較「黏」,其表現主要是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要多衝幾次才行。中醫講「溼氣黏腸」,體內溼氣重的人,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淨,溏軟不成形等表現。
2、頭髮油膩
溼氣非常重的人,頭髮也經常是油膩的,幾乎幾天不洗就能捋成一團,時間一長還容易發生脂溢性脫髮,除了頭髮油,頭還很重,就像被溼布包裹住一樣。
3、臉油、長痘痘
溼氣重的人,別人出的是汗,你出的是油,一天到晚臉上油光可鑑,用紙一擦可以炒好幾盤小菜。臉上會長很多痘痘,這種痘痘的顏色比較暗沉,特別不容易消除。
4、小腿發沉,全身乏力
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會在早上起床後,感覺小腿發沉、發酸,甚至會覺得全身乏力、渾身不適,就像是身體附著了重物。
5、痰多、刷牙噁心;
溼氣重的人,早上起來刷牙會噁心,一天到晚總覺得嗓子有什麼東西堵著,有種異物感,咽不下去吐不出來,其實這是痰。
6、口臭、胃口差
溼氣重的人胃口不好,吃啥都不香。吃一點生冷寒涼的水果就會堵在胃裡,下不去。溼氣重的人會有口臭,實際上是胃裡的食物一直消化不了,堆在那裡發酵,自然就會發臭。所以針對這種口臭重點是要調理脾胃。
7、虛胖、肚子大
溼氣重,雖然不能直接導致肥胖,但是與肥胖難脫干係。溼氣侵入皮下,會影響到膚下脂肪的代謝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毒素積壓,人就越來越胖。嚴重的話,對脾運化水溼形成負擔,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從而繼發麵部、全身浮腫。
想要溼氣不逗留,日常務必做好這4點
1、熱水泡腳
大家都知道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不過你不知道的是經常用熱水泡腳還可以祛溼。如果在熱水中加艾葉、生薑等泡腳祛溼效果更佳,都有助於緩解體內溼氣。
泡腳盆最好深一點,水多一點,沒過腳踝最好。腳盆裡的水涼了及時續水以保持水溫45度,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2、不要久坐
現在都市人,很多人的工作是以久坐為主,並且辦公室長年冷氣充足,而且這些辦公一族長期缺乏日照,都會誘發溼氣聚集。
最好每天好抽一個小時左右做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周身氣血的流暢,通則不痛,並且辦公室空調不要開得太低,周末休息的時候多出遊,可以曬曬太陽,就不要賦閒在家了。
3、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生冷寒涼的食物會讓體內溼氣加重,還會讓腸胃吸收不好,溼氣重的人一般都是脾胃本身虛弱的人,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暢,食慾大減。因此像苦瓜、香瓜、西瓜、紅棗等食物都不宜貪吃。
4、避免潮溼的環境
其實很多時候,溼氣重並不完全是因為飲食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由居住的環境而導致的,如果我們經常在潮溼或者陰冷的環境下生活,很容易溼氣入體。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就不要居住在潮溼的環境下,更不要直接睡地板,不要穿沒有幹的衣服,一定要吹乾頭髮再睡覺等。
中醫推薦「健脾祛溼」食療方
打蛇打七寸,祛溼也要抓住關鍵。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了,運化不利,水溼就會內停,所以祛溼關鍵是健脾。
老中醫推薦的「祛溼小金方」,由藥食同源的材料組成,中醫原理如下:
1、赤小豆,性平,解毒消腫、去黃排膿;
2、薏苡仁,性寒,利水排毒,健脾止瀉;
3、芡實:水中人參,健脾祛溼,脾胃守護者;
4、茯苓:一克茯苓金不換,消水腫的利器,改善溼胖。
5、梔子:寒性,消腫護肝、利膽止血。
製作方法:將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芡實、梔子、橘皮等藥食配成茶包,每次開水衝泡5分鐘,幫你祛除溼氣,一身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