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上說「朝三暮四」是源於莊子,其實不然!「朝三暮四」最早記載於《列子·黃帝》中的一個故事: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眾狙皆起畢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一位馴猴老翁,發現餵養群猴的糧食不夠了,要限制猴子們的口糧了,於是,召集猴子們開會:「同志們,現在財政緊張,入不敷出,我們要節衣縮食,共渡難關,以後,我每天早上餵你們三升橡子,晚上餵你們四升橡子,怎麼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猴子們炸鍋了,大家紛紛起來抗議,共同爭取「猴權」,像歐洲那邊一樣,喜歡搞罷工。老翁思索後,道:「那我作出讓步,早上四升,晚上三升,這你們總滿足了吧?」看到老翁如此寬宏大量,體察猴情,猴子們非常高興,紛紛跪地謝恩:「謝謝領導!謝謝領導!」
後來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也引用了這個故事。莊子和列子是想說這些猴子太笨了,3加4等於7,4加3不也對於7嗎?主人只是變換了一下概念,猴子權益一點沒增加就轉怒為喜,這不是耍猴嗎?
其實,他們二人都是以此來隱射統治者和老百姓。不過今天,這個故事好像還能影射很多……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是一回事嗎?猴子一點都不傻,他們明白貨幣有時間價值。
如年利率為i,時間長度為n年,P元錢到了n年後就變成P乘上(1+i)的n次方了。比如,如果年利率為10%,按複利計算, 10年後100萬元就變成了259萬。更嚴重的是貨幣貶值。貨幣的貶值速度取決於政府印鈔票的速度。換句話說,今年的100萬比N年後的100萬要值錢,早賺到當然好。
猴子的顧慮非常可以理解。誰知道你的話有多少可信度啊?你說晚上的四升就四升嗎?那我情願現在就拿四升。
那些猴子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了恐懼。為什麼?因為他們選擇放棄自己去山林裡覓食,而選擇被飼養員餵養。他們選擇了短暫的輕鬆,而斷送了自己覓食的能力。
這個社會有許多帥哥靚女選擇吃青春飯。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聰明人,亦舒的《喜寶》中富豪勖存姿「玩兒」過的女人中,不乏名校出身的高材生,她們深知這個男人不可能長久地「寵幸」自己,但依然抱著先賺到再說的心態做了豪門情婦;卡波特筆下的《蒂凡尼的早餐》也是如此,原著中其實並沒有像奧黛麗赫本的電影裡那麼浪漫,最終霍莉還是選擇要繼續追求她的富家子們,而整個故事不過是一個被富婆包養的小白臉(男主)遇到了一個與自己境遇相似卻陷得更深的拜金女,而產生的憐憫與共情。
我們不要說被包養那麼極端的例子,就說為什麼很多俊男靚女要根據對方有沒有錢或有沒有房來選擇自己結婚的對象。因為這是佔優策略,為什麼要相信一個窮小子說我未來會給你什麼,未來他也可能會見異思遷,那麼為何不找一個當下就能帶來經濟利益的對象,婚後還能養尊處優。
但養尊處優真的是更為輕鬆的選擇嗎?如果失了奮鬥的能力,那不就是那些被養著每天跟飼養員要口糧的猴子嗎?那些猴子都很聰明,但他們的聰明選擇,讓他們走了一條如履薄冰的路。
猴子的焦慮和欣喜就是老百姓每天上演的悲喜劇。
大家還記不記得,90年代的上海買房還送戶口。因為沒有人買,所以鼓勵大家買。我父母的年代更是很少聽說什麼要有房才能結婚,為什麼到現在都變了?十年間房價瘋漲,瞬間讓那些踏踏實實「覓食」的人喪失了信心。有些猴子辛辛苦苦摘果子,有些猴子拿著飼養員的果子去換了一顆樹,十年後,那些辛苦摘果子的猴子猛然間發現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買下一棵樹,所以就有了焦慮、絕望,也就有了短視與拜金。
老翁和猴子的故事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反覆上演。「朝三暮四」慢慢演變成不受歡迎的貶義詞,有其原因,內涵很有深意啊!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亦舒筆下的「喜寶」,劍橋畢業法學院畢業的她完全可以去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當律師不行嗎?辛苦錢但是賺得有尊嚴,為什麼非要選擇被包養?後來我看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女主角,我很同情她。因為在那樣一個女性被極大壓抑和物化的年代,她靠著自己的打拼幾乎無法改變命運,嫁個有錢人,是僅剩的光明。
如果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去覓食,而去做那些被餵養的猴子,或許不是猴子的悲哀,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政府控制房價,是件好事。起碼可以讓年輕人安心去「覓食」。但最重要的事,我們自己要明白,我們所以為的捷徑,或許只是受困於自己。人生真正的佔優策略,是讓自己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自足,而不是將未來捆綁在一個「狙公」身上。
(文中照片選自《蒂凡尼的早餐》劇照)
博士人生感悟之一四八
首發於:舶蘭書院
舶:厚德載物
蘭:和而不同
主筆:60後老湯(湯超義)&90後 小湯
一對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的父女
老湯新書出版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噹噹、京東上有售哦。需要籤名版請給我們微信後臺留言,數量有限,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