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城市間的合作,人們提得最多的是廣佛同城,廣佛兩地市政府的直線距離只有18公裡。廣州市政府到中山市政府的直線距離雖然約70公裡,事實上,在地理位置上中山和廣州的距離卻是近在咫尺。
從跨區域的交通互聯來看,從中山三角鎮通過洪奇瀝大橋,到廣州南沙萬頃沙鎮只有幾個車站的距離。
廣中合作由來已久,互動越來越密切。2018年底,兩市更是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商定在重大規劃銜接、基礎設施對接等六大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同時,由兩市市委書記、市長組成的高規格領導小組牽頭並建立兩市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確保兩市戰略合作各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取得實效。
與中山毗鄰的珠海,同樣不遑多讓。同處珠江口水域的廣州港和珠海港,也在去年籤署港口合作發展協議,共同加快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口群。
廣州地鐵18號線,則將三個城市串聯起來,形成珠江西岸城市發展的一個全新產業鏈。由此看,廣州往西出發,是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穗港澳深度合作的需要。
廣州地鐵18號線
廣州地鐵18號線是廣州地鐵正在建設的線路之一,連接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廣州東站和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萬頃沙,線路代表色暫定為粉紫色。
18號線作為大運量市域快線,將直接貫通服務廣州、中山、珠海、清遠等城市。 定位為南北快線,首期將串聯起天河、海珠、番禺、南沙四區,串起廣州東站、番禺廣場、南沙萬頃沙等交通樞紐。原地鐵18號線南延段將轉化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南沙、中山、珠海,全長79公裡投資486億元(造價6.15億元/公裡)。原18號線北延段將轉化為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途經廣州東站、花都天貴,全長38公裡投資285億元(造價7.50億元/公裡)。
廣州地鐵18號線線路全長61.3千米,全部地下線;共設置9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列車採用8節編組D型市域快線地鐵列車 。18號線南延段全長79公裡,18號線北延段全長38公裡。
廣州地鐵18號線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廣州地鐵18號線為廣州地鐵3號線加密線,站點9個,包括:廣州東站、冼村站、琶洲西區站、石榴崗站、沙溪站、南村萬博站、番禺廣場站、橫瀝站及萬頃沙站。除沙溪站,其餘8個車站都是換乘站,全長65.3公裡。一日尚未開建,地鐵車站名仍有變數!
站點 所屬行政區 車站結構 換乘線路
廣州東站 天河區 地下四層單島雙線暗挖站 廣州地鐵1號線、廣州地鐵3號線、廣州地鐵11號線(在建)
冼村站 天河區 地下三層單島雙線站 廣州地鐵13號線(在建)
琶洲西區站 海珠區 地下四層單島四線明挖越行站 廣州地鐵8號線(磨碟沙站)
海珠溼地站 海珠區 地下三層單島四線越行站 廣州地鐵11號線(在建)
沙溪站 番禺區 地下三層單島四線越行站 —
南村萬博站 番禺區 地下四層單島四線越行站 廣州地鐵7號線
番禺廣場站 番禺區 地下四層雙島四線明挖車站 廣州地鐵3號線、廣州地鐵22號線(在建)
橫瀝站 南沙區 地下三層單島式明挖車站 廣州地鐵22號線(在建)
萬頃沙站 南沙區 地下二層單島式明挖車站 廣州地鐵22號線(在建)
發展軌道交通系統必要性分析
軌道交通建設是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區、交通運輸中心和工作地點之間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的連接。由於軌道交通造價高昂,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軌道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為了拓展資金來源,提高建設、運營效率,一些國家或城市在傳統的「國有國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對地鐵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目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2 經濟特性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廣州地鐵18號線車站命名
廣州地鐵18號線起於南沙萬頃沙樞紐,經明珠灣區、番禺廣場、琶洲、珠江新城、止於廣州東站樞紐,線路快速連接南沙新區和廣州東站,沿線串聯南沙區、番禺區、海珠區和天河區,全長約62.7㎞。
廣州地鐵18號線站點新版本:萬頃沙、橫瀝、番禺廣場、南村萬博、沙溪、石榴崗、琶洲西區、冼村、廣州東站。其中換乘站有8座。
站名 站位 命名原因
廣州東站 位於天河區廣州東站鐵路以北、廣園快速路以南 鐵路車站名,廣州東火車站旁
冼村站 位於天河區冼村路黃埔大道路口以南 村名、冼村內
琶洲西區站 位於海珠區新港東路,磨碟沙站以北、華南快速幹線以西的規劃海洲路 片區地名,地段內
海珠溼地站 位於海珠區中路的北側、華南快速幹線的西側 公園名,海珠溼地公園旁
沙溪站 位於番禺區沙溪大道與橋東路,華南快速幹線高架橋下方 道路名,沙溪大道旁
南村萬博站 位於番禺區漢溪大道東與番禺大道路口北側 村名,南村內
番禺廣場站 位於番禺區番禺廣場地下 廣場名,番禺廣場旁
橫瀝站 位於南沙區鳳凰大道、鳳凰二橋的西側,橫瀝北路路口的西側 鎮名,橫瀝鎮內
萬頃沙站 位於南沙氣象探測基地南側地塊 鎮名,萬頃沙鎮內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與城市發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它是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核心,起到客流組織的骨幹作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具有多層次結構。第一層次(高架或地下全隔離系統)——軌道交通、快速幹道(汽車交通);第二層次(地面部分隔離)——軌道交通或公交幹線、城市幹道(汽車交通);第三層次(延伸至居民區及其它功能區)——公交線路、城市道路(汽車交通)。顯然,第一層次是骨架與主幹(大動脈),第二層次是輔助與補充(一般血管),第三層次是集疏與延伸(毛細血管)。
(2) 它是城市發展與演化的必要條件。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夠滿足大運量、長距離的快速客運要求,因而可解決城市面積拓展與空間合理開發運用的客運通道問題。
(3) 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在土地佔用、能源消耗、空氣品質、景觀質量、客運質量等主要交通、環境指標方面,軌道交通可達到最優水平。
廣州地鐵18號線建設規劃
廣州地鐵18號線擬進一步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北站、白雲機場三大樞紐,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地鐵18號線將向北延伸至清遠職教城,實現南沙新區至白雲機場45分鐘的時空目標 。
廣州地鐵18號線將實現30分鐘內直通廣州中心城區以及深圳、東莞、佛山等鄰近城市,1小時到達珠三角其他城市為目標。廣州地鐵18號線將有力支持廣州「南拓」戰略,促進南沙新區國家戰略的實施,實現南沙自貿區發展的迫切需求 。
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至中山後,廣州中山將同城化發展,實現30分鐘從中山到達珠江新城,10分鐘到達南沙自貿區。而這條18號線,未來更可能串起三座城市,延伸至中山段後將成為廣州與中山之間的城際鐵路 。
廣州地鐵18號線大致呈南北走向,一期起於南沙區的萬頃沙樞紐,大致沿西北方向行走,經鳳凰大道、番禺大道南前往番禺廣場與廣州地鐵3號線、22號線番禺廣場站換乘。然後繼續沿番禺大道北行走,沿番禺大橋下穿洛浦島和珠江後航道。然後沿華南快速幹線經過海珠溼地公園東側後大致轉向正北行走,經過琶洲西區之後轉向西,於珠江底下方以「S」形過江並經海心沙島東端轉入冼村路,再沿體育東路行進。隨後下穿天河體育中心,並抵達終點站廣州東站。番禺廣場以南至萬頃沙一段初、近期與22號線共線運營
在2018年5月份,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發文,首次提出將「深化研究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至珠海的可行性」,延伸至珠海段後將成為廣州與珠海之間的城際鐵路 。
廣州地鐵18號線計劃遠期(2045年)早晚高峰期間大站停列車將增加到每小時7對、站站停列車14對,大站不到3分鐘就有一班車 。
軌道交通地位作用
⑴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運輸的主幹線,客流運送的大動脈,是城市的生命線工程。建成運營後,將直接關係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購物和生活。
⑵城市軌道交通是世界公認的低能耗、少汙染的「綠色交通」,是解決「城市病」的一把金鑰匙,對於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⑶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建設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對城市的全局和發展模式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建設生態城市,應把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改變為伸開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狀城市發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可以帶動城市沿軌道交通廊道的發展,促進城市繁榮,形成郊區衛星城和多個副部中心,從而緩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緊張、綠化面積小、空氣汙染嚴重等城市通病。
⑷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有利於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節省時間,改善生活質量。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由於軌道交通事業十分發達方便,人們出行很少乘私人車輛,主要依靠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時。
廣州地鐵18號線價值意義
廣州地鐵18號線定位為南北快線,實現廣州市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支持南沙新區、南沙自貿區發展,同時連接市中心城區線網,補充南北軸向向客流發展走廊,並增強廣州東站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是國內首批可以實現地鐵服務水平的全地下市域快線之一。未來,廣州地鐵18號線還將有望延伸至珠海、中山和清遠地區。
廣州地鐵18號線支持南沙新區及南沙自貿區的建設,實現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支持「南拓」發展戰略的需要;是完善軌道交通網絡,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經濟一體發展的需要;是發展綠色交通、實現可持續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為緩解廣州地鐵3號線的交通壓力,廣州地鐵18號線也是廣州地鐵3號線的加密線。
廣州地鐵18號線作為大運量市域快線,直接貫通服務廣州、中山、珠海三市。一條地鐵線,連接珠江口三城。9年前,廣佛地鐵開通,兩市間逐步實現軌道互聯、道路互通、公共運輸一體化運營,廣佛同城化建設快速發展。如今,廣州地鐵18號線,或將再為城市間攜手共建探路。
粵港澳合作將得以進一步深化,廣東自貿試驗區的3個片區所在的城市,廣州地鐵18號線就串聯了兩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珠海正探索在橫琴及周邊地區建設面向港澳全面深度開放的合作區域,全力推進珠澳深化合作。以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臺為重點,推動兩地共同在特色金融、高新科技、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快發展步伐。
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74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0.59萬人,城鎮化率86.46%。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珠江下遊、瀕臨南海,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從公元三世紀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每年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員,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廣州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 。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位,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三位 。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