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制日報記者 劉志月
實習生 何正鑫 通訊員 王田甜
「掃掃二維碼,就能知道案子立案登記情況,比以前方便多了。」
10月19日,站在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智能自助區,湖北惠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袁鬥鬥邊指導助手立案登記邊說。
「以前登記立案需要排長隊,現在網上遞交立案材料後就能收到簡訊通知,通過二維碼還能看到案件進展情況及相關卷宗材料。」袁鬥鬥說。
自9月26日江漢區法院智能自助區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這是袁鬥鬥第三次運用智能自助功能辦理業務。
相比袁鬥鬥的輕車熟路,來自江漢區公安分局法制大隊的胡銘還是第一次到自助區辦理業務。
查閱完一起行政案件檔案後,胡銘在自助查詢區試起了與主審法官「一鍵語音通話」的新功能。
「以往得先在大廳查案號,再跑到檔案室查看卷宗,若是需要紙質的文檔,還需要跑到樓下列印,再到相關科室蓋公章才能正式生效,來來回回跑個三四趟,起碼得花上一個多小時,現在幾分鐘就能搞定了。」胡銘說。
《法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近200平米的自助區內,設有智能導訴、智能材料收轉區、自助立案、自助閱卷、自助查詢、庭審播放等六大核心功能板塊;當事人在導訴臺驗證身份獲取二維碼後,就可直接到各功能區域辦理業務。江漢區法院辦公室主任韓偉介紹,以往,當事人因不了解案件進度、審判信息不夠公開透明而對法院、對法官不信任、不理解,訴訟服務大廳更是成為這種不滿情緒集中爆發的「重災區」。
基於此,江漢法院訴訟服務智能自助區應運而生,通過全程同步公開案件進度節點信息、庭審實況錄像、卷宗影像資料等,讓案件當事人自由查詢、閱看、列印、掃描、籤收,無需與法官見面即可全自助完成相關訴訟事務。
「信息化運用不單單是機器設備的配置,而是要打造一個平臺,真正惠民便民。」江漢區法院副院長王道瑋說,以前信息化更多用在法院內部管理上,現在更多發揮惠民作用,通過自助服務區、微信平臺等建設讓當事人享受更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不打官司的人也可以通過服務平臺了解到更多法律知識。